APP下载

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2017-10-12◆牛

税收经济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税制消费

◆牛 力

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

◆牛 力

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的坚实后盾。文章在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概况以及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效应基础上,以我国2011年至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西藏、港澳台除外)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GMM估计方法探究税制结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货物劳务税、所得税占比过高挤出居民消费,现行“双主体”型税制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起抑制作用,扩大居民消费应注重发挥财产税在调节个人存量资产、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提高财产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

税制结构;居民消费;税收效应;财产税

一、引言

当前经济运行呈现“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但是,稳增长、调结构不应忽视需求端管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投资驱动为主,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不高,新业态、新消费热点的出现,对培育供给新动力提出更高要求。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强化对消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应系统调整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学术界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从研究内容上看,樊轶侠(2011)通过分析我国税收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指出税收制度创新是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机制。李香菊、赵兰兵和赵博(2015)则通过建立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和协整模型,探究税收对我国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席卫群(2015)通过总结国外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建立的税收政策,分析我国税收政策在引导居民消费模式转变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张晓林和靳共元(2010)从主体税与辅助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入手,分析主体税种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并提出以促进居民消费为导向的税制结构设想。

第二,从研究视角上看,张斌(2011)从现行税制的成因与调整的制约因素等角度分析我国扩大内需面临的约束。韩仁月和常世旺(2009)在分析各国刺激经济方案中减税定位的基础上,指出扩大内需背景下我国结构性减税的作用机制与调整方向。陆远泉和张德钢(2015)则从收、支两角度分析民生财政支出与现行税制结构在调节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问题上发挥的作用。

第三,从研究方法上看,廖信林、吴友群和王立勇(2015)通过建立简单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不同税负水平下直接税比重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采用两步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借鉴Arnold的研究方法,在假定税收负担既定的情况下考察税类(税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周克清(2012)以1994—2010年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在税收负担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税类占比变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储德银和闫伟(2012)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与GMM估计方法实证估计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需求的结构效应。谭光荣和刘钊(2015)在固定效应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及实际效果,并分析居民消费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税制结构的空间外溢性。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可知,目前学术界在税收负担、税收政策、单一税种或税系层面上研究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已非常深入,但鲜有学者从税制结构角度分析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理论分析方面,已有文献大多分别描述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概况,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则语焉不详。此外,在变量选取方面,已有文献大多将各税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不足以反映税制结构的内涵。实际上,不同税系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税系间的协调搭配能够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与结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效应基础上,探讨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是对该领域研究的补充与拓展。

本文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阐释我国居民消费的概况,进而分析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效应,然后以我国2011年至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西藏、港澳台除外)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GMM估计方法探究税制结构、劳动报酬、社会保障水平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并对现行税制结构制约居民消费的问题与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指出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税制改革优化路径。

二、我国居民消费的概况

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正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问题突出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客观要求形成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机制,而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是重要的战略方向。我国居民消费受制度变迁影响深远,本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基本路径、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概况进行阐释。

(一)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基本路径

一国居民消费受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变迁影响深远,居民消费结构大多沿“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衣食)——耐用消费品普及(住行)——服务型消费崛起(文教康乐)”方向升级。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相对滞后,商品供应严重短缺,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在低位徘徊。由于消费体制运行的行政干预色彩浓重,居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偏低,同构性特征明显,物质消费占绝对比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大大增强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放开价格管制使市场调节商品供求的优势凸显,消费者自主选择权也随之扩大。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居民消费整体由温饱型转变为小康型,消费热点频发,但侧重于量的增长。1992年我国正式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消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观念也趋于个性化、绿色化,更加注重发展型、享乐型消费。如图1所示,1993年至201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2110.8元逐年上升至21,392.36元,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合理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成为这一阶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心。

图1 1993年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变化情况

(二)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居民消费热点由生活必需品转向耐用品,并呈现明显的集中式、排浪式特征。如图2所示,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来看,居民对食品、烟酒、衣着等方面的需求日渐饱和,住房、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大幅上升,尤其居住支出一项占比达到22.1%,表明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剧烈变动,更加侧重于精神消费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图2 全国居民消费支出构成

与此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与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影响,城乡间、不同收入等级群体间居民消费异质性特征逐步显现,且主要体现在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高档耐用品、奢侈品的消费上。据估计,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城镇居民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城镇居民落后10年以上。随着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先富阶层率先完成消费升级,并逐渐拉开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差距。如图3所示,2002年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相差3.78倍,2012年差距扩大至5.16倍。消费在居民间的分布越平均,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改善,消费贫困扩大与奢侈性消费并存难以释放潜在的居民消费需求,也不利于增进全体居民的福利水平。

图3 2002—2012年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户人均现金消费支出情况

(三)现阶段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原因

制度变迁给居民消费行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计划经济时期重积累、轻消费的政策导向仅能维持人民基本生活需要,转轨时期市场化改革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市场经济时期我国逐步推开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市场活力得到激发,但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政府对公共卫生、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入力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使居民收支预期不确定性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日常生活负担加重。尤其199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购房成为居民获得房产的主要途径,从而导致各项居住支出快速增长。但是,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房价攀升带来巨大的支出压力,使居民消费心理趋于审慎,储蓄意愿强烈。

另一方面,供需结构不协调制约居民消费升级。从供给角度看,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不到位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国内消费者对本土产品失去信心,消费供给有待提升。从需求角度看,高收入群体早已完成消费升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与消费体验,追求消费的品牌效应与象征意义,并热衷于“海外扫货”,导致消费力严重外流,未能形成对本国产品的购买力。

三、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效应

国民经济增长与生产技术进步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决定因素,税收作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环节,对增强居民消费意愿、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同样具有激励作用。分析税收经济效应的形成机理是研究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前提。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效应体现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结构效应等方面,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更加强调主辅税系、税种间的组合方式对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综合影响。

(一)替代效应

当政府对某种商品征税时,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会改变市场上课税商品与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导致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改变原有商品组合形式,此即税收对消费的替代效应。

如图4所示,假设横轴、纵轴分别表示消费者对X、Y两种商品的需求量,AB为征税前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方程为PXX+PYY=I,曲线U为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效用相同情况下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初始状态下,无差异曲线U1与预算约束线AB相切于E1点,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为X1,对商品Y的需求量为Y1。当政府对商品X课税时,厂商将提高商品X的价格把税负转嫁至消费者,预算约束线由AB旋转至AC,与无差异曲线相切至E2,此时,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减少至X2,对商品Y的需求提高至Y2。由此可见,征税导致非税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应税商品,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替代效应通常发生在政府开征货物劳务税的情况下,价格变化是消费者进行决策的风向标。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对商品选择性征税调节居民消费结构,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税率档次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鼓励或抑制的作用。例如,目前我国居民消费重心正由衣、食等非耐用消费品向住、行等耐用消费品及医疗保健等康乐服务转移,税收可成为引导居民转变消费理念,倡导文明、环保、可持续消费方式的良策。

图4 税收的替代效应

(二)收入效应

政府征税还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降低居民对商品的购买能力,从而削弱居民消费需求,此即税收对消费的收入效应。如图5所示,假设居民将全部收入用来购买X、Y两种商品,曲线U为消费者无差异曲线,AB为消费者预算约束线,预算约束方程为PXX+PYY=I,其中Px、Py分别表示商品X、Y的价格。初始状态下,无差异曲线U1与预算约束线AB相切于E1点,此时在既定预算约束下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为X1,对商品Y的需求量为Y1。当政府对居民征收所得税或财产税时,会使居民可支配收入由I下降至I1,预算约束线相应由AB平移至CD,与新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2,此时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减少至X2,对商品Y的需求减少至Y2。由此可见,政府对居民收入课税会对居民消费需求起到抑制作用。

税收的收入效应没有扭曲商品间比价关系,具有中性特征,纳税人效用水平下降程度较低,所得税符合这一衡量标准,因此有“良税”的美誉。政府还可将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高收入者征高税、低收入者征低税、向贫困线以下人口进行转移支付能够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状况,从而提升居民整体消费水平。

图5 税收的收入效应

(三)结构效应

税收对消费的影响可以是多层次、结构性的。税系间的配置,税种、税基、税率间的选择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居民收入来影响消费。货物劳务税、所得税与财产税的征收覆盖商品流通、收入分配的各个环节,对消费的调节作用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例如,货物劳务税的课征环节较为隐蔽,对居民消费具有间接影响,因此具有导向性的税收制度与政策能够鼓励新型服务性消费的快速增长,提升居民生活水平;通过对生计费用扣除项目和税率累进程度进行设计,个人所得税能够在收入形成环节调节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财产税不易转嫁,在财产保有环节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能够减少财产所有者净收益,理性消费者会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消费,又使不同收入阶层居民贫富差距不至过分拉大;此外,建立广覆盖、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开征社会保障税、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等,可以改善低收入群体境况,使居民对未来消费支出形成稳定预期,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促进消费的税收政策,但大多着眼于短期效应,应急性特征明显。以“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税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税种对鼓励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形成促进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四、税制结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居民当期消费决策受以往消费习惯与经历影响,是一个跨期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以我国2011年至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西藏、港澳台除外)为基础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模型设定如下:

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包括劳动报酬、财税政策、就业情况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等。为体现税制结构因素,本文以各税类收入所占比例作为衡量指标,其余指标也均以相对数表示。其中,被解释变量HCR表示居民消费率,解释变量CST、IT、PT分别表示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占当地税收收入比例,控制变量LR、SSE分别表示劳动报酬占GDP比例、社保支出占一般财政支出比例,以体现居民消费的外生影响因素,i体现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区域,t表示时期。为降低各序列数据波动性,本文对所有变量采用对数形式。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各地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加总并减去出口退税得到货物劳务税收入,以各地区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之和作为所得税收入,以各地区房产税、契税、车船税加总得到财产税收入,并分别以各税类收入占当地税收收入比例作为货物劳务税(CST)、所得税(IT)、财产税(PT)的税制结构因素。同时,以支出法下各地区居民消费占GDP比例作为居民消费率(HCR)衡量指标,以收入法下各地区劳动报酬占GDP比例作为居民收入水平(LR)衡量指标,以各地区社保支出占一般财政支出比例作为政府社会保障水平(SSE)衡量指标。以上所用数据均采用相对数形式,故无需进行价格平减。

本文样本为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11—2015年面板数据,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2012年至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税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其中,分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劳动报酬收入及GDP数据来自2012年至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分地区税收收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收入数据来自2012年至2016年《中国税务年鉴》,分地区房产税、车船税、契税收入、社保支出、一般财政支出数据来自2012年至2016年《中国财政年鉴》。由于本文所用数据时间跨度有限,故未进行平稳性检验,仅对各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各组数据分布大体呈现尖峰厚尾特征,货物劳务税占比、劳动报酬占比、社保支出占比左偏,居民消费率、所得税占比、财产税占比右偏。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并在模型设定中加入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率(HCR)的滞后一期项,但滞后项可能与残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从而产生内生性问题,导致参数估计有偏,另外,被解释变量会受其滞后一期影响而出现自相关问题。此处借鉴廖信林等(2015)所采用的工具变量法与两步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DF-GMM)对居民消费与税制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通过Eviews软件首先对回归方程进行一阶差分处理以消除固定效应影响,并采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二期项与各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作为工具变量,再通过Sargan统计量对工具变量整体有效性进行检验,最后利用AR(2)统计量对原模型一阶差分后的残差检验是否存在二阶自相关问题。

1.回归方程估计结果

表2 回归方程估计结果

回归方程估计结果由表2所示。由表2可知,所有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从税制结构变量影响程度来看,解释变量CST回归系数为-0.227334,表示货物劳务税所占比例每上升1%,将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约0.23个百分点;解释变量IT回归系数为-0.120536,表示所得税占比提高1%会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约0.12%;解释变量PT回归系数为0.168195,表示财产税收入占比每上升1%将导致居民消费率提高约0.17%,说明优化财产税税制结构,提高财产税收入占比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此外,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有助于公平收入分配,对提升居民整体消费倾向也有促进作用。

2.Sargan检验与AR检验

表3 回归方程AR检验结果①

计算可得方程对应的P值为0.474099,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无法拒绝“模型过度约束正确”的原假设,即方程通过Sargan②Sargan检验H0:广义矩估计工具变量选取恰当。检验。因此,整体工具变量选取有效,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可靠。

AR(1)、AR(2)统计量用于对差分方程残差项是否存在一阶与二阶序列相关问题进行检验。由表3检验结果可知,AR(2)统计量的P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因此差分方程的残差项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问题,模型设定较为合理,估计结果是可信的。

由此可得到回归方程:

3.回归方程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提高货物劳务税、所得税比例将挤出居民消费,提高财产税比例将扩大居民消费,我国现行“双主体”型税制结构对居民消费起抑制作用,扩大居民消费应注重提高财产税占税收收入比例。根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假说”,消费者以长期的、已成惯例的永久性收入为依据做出消费决策,财富积累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财产税能够调节个人资产存量,鼓励居民合理储蓄,增加当期消费。货物劳务税占比过高使整体税负呈现累退性,税率档次过多扭曲增值税“税收中性”特征,税目与征税环节设计不合理使消费税在引导居民消费行为方面收效甚微。个人所得税占比过低使其收入分配功能弱化,抑制广大中低收入群体潜在消费需求。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基本路径、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结构效应三方面分析税收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所谓替代效应是指税收通过改变商品间的相对价格影响消费者决策,收入效应是指税款征收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改变消费者行为,结构效应则强调主辅税系、税种间的组合方式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然后本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构建回归方程,利用GMM估计方法对居民消费与税制结构、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障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物劳务税、所得税占比过高挤出居民消费,现行“双主体”型税制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起抑制作用,扩大居民消费应注重发挥财产税在调节个人存量资产、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提高财产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扩大居民消费的税制结构优化建议如下:

深化财产税制改革,提高社会整体消费倾向。以建立健全个人收入申报与财产登记制度为前提,通过个人涉税信息的归集提升税务机关对自然人的税源监控水平。加快房产税立法进程,提高房产持有成本,同时规范房地产租赁市场与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化居民住宅供给结构。其次,适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遏制富裕阶层通过财产的代际传承实现过高的资本积累水平,缓解财富集中带来的分配不公和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防止消费层次两极分化。此外,保持资本市场繁荣与稳定,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逐步完善债券、保险、股票、期货、基金、外汇等交易机制,抑制房地产市场投机性需求。

调整货物劳务税内部税负结构,弱化其累退性弊端。简并增值税税率,突出其“税收中性”特征,维护增值税抵扣链条完整性,避免“低征高扣”与“高征低扣”带来的上下游企业间纳税人税负不公等问题。同时,消费税对奢侈性消费行为调节功能缺位,应扩大消费税税基,将奢侈性消费行为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消费税改为在零售环节征收,以提高其税收凸显性。由此,通过增值税与消费税相配合的双层次调节机制强化税收对居民消费的引导作用。此外,改善金融、文化、旅游、家政、物流等服务性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供给水平,培育消费性服务新增长点。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对未来不确定风险的抵抗能力,为扩大内需提供长效保障。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支出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就养老保险而言,提高养老金统筹级次,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建立多元养老机制;在医疗保险方面,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差距,做好管理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在教育方面,加大基本公共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维护教育公平;在扶贫减贫方面,整合涉农资金,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现包容性增长。

[1]樊轶侠.税收制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及制度创新[J].税务研究,2011,(2).

[2]李香菊,赵兰兵,赵 博.税收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J].税务研究,2015,(9).

[3]席卫群. 可持续消费模式与我国税收政策体系[J].税务研究,2015,(9).

[4]张晓林,靳共元.我国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与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0,(5).

[5]张 斌.扩大消费需求与税制结构调整[J].涉外税务,2011,(6).

[6]韩仁月,常世旺.扩大内需:调整税制结构还是减税[J].税务研究,2009,(3).

[7]陆远权,张德钢.民生财政、税制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J].经济问题探索,2015,(7).

[8]廖信林,吴友群,王立勇.宏观税负、税制结构调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15,(6).

[9]周克清.税制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2,(5).

[10]储德银,闫 伟.税收政策与居民消费需求——基于结构效应视角的新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

[11]谭光荣,刘 钊.结构性减税背景下税制调整与居民消费[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4).

[12]王 蕴,黄卫挺.消费升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3]朱高林.中国城镇居民物质消费水平变化趋势研究(1957-201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4]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与消费:中国税收政策报告(2012)[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15]席卫群.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盛桢)

F812.422

A

2095-1280(2017)04-0081-09

牛 力,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税制消费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40年消费流变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