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拿五寸不烂之笔参加抗战

2017-10-11张怀玲

红岩春秋 2017年9期
关键词:画集画展丰子恺

张怀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漫画元祖丰子恺以笔为武器,创作漫画、出版画册、举办展览,积极投身于抗战宣传的活动中,是抗战漫画运动的主力军。他曾说:“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

举办画展

抗战爆发后,丰子恺带领全家一路南下,辗转至长沙、汉口、桂林、宜山等地,曾任《抗战文艺》编委、桂林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暑期训练班教师、浙江大学(广西宜山)教师等职。

1941年1月,丰子恺个人漫画展在成都举办,这是丰子恺第一次在大后方举办漫画展。展览结束后,丰子恺的朋友又携带他的作品到乐山展出,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曾为展览作诗。

1942年11月初,丰子恺从贵州来到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陈之佛聘请他为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与他一同工作的还有校长秘书兼中国画史论教授傅抱石、国画科主任黄君璧、应用美术科主任王道平等。1943年6月,丰子恺辞去在该校的职务,专事习书作画。

抗战时期,丰子恺在川渝地区的漫画艺术活动,主要包括举办画展、出版画集等。

1942年11月28日,丰子恺首次在重庆举办画展,这是他第一次亲自主办的个人画展,展览地点是夫子池励志社,展期3天,至30日结束。展出作品122幅,其中画作103幅,书法19幅。28日的《新民报》刊登“国画中之白话文,丰子恺画展今揭幕”消息,并介绍展览概况:

丰子恺教授画展,昨借夫子池励志分社举行预展,全部共百廿件,为丰氏近年历游黔桂之杰作,丰氏战前多作人物漫画,现以此漫画之人物点缀于山水之间,风格强劲明朗,有人誉为国画中之“白话文”。且画幅皆有新颖之题词,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尤为丰画特色。

画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1月27日《中央日报》副刊《学海》整版刊登关于丰子恺画展的7篇文章。作为展览赞助人的陈之佛撰《丰子恺展览序言》评价其漫画:

子恺兄之画,取国画之精神与西画之技法,可谓保持民族精神,而又适合时代潮流之作品。在此抗建期间,向世人展览,实有特殊之价值。我之赞助,用意即在于此。

……

抗战以前,子恺兄以人物速写(世称子恺漫画)驰名于全国,而今日展览者,皆山水人物。子恺兄□然以抗战军兴转捩,而作风一变。叩其转变之由,据云以前长居沪杭,所见皆人物相社會相,故所作多人物画,抗战以来转辗湘桂黔川诸地,所见多山景,故画境随之而变。

更有傅抱石撰文比喻丰子恺为“春天的画家”:

子恺先生的画,最富于时代的精神,亲切,融合,读之令人如生春风。这决非偶然的一现,他画面的“春天”,并不是狭义的“春天”,中国画史上是很急切的需要春的来临。

子恺先生善饮,所以画面上飘着馥郁的酒香,他是中国少年们一致爱戴的画家,活泼新鲜,生意勃发,所以他的画能在古老的传统之外,出长未曾有过的鲜芽。

春天是一年一度的逝去,我想说“子恺先生的春天,将亘四时而永存”。

转变画风

丰子恺的漫画大多取材于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他从身边的琐事中挖掘出人生的真谛,让人们感到非常亲切,也更容易得到深刻启发。

子恺漫画简单的笔画与单纯的色调,曾被漫画家黄茅比作“淡泊的小品”。他到重庆后,完成了从人物相、社会相到对自然描写的彻底转变,但是他的作品依然纯朴、宁静,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丰子恺在《画展自序》中也讲述了自己画风的转变:

抗战以前,我的画以人物描写为主,而且为欲抒发感兴大都是寥寥数笔的小幅……一到浙南,就看见高山大水。经过江西湖南所见的又都是山。到了桂林,就看见所谓“甲天下”的山水。从此,我的眼光渐由人物转移到山水上。我的笔底下也渐渐有山水画出现。我的画纸渐渐放大起来,我的用笔渐渐繁多起来。最初是人物为主,山水为背景。后来居然也写山水为主人物点景的画了。最初用墨水画后来也居然用色彩作画了。

在这之前丰子恺善于创作小幅人物画,而这次展览的作品大多是二三尺长的山水风景画,加以人物点缀,并施色彩,画风别开生面。

之后,丰子恺更加偏爱自然山水,经常去长寿、涪陵、丰都、乐山、南充、隆昌等地旅行,并在当地举办画展。作品因贴近现实、通俗易懂而深得人们的喜爱。查阅史料,其中报纸有记载的就有数次:

1943年5月29日、30日,浙江同乡会在乐山主办丰子恺画展,作品30余幅,卖画收入提二成作清灾账款。

1944年3月19日,丰子恺在涪陵党部举办画展,作品200余幅,展期3天。

1945年7月22日,丰子恺在成都市开明书店举行书画展览预展,展出作品数十幅,23日起在祠堂街美术协会正式展览。

1945年11月1日至7日,丰子恺在重庆两路口社会服务处举办“丰子恺画展”,该展是抗战时期他在大后方举办的最后一场展览。展出的内容均出自《子恺漫画》《儿童漫画》《护生画集》等旧作,但都是重新描绘而成,共计200余幅。

11月5日,《新华日报》报道:“丰子恺画展,观众川流不息,丰氏作画,富于中国气质,每幅价格只数千元,文化界朋友,前往参观者亦不少。”1946年1月5日至6日该展在沙坪坝续展;11日至20日,又在重庆七星岗江苏同乡会续展。

出版画集

除了举办漫画展以外,丰子恺还出版了大量漫画集,如《子恺近作漫画集》《漫文漫画》《文明国》《人生漫画》等。

《子恺近作漫画集》,木刻制版,连史纸印刷,1941年10月由成都普益图书馆出版。共收入漫画作品60余幅,包括《急转直下》《凯归》《胜境在望》《区区三岛》《空军杀敌归》《沙场之春》《壁报》等。内容以抗战大后方民众生活为主,真实记录了战时后方的百态民生。该画集曾于1943年8月在桂林重印。endprint

《漫文漫画》是丰子恺编著的画册,1943年由成都集成书店出版,此前曾于1938年7月在汉口大路书店初版。该画册是由丰子恺于1938年3月底至5月底,在汉口期间,从报纸、杂志、书籍中剪集许多坚劲有力的漫画,并配上自己对每幅画的感想汇编而成,分“文题”“画题”两部分,共有漫画作品50幅,仅最后一幅《生机》是丰子恺本人所作。

“文题”部分,是丰子恺为每幅作品配制的感想。其中有14篇是节选自他人文章中的经典语句或名人的诗词,文末均有注明,其余36篇为丰子恺自己所作。“文”与“画”穿插,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故名《漫文漫画》。

画册中收入的漫画,大多数是抗战时期比较活跃的漫画家的作品,如张乐平、胡考、秦兆阳、张文元、丁聪等;也收集了国外艺术家的漫画,如L.B.Democrat、St.LouisDispatch等人的作品;还有在《纽约时报》《TheNewsreview》《巴黎人报道》等杂志上收集的未署名的漫画。

《文明國》是丰子恺的画集,1944年3月由重庆作家书屋发行,该画集是一部叙事性连环图画。主要描写文儿和明儿采花果途中因警报响起,躲入山洞迷路后,进入另一国土“善山”和“真山”后发生的事情。在“善山”凡有一人害痛,大家都觉得痛;在“真山”凡有一人想什么,胸前镜中就会显示什么。文儿和明儿回到自己的国土后,设法仿造两国的方法,使得国中的人,不得互相欺骗并且痛痒相关。这国因为是由文儿和明儿改良的,所以叫做“文明国”。丰子恺貌似在讲故事,实则寓意深刻:告诉大后方的所有人,应坦诚相待,共同抗日。

《人生漫画》是丰子恺的另一本画集,1944年9月由重庆崇德书店出版、万光书局发行。画集中有漫画60幅,是作者从十几年前,为林语堂和陶亢德主办的杂志《宇宙风》创作的百余幅漫画中挑选出来的。其中代表作品有《最后的吻》《春色恼人眠不得》《欢喜的愤怒》《穿洋装的洋文盲》《艺术与讨饭》《烦闷》《礼貌与粪担》等。

此外,丰子恺还积极举办漫画讲座,如1945年11月在重庆新闻馆会场讲演《关于漫画》,听讲者包括陈望道、老舍、马宗融、章靳以等共计四五百人;同时发表漫画理论文章,如《时与潮副刊》《略谈漫画》等。

1946年7月3日《商务日报》刊登消息:“丰子恺急待赴沪,因等待交通工具太久,故不惜以五十老龄冒此酷暑取道川陕公路转沪,定明日动身。”至此,丰子恺完成了他的抗战使命。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所;基金项目名称: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科研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6ky23)

编辑/杨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画集画展丰子恺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护生画集》不仅是祝寿作品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我的一本画集丢了
白云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护生画集》背后的故事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笨小孩的动物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