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2017-10-11稽章东

好家长 2017年9期
关键词:身心小鸡民间

文 稽章东

浅述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文 稽章东

民间游戏是最重要的民间文化资源,将这一文化资源引入幼儿教学,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实践和研究:民间游戏的引入,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思考;梳理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再创作;联系多元课程内容,补充民间游戏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幼儿多元活动课程的特点,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地把民间游戏引入教学,力图给教学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给孩子一种全新的感受。

民间游戏;幼儿教育;课程

民间文化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民间歌谣、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化特征,因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把民间游戏引入幼儿教学,能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发展体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分享、合作、包容以及思考。孩子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获得童年最为快乐的情感体验,留下最为美好的情感记忆。

一、民间游戏的引入,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思考

(一)民间游戏所具有的特点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和童谣不仅活跃着游戏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讲话,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学说话的环境,造就一个语言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和同伴交流,进而提高自信心。

如在“传鹌鹑”游戏中,哪怕是平时性格最内向的孩子,在游戏快乐的氛围影响下,也会一改平时的羞涩,唱起歌谣,快速传递“鹌鹑”,愿意表现自我。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慢慢地愿意和同伴、老师亲近,进行交流。

(二)民间游戏的一些规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

许多民间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一定的角色,还要有判定胜负的准则。这些规则,可以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每次活动中都会涌现出许多“带头大哥”,他们会自然地给别的孩子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判定胜负,组织他人游戏。无需竞争,无需评选“带头大哥”,凭借个人魅力自然就产生了,很多平时内向的孩子,也因为掌握了某一些较熟悉的游戏规则,自然也成为游戏的“领路人”,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锻炼机会。

如游戏“老鹰捉小鸡”,经常有“带头大哥”来分配角色,谁是“老鹰”,谁是“母鸡”,谁是“小鸡”,分配得有板有眼。有的还增加“猎人”“医生”的角色。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幼儿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三)民间游戏的竞争性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往往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孩子在游戏的同时总要面临成功或者失败的挑战。当他们在游戏中获胜时,能体会到游戏的喜悦和满足感,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产生;当他们面对失败时,也会产生挫折感,作为教师要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找出不足,克服弱点,培养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如游戏“打瓦”,由于幼儿的臂力和手眼协调性差,刚开始时,常常失败,但在反复游戏过后,他们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成功率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做事的技能得到了提高,意志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四)民间游戏的群体性有利于幼儿合作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民间游戏需要两个或两人以上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幼儿主动去邀请别人来参与自己想玩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协商,进行角色的分配,或者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由此,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学会了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解决矛盾,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等等,在以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均有了明显提高。

二、梳理民间游戏,对民间游戏进行再创作

传统的民间游戏,由于时代变迁,已不适应当今孩子的需求。应对民间游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怎样使游戏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时让孩子感知民间游戏趣味性,体味快乐成功,玩出自信、智慧、健康呢?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添加游戏故事情节,增加趣味性

民间游戏,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引入过程中,适当创编游戏情节,使游戏内容更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如“老鹰捉小鸡”游戏。原来的故事情节是“小鸡”被捉住后,就罚下场。罚下场的“小鸡”,心情会很悲伤。为让被罚下场的“小鸡”有继续上场的机会,可以增加救“小鸡”的情节,增加“医生”和“猎人”的角色,使场内外幼儿互动,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二)创新游戏中的歌谣,赋予时代性

许多民间游戏中有节奏明快的儿歌、口令和童谣,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但民间歌谣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内容已远离幼儿的生活,需要有目的地加以替换,如《拍手歌》,可改变成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儿歌:你拍一,我拍一,早晨起床把脸洗;你拍二,我拍二,早饭吃好肚不饿;你拍三,我拍三,粗粮搭配吃三餐;你拍四,我拍四,吃饭不掉饭半粒;你拍五,我拍五,衣服破了补一补;你拍六,我拍六,多吃青菜少吃肉;你拍七,我拍七,勤洗澡来勤换衣;你拍八,我拍八,自己能把牙来刷;你拍九,我拍九,不要抱来自己走;你拍十,我拍十,养成习惯有本事。

这样进行创新,将传统的歌谣赋予教育的价值和时代的气息,更容易被幼儿接受。

(三)更新游戏材料,增强目标性

民间游戏使用的玩具简单、廉价,一般是来自日常生活的材料,有些材料可用其他替代物来进行更换。如传统的游戏“挑棍”,所用的材料是树棒,在游戏中可选用筷子、吸管等物来替代。再如“拾贝壳”游戏,可用玻璃球代替贝壳。

(四)挖掘游戏价值,增强教育性

幼儿掌握传统游戏玩法后,教师可以在孩子游戏中寻找、提炼新的玩法,拓展其新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样做,正符合《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如“打陀螺”游戏,原始游戏是用鞭子抽打陀螺,旋转时间长者为胜。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过障碍、过沟槽、走固定路线等,引导幼儿提问“为什么陀螺不倒?”。由此引导学生掌握“旋转中的稳定性”。再如“小推车”这个游戏,其教育功能就有五项:(1)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2)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的重要性;(3)增强合作,体验成功;(4)增强动作协调性,玩出智慧;(5)培养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联系多元课程内容,补充民间游戏的方法

民间游戏,由于游戏材料简单易懂,游戏的开展不受空间场地的限制,游戏内容多样生动,游戏形式活泼轻松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民间游戏已远离孩子们的生活,有的甚至思想低俗。为此,在引入民间游戏的时候,要对游戏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统一梳理,赋予这些游戏新的时代精神和新的文化内涵,让民间游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新的种子,焕发新的生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契机,见缝插“新”,把民间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民间文化的洗礼。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课程教材中,有许多针对孩子特点的游戏,这些游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适时地把民间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在身心愉悦发展的同时,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这也正契合了《纲要》中所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具体的补充方法可采用如下几种:

(一)补充相关的民间游戏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同一游戏在各地玩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把相关的民间游戏补充到多元课程中。如游戏“小青蛙踩荷叶”,是练习幼儿平衡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的游戏,可补充相关的游戏“贴人”,发展幼儿跑和躲闪的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二)补充相似的民间游戏

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同一教育目标,可以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正所谓殊途同归。如“斗鸡”游戏,训练的是幼儿单脚跳。教学中可补充相似用单脚跳的游戏,如“跳房子”,练习的就是单脚跳。还有民间游戏“捣拐”是发展孩子单脚跳的能力及躲闪的灵活性。

(三)补充相反的民间游戏

科学研究表明,相反的事物能增强记忆。同样,相反的游戏不但能增强幼儿记忆,也能提高幼儿思维。如:在教学“小兔种萝卜”游戏时,补充介绍民间游戏“拔萝卜”。用相反的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加深其思辨能力。

(四)补充延伸的民间游戏

喝酒品的是余香。把一件事情延伸开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的延伸,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揪尾巴”这一游戏,可以加以适当延伸,补充“老鹰抓小鸡”游戏。

当然,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多元活动课程,不是朝夕之事。如何更全面深刻地介绍民间游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开发和研究意识,多进行理论学习,深入研究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挖掘民间游戏,更要随时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多元活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民间游戏的开放性关系,使两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实现各种能力的综合与提高,提升审美情趣,重塑人格修养,深切感受“天地大课堂”的魅力。

(江苏省建湖县湖景幼儿园)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身心小鸡民间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给身心降个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小鸡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