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与价值创造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2017-10-11邵洪波王诗桪

中国流通经济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企业利润价值

邵洪波,王诗桪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共享经济与价值创造
——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邵洪波,王诗桪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作为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创新实践,共享经济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直接提升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且能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与价值创造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包含共享经济市场与传统商品市场在内的局部均衡模型,比较并刻画在共享经济出现前后企业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网约车政策等政府规制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较之传统经济,共享经济由于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和资源开发效应而使企业的价值创造得以提升。而以网约车新政为代表的对共享经济规制的政策,提高了私家车主进入市场的难度,降低了网约车平台的利润,对于私家车主自身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

共享经济;价值创造;资源开发;资源配置

一、引言

共享经济正在全面进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等引领了美国共享经济的风潮,而在中国则表现为滴滴出行、ofo小黄车等初创企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首先受到了管理学的关注,侧重于研究共享经济的消费者动机、商业模式、消费者保护等[1-3],只有极少数的文献将共享经济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之内[4]。

作为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创新实践,共享经济的出现不仅更好地利用了闲置资源,直接提升了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也对企业价值创造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建立包含共享经济市场与传统商品市场在内的局部均衡模型,比较并刻画在共享经济出现前后企业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并通过滴滴出行、优步(Uber)与Salesforce的案例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此前对共享经济的研究多集中于消费者层面[5-6],本文则从企业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并将之总结为优化资源配置与实现资源开发两个方面。第二,既有研究多基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而本文则将共享经济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基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行为建立局部均衡模型,为相关分析提供微观基础。

二、文献回顾与机制分析

(一)共享经济与企业价值创造

对共享经济最早的研究可追溯至1978年菲尔逊和斯佩思(Felson&Spaeth)[7]关于社区结构与协作消费的研究,但技术条件的局限使交易撮合的难度大幅上升,高昂的交易成本将协作消费局限于熟人之间。而在近年来兴起的共享经济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交易的局限性减弱,交易可能发生在任意的陌生人之间,使得其与分散决策的市场机制具有更多的相似性。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共享经济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消费者福利的改进。研究者认为,对于气候问题的关注以及低碳消费的兴起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合作消费”(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或“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的形式[5,8]。随着爱彼迎(Airbnb)等共享经济平台的发展,消费者选择共享经济的动机可能还包括可持续发展、更具娱乐性的消费体验、获取声誉、更低的价格等[9]。实际上,共享经济不仅改变了消费方式,也改变着生产者的价值创造方式。例如荷兰的孚鲁图(Floow2)公司为厂商提供供应链各环节闲置资源的分享匹配服务,厂商可以分享厂房、机械设备、生产线、办公用品等一切可分享的资产,不同厂商可以将自身资源“挂靠”于虚拟生产线上,通过人、财、物的全方位协作,厂商生态群可以完成整体业务。共享经济衍生的商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民众消费的理性预期和惯性认知[10]。然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主要侧重于研究消费者动机、商业模式、消费者保护等[1-3],共享经济下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却很少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二)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可以视为投入一定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一般被视为市场的替代[11-12],较之市场的自由、开放等特点,企业具有更强的封闭性,其价值创造也呈现出封闭性特点。这与企业的起源相契合,最早的企业普遍采取合伙制的组织形式,通过共同出资实现资金、技术、人力的共享以及生产过程结束后的利润分配。从这一角度看,传统经济中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核心资源的占有,核心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等。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正在由物质资源转向以智力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产[12]。基于智力资本的“H-S-C”范式,智力资本包含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13],通常依赖研发、人力资源培训等内部开发的方式获得,也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购买技术许可、并购等方式从外部获取[14-15]。这使传统经济中企业的价值创造面临着两方面冲击。第一,研发、培训、并购等智力资本形成方式方面的困难。一是存在一定时滞,企业难以即时形成智力资本;二是通过研发、并购等途径获取智力资本要求企业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而大量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相应的资金基础。智力资本的缺乏使得企业只能进行低水平的价值创造。第二,对已经形成智力资本的企业而言,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未必需要使用全部的智力资本。例如就关系资本而言,在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交流中,只有部分信息能够成为企业的知识积累。

上述冲击可以概括为资源获取与资源使用的非连续性,即某些资源(例如智力资本)具有最小购买单位的限制,而对这些资源的使用也是离散性的。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特点在于占有核心资源,资源的非连续性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矛盾尤为突出,若某些资源难以为企业取得,企业拥有的其余资源也难以完全实现价值。

共享经济应运而生,并较好地消除了资源获取与使用的非连续性[4]。在共享经济中,企业可以只消费部分资源,而将闲置或冗余的资源与其他企业共享,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而其他企业借由共享经济获取了稀缺资源,也实现了价值创造的提升。例如就智力资本中的关系资本而言,在与合作伙伴的信息交流中,企业仅仅利用了其中部分信息,而其余信息虽然对该企业无用,却可能成为其他企业决策、创新的重要依据。在共享经济中,拥有关系资本的企业充分开发利用了关系资本,而不拥有关系资本的企业则实现了重要信息的获取,并因此盘活了其他资源。

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假设企业拥有24单位资源禀赋(初始资源),其与有形资产的交换比例为1:1,与无形资产的交换比例为2:1。如前所述,在传统经济中,以智力资本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具有最小购买单位,假设该购买阈值为6单位(6I)。而剩余初始禀赋则购买了12单位的有形资产(12T)。由于无形资产的资源冗余(例如关系资本),实际生产过程中仅仅使用了3单位无形资产,而生产过程要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按照1:1的比例搭配,因此实际投入生产的有形资产也仅有3单位,并最终实现了3单位的价值创造。

而在共享经济中,由于不存在无形资产的最小购买单位限制,企业可以在获取有形资产后再根据生产资料的最优配比决定有形资产的购买数量。而共享经济中不存在无形资源冗余(或可将冗余资源置换为有形资产),因此企业最终实现了8单位价值创造。

图1 传统经济与共享经济价值创造对比

当然,实际情形较图1的例子要复杂许多。企业通过共享经济获取无形资产时,需要向拥有无形资产的企业支付一定费用,这将影响企业对无形资产的购买与开发决策。而该决策反过来也将影响其他企业在共性经济中所能获取的无形资产总量。因此,对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中企业行为的刻画、对共享经济中企业价值创造方式转变的分析,皆需具备更为坚实的微观基础,即企业基于利润最大化进行分权决策,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进行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分析。下面将建立包含两种资源、三种类型企业的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共享经济中企业行为与价值创造方式的转变。

三、基本模型

(一)基本假定

本文假定一个生产过程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函数采取柯布—道格拉斯形式。但与通常的生产过程不同,企业仅拥有其中一种通用性生产资料,而另一种稀缺性生产资料则需要以通用性生产资料交换获取。通用性生产资料即前述的有形资产,包括资本、设备等,而稀缺性生产资料即前述的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工艺等。在传统经济中,企业的关键性技术可以通过并购、专利授权等途径从外部获取,也可通过研发的方式从内部获取。为避免累赘,我们将上述获取稀缺资源的方式统称为传统市场。而在共享经济出现后,企业还可通过共享经济获取稀缺资源,我们将此称之为共享市场。

假设市场上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第一类企业可以依靠资本等通用资源实现稀缺资源的交换,这些企业往往是大型企业,这里称之为大企业A。第二类企业在长期内可以通过传统市场获取稀缺资源,但由于并购和研发的时滞,在短期内无法获取稀缺资源,这里称之为大企业B。第三类企业在传统市场无法获得稀缺性生产资料,但可通过共享市场与第一类企业实现生产资料的共享。这种类型的企业往往是中小企业,这里称之为小企业。由于传统经济中消费与交换的非连续性,进一步假定通过外部市场获取的稀缺资源无法细分,例如为获取某项技术,企业只能从外部完整取得该技术的使用许可或内部研发;而在共享市场中,企业获取的稀缺资源可以细分。将稀缺性生产资料的数量标准化为1,并不考虑生产成本①,则可以得出企业在共享市场中的决策目标函数。

(1)短期存在共享经济的情形。大企业B与小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市场获取稀缺资源,大企业A在获取完整1单位资源后可以通过共享市场与其他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并获取收益,此时三类企业的利润函数如下:

其中wi代表通用性生产资料,x、y、z代表稀缺性生产资料,p代表从传统市场获取稀缺资源的价格,r代表从共享市场获取稀缺资源的价格。

(2)长期存在共享经济的情形。小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市场获取稀缺资源,而大企业可以在共享市场与传统市场之间进行套利,换言之,大企业A与大企业B通过传统市场或共享市场获取资源无差异。三类企业的利润函数与第(1)类情况相同,但增加了套利行为约束。

本文在短期均衡中着重分析第(1)类情形的企业决策与市场均衡,而在长期均衡中分析第(2)类情形的企业决策与市场均衡。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对比市场均衡条件下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价值创造差异。

(二)短期均衡

在短期共享经济中,三类企业的目标为最大化各自利润:

求解可得稀缺资源的使用量:

随着共享市场价格r的上升,在该市场共享稀缺资源的收益相对增加,而将该资源投入生产的收益相对减少。拥有稀缺资源的企业将减少资源的自用比例而增加资源的出售比例,不拥有资源的企业则将减少资源的使用比例。

除了已拥有稀缺资源的企业,短期内没有其他企业能在共享市场之外进行购买,设三类企业数量的比例分别为θ1、θ2、θ3且θ1+θ2+θ3=1,则短期均衡市场出清条件为:

即在共享市场出售资源的群体供给等同该市场购买资源的群体需求。基于上述市场出清条件,可得短期均衡下的共享市场的价格r:

该价格由资源拥有者数量、共享市场资源购买者数量、企业通用性生产资料数量与传统市场中获取稀缺资源的价格共同决定。随着通用性生产资料数量的上升,各种类型的企业均将增加稀缺资源的使用比例,使得均衡价格出现上升。而传统市场价格与共享市场价格则呈现负相关,随着传统市场价格上升,第一类企业购买资源后通用性生产资料减少,生产资料的平衡配比使其增加在共享市场上稀缺资源供给,进而引起共享市场均衡价格的降低。

(三)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拥有获取稀缺资源能力的大企业(包括大企业A与大企业B)可自由选择通过传统市场获取完整1单位的资源,或在共享市场获取资源的部分使用时段。与短期均衡相比,大企业可在传统市场与共享市场中进行套利。当大企业发现在共享市场获取资源更有利可图时,更多的企业将转向共享经济,根据短期均衡推导得出的共享市场价格的表达式可知,此时共享市场价格r将上升。反之,在传统市场获取完整资源更为有利可图时,大企业将退出共享市场而选择在传统市场购买商品,并带来共享市场价格r的下降。因此在长期均衡下,两种类型大企业的利润将趋于一致。此外,由于套利行为的存在,两种类型的企业群体比例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市场均衡的结果。将短期均衡结果代入利润函数可得:

由于存在套利行为,市场均衡下两种大企业的利润一致:

舍去负根,可得长期均衡下共享市场价格:

长期均衡下的共享市场的价格只与传统市场的价格有关,而与消费者收入及共享经济市场上的各类消费者人群比例无关。在共享市场或传统市场中,购买完整商品与购买完整使用时段的价格相等。长期均衡市场出清条件与短期市场出清条件一致,将均衡租金率代入可得:

θ1与θ2均为内生变量,但小企业数量比例固定即θ1+θ2为外生参数,θ1+θ2=1-θ3,将其代入长期市场出清条件可得长期均衡下从外部市场获取该资源的大企业A的比例:

从外部市场获取资源的企业比例随着企业拥有的通用性生产资料数量的上升而上升——即便这些企业无法从外部市场获取资源。这也为扶持中小企业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虽然中小企业拥有资源有限,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但借由共享经济市场的传导作用,提升小微企业的通用资源水平(例如便利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能够刺激大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并最终使得各类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应用。前述假定传统市场价格外生于共享市场,考虑从传统市场获取资源企业比例的变动可能引起价格的变动,此处我们放松这一假定,将传统市场均衡价格视作第一类企业比例的函数p=f(θ)②,企业数量的增加是对稀缺资源需求的正面冲击,均衡价格随之上升:

利用隐函数求导法则可得:

这表明,即使将传统市场均衡价格视作内生变量,小企业通用性生产资料的增加依然可以通过共享市场的传导刺激大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

(一)价值创造方式对比分析

在机制分析中,我们比较了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在价值创造方式上的区别,理论上共享经济能更有效地利用闲置资源,并提升企业价值创造,但这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是否相容?下面将进一步对比在市场均衡的状态下,传统经济与共享经济在价值创造方面的区别。

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只能通过传统市场获取稀缺资源,在短期内,只有大企业A可以获取稀缺资源,通过市场交易的形式实现通用资源与稀缺资源的交换,进而实现价值创造。而大企业B与小企业由于无法获取稀缺资源,难以发挥通用资源的价值。传统经济中,各类型企业决策函数如下:

而在共享经济中,企业既可通过传统资源获取完整稀缺资源,也可通过共享市场获取部分稀缺资源。大企业B与小企业可以利用共享市场将部分通用资源置换为稀缺资源,盘活通用资源价值,而大企业A则可以在共享市场中充分利用闲置的稀缺资源。

对于大企业B与小企业而言,在市场由封闭转向开放后,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不掌握稀缺性资源,难以实现价值创造;而在共享经济中,企业通过共享市场获取稀缺资源,并实现了价值创造。对大企业A而言,在市场开放前后均能实现价值创造,但在开放市场中,企业得以更为灵活地调整自身资源投入,通过资源的共享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传统经济中,大企业A只能使用全部的稀缺资源,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却往往存在资源的闲置或冗余。例如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非在每时每刻都被完整使用,在传统经济中,计算能力的闲置时段难以创造价值。共享经济发挥了资源闲置时段的价值,采取云计算等方式实现了对闲置计算能力的使用,大企业A在由传统经济转向共享经济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价值创造。更为重要的是,价值创造方式的改变是企业在各自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完成的,可以实现市场均衡,是符合市场参与者经济理性的行为。

就长期而言,将三类企业的最优决策代入利润函数,可得间接利润函数:

显然,各企业所能获取的收益也大于封闭市场中的收益。即便不对三类企业的利润进行加总,三类企业各自的利润水平也在短期内因共享经济的出现而实现了提升,对社会总体而言显然属于帕累托改进。

进一步而言,共享经济的出现拓宽了市场边界。在传统经济中,企业只能通过传统市场这唯一方式获取稀缺资源、实现资源价值,而一旦交易成本过高、资源难以细分等原因阻断了企业获取资源的途径,则该企业就无法实现价值创造。而在共享经济中,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使得稀缺资源与通用资源都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利用。较之稀缺资源本身使用效率的提高,由稀缺资源盘活的通用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创造提升的关键。加总三类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这一点:

上式分别为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中价值创造总量之差。其中πt与πs分别代表共享经济出现前后企业的利润之和,也代表价值创造总量。其中I{·}表示共享经济出现后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而实现的价值创造提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应”。II{·}表示共享经济出现后,使得原先难以投入生产过程的通用资源实现了价值创造,我们称之为“资源开发效应”。上述分析可以总结为命题1:

命题1:在封闭市场转变为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无论是短期均衡还是长期均衡,企业价值创造增加了,这种增加来源于资源配置效应和资源开发效应。

(二)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滴滴出行与优步(Uber)作为共享经济在消费领域的代表,选择Salesforce作为生产领域的代表。

1.共享出行:滴滴出行与优步(Uber)

优步(Uber)是一家美国硅谷的科技公司,为消费者提供多种类的打车服务,并提供搬家、及时快递等服务。滴滴出行是小桔科技旗下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台,提供出租车召车、专车、快车、顺风车等出行服务。滴滴出行2012年进行的A轮融资为300万美元,一年后进行的B轮融资达到1500万美元,最近一次的融资金额则达到70多亿美元。与滴滴出行类似,优步(Uber)成立之初的融资规模为130万美元,4年后D轮融资规模则达到12亿美元。融资额的迅速上升表明资本市场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了共享经济对价值创造的提升作用。表1总结了案例企业与模型中各变量的对应关系。

表1 出行案例企业与模型变量的对应

如图2所示,在传统经济中,大企业A即出租车公司,掌握着其他企业所没有的出租车牌照资源。牌照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发挥着诸多作用,例如统一的出租车标识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感等。在传统经济中,除了拥有牌照的出租车公司,其余尚未获得牌照的公司与私家车主无法从事出租车业务,即使其拥有车辆这一通用资源。

而在共享经济中,大企业A为滴滴出行或优步(Uber),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平台,匹配了私家车主与需要出行服务的消费者,同样发挥了出租车标识的功能。而对于车主的实名认证、基于GPS的位置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感。在共享经济中,滴滴出行与优步(Uber)签约了部分私家专车,同时将互联网信息平台分享给其他不拥有出租车牌照或无法建立平台的公司与私家车主,拥有车辆的公司与私家车主可通过滴滴出行与优步(Uber)提供快车或顺风车服务。

相比于传统经济,共享经济在资源配置与资源开发两个方面实现了价值创造提升。就优化资源配置而言,传统出租车公司自身必须使用全部的信息平台资源与牌照资源,由于资金、劳动力市场匹配等原因,如果无法购买足够的车辆或招募到足够的出租车司机,则面临着牌照资源的闲置。此外,出租车公司建立的投诉平台在许多时候也处于闲置状态。而对滴滴出行与优步(Uber)而言,除了签约的部分专车司机可以使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外,其余拥有车辆的公司与私家车主也可通过该平台匹配消费者需求。相比于传统经济,共享经济中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

就实现资源开发而言,传统经济中不拥有牌照的公司与私家车主无法从事出租车业务,除了自身使用外,大部分时间车辆闲置。而在共享经济中,借助优步(Uber)与滴滴出行提供的互联网信息平台,私家车主可以从事快车、顺风车等服务并获取收入,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

2.软件服务:Salesforce

Salesforce创建于1999年3月,是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允许客户与独立软件供应商定制并整合其产品,同时建立他们各自所需的应用软件。对于用户而言,则可以避免购买硬件、开发软件等前期投资以及复杂的后台管理问题。如今Salesforce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CRM平台。

图2 滴滴出行与Uber的价值创造方式

表2 软件服务案例企业与模型变量的对应

表2展示了案例企业与模型变量的对应关系,图3则说明了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方式。大企业A即软件开发商,为具有CRM软件需求的企业(即小企业)提供CRM软件。除了具有关键技术或人才的企业外,其余企业(即大企业B)难以进行CRM软件的开发,使通用资源(资本)闲置。而在共享经济中,Salesforce建立了软件服务租赁(SaaS)与软件平台服务(Paas)。就前者而言,具有CRM软件需求的企业无需购买服务器与完整软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租赁相应的模块。就后者而言,用户在名为AppExchange的平台上可以购买即选即用的功能模块,并在Sales⁃force上运行。这些功能模块中的一部分由Sales⁃force提供,另一部分则由第三方开发并提供。

在传统经济中,资源在以下三方面存在闲置或冗余,难以发挥最大价值。第一,具有CRM软件需求的企业必须购买服务器以及完整的CRM软件,支出费用高,从而也对资本规模提出了要求。反过来,这也限制了软件开发商的收入,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成为其客户。第二,具有CRM软件需求的企业在购买软件后,可能只使用其中部分功能,其余功能成为冗余。而企业购置的服务器也可能未被完全使用,存在闲置的情况。第三,由于存在许多基础性架构,一些只具有部分技术或人才的软件开发商在短期内难以完成软件开发工作。

与之相对,共享经济则通过消除上述三方面的闲置与冗余,实现了价值创造的提升。第一,具有CRM软件需求的企业不必购买服务器与完整软件,而是根据自身需求购买或租用Salesforce上软件功能,使资本规模有限的企业也能获得CRM软件服务,而Salesforce也增加了收入。第二,具有CRM软件需求的企业不需购买完整软件,而只是根据自身需求购买部分软件功能,避免了软件功能的冗余。而软件直接在Salesforce的服务器运行,也一定程度减少了服务器闲置。第三,Sales⁃force为软件开发提供了基础性架构,整合不同的数据与应用接口,使其他软件开发商在短期内实现软件的开发与销售。其中第一点即资源开发效应,第二与第三点即资源配置效应。

图3 Salesforce价值创造方式

五、共享经济的规制政策

网约车出现与兴起后,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对其进行管理与规制,全国许多城市就网约车出台了若干限制私家车主市场进入的规制政策,这些规制政策对不同市场参与者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对参与者数量的规制政策

许多城市针对网约车出台了规制政策,例如北京市与上海市都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须为本市户籍,且车辆需具备本市车辆号牌。这一规制政策使得从事网约车的司机数量大减,即减少了小企业比例θ3。短期内其对市场均衡价格与各类型企业利润的影响为:

小企业比例θ3的降低在短期内使需求与价格同时出现下降,因此减少了大企业A的利润,而增加了大企业B与小企业的利润。同时,由于小企业绝对数量减少,其资源出现了闲置,价值创造总量也有所降低。而在长期内,由于共享市场价格与企业比例无关,因此不会对市场参与者的利润产生影响。

命题2:小企业比例的减少在短期内降低了大企业A的利润,提升了大企业B与自身的利润。同时,无论在短期与长期内,价值创造总量均出现了降低。

(二)共享经济的进入壁垒

各地网约车政策不仅对司机与车辆资质进行限制,同时对车辆的规格、保险缴纳等提出了要求,例如北京市要求车主购买营业性车辆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而车辆需为5座三厢小客车或7座乘用车。私家车主在从事网约车服务前通常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的车辆,因此对车辆规格的限制事实上提高了私家车主进入共享市场前的折旧,在进入共享市场后通用资源总量wL有所减少。而对营业性保险的若干要求则相当于支出了更多的固定费用,也减少了通用资源总量wL。当小企业通用资源总量出现变化时:

由前述共享市场的均衡价格的表达式可判断大企业利润变化的方向。小企业通用资源的减少降低了大企业A的利润水平,但同时提高了大企业B的利润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小企业通用资源的减少降低了共享经济的均衡价格,在降低大企业A共享市场收益的同时,相应减少了大企业B获取稀缺资源所需支付的费用。对小企业自身而言,将共享市场的均衡价格代入分子,当wL满足如下式子时,偏导数为正数,即小企业通用资源总量的减少降低了其利润水平,反之则提高其利润水平:

从另一个角度说,当其他外生参数不变,小企业通用资源总量从一个充分大的值开始减少时,其利润水平将先下降而后上升(即U型关系)。通用资源总量对其利润水平存在两种方向相反的影响,一方面资源总量的减少直接降低其利润水平,另一方面也降低共享市场的均衡价格进而提高其利润水平。在小企业资源总量水平处于高位时,资源总量对企业利润的直接影响更大,企业总体上表现为利润下降。而当资源总量水平处于低位时,均衡价格下降带来的提升效应更明显,企业总体上表现出利润上升。小企业利润增减的临界值与其他两类企业通用资源总量及企业比例结构相关。当其他两类企业通用资源总量越少、总量差距越小时,这一临界值相对较高,降低其资源总量更有可能减少其利润。上述分析可归纳为命题3:

命题3:在短期均衡中,小企业通用资源总量的减少将减少大企业A利润水平、提升大企业B利润水平,而对自身的影响则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关系,U型的拐点与企业通用资源总量、企业比例有关。

综合命题2与命题3,限制私家车主进入的网约车规制政策减少了私家车主比例,提升了其进入共享市场的固定成本。该政策将减少网约车平台的利润,提高其他汽车租赁公司的利润,而对私家车主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从促进共享经济本身发展的角度而言,对市场进入的适当放宽将有助于提升平台利润,促进其发展。

六、结论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两种生产资料、两个市场与三种类型企业的局部均衡模型,将共享经济这一新兴的经济现象纳入经典的经济分析框架之中,为企业价值创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微观基础。主要结论与启示如下:

第一,在传统经济中,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使用的某些资源不可细分,即具有最小购买与使用单位限制。共享经济消除了资源的非连续性,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开发两种途径提升了价值创造。共享经济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价值创造的总量,也提升了各类型企业自身的利润水平,符合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逻辑,对社会而言也实现了帕累托改进。

第二,限制小企业市场进入的规制政策可能减少市场中的小企业比例,提升市场进入的固定成本。这类政策将减少共享经济中关键资源提供者的利润,对于小企业自身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为了促进共享经济发展,对市场进入的适当放宽有助于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鼓励更多企业在共享经济中进行资源分享。

注释:

①本文假定企业已经拥有通用性生产资料,获取该生产资料的成本属于沉没成本。

②商品价格当然也受高收入群体初始财富的影响,但我们主要关心低收入群体初始财富与商品购买人数的关系。

[1]COHEN B D,KIETZMANN J.Ride on!mobility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sharing economy[J].Organization&environ⁃ment,2014(3):279-296.

[2]KOOPMAN C,MITCHELL M D,THIERER A D.The shar⁃ing economy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regulation:the case for policy change[R].Working paper,2014.

[3]MÖHLMANN M.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determinan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a sharing economy option again[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5(3):193-207.

[4]HORTON J J,ZECKHAUSER R J.Owning,using and rent⁃ing:some simple economics of the sharing economy[R].NBER Working paper,2016.

[5]BEL R.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8):1595-1600.

[6]EDELMAN B G,GERADIN D.Efficiencies and regulatory shortcuts:how should we regulate companies like Airbnb and uber?[R].Working paper,2015.

[7]FELSON M,SPAETH J L.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4):23.

[8]ALBINSSON P A,PERERA B Y.Alternative marketplaces in the 21st century:Building community through sharing event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2012(4):303-315.

[9]HAMARI J,SJÖKLINT M,UKKONEN A.The sharing econ⁃omy:Why people participate in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9):2047-2059.

[10]李凡.生态—消费悖论下的居民消费引导机制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64-68.

[11]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law eco⁃nomics&organization,1988(1):3-17.

[12]王学军,陈武.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9):25-36.

[13]STEWART T A.Brainpower:how intellectual capital be⁃coming america's most valuable asset[J].Fortune,1991(6):40-56.

[14]NAOMI A,GARDBERG CHARLES J.Corporate citizen⁃ship:creating intangible assets across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2):329-346..

[15]洪茹燕,吴晓波.国外企业智力资本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0):42-48.

责任编辑:方程

Abstract:The emerging of the sharing economy,the innovative practice promoted by Internet technology,changes not only the consumers'behavior,but also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value creation of the enterprises.It directly improves consumers’welfare and fully takes advantage of idle resources.The authors try to analyze the sharing economy by the classical economics paradigm.The theoretical model includes the sharing economy market and the traditional market,which is used to compare the value creation of ex and post sharing economy.Based on the model,the authors also have some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regulation of online cab.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haring economy improves the value creation by mainly such two ways as resource allocation effect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effect.And the sharing economy,such as online cab,related regulation policy increases the entry difficulty of private car owners,reduces the profit of the platform of online cab,and have uncertain effect on car owners.

Key words:sharing economy;value creation;resource allocation;resource development

Sharing Economy and Value Creation

SHAO Hong-bo and WANG Shi-xu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F01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7)10-0100-10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10.012

邵洪波,王诗桪.共享经济与价值创造[J].中国流通经济,2017(10):100-109.

2017-08-27

邵洪波(1972—),男,河北省廊坊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王诗桪(1992—),男,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

猜你喜欢

小企业利润价值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日照银行:以大格局服务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
电镀厂涨价搬迁 卫浴小企业举步维艰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