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研究
2017-10-11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研究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作为全球唯一的跨国境贸易合作中心,自2012年封关运行以来蓬勃发展,在贸易、投资、加工、物流等方面起到一定示范作用。其物流活动主要采取“政府搭台、商户运营、海检监管”的综合经营模式,政府提供基本平台,企业和商户自行运作贸易及物流活动,所有入区货物办理报关手续,用海关监管车辆进行运输。而构建免税购物基地,实施通关便利化,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配套保税物流园区等战略举措,则保证了合作中心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选址边境物流节点和贸易节点构建国际物流中心,依托专门合作机构进行系统化运营,充分保障经济贸易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经济走廊。
中哈;霍尔果斯;跨境合作区;“一带一路”;物流经济走廊
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物流产业发展是促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保障。跨境经济合作区物流产业的运行特征,既与合作各方之间的外经贸发展水平有关,又与特定区域物流发展工作规划和运营思路有关,同时,也是由国际产业分工、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主导区域发展等要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并形成了面向沿海亚太经济区、东北亚地区、东盟地区和西部地区等经济地理方向各层次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模式。其中,关于特定经济地理方向的跨境合作区物流运行模式成为部分专家学者所关注的现实问题[1-4],也有部分学者重点关注跨境合作区物流运行模式的理论研究[5-8]。总体上,关于跨境经济合作区物流活动的特定研究基本上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需要学术界进行更加深入的系统研究。此外,国内学术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国际物流的构建模式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停留在概念性呼吁阶段,关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发展的实质性方案和措施不太充分。本文拟专题讨论和归纳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运行模式,力求从其样板价值出发,展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走廊的建设。
一、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现状
(一)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建设现状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跨境边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经贸合作的示范区。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函〔2006〕15号文件,规定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中方区域3.43平方公里,哈方区域2.17平方公里),并明确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七大功能定位,即贸易洽谈、商品展示和销售、仓储运输、宾馆饭店、商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举办各类区域性国际经贸洽谈会。2006年6月,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封关运营。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正式运营后,其管理委员会加快编制完成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概念性城市设计规划以及综合保税区项目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形成了科学完备的规划体系。截至2016年8月,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4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入驻,16个项目开工建设,10个项目建成运营,完成投资62.7亿元,入驻商户4 000余家①。
为支持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发展,国务院批准设立9.73平方公里的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配套区,主要功能是保税物流、进出口加工和仓储运输。为确保配套区早日建成发挥作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管委会采取分期分批开发的模式推进配套区建设。2013年,先期启动3.26平方公里配套区首期项目建设,截至2016年8月,总投资8.5亿元的综合查验业务楼、卡口、巡逻道、围网以及巡逻道亮化、首开区标准厂房、道路、地下通道、智能围网安全数字监控系统、验货场地、监管仓库、检验处理场所及设施等8个必备项目已建设完成,具备了封关验收的条件。同时,加快了水、电、路、气、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轻纺针织、食品加工、建材加工、陶瓷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的59家企业入驻配套区。
(二)物流业的运行特征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采用“境内关外”管理模式,人员、货物、车辆进入中心视同出境,物流活动属于跨国境行为,所有货物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需要报关报检。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活动主要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与入区的商品和物资相关的物流活动;二是与旅客购买方式出区的商品相关的物流活动。入区的物资和商品通过海关监管的车辆由专门通道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出区的商品以旅客零散携带方式经专门通道带出。对旅客携带货物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进入中方境内的,在按照海关现行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每人每日可一次携带物品免税额为8 000元人民币。
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货物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精品店和商贸市场的各类商品;二是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物资。从中方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商品主要是转关过境货物,包括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商品,主要有化妆品、保健品、日用百货、烟、酒等,约占70%;国内商品约占30%,主要来自义乌等大型商贸市场。哈方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商品主要是一些糖果、饼干等食品类商品。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资也分两大块:一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入驻企业和商户的生产经营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物资,如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内商用建筑设施所需的各类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其他平台设施等。二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管委会实施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所需的各类物资,包括各类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和环境常规性维护设施等。由于哈方的建设区域建设进程缓慢,因此,基本建设性物资的引入较少。
由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进入中方市场的商品主要分三大块:一是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内部免税店商户销售的各类商品;二是部分商户的退货;三是哈方的部分商品。进入中方市场的各类免税商品均来自各类免税店、精品店和商贸市场,大多数为化妆品、保健品、日用百货、烟、酒等;商品退货主要是因为商户的经营行为变化引起,由于受哈方购买力下降的影响,部分商户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业态结构,将一部分库存货物以零散方式,再输出到国内市场;进入中方市场的哈方商品主要是一些糖果、以小麦为原料的食品、蜂蜜等特色商品。所有各类商品均以旅客零散携带方式进入国内。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出入境车辆的数量变化(参见表1)反映了其进出货物量的重大变化。同时,这些车辆除了配送商户的商品货物之外,还配送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程材料和大批量建设物资。
表1 2013—2016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出入境车辆数量万辆次
近年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加快了免税购物中心的建设,免税商品比国内相同商品价格低15%~30%。在这种背景下,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旅客数量猛增,成为拉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发展和口岸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自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运营以来,中方入关旅客数量每年都保持井喷式增长态势,由2013年的42万人次达到2016年的500万人次,四年内增长了12倍左右(参见表2)。
表2 2013—2016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进出境人数万人次
目前中方人员每天平均有1万人次进出,其中包括旅客、商户及其从业人员、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工作人员等,每年5—10月份的旅游旺季则相对多一些。为了促进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人流、物流的通关便利化,管委会出台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中方区管理运营实施意见》,延长通关时间,实行7天12小时常态化工作机制。自2015年4月18日起,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公安办证处启用智能化办证系统,实行多点办证,有效解决了游客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难的问题。
(三)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比较分析
近年来,进出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多,而且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内部入驻企业的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直接拉动了商品和物资货物规模的不断增长(参见表3)。
表3 2013—2016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入区物资和商品货运量万吨
到2016年底,货物运输规模达到202万吨,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运营初期相比增加了4倍左右。尽管2015年全球、全国经济形势呈现一定的下行趋势,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货运规模却保持了相对稳定。霍尔果斯口岸物流除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活动之外,还包括公路口岸物流和铁路口岸物流等。从近几年的货运量数据(参见表4)看,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货运量在整个口岸物流体系中举足轻重。
表4 2013—2016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与公路口岸货运量比较万吨
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货运量规模与公路口岸的货运量规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近两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货运量远远大于公路进出的货运总量,约高出4倍左右。公路口岸货运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深,一方面是国内经济形势存在下行压力,更重要的是哈方货币贬值幅度较大,购买力下降较快,直接导致了贸易结构的不平衡。因而,近两年的形势远不如2013年的发展规模。而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量较大,主要是国内旅游购物旅客数量逐年猛增,直接拉动了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消费需求,大量免税商品涌入,形成了货运量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口岸铁路物流发展层面,2011年12月2日实现了中哈两国铁路线接轨,2012年12月22日临时开通运营。
对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货运量的规模与铁路口岸物流量(参见表5)进行比较可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规模也大于铁路物流的规模,约高出2倍。铁路物流规模也是主要由哈方经济形势和购买力所决定的,总体上大宗物资的运输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规模,而百货类商品的运输规模明显下降,主要与民间购买力缩水有关,而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规模一直受到相对活跃的免税商贸物流的促进。
表5 2013—2016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与铁路口岸货运量比较万吨
(四)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盈利状况及其物流业发展关系分析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作为跨国界的经济贸易合作中心,近年来通过搭建各类商品交易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产业聚集作用,商贸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整个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极具活力的商品交易区域。运行四年以来,商品交易额规模不断扩大,年商品交易额规模突破了6亿美元(参见表6)。
表6 2013—2016年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对外贸易额走势亿美元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贸易额的不断扩大与物流量的发展规模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发展关系,一方面,贸易规模不断增加,带来了物流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物流作业的有效性充分保障了贸易行为的畅通。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活动的运行现状表明,物流产业对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保障,使得贸易额不断扩大,运营效益越来越好。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成立本身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型模式,能够保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运营盈利,说明该中心的运作模式是成功的,运行机制有较强的市场适应力和长远发展的生命力。同时,该中心物流运行模式的有效构建也是边境合作区物流活动运行模式的重要探索和尝试,表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运行模式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示范价值。
二、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作模式
(一)综合经营模式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活动采取了相对特别的运营模式,即“政府搭台,商户运营,海检监管”的综合经营模式,如图1所示。
首先,政府提供了经营物流活动的基本平台,即独特的国际经济合作区域,让企业和商户能够在平台上自行运作贸易和物流活动。其次,企业和商户自行确定各自的物流活动,且都是以分散方式决策和运营的。再次,所有商户的报关模式和物流配送模式是通用的,即所有的入区货物要办理报关手续,而且要用海关监管车辆进行运输。从入区企业和商户的情况看,目前有约3 500家商户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内进行正常商务活动。这些商户通过不同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到霍尔果斯开发区,再通过报关手续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进行销售。货物进入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时,要租用通用的海关监管车辆进行运输。租用行为在分散的商户和运输企业之间以动态零散方式进行。从海关监管车辆的通行情况看,其规模在逐年增长,同时,也受到全球、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
(二)综合支撑要素
图1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作综合经营模式
纵观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可提炼出以下几个层面发挥有效支撑作用的重点要素(参见图2):
图2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综合支撑要素
1.免税购物基地是重要的产业支撑
跨境合作区的发展,在特定经济地理区域都具有自身的一种依托市场资源形成的自发运行模式,也有宏观管理部门干预创新背景下形成的产业规划导向性发展模式。其中,积极打造免税购物基地是跨境合作区商贸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运作模式。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有效运行的最核心支撑因素就是构建了免税购物基地,充分利用了通关贸易平台,保障了充足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伴随着免税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成为新疆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免税商品交易集散地,大量的国内外商户入驻,从事转口通关商品交易活动,使得边境贸易越来越活跃。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商贸展示和交易平台的有效运作,也直接拉动了霍尔果斯城市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霍尔果斯口岸成为新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商品的规模化销售大大刺激了霍尔果斯口岸商贸物流的快速发展,比如,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免税店购物机制的作用下,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之外的口岸城市区域也有大量的进出口商品专营店兴起,其中欧洲红酒和巧克力等商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公路口岸进口的重要商品之一。这些特色商品商贸物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边境合作中免税商品经营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整个口岸人流、商流的有效拉动。总之,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实践表明,免税购物基地是边境合作区商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和一种较好的产业运作模式,也是跨境合作区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推进通关便利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边境合作区的商贸物流活动是否活跃,在一定程度上与通关便利化水平密切相关。通关的畅通和高效率能够有效推动物流行业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加速贸易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产业发展形态基本确立以来,通关的便利化程度和效率一直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旅游旺季,旅客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办理进出境通行证需要排队2~3个小时,造成大量人员拥挤。此外,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工作人员、商户及其从业人员没有专门通道,进出境依然要排队查验。对此,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管委会一直在探索和优化相关的便利化通关措施和模式,如延长通关时间、多点办证等。目前,还在积极探索网上注册办理进出入境通行证、延长通行证有效时间、旅客提前代办办理、改扩建全封闭旅检大厅等各种具体措施。此外,2015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72号)明确提出:“允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行审批副厅级及以下人员因公赴毗邻国家(地区)执行任务”。对此,霍尔果斯开发区也在主动推进落实因公出国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和外事授权,并通过外事渠道提议哈方在中方霍尔果斯设立签证代办处。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提高人流和物流的通关效率,使得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获得持续繁荣发展。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实践证明,要充分保障跨境合作区的商贸物流效率,就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不断优化通关条件,不断提高便利化水平,不断把握和研判通关效率的变动趋势,进行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创新,以最终实现跨境合作区可持续发展目标。
3.旅游业是重要的产业带动载体
培育旅游产业也是跨境合作区拉动商贸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之一。跨境合作区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制度优势发展旅游业,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若能在宏观层面将旅游业纳入积极培育的配套性产业发展体系,并依托一定的产业引导政策加以力推,便可获得更有价值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效果。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有效运行的一个积极因素就是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培育的产业领域。边境旅游和国门品牌,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游客到霍尔果斯口岸来旅游、参观和考察,不断攀升的人气直接拉动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根据发展形势,霍尔果斯开发区管委会进一步依托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和国门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积极建设霍尔果斯观光旅游5A级景区。同时,力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边境合作的工作机制,积极开拓跨境旅游,加快推进中哈跨境七日游项目。此外,在城市规划建设层面,继续加大对旅游接待设施的规划建设力度,积极改善和优化城市整体发展功能布局,有计划地建设高层次的城市服务体系,推动了住宿、餐饮、信息服务、电商物流和其他旅游接待设施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逐步改善现有的城市发展体系,以适应旅游发展和商贸物流发展要求,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提升区域发展的环境品质和竞争能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也有效拉动了霍尔果斯市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多层次、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依托旅游业的物流服务效率,增强了旅游业与商贸物流业的融合性发展,使得霍尔果斯市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名副其实的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4.保税物流园区是重要的产业功能延伸区
跨境合作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有效的国际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在一般的规划安排上,跨境合作区都有一定的配套区域提供后续支撑性发展。配套区实际上是跨境合作主体区的功能性延伸区域,主要定位为出口加工和保税物流。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也配置了专门的配套发展区,主要具有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海关监管等功能。出口加工功能是配套区的主体功能,主要包括国外来料加工出口和国内来料加工出口两个方面,发展模式为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外来料加工为主,辅以“一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内来料加工。在远期,伴随产业链、市场供应链的逐步延伸和拓展,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发展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保税物流的功能主要是为出口加工区内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解决产业链和供应链不配套问题,保障生产加工企业对料件实行零库存,保证相关企业国际物流和货物进出通畅等。海关监管层面,在配套区内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同时负责报关、查验等工作。在跨境合作区,配套区保税物流功能是一个重要的主体功能,也对主体区商贸物流活动提供延伸性保障服务。对此,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配套区专门规划建设了国际物流园区。中哈边境合作中心配套区的基本建设方向是构建保税物流功能齐全的综合保税区,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主体区形成有效的组合发展,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未来搭建更加广泛更多层次的自由贸易区打下重要基础。因此,配套区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不断提升跨境合作区物流活动的运行效率,实现综合物流体系的最优化,引领口岸物流业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强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三、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合作的启示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横跨中哈两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跨国境贸易合作中心。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曾经指出:“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自由贸易示范区,在贸易、投资、加工、物流等方面将对欧亚经贸合作起到示范作用”。[9]2006年中哈两国首脑签订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协议到2012年封关运行及目前的蓬勃发展态势表明,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模式是能够有效实施的一种新型国际经贸合作形式,对合作各方都能够带来无限的商贸合作发展潜力。中哈之间的一系列制度性工作机制和协调运作机制都可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构建边境合作中心的重要参照模板。依托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物流运行模式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合作提供重要的案例和运作范式。
(一)选址边境物流节点和贸易节点构建国际物流中心
霍尔果斯口岸在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模式下获得成功,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产业聚集条件有关。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是集加工制造、货物中转、金融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贸易中心。“一带一路”背景下,霍尔果斯口岸已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随着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项配套政策陆续到位,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因此,要构建类似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国际物流基地,首先选址区域应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咽喉地带,包括重要的边境贸易活跃区域、交通枢纽区域、国际物流集散区域等。在具有这种地理区位和贸易优势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复制和设立类似中哈边境合作中心这样的跨国界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制度体系存在各种差异,应优先选择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特定区域或者具有发展潜力的地理优势区域作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节点区域,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和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扩大外向型经济发展规模和层次,充分发挥节点区域的产业聚集和引领作用,辐射并拉动周边区域和产业协同发展。总体上,边境地理区位优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和外贸发展条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布局国际物流节点的基本条件。
(二)依托专门合作机构进行系统化运营
中哈边境合作中心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新型运作模式,主要依托毗邻国家之间划拨的区域空间进行贸易自由化的经济合作活动。在制度层面,合作各方探索和构建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合作机制与平台,以加强合作各方之间的经贸联系,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和产业分工,挖掘彼此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潜力。在运作机制层面,合作方国家高层的意向和决策、划拨区域的界定、制度框架的设计、常规沟通协调机制和国际通用通关模式的构建、双方认可的新型通关机制的确立等都是关键因素。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布局多个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协调沿线不同类型国家的对外贸易制度安排,还要符合国际交通运输合作的相关惯例。其中市场手段和经济手段是突破所有区域、文化、制度、种族等因素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将沿线国家和地区复杂利益衔接起来的重要工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个国际物流中心建设的有效运作模式,就是由合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商业机构组建股份合作公司,统筹运作和管理国际物流中心。专门商业机构可在两个国家或者多个国家之间通过共同协商构建。可依托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平台及合作各方各类市场主体力量,有效对接和解决国际物流中心的资金供应链、国家间制度协调、项目规划建设、规范化管理和运营等关键问题。在管理模式上实行全封闭管理,贸易上形成“境内关外”,享受保税等多重优惠。
(三)充分保障经济贸易资源的市场化配置
在国际物流节点区域建设免税购物基地是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功的主要突破口,对各国居民都具有较强的消费吸引力。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的有效运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发和培育国际物流中心,就必须将免税购物基地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支撑,并以此为依托充分保障国际物流的持续运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免税商品、商户和旅客通关办理国际通用的与合作方国家协商的便利化通关手续,可自由进出免税购物基地。旅客从基地进入各方境内的,每人每日一次可携带8 000元人民币的免税物品。区域内的货物、服务、贸易等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运行。依托免税购物基地和配套区域建设综合保税区和国际物流园区,可逐步构建市场经济自由化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更高的国际经济自由贸易区,充分保障市场机制配置国际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依托多节点国际物流中心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经济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横跨亚欧的国际经济走廊,其整体通道建设要依托沿线若干个节点区域的集群性支撑,以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个节点的经贸聚集效应,最终“以点带面”“点点相连”,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骨干性产业发展轴和新兴国际物流经济走廊。只有充分发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交通枢纽中心的支撑作用,才能有效构建连接节点区域的经贸大通道,最后形成能够辐射沿线周边区域的通道经济带。对此,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的发起国,中国应主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相关区域构建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或国际物流中心,将有效发展模式及经验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分享,使得国际贸易红利惠及所有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充分激活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力,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配置,以推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经济贸易的跨越式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霍尔果斯口岸管理局。
[1]冯晓玲,高一鸣.RCEP框架下货物贸易自由化阻力及对策分析[J].亚太经济,2015(6):46-51.
[2]孙剑秋.打造中国—东盟陆路物流枢纽,务实推进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J].东南亚纵横,2014(10):33-35.
[3]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的新疆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9):34-39.
[4]李艳芳,李波.孟中印缅次区域合作中的经贸关系分析[J].亚太经济,2015:134-178.
[5]姜旭.发展跨境平台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23):62-63.
[6]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2014(4):40-45.
[7]史进.跨边界次区域物流运输一体化与中国跨境贸易[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
[8]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商贸物流中心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23-30.
[9]朱景朝,戎睿.中哈边境合作中心封关运营张德江出席封关仪式[EB/OL].(2011-12-02)[2017-07-0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2-02/3505069.shtml.
责任编辑:林英泽
Abstract:Cross-border economic cooperation cen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us to promot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China-Kazakhstan Khorgas Border Cooperation Center,the global only one cross-border trade cooperation center,has been developed vigorously since 2012;and it plays the pilot role in terms of trade,investment,processing and logistics.The operation pattern of related logistic activities is that:the government provides it with basic platform;enterprises and businesses play their roles in trade and logistics activities;customs clearance has to be made for all good brought in the region;and all goods in this region has to be moved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customs.Such strategies as establishing dutyfree shopping bases,implementing customs clearance facilitation,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and building the supporting bonded logistics park will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this center.We can choose border logistic nodes and trade nodes to build international logistic center,implement the systematic opera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speci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fully guarantee the market-oriented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sources,and build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logistic and economic corridor.
Key words:China-Kazakhstan;Khorgas;the Belt and Road;logistic and economic corridor
Research on the Logistic Operation Pattern in China-Kazakhstan Khorgas Border Cooperation Center
MAIHEPULA Abuduweili
(Xin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Urumqi,Xinjiang830011,China)
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7)10-0020-08
10.14089/j.cnki.cn11-3664/f.2017.10.003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7(10):20-27.
2017-08-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哈边境合作中心物流运行模式研究”(2014211A067)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1973—),男,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物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