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环境下网络课程对小学生跳绳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①

2017-10-10兰林侯鸿辉肖远英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实验班跳绳动机

兰林侯鸿辉肖远英

(1.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2.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3.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 四川成都 610000)

信息环境下网络课程对小学生跳绳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①

兰林1侯鸿辉2肖远英3

(1.锦江区教师进修学校;2.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3.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本文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的时代背景,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探讨网络跳绳课程对小学低龄段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影响。本研究选取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一年级2班(实验班)和5班(对照班)进行网络跳绳课程的学习,对其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多维度对比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跳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内部动机;(2)网络跳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外部动机。

信息技术 跳绳 小学 动机

信息技术的功能日益完善,在各个领域都凸显出其优势,它已成为助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和促进运动技能学习的重要工具。本文试图将“智慧云人人通”课程管理系统与自我决定理论结合,研究网络跳绳课程对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花样跳绳动机的影响,以期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实验选取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一年级2班和5班为实验对象,分成信息技术环境组和传统教学组,每班39名学生,总共78名学生参与。根据学生的具体身体情况、个人水平等因素进行筛选,(信息不公开)通过预实验后,每个班还剩下34名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共68名有效受试对象,按照试验计划进行为期10周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百度上对关键词“信息技术、跳绳、动机”进行检索,查出相关文献,力求在充分掌握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1.2.2 统计方法

对测量的数据,运用EXCEL和SPSS 20.0等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整理,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1.2.3 对比分析法

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到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性原因。

1.2.4 问卷调查法

通过知网检索出内部动机问卷,McAuley[1]等在他们的研究中报告了内部动机问卷良好的信度,兴趣问卷的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为0.80。Tsigilis[2]检验了兴趣分量表的ICC是0.86,本研究中的量经过简单改动形成符合本研究的问卷。

为了测量小学跳绳运动技能学习者的外部动机,本文笔者根据Pelletier等[3]测量了运动动机量表(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SMS),对这些测量工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整个SMS的克朗巴哈(Cronbach) a平均值为0.75,本文量表经过简单改编成适合本研究的问卷。

1.2.5 实验法

实验时间为2016年3月1日到5月13日。实验开始之前,课题组成员给实验班(一年级2班)的小学生介绍“智慧云人人通”网络跳绳课程的基本情况,实验班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己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

实验开始时,实验班和对照班(一年级5班)的每个成员都参加了内外动机的测验,实验结束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参加相同的内外动机的测验。实验过程中,对照班的小学生仅仅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实验班的学生除了参加每周的体育课以外,还被要求每周至少登录智慧云人人通课程两次,每次不少于10min。每周通过“智慧云人人通”后台管理进行统计,短信提醒没有完成相关学习的学生。学生参与方式:(1)观看自己的动作视频;(2)可以在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进行观看;(3)学习规范的花样跳绳动作,(4)达到一级跳绳水平的学生将获得一级奖牌。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内部动机量表结果

根据表1可知,2班(实验班)前测平均数是30.74,标准差是5.54,5班(对照班)的前测平均数是31.47,标准差是5.34,从前测平均的比较来看,5班(对照班)的前测平均值略大于2班(实验班),进一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58>0.05,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两个班在内部动机量表的前测成绩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而两个班在内部动机量表的后测成绩是有显著差异的。

表1 内部动机量表结果

2.1.2 外部动机量表结果

根据表2可知,2班(实验班)前测平均数是27.97,标准差是6.9,5班(对照班)的前测平均数是26.88,标准差是6.34,从前测平均的比较来看,5班(对照班)的前测平均值略小于2班(实验班),进一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50>0.05,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两个班在内部动机量表的前测成绩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而两个班在内部动机量表的后测成绩是有显著差异的。

表2 外部动机量表结果

2.2 分析与讨论

自我们决定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共同创立,是一种关于人类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过程理论[4]。

2.2.1 网络跳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内部动机

第一,花样跳绳技术提高方面:教师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将一级动作分解成8个简单的动作,实验班学生在课后进行网络平台上的学习,首先从整体上对一级的动作进行了解,再根据自身情况逐个学习单个动作,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新的花样动作,并提高其技术的稳定性、熟练性。从练习的时间上看,实验班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更多,动作完成更熟练,由此带来的成功感越强烈。

第二,自主选择方面,教师在网络上提供了很多花样动作供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在网络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花样动作,促使学生能够自我决定的空间更大,而对照班的学生所能看到的动作相对较少,在自我决定的空间上相对较小。

2.2.2 网络跳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外部动机

第一,外部调节方面。实验班的学生通过练习某一个花样动作后可以立刻通过网络视频发给教师,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自我需要的满足。在外部奖励的刺激下,学生的积极性变得更高。而对照班的学生,课后练习有进步后,还需要等到体育课时才能将其反馈给教师,这种客观条件在无形中就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内摄调节方面。对照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在课余时间,他们很少结伴进行跳绳的学习与训练。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观点:同伴的自主支持能够满足彼此的关系需要。对照班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需要满足相对实验班要少的多。

第三,认同调节方面。学生在与同伴相互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内化了愿意参与跳绳学习的动机。同时,教师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支持,加大家长对学生的支持力度,这无疑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网络跳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内部动机。

(2)网络跳绳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外部动机。

3.2 建议

(1)“智慧云人人通”课程管理系统以其强大的功能受到广泛关注,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进行灵活运用,助力教学,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2)自我决定理论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教师应深入了解其内容,灵活运用于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锻炼打好基础。

(3)目前国内对自我决定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相对匮乏,教师可以从不同视角进行实验研究。

[1]McAuley,E.,Duncan,T.,Tammen,V V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Inventory in a competitive sport setting_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J].Research Quarterly forExercise and Sport,1989(60):48-58.

[2]Tsigilis, N., Theodosiou, A. Temporal stability of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ventory[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2003(97):271-280.

[3]Pelletier, L. G, Fortier, M. S., Vallerand, R.J.,Tuson, K. M., Briere, N. M 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 in sports: 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 (SM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5(17):35-53.

G807

A

2095-2813(2017)08(c)-020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202

猜你喜欢

实验班跳绳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学跳绳
跳绳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NO.10 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