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的传统民俗文化根源
2017-09-30陈培霞
摘要:《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宝黛爱情贯穿了全篇,而这爱情悲剧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原因,也有着众多的研究与探讨,笔者则主要从民俗角度来进行阐述,认为主要有门当户对、前世今生、生辰八字、父母之命和无后为大五个方面的民俗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红楼梦》;宝黛爱情;民俗文化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标杆,无论从文字造诣来说,还是艺术水平来说,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宝黛的爱情悲剧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宝黛爱情不仅在故事上顺理成章,而且其悲剧的形成还有着极为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民俗意味,笔者正是要从民俗的角度来探讨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
一、宝黛爱情悲剧形成原因之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民俗,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力。门当户对有着极为深刻的儒家文化内涵,其文化意蕴来自于儒家思想之中的等级观念。在先秦文化之中,儒墨两家,都极为关注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关系的建立,墨家所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无等差的,而儒家思想则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有等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希望能够在君臣、父子之间不平等的阶级上,建立一个对等的爱的和谐的世界,但是儒家虽然讲究等差,却也要求对等,即君臣、父子,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享受自己权利的同时,则应该履行自己的义务,有鉴于此,《孟子》之中有了,“君若视臣为草芥,臣则视君为仇寇”之语,这种思想深刻地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反映在建筑之中。古代建筑的房子,其门的建立,在门的上面还有相应的窗孔设计,这种窗孔的设计一方面是美学理念的一种体现,而另一方面又是透光功能的需要,而这就是所谓的门楣,古人所谓的光耀门楣就是指此,而这门楣的高低,也是其社会地位高低的一种体现,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门当户对之说。
所谓的门当户对,简而言之,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蕴:首先是社会地位相当,即男女双方的社会地位应该对等,这是门当户对的意蕴之一;其次是财富储备相当,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家庭所储备的财富应该大致相当,这是门当户对的意蕴之二。而这成为了中国古代婚姻之中,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认为这是婚姻幸福的最为重要的标准,而这个民俗观念,则是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于《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而言,其本身来说,虽然没有极大的身份与社会的差距,但是却又有着极大的差别。当然,简单地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来说,林家是排不上的,但林如海能成为贾家的女婿,可见其家境也极为丰厚,而这种差距的形成,是随着林如海的过世而带来的,这个变故使林黛玉成为了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儿,因而没有家庭的后盾,从而使得宝黛之间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储备极不相称,从而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即门不当,户不对。
二、宝黛爱情悲剧形成原因之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是中国民俗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观念,其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崇拜时期,而更为明显的则是佛家思想的影响。佛家思想之中,其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讲究因果报应与前世今生,也正是这种内在因果的追寻,从而使得其认为人具有前世今生,前世的行为将会深刻地影响到今生的福报,而今生的行为又将影响到后世的福报,诚如《三世因果经》中所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而这种民俗思想的影响,深刻地影响到了宝黛爱情,而且也是作者在人物构思时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逻辑思路。自《红楼梦》开篇而言,就将一个十分精彩的传说插入了进来,那就是“炼石补天”与“还泪报恩”,其“炼石补天”之中阐述了另外一个版本的传说,即女娲所炼的石头没有用完,而是剩下了一块,这余下的石头因为其灵性而化为了神瑛侍者,而接着又讲了在西天灵河岸的三生石旁边,有着一颗绛珠仙草,因为受到了神瑛侍者的恩惠而成为了绛珠仙子,于是便向神瑛侍者以泪报恩,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美丽的传说,从而成为了《红楼梦》之中宝黛爱情的一个预演。林黛玉不过是前世的绛珠仙子,而贾宝玉也不过是前世的神瑛侍者,这两者之间的遭遇,正如《三世因果经》所言,今生所受为前世所作,而前世所作为今生所受。事实上,曹雪芹之所以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不仅仅是中国传统宿命观的一种体现,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佛家所谓的前世今生民俗思想的影响。以《红楼梦》艺术哲学而言,其中有着深刻的佛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前言的一僧一道就是这样的一种表征。
三、宝黛爱情悲剧形成原因之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是中国民俗文化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所谓的生辰八字是由年、月、日、时四个时间因素所形成的,而这个时间因素在古代又是通过六十花甲所体现出来的,这六十花甲的形成,则是天干地支合成,天干地支阴阳相配,从而形成六十花甲,这种计时法叫做干支纪年,其中年、月、日、时四个因素各用一个花甲表示,从而成为了八个字,而这八个字,所代表的则是一个人出生的时辰,同时生辰八字也是对一个人未来祸福预测的重要依据,而其推算的过程则是根据《易经》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而形成的,是一个极为系统的学问,虽然里面有着迷信色彩,但是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民俗,影响极为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婚礼的重要一环。
而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生日而言,林黛玉的生日为二月十二日(见《红楼梦》地二十七回),贾宝玉的生日为四月二十六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安排,其中有着极为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农历二月十二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花朝节,百花的生日。花朝节尽管因为民族和地点的不同,从而使得其也有着不同的时间,但是最为常见的两个时间为二月十二日与二月十五日,其中最早的花朝节记录见于《陶朱公书》,而这上面记载的时间就是二月十二日,作为绛珠仙子的林黛玉正是诞生于这一天,自然她也是花神。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由此可以看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百花生日而诞生的林黛玉有着花的种种特点,优美、高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命运的相似,在风吹雨打中落去。而贾宝玉的生日则是四月二十六(见《红楼梦》二十七回与六十五回可知),是芒种节,而这天又恰好是百花褪尽的日子。《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这样写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饯行。”而这一天却也是林黛玉葬花和死亡的日子(见《红楼梦》七十回推算可知),也正是因为这一深刻的寓意,从而使得他们之间注定了是悲剧,事实上,这不仅仅是曹雪芹对传统文化深刻把握的一个表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生辰八字在生活中的一种表现与反映,当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决定了宝黛爱情悲剧的形成。endprint
四、宝黛爱情悲剧形成原因之父母之命
中国古代的婚姻观念,有着诸多的民俗礼节与文化环节,而影响至为深远的莫过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了,是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它几乎贯穿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所有文化史之中,如果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就是私定终身,这是与整个正统文化相对抗。
宝黛爱情的发生,便没有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环节之下,而是自行发展,私定终身。对于这样的爱情来说,并非都不能幸福,如果能够抛开世俗的眼光,奋起反抗也未必不会获得幸福,但是宝黛二人的性格特征与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只能成为悲剧。贾宝玉对世俗生活,可以说没有基本的理解,这主要表现在贾宝玉不了解祖母的想法,也不了解家族的需要,诚如曹雪芹所言,“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见《红楼梦》第三回)”。以贾祖母对孙媳的要求而言,其所希望的是一个能够齐家的孙媳,能够今后承担起大观园的重担,这一点林黛玉的清高与傲慢,决定了其不能周旋于众多的男女之中,齐家的重担很难承担起来,从而使得其不是贾祖母所看重的人选;而对于家族来说,其所要求的儿子,是一个有着功名能够担负起家族命运的儿子,而不是一个吟风弄月的公子,林黛玉虽然与贾宝玉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但是却不支持贾宝玉追求功名,而薛宝钗却能满足家族的这一要求。从林黛玉而言,其身体素质极其不好,多病而弱,由此可见,林黛玉之美在于病,诚如曹雪芹所言,“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见《红楼梦》(见《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使得她不能在生活中占据主动,因而不能奋起反抗,从而导致他们之间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
五、宝黛爱情悲剧形成原因之无后为大
诚如上文所言,林黛玉因为其身体的原因,从而导致了她不能对世俗奋起反抗以追求自己的爱情,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将会影响到其传宗接代,从而导致其爱情悲剧的形成。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在文中多有交代,其典型表现为气喘吐血,需要人参等大补的药品来维持其生命,事实上,这也是前世需要神瑛侍者的恩泽的一个重要表征,正是因为这样也才有了她身体的种种不适,而对于世人眼中的林黛玉来说,还没有结婚生子已然是这样一种身体状况,而结婚之后,能否结婚生子则成为了一个极大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形成了中国古代所崇尚的女性美都是丰乳肥臀的女性,而不追求其“骨感美”,这种审美趣味甚至延续到了精神与物质文明都高度发达的唐朝,杨贵妃则是这种追求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种生殖崇拜的表现,因而在民间有了“臀部丰满,为多产之相”,妇女臀部肥大是“宜男之相”等诸多说法。林黛玉不仅其身体有着极大的缺陷,而且迎风摆柳的体型也导致其不被看好,正是因为这样,才又使得她成为了不被贾府所接受的另一个原因。
六、结论
不可否认,《红楼梦》的研究,有着众多的方法和思路,而民俗则是其中的一种,但是民俗研究可以研究其文献本身,也可以从文学的角度进行具体的事件与故事的研究,正是因为这样,笔者才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宝黛爱情悲剧,笔者主要从门当户对、前世今生、生辰八字、父母之命和无后为大五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但是对其它方面的研究,则有待进一步扩展。
参考文献:
[1]陈登原.中国文化史[M].商务印书馆,2014.
[2]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07).
[3]王传芸.宝黛爱情悲剧结局的经济学解析[J].科教导刊,2016(06).
[4]宋桂晶.解析宝黛爱情悲剧的传统民俗文化根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5]张玉琴.浅议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J].科技信息,2008(17).
[6]解少華.浅谈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J].电影文学,2007(07).
作者简介:陈培霞(1966.9-),女,河南郑州,本科,副教授,语文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