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7-09-30牛小燕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教学策略

牛小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应用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110—01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涉及的面也很广。解答应用题既要综合运用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所以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生轻松学会解答应用题,使应用题的教学变得浅显易懂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应用题多数是在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简单地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而很多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方面都感到棘手,列出的算式是“题不答意”,甚至有些学生是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胡拼乱凑,原因就是没有读懂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不能将书本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离生活并不那么遥远,数学就在身边,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促使学生理解应用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部分学生不理解单位“1”,不会找单位“1”,但在生活中说话时经常用到单位“1”。“我跑步比刘红快”、“李燕的学习比我好”,运用生活中常用的话来让学生理解单位“1”就是标准量,并学会正确找单位“l”。这样的应用题,来源于学生身边,充满着生活情趣,学生也能轻松解答,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设置简单问题,理解题意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叙述,由于语言生活化与数学语言差别较大,加上语句长、叙述抽象的特点,使得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往往产生困难,甚至不理解题意,找不出题目中有价值的相等关系。这时教师可根据题中语句对学生提出简单问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简单化。

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商店运来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120筐,梨的筐数比苹果多,苹果和梨共多少筐?对于这类分数应用题,教师可以设计用最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解答:题中主要说的是什么内容?(两个字概括:水果):几种水果?(两种);哪两种?(苹果和梨);谁是单位“1”,也就是谁是标准量?(苹果的筐数);问题求的是什么?(苹果和梨共有的筐数);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应先求出什么?(梨的筐数);梨的筐数跟什么有关?(比苹果的筐数多苹果筐数的),这样的提问,多数学生都能准确解答。

三、分析数量关系,突破难点

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充分理解题意和熟练掌握题中己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有的题目数量关系简单,很容易找出;有的题目数量关系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出。只有找出正确无误的数量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理解了题意。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比如,小兰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了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这类应用题可以先启发学生找出总的数量关系: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学生只要能找出这样简单的数量关系式,就可以再进一步分析买的是什么商品?有多少?然后再分析数量关系式,并且可以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数量关系:①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②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③找回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付出的钱数。实践证明,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这样去分析过渡,多数学生都能正确找出并理解数量关系式的意义,从而能轻易地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出来。

四、文字转化线段,解决问题

学生要想更好地解决应用题,就必须牢固掌握常见的数量關系,但有些题中的数量关系不是直接很快能找出来,所以要根据解应用题的特点,运用一些简洁的方法,把题中的语言文字用线段示意图直观地、形象地表示出。

例如,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对题目中出现的行程问题,如相向而行、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环形路问题等这类应用题,可以用简单的线段示意图分别表示出行程的方向,相遇、相距的不同概念,使整道题更加直观明了。或对于分数应用题当中的具体数量与相对应的分率等,学生根据线段示意图很快就能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同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比如,小刚看一本书,已经看了,正好是80页,求全书多少页?这类应用题如画出线段示意图,找出具体数量与相对应的分率,其中的数量关系、算理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教学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Passage Four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