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导入的艺术

2017-09-30尚天玲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导入数学教学艺术

尚天玲

【关键词】 数学教学;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109—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尤其如此。实践证明,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出发点。良好的课堂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下面,笔者就谈谈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游戏导入

一年级的学生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还带有明显的幼儿特点,游戏玩耍仍然是他们最喜欢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个特点,适当地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动作接龙”的游戏:老师先做动作,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有发现的学生和老师一起做。说到做游戏,学生的眼睛都放亮了,很期待老师和他们一起做游戏。

口念:蹦擦擦蹦擦擦蹦擦擦蹦擦擦

动作:拍手拍手拍肩拍手拍手拍肩拍手拍手拍肩拍手拍手拍肩

动作重复几次后,学生渐渐地都发现教师一直做的是刚开始的这组动作,并且不断地重复。等到全班学生都会做这个动作后,笔者立马揭示课题:像老师这样不断重复做一组动作,我们就说这些动作是有规律的。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动作,这时候,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都想上台展示自己的动作。这种游戏的形式突破了知识本身的枯燥乏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二、故事导入

目前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而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题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每节课的知识不同,在导入环节选择短小精悍的、有针对性的故事。这样,可以给学生新鲜感,能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字5”时,笔者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子里,住着兔妈妈和它的两只兔宝宝——大宝和小宝。一天,兔妈妈拔了5根萝卜,想分给大宝和小宝吃。可是,大宝应该分几根,小宝应该分几根呢?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兔妈妈出个主意吗?实践证明,这样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三、直观教具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获取知识大多需要直观感觉的支撑。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为学生准备直观实物。在教学前先引導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之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延伸,进而总结知识。实践证明,通过直观教具的引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拼一拼”一课中,一进教室笔者就将用七巧板拼好的图案进行演示。有动物的、花朵的、鱼等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此时,笔者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并提问:老师的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拼成的?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几块?学生动手将图案进行拆分,发现每个图案用了7块图形。笔者及时告诉学生,这个叫七巧板,并让学生试着动手将七巧板的七块图形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认真思考,得出结论: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1块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5块三角形,其中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块中等的三角形。实践证明,通过对实物进行观察、操作,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学生获得的知识比教师的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总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对教学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只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好的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用。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入数学教学艺术
纸的艺术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