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2017-09-30马松山田海燕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语感必要性途径

马松山+田海燕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必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88—01

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角度来说,语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难以理解但必须具备的素养,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时间不长以及社会实践阅历浅,这势必导致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为引导小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并从中逐渐获得语感等人文素养,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语文教学专业素养和技能,平时在教学中应多对小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培养学生语感的必要性

一方面,语感是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语言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只有小学生对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灵性和感悟,才能够突破语文语言学习的表象而深入挖掘字里行间的深厚语境和意蕴,更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人流淌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观念、追求和高贵的品格;另一方面,小学生本身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语文语言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挖掘适合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通过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感素养,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语言学习能力,最终为小学生的高层次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

1. 强化文本精读和细读,以增强语言情感体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文本阅读是语言的综合性运用和艺术张力的集中性表现,无不囊括着语言学的各个方面,更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升学习能力的可靠素材。尤其是语言学习者通过大量的文本阅读训练,不仅能够增加其词语认知量,而且能够增强其语言背后的深厚底蕴。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基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水平,强调精读和细读,来增强学生的语言情感体验,这也是培养其语感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背影》这一课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着重把作者与父亲分离那一段的月台送别描写让学生进行精读和细读相结合,特别强调学生们要细细进行语言情感揣摩,而后学生们通过认真精读和细细品味作者月台父子分离情节的语句,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歉疚之情,学生被这份隐藏在语言背后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这种共鸣和认同,促使学生学会了使用朴实而简单的语言来阐述内心深处的情感。

2. 强化文本艺术手法,以提升语言审美体验。综合性地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剖析,会发现阅读文本不僅仅是语言表达的重点,而且也是语言艺术表达手法的集中表现。同时,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必备要素,只有小学生熟练地认知和运用艺术表达手法去精工细作地打造自己的习作,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习作的水平,才能在体验语言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更是小学生向高层次语言学习领域进发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强化小学生学习文本艺术手法这一途径,以提升他们的语言审美体验,从而从美的视域来拓展语言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静夜思》这一古诗教学活动时,小学语文教师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用视频的形式把《静夜思》这首古诗的场景以图画形式展现出来,这便为学生们的古诗艺术欣赏打下了铺垫,而后让学生们把古诗中的艺术手法挖掘出来并指出每一个艺术手法的意义在哪里,学生们通过努力指出古诗运用了“比喻、押韵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并指出这些艺术手法组合进一步凸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了情感。显然,通过这一策略,小学语文教师逐步地让学生们认识到了语言艺术表示的审美张力,也潜在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多元化学习要素。

3. 强化词语搭配,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小学生的语言学习阶段来说,他们的语言学习正处于不断开发和完善的阶段,基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还不够丰富和认知能力尚浅,致使他们在日常性的语言表达方面还不能够有效地突出语言表达的重点和内心情感,更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能够通过词语搭配领悟而把握语言背后的隐藏深意。因此,这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词语搭配讲授,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素养为依托,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有效引导小学生及时地利用语言学习的内在客观规律去不断开拓自我语言学习之路。因此,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站在小学生自我成长成才的个体诉求角度和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上,不断探索小学生有效学习语言的策略,这也是当下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要路径。编辑:张慧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感必要性途径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