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7-09-30周佳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新课改生活化

周佳

【关键词】 生活化;新课改;教学理念;

认知;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071—01

语言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无论是情境导入教学、还是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培养都不能脱离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命来源于生活,教学方法也应该从“生活”中开展运用。 生活化教学是从生活经验中挖掘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当中,感觉到自然、快乐、放松,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获得经验,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生活化教学的行为有其必然性和应用价值。将生活化教学运用到语文中,是给学生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增添色彩,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语文教学该去积极完成的一项任务。有效的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与生活更好地融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更多学习技巧,从而有力地提高自身素质。

一、教学理念生活化

教学理念应该被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即教师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积极地从生活实践中寻找课文原型,发现书本里的所写,以便理解和掌握语文中的概念和知识。同时,教师应该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现象提出语文问题,对周边生活提出问题,让学生更感兴趣,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注意校园生活中的学生,节假日除外,小学生每天在校园内学习和生活情况,熟悉校园。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应积极使用校园教材。如通过与体育教师的沟通,了解班上学生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一些词汇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必须抓住一些与学生在生活中相关的话题。例如,问学生经常在周末去超市,引导小学生去描述超市的情景,或者也可以让他说一说周末都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受等等。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运用和生活密切相关实例与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刺激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育,表明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教育中植入生活的智慧,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知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和学生应加强情感交流,学生不仅学习图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与学生谈论生活体验,或者设置场景,让学生独立学习,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生活化就是将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设定到生活情境中,营造出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达到生活与学习兼并的效果。

二、小学教学方法进入日常生活

1. 观察生活,增加记忆和认知。一些来自学生生活的文本内容,他们经常会盲目跟从阅读、记忆,甚至背诵下来。可能出现不理解文章究竟是什么含义,也就不存在让思维活跃了。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通过仔细观察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提高观察和理解的能力。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孩子去大自然中,见一见秋天的作物。当小朋友有一定的实际观察后,再读起课文时,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一定有所提升。

2. 创设情境展现生活。每节课都是一种语言载体来记录某一生活的信息,要让学生学习的文本变回客观的東西,从而获得主观感觉。创建教学应该借助于情境表示的文字描述生活画面,使学生喜欢,因为它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如将课本转化为PPT播放,让学生玩一玩,可以将语言直接放入生活中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 关联实体体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建立情境,教材描述客观情况和生动形象的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体验和学习关联。如《植树》一课的教学中,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温柔的风景,几个学生在马路边植物,画面再有树苗已经长大,绿油油的茂密的树木排成排,看到被绿色包围的清新画面,充满了生命活力,给小学生一种想亲自动手植树的冲动。不知不觉就深化了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美丽祖国的热爱。

三、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无须进行深刻的逻辑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事情的本质。识记不是最终目标应用他们所学的东西,特别是创造性的使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法。这是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即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各个要素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习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实际能力的发展。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新课改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