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9-30任栋才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任栋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4—0058—0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初中处于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衔接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为学生创设有利的环境

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是顺从,因为顺从能够给人足够的安全感,减少出错的概率,因此大多数人习惯循规蹈矩,按常理出牌,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初中是学生性格初步定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关键。但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喜欢用条条框框的规矩来限制学生,企图把学生培养成顺从听话的人。实践证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笔者认为,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一切创新的行为。比如,在给学生讲解解题思路时,应避免直接套用公式,而应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找到更快速、更简洁、更高效的解题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对学生的创造人格培养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坚持创造性与多样性。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如,同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个解决方案;二是保持好奇心。对事物保持好奇心会促使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三是多与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与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可让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养成运用创造思维的习惯。四是克服对错误的恐惧心理。一般人都怕犯错,不敢去尝试,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因此凡事畏首畏尾。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多尝试,教导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犯错才会进步等;五是对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加以鼓励。在课堂上,当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题或是提出创新性观点时,教师应加以鼓励。

三、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的训练

创造思维的培养光靠创设环境和创造人格还不够,应给予学生定期的训练。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打破惯性思维。教师可经常与学生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定势,启发学生新的思维方式;二是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给予鼓励,对于敢于提出质疑的学生给予表扬,并让学生学会找出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三是赞成据理力争。课余可让学生举行辩论,学生之间可就一个话题分成正反方进行激烈辩论,以培养学生据理力争的意识。同理,这些训练也可带入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四是利用各种教学游戏等活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课间十分钟玩移动火柴的游戏,在摆成某个数字的几根火柴的基础上,只移动一根火柴,将火柴摆成一个最大的数字;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道题目给出两道三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解题思路,收获多种解题方法。例如,在“小明用100元去买单价为3元的作业本,所买的作业本的数量x(件)与剩余的钱y(元)的关系为 ,x的取值范围为 。”一题的解答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对小明的做法进行假设,当小明不买作业本时,他还会剩多少钱?当小明最大限度买作业本时,他会剩多少钱?从这方面开导学生去思考,并找出不同的解答方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可让学生分组,每组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案,最后派小组长上讲台进行讲解,最后评选出最优解题方案。该做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学生的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等得到有效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強。

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数学直觉思维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在教学中应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提问,让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编辑:谢颖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