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作用及功能定位

2017-09-30赵金文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见解插图教科书

赵金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作用;问题;见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49—01

一、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重要作用

1.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因素,学生总是感觉看图比读文章更有意思。插图是课文内容的浓缩,课文是插图的寓意;插图是形象的、直观的,课文是详解插图的描述,两者和谐互补,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利用插图,既能触景生情,激发感情,又能因势利导,引人入胜。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读起课文来自然兴致满满。

2. 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在课堂中渗透美育,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并产生美德。而课文中的插图既是课文内容的艺术反映,又是对生活某一侧面直观的再现,它既有自然界的纯粹美,又有人的真善美。因此,教师应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综合地、全面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鉴赏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科书中的这些插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生活积累和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利用插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探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達能力等多项语文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存在的问题

1. 插图类型单一,影响学生发挥想象力。目前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基本是彩图集中放置在前言,课文中通常穿插着实物图,这些插图类型基本是直观实物图多一些,描绘图占得较少,具有较高抽象程度的插图就相对更少了,这种形式固定、类型单调的插图很容易缩小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他们想象能力的发挥。

2. 插图缺乏合理性,导致学生认知模糊。课文配置插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含义,而插图缺乏合理性就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错误,或者学生会直接忽视插图。教科书上的插图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插图安排的位置不合理,没有相关的文字标示,要体现的文字和图片脱离,使学生出现认知模糊。

3. 插图的功能较狭隘,对学生影响较小。插图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知识有着重要的辅助和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仍然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对课文内容涉及到的人物和场景进行简单的描绘,往往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的教育功能较小。另外,插图大部分起装饰作用,缺少深刻的研究价值,降低了学生的讨论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一些见解

1. 丰富插图形式,创新内容。在编排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时,对传统的插图形式进行创新,避免出现学生兴趣较低的插图。应综合运用各种插图形式,将实物图、描绘图、漫画图以及彩色图等插图穿插在教科书中,保证插图的丰富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插图配置要科学合理。由于插图配置的位置或形式不合理,导致插图应用的科学性不强。为了提高插图的有效利用,促进图文结合的合理性,要避免插图配置的随意性。在选择插图时要认真筛选,使课文和插图的契合度达到最高,达到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习语文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程度。同时还要注意放置插图时的位置,在最合适的位置插入最合适的插图,更有效地反映课文内容和教学效果。

3. 正确定位插图的教育功能。在进行教材插图编排时,应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对插图的教育功能进行准确定位,避免插图功能的狭隘化、固定化以及单一化。配置的插图要能反映出更多值得深入学习的问题,能促进学生研究和讨论,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插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插图质量至关重要,它在补充课文内容的同时,开阔学生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4. 充分利用好插图,发挥其作用。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好教科书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和运用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必要时有能力的教师还可以自己创作简笔画插图,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

总之,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教科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初中语文知识有着重要的辅助和指导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但目前教材中插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影响着插图的辅助教学效果。因此,教材编审者要不断总结出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中插图的辅助和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见解插图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电业局人力资源规划之我见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