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校园对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意义及价值

2017-09-30潘金明

甘肃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书香校园创建创造力

潘金明

【关键词】 书香校园;创造力;创建;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4—0032—01

一、“书香校园”的含义

自从 “书香校园”工程建设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度持续走高。到底什么才是“书香校园”呢,朱永新教授是较早提出“书香校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新教育实验”理念中认为“书香校园”就是在创设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通过阅读优秀书籍陶冶情操,不同的阅读方式会带给人们不同的阅读感受,使阅读表达方式多样化,开展此类活动也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终生受益,也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创建书香型校园是校园人文情怀的体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延伸。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打造书香校园,走好求学之旅,让文明之火薪火相传,对于每个人的成长的来说意义非凡。

二、“书香校园”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组织学生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一晚的养精蓄锐,早晨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是巅峰状态。故学校在上课之前20分钟定为晨读时间。晨读以语文课本为主,课本中要求必须背诵的课文是晨读的主要内容,通过该段时间的学习,在语文课上,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质量明显提高。

第二,班级内部组织图书漂流活动。每个班的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学生每个星期都拿出一本自己喜欢并看过的图书,与其他同学互换,在每周五的语文课上,对读书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交流,学生会讲出各自的认识,教师加以指导。

第三,学校每学期开展“读书月”,在读书月里,教师会相应地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鼓励学生多读书,可自由阅读各类书籍,但以文学作品为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做读书笔记,交由教师检查,以此督促学生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阅读习惯。

第四,鼓励学生阅读国学经典。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学素养。教师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先向家长灌输国学教育意识,再让他们督促孩子进行阅读,小学生不适宜读太难的国学经典,《三字經》、《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较为容易理解又意义深远的作品更适合小学生。

三、“书香校园”创建中存在的不足

1. 读书流于形式。在学校开展的众多读书活动后,成效显著,但读书形式化也很严重。学校期望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有限,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还是在持续读书。这个时候的读书不是为了丰富学识、开拓视野了,更多的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流于形式化的读书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书香校园”的建设。

2. 互动不平衡。学生读书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在阅读过程中都未得到及时的抒发,每周一次的课堂互动时间很有限。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大多数时候的主要关注内容是表达能力。部分小学生生性胆小,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如果不是教师主动点名,几乎一学期都不会主动发言一次,对此,教师应该注重教育方式,通过奖励或者游戏的方式使每位同学都融入到读书的乐趣中,共享“书香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四、意义及价值

“书香校园”旨在培养学生乐读书、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任何事情都需要积累方能成就传奇,创造力也无例外。通过读书,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会衍生出自己的想法,提出新见解,或许这些见解与想法会解决前人和自己之前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也可能另辟途径,提出更高明的想法,这就是创建“书香校园”之与创造力的现实意义。

创设“书香校园”,营造校园和谐氛围,让学生与知识为友,与真理为友,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潜力巨大。就学生层面来说,可以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就教师层面来说,可以让教师认识到阅读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巨大推动力,意识到读书也是一种“宁静的课堂革命”,从而推动学生阅读,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就学校层面来说,加快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步伐,为学生创设浓郁的阅读环境和氛围,通过将书香校园与学生创造力培养深度融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用实际行动回答“钱学森之问”。就家庭、社区、区域及社会层面来说,让家庭参与到书香校园建设中来,形成亲子阅读、家庭阅读等浓厚的书香家庭氛围,以点带面,从而推动社区阅读、区域阅读、社会阅读、全民阅读。就国家层面来说,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和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书香校园与小学生创造力培养》)

编辑:蔡扬宗endprint

猜你喜欢

书香校园创建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对拓展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