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解药在哪里?
2017-09-30曲征
曲征
近些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同学们几乎将全部时间用于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锻炼身体,热爱体育的兴趣也逐渐退化,直接后果就是身体素质下降,近视率大增,“豆芽菜”、“小胖墩”不断涌现。为了遏制这种局面,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国家自2007年开始,决定将体育考试纳入中考。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体育考试成绩计入中考,本来是为了促进学生热爱体育,积极锻炼,以提升身体素质,到头来却造成一些学生因偷服兴奋剂而伤害甚至严重伤害了身体,这或许是订立政策者没有想到的。以兴奋剂中的麻黄为例,这种药品会导致失眠、焦虑、体重降低、依赖成瘾、脱水、四肢震颤、心速和血压增加、中风概率增加等危险。学生服用这种药品,然后以此提升“体育成绩”,这不是对体育考试纳入中考最好的讽刺吗?
实际上,不只是服用兴奋剂,自体育成绩纳入中考以来,还有人采取走后门、托关系、替考等方式来获得一个好成绩。此外,一些学校还要求体育教师只针对中考体育考试内容来“锻炼”学生,而其他运动项目一律免谈。如此做法,还是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吗?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吗?
所以笔者之见,对待学生体育,应该努力克服急功近利的“一考定终身”的做法。首先,各中小学要切实把“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刚性要求,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至少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了这一切,还愁学生体育成績不达标吗?还愁培养不出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吗?而实际上,为了文化课成绩,一些学校早已将上级部门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等刚性要求打折了,又加之相关部门监管不严,才造成学生体育成绩上不去,不得不在中考时服用兴奋剂来“临时抱佛脚”。
其次,应该将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以及每次期中、期末体育测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体育是否达标的标准之一,而中考体育考试成绩也只是评判标准之一,不再起决定作用,如此一来,学生及其家长还会在中考体育考试时孤注一掷,冒着身体被伤害的危险去服用兴奋剂吗?这样做,学生服用兴奋剂的现象或许就能化解。编辑: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