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7-09-30邹小红
邹小红
[摘 要] 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能否有效管控风险体现了一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商业银行中最基本原始的信贷业务,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信贷风险管理。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如风险管理理念不强、业绩至上、经营模式落后、发展重于管理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仍处于比较落后阶段。因此,要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与独立审贷机制,同时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实现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10-0120-02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应始终贯穿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全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经济发展周期呈现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繁荣时,商业银行业绩蒸蒸日上,不良贷款较少;而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激增,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信贷风险集中爆发。随着外资商业银行的不断介入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银行信贷业务利润空间变窄,为最大限度获得信贷利润,我国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模式,审慎发放贷款,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以保持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理念不强,经营模式依旧落后
转变银行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目前我国银行普遍奉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虽然目前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都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如已将信用风险管理扩大到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等,甚至制定大量的风险计量模型,但这种风险管理仍浮于表面,特别是部分金融机构制定模型是为了应付银监会监管评级的需要。实际上,银行总行的考核倾向仍是以业绩为主,风险管理在考核中比重仍是较低,在这种业绩至上的思维支配下,为了提高业绩而加大贷款的投放,不仅使自身积累了大量金融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经济泡沫,加剧了经济动荡。
(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责任不够明晰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总行开始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即对风险管理要做到全面、全程、全员。全面是指对银行经营管理中面临的所有风险都要进行管理,全程是指对于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把握,全员是指人人都应参与到风险管理过程当中。然而这从上至下推行的风险管理理念在推行过程中效力层层递减,总行向分行传达,分行向支行传达,传导到支行客户经理上已成为强弩之末,基于业绩考核指标和升职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客户经理关注的重点更多是业绩,重贷轻管观念已根植人心,最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变成一个口号,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同时,在风险责任认定方面,根据调查,目前多家商业银行在对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时,仅问责到支行客户经理和行长层面,而对于分行管理部门如公司银行部、国际业务部、授信审批部以及信贷管理部等中台部门,却一律免责,而这些部门在信贷资产立项和审批以及贷后管理方面实际上又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三)已建立审贷分离制度,但审批人员管理上却未独立
目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为适应监管当局的要求,已建立了审贷分离制度,指将贷款的调查信用分析、评估审查发放、贷后检查风险监测收回三个阶段分别由三个不同的部门完成,但是在审批人员的管理上却依旧没有独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因而对审贷人员的管理也是双线的,即分行的风险总监既受总行风险条线管理,又受分行领导班子考核制约,同时分行风控部门员工所有人事考核均由所在分行管理,这种考核管理制度会使得审查审批人员在进行项目审查时无法真正独立于分行的业务发展,事实上,出于业绩考核的压力,对于涉及重大项目时,分行的一把手往往会更加侧重于业务发展而忽略风险,对风险条线人员施压,且部分项目能否被审批通过受分行行长以及业务管理部门约束。
(四)风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落后,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更多地偏重于定性分析,且过度依赖经验,在风险管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方面相对比较欠缺,特别是在风险的识别、度量等方面还不够精确。虽然也有部分银行根据自身实际开发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分析模型,但在分析模型的复杂程度和测算的准确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实际授信过程中,这些模型测算的数据往往仅具有参考价值。此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占比较低,且大部分风险管理人员不是基层客户经理出身,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特别是精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计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基本没有,在风险计量模型设计和信贷业务需求上存在不匹配,无法有效满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银行经营模式,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我国商业银行应转变经营模式,由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并重,实现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一谈风险控制就牺牲业务拓展,或一谈业务拓展就忽视风险控制的思想和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发展业务只是手段,获得效益才是目的,商业银行应清醒地意识到,片面追求业务发展而忽视风險管控不仅不会带来真正的收益,还会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往往发展的速度越快、规模越大,不良资产和损失就越多,包袱也越背越重。因而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应转变观念,摒弃业绩至上的理念,真正做到发展与管理共同发展。
(二)明确风险管理的责任主体,真正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要真正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制度,首先在于梳理风险管理的全流程,其次在各个流程上设置相应的机构或人员进行管控,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所有风险管理流程中涉及到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进行清晰界定,尽职免责,一视同仁,否则责任未追责到相关人员,只会助长相关人员无视风险管理责任的气焰,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就无法真正落实到位,最终流于形式。
(三)从总行层面建立审贷官序列,真正落实独立审贷机制
根据调查,国外商业银行业务线都是全球一体化的纵向式,为适应这种体制,其审贷官序列也是纵向式的,以产品和客户为导向的银行治理机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潮流,与之相配套的就是所有的银行都有一个独立的风险审贷官,独立开展审贷工作,因此,为确保审查审批人员独立性,不受分行业务发展考核约束,应将分行审查审批人员独立于分行考核之外,由总行统一进行考核管理,建立信审专家序列以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分行据此序列发放薪酬、对审批人员進入与退出进行管理。
(四)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建立信贷风险分析模型和系统,并逐步运用到信贷业务中去,同时积极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构建我国商业银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才并非仅指高学历人员,而是应选拔实际经验丰富的、理论功底扎实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风险管理队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筛选和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实现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有机结合,建立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队伍。
三、结语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单位,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能否有效管控风险体现了一家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直接关系着银行的生死存亡。作为商业银行中最基本原始的信贷业务,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果一家银行有着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和高超的风险管理能力,将不仅有助于树立银行稳健、安全的市场形象,还可以极大地提高社会信誉度和市场认可度,更加有利于吸引潜在客户,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促进银行业务拓展。相反,一家经营不善、风控不力,频繁爆发信贷风险事件的银行面临的将不再是怎么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因而各家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信贷风险管理,摒弃业绩至上的落后经营观念,真正做到信贷业务发展与信贷风险管理并存,实现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鹏.我国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比较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2]李海峰.浅析吴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情,2013,13(12):34.
[3]张宇婧.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
[4]李联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厦门:厦门大学,2014.
[5]李颖.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2(3).
[6]陈小宪.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金融,2004.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