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结合下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的实践与探索

2017-09-30魏伟

艺海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剧场产学研新媒体

魏伟

[摘要]小剧场话剧不论是作为高等院校训练与教学的前端,还是作为艺术市场生力军的远端,都担负着“轻骑兵”的独特作用。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中,多媒体、新媒体等各类数字技术手段和平台对各个专业和行业的跨界影响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本文以四川传媒学院导演专业原创话剧《西南联大》为媒介,围绕产、学、研系统结合的思路,以独立艺术院校转型发展的宏观主旨为指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小剧场 新媒体 生产 教学 研究

小剧场话剧当下不论是作为高等院校训练与教学的载体,还是作为戏剧演出市场生力军,其都担负着“轻骑兵”的独特作用。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中,多媒体、新媒体等各类数字技术手段和平台对各个专业和行业的跨界影响已经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局势。具体到多媒体技术与小剧场话剧的结合而言,如何在国家战略层面所呼吁的“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针的引领下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是摆在高校艺术教育理念方面一个亟待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本项目在历时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以四川传媒学院导演专业原创话剧《西南联大》为样本,围绕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以独立艺术院校转型发展的宏观主旨为指引,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下分述一些所得。

一、与时俱进、科学规划,是小剧场话剧产出的根本保证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向上作品的创作,各类官方、半官方平台的资金与项目扶持,都为当代戏剧发展提供了可观的保障。但客观来看,以上类型扶持平台的服务对象多集中在专业院团以及具有良好传统与实力的专业艺术院校,个体单位和大多新兴院校的竞争实力和环境则亟待提升。独立艺术院校要想参与到主流戏剧的对话平台中,就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小剧场话剧因其灵活的形式、简约的舞台规模,就成为了独立艺术院校教学与实践所应首选的样式。

当样式选定之后,题材的规划就成了项目的灵魂。在《西南联大》这一项目所立项至结题的过程中,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等重要历史时刻,国耻勿忘,精神传承等诉求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在以上大前提下,在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和实践的平台中,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尤其是小剧场话剧的形式向年轻学生传达爱国、抗争、独立、奋进等核心价值观,而又能有效的规避模式化、套路化的尴尬,让这些远离硝烟、价值多元化且正处于青春期末期的大学生通过创作和观摩升华意识形态,并能良性地反作用于社会,是值得思索的。《西南联大》这部话剧的选题,正是着眼于当下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们心理状态敏感化、脆弱化,学习习惯娱乐化、碎片化,价值趋向多元化、模糊化的严肃前提而确立的。西南联合大学,作为中华民族百年高校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探索,其历时八年、于战火和硝烟中在昆明艰苦卓绝的经营,所培育出的人才及教育科研成果,时至今日都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挥着绵长的作用。当年轻的受众们看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当年和谐统一的存在,当他们可以脱离教科书而知晓梅贻琦、张伯苓、陈寅恪、闻一多、华罗庚、沈从文、杨振宁等等在学界和科研领域出类拔萃的民族前辈们当年所经历过的筚路蓝缕、饥寒交迫的教学与治学之路,对其精神层面的洗礼和升华,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这样的题材选择,比单一的宣扬某个英雄或者抗战的某个局部战役和事件,更具新颖的精神文化价值。

在该项目近十场公演中,场场爆满。如四川传媒学院艺术交流中心,其有效座位为一百八十个,在连续五场演出中,实际每场到场观众都达到近三百人,许多大学生选择席地而坐,更有不少同学连看三场。以上数据恰恰印证了历史题材通过新形式的演绎之后所产生出的后续生命力。在成都四川川投国际酒店为“资中二中1997届二十年校友会”的专场演出中,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中青年的社会砥柱,还是初谙世事的中小学生,在可容纳三百余人的宴會厅中,以多媒体小剧场话剧庆祝校友会,也必然成为令人可喜的一件文化轶事!以上种种,再次体现出艺术产品的实践与产出所具有的灵活性与生命力。

二、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多媒体小剧场话剧教学相长的基本保障

当代高校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已经悄然产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介入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挑战。就施教方而言,PPT课件、慕课、动态图文内容的支撑,以点带面式知识传授体系等等教学硬件元素的延展,在新世纪的高校教学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必然手段。就受教方而言,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等技术的运用,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和随意性。由于长期与数字终端接触,当代大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记忆力的退化已经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对传统的学习内容保持较好的兴趣和动力,是一个关乎教育成败的棘手问题。将以上问题放诸导表演这一独特学科,问题就变得更为具体。冷静思考之后,只有勇于面对现实,借多媒体等数字硬件之优势来促进传统艺术教学的内容,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而产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欲望,从而保证教、学两端不脱节,是比较具备可行性的模式。四川传媒学院作为国内硬件设施处在前茅的独立艺术院校,在长期的教学理念上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以创作作品与教学相挂钩的理念。“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此次多媒体小剧场话剧《西南联大》的创作,正是得益于学院得天独厚的理念与设施设备。四川传媒学院所下设导演、导表专业,一个年级的本科教学班平均为两个,每班人数在二十至三十人之间,这样的班级设置,既不同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重点艺术院校精英教学的模式,又不同于一些新兴艺术院校或同专业一窝蜂、大跃进式的人海模式。因此,立足学院自身特性、综合软硬件的具体情况,四川传媒学院导演专业摸索了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按照业内专业水准打造的“影视空间”和“戏剧空间”作为教学与排练场地,“影视空间”和“戏剧空间”均配备有三十平方米的舞台,四排可移动专业剧场照明设备,多声道立体声音响系统,专业录音棚级别隔音墙以及近百个剧场级座椅。在以《西南联大》作为教学项目的课程体系中,剧本的讨论、坐排、带调度排练、彩排等一系列活动都在“影视空间”和“戏剧空间”内完成。专业的场地和硬件设施,在心理上必然会带给学生本能的敬畏感和仪式感,这就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勉强在常规教室建立戏剧假定性的桎梏,对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对待戏剧相关各专业的兴趣点不同等具体问题,在《西南联大》从立项、剧本完成、排练、合成的过程中,教师将两个年级的五十余名学生分为A、B创作组,这样,既可以调试不同角色的合适程度,又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氛围。另外,秉承学院对学生能力一专多能、宽口径、复合型的培养理念,让不担任主要演出任务的学生在制片、外联、灯光、服装、化妆、置景、音响控制等各个重要工种上多有尝试,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够让学生直接全方位的参与到戏剧创作的全过程,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岗位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和可能性。

《西南联大》在四川传媒学院艺术交流中心的首场演出中,除了常规的主要演员和大量的群众演员之外,灯光、服装、置景等部门都由导演专业的同学担任,其中有近二十名同学各自负责两个以上的群众角色,而这些同学在保证演出顺利推进的同时,又要负责全戏共十五个场次的道具及景片的切换工作。该剧全长约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在经历了三个月的排练之后,导演专业的同学们从最初每场次间牵换平均用时约三分钟,控制到最终演出的每场次牵换都控制在五十秒钟以内,这种效率已经达到了专业院团的要求。同时,该剧的音乐音响要求较多,总共出现三十余段音乐音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导演专业的三名同学很好地完成了音乐音响方面的工作。最复杂的辅助工种是灯光工作,该戏虽为小剧场话剧,但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对各辅助工种的要求却是近乎专业的,因此,在顶光、面光、侧逆光和追光的灯具组装以及控制问题上,颇费周折,但最终呈现的状态,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高清投影仪作为背景墙的辅助手段,如何保证投影仪的信息辅助功能,同时又能够融入演出当中,主创团队经过集体创意,将投影仪的功能转化为必须的景片之一,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三、保障效益、立足市场,是多媒体小剧场话剧得以发展的远端生命线

众所周知,话剧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建立在各工种综合协调的基础上的,其最终的输出即演出的过程,具有单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一点与影视作品的永久性、重复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基于这一点,话剧作品的创作必然要追求最大限度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又反作用于作品演出的持续性,归根结底,能否产生社会效益逐渐成为了小剧场话剧的生命力之源。“小剧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国戏剧克服危机、谋求生存的“另类空间”,所以中国的现代小剧场戏剧于发展之初就在实验性之外多了一层实用性。

《西南联大》这一多媒体小剧场话剧,在立项之初,就着眼于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如邀请川内著名戏剧推广人唐曼女士作为该剧策划,唐曼女士在其微博、微信、论坛等多媒体信心平台大力评介相关创作信息,該剧公演消息亦被新华网、戏剧网等主流媒体报道,首先就为该剧走出校园的主旨意图作了前提保障。在此基础上,《西南联大》创作组聘请专业人员对海报、宣传册等周边产品进行设计、制作,保证每一位到场观众人手一份,精美的海报设计,翔实的主创人员信息一目了然,无形中增加了该剧信息外延的范围。比如,“资中二中1997届二十年校友会”的负责人就是通过现场获取的宣传册等信息对该剧建立起立体的认知,转而与该剧主创洽谈商业演出的可行性。

就《西南联大》作为“资中二中1997届二十年校友会”整体庆祝活动主要环节之一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包括预算成本及人员执行两个层面。首先是预算成本的评估,由于该活动正值暑期,担任演员、置景、音乐音响等各方面的主创人员的导演专业学生已离开成都,如何解决其往返成都的交通费用,住宿、饮食及日常排练的支出,都是需要。景片的制作及搬运,灯光与音响器材的租赁与运输是预算中占比例最重的块面。比如,在四川传媒学院艺术交流中心的公演舞台,其舞台长宽高分别为15米、7米、5米,而四川川投国际酒店的舞台长宽高仅为12米、5.5米、4米,首要问题就是原景片和高清多媒体投影仪无法布置。经过仔细测量和研究,该剧主创决定重新制作可活动景片,新制作的景片具备正反两个面,折叠起来又可以充当部分重要道具,这种一举数得的创新成功地将制约因素转化为了能动性的创造,在保证了演出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商业演出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高清投影仪方面,由于四川川投国际酒店舞台的景深不足,原配置的投影仪焦段受到局限,经过主创人员的研究,为配合该校庆活动的整体效果,决定保留舞台中央固定的LED显示屏,将原来需要投影仪输出的视频及图片资料通过笔记本电脑转接信号输出的方式呈现。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应急改变又为该剧今后的演出模式储备了多样化的方案。此次公演经过全组人员的努力,在保证暑期特殊时段高质量排练演出的同时,在原预算的基础上盈余近万元人民币,作为该剧今后的复排储备经费,为四川传媒学院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的创作树立了良好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昌盛”,西南联合大学作为中华民族艰苦卓绝、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在教育史上的结晶,其精神在当代高等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必然会散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李克强总理所倡导的“互联网+”的理念,又为当下的国计民生、高校研究及教育理念指出一条可行性模式,而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的这一形式,适应当代信息化、新媒体常态化的时代特征与时代发展的潮流。

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校园话剧体现出艺术审美的显性特征,同时因其构筑的文化育人场域,在提升当代大学生责任与使命意识、对生命的敬畏感、与人为善的德性、高雅的审美情趣、直面现实的实践品格等方面发挥着隐性作用。综上所述,《西南联大》从立项到数次公演的近三年时间中,虽历经艰辛,但其立足实际、紧扣教学、放眼市场的一系列模式,在诸多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国内艺术院校多媒体小剧场话剧的创新与发展摸索出了一套可行性较强的模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有望取得更多的突破。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喜欢

小剧场产学研新媒体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