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形容词重叠的分布式形态学分析

2017-09-30熊仲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词根

摘 要:形容词在分布式形态学中,是没有范畴的词根,进入句法操作之后由最近成分统制它的轻形容词指派给它形容词性。轻形容词短语接着受量度范畴的扩展,汉语中的量度范畴可以实现为程度副词与有语音的词缀、无语音的重叠词缀。程度副词会阻止核心移位,词根所在的合成词将保持形容词不变,其后果是扩展量度短语的谓性范畴可以没有语音;普通词缀与重叠词缀都会吸引核心移位,词根所在合成词将变类为副词,扩展以词缀为核心的谓性范畴必须有语音实现,如实现为“的”。由于“的”只能位于句法合成词的最右端,常被识别为状态形容词的后缀。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17)05063008

关键词:分布式形态学;形容词重叠;词根;定类语素;改类语素

Abstract:The adjective words are roots lacking categories in Distributed Morphology, and they are assigned adjective by the adjacent light adjective c-commanding them after they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syntax. The light adjective phrase will be extended by the category Deg. The Deg will be realized by a degree adverb, a full phonological affix or a reduplicative affix (-RED) without phoneme in Chinese.The degree adverb blocks the head movement, hence, the compound with the root will still be adjective.So, the Pr can have no phoneme, after it extends the DegP with a head of degree adverb.The affix including-RED attracts the head movement, hence, the new compound with the root will be adverbial. So, the Pr will be realized as 'de(的)', after it extends the DegP with an affixal Deg. For 'de' is in the right-hand of the syntactic compound, it is always identified an affix of the descriptive adjective.

朱德熙(1982)[1]认为汉语性质形容词可以通过重叠转化为状态形容词,如“小”变成“小小儿的”,“干净”变成“干干净净(的)”等,并认为其中的“的”为状态形容词的后缀。状态形容词跟性质形容词有一系列的差异,相应的,形容词重叠式跟性质形容词也有一系列的差异。熊仲儒(2013)[2]假定包括形容词重叠式在内的状态形容词带有内在的量度特征,而性质形容词没有内在的量度特征,并以此解释其差异。本文想在熊仲儒(2013)[2]的基础上继续探讨形容词重叠式,即在形容词的基础形式与重叠形式之间建立某种关联,并以此解释形容词重叠式的副词性,形容词重叠式在充当谓语的时候为什么需要后附“的”以及这个“的”的句法身份。文章分四个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探讨形容词重叠式的副词性;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认为形容词重叠式的后附“的”为谓性范畴,使含“的(2)”的形容词重叠式能够充当谓语;第三部分探讨在量度范畴为“很”等程度副词时,为什么谓性范畴没有语音实现,为此,我们引进分布式形态学理论,让形容词作为没有范畴的词根进入句法操作,该词根的语法特征由融合的语素如定类语素与改类语素决定;最后是结语。

一、形容词重叠式具有副词性

一般认为程度副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Abney(1987)[3]、Corver(1997)[4]等认为程度范畴像比较级、最高级中的词缀那样,都是量度范畴Deg,它充当的不是状语,而是扩展AP或VP的句法核心,即量度范畴Deg将选择AP或VP为补足语,如:

(1)[DegP[Deg][AP[A]]]

其证据之一是英语的比较级、最高级可直接通过核心移位获得,如“tall”可通过核心移位得到“taller”。如:

(2)a.[DegP[Deg -er][Ap[A tall]]]

b.[DegP[Deg tall-er][Ap[A t1]]]

这是形容词受作为词缀的量度范畴扩展的情况。

其证据之二是禁止程度副词即量度范畴短语移位。量度范畴为核心,不能移位到C的指示语位置,因为结构保持原则禁止核心移进短语位置。如:

(3)a.*Howi is Peter [ti sane]?

b.*Tooi is Peter [ti tall]!

c.*Howi do you think he is [ti dependent on his sister]?

这是形容词受作为副词的量度范畴的扩展情况。在早先,这些程度副词投射的是副词短语,做形容词的状語,理论上,它们的移位是遵守结构保持原则的,但实际上这种移位会造成不合法,如(3)。对此,也许有人会从左分枝限制进行解释,但这种解释不行,如:

(4)a.How badlyi was he [ti short of funds]?endprint

b.How closelyi are we [ti related to the monkey]?

c.How heavilyi do you think he is [ti dependent on his sister]?

(4)中的状语可以移位,也就是说(3)的不合法不是左分枝限制的问题(Corver 1997)[4]。 但如果将程度副词看作结构核心,(3)与(4)的对立是显然的,前者违反了结构保持原则,即核心没有移到核心位置;后者遵守结构保持原则,即短语移到了短语位置。

熊仲儒(2007,2013,2016)[2, 5, 6]认为汉语中的形容词像英语中的形容词一样也受量度范畴的扩展[2],如:

(5)a.很/那么 漂亮

b.[DegP[Deg 很/那么][Ap[A 漂亮]]]

熊仲儒(2016)[6]认为(5)中的量度短语具有谓词性,其表现是可以直接充当谓语。但从核心渗透原理来看,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很”是公认的副词,按核心渗透原理,整个量度短语DegP应该具有副词性。

对副词性短语,公认的事实是不能充当谓语。我们发现有些量度短语确实不能充当谓语,表现出副词性。

第一,Deg实现为有语音形式的词缀时,DegP不能充当谓语。例如:

(6)*外面暖乎乎

(7)a.暖乎乎

b.[DegP[Deg -乎乎][Ap[A 暖]]]

如果“-乎乎”确实是量度范畴的语音实现的话,如(7b),则会因为它的黏附性而激发“暖”向其核心移位,生成“暖呼呼”,如(7a)。如果Deg具有副词性,则“暖呼呼”自然具有副词性。如果“暖呼呼”是副词性的,那它就不能充当谓语,如(6)。

第二,Deg实现为无语音形式的词缀时。例如:

(8)*屋子小小

(9)a.小小

b.[DegP[Deg RED][Ap[A 小]]]

c.[DegP[Deg 小1-RED][Ap[A t1]]]

根据Chao(1968)[7],重叠也是一种词缀,如(9b)。“小”核心移位之后,生成(9c)。(9c)在词汇音系规则的作用下,生成(9a)。由于Deg具有副词性,所以“小小”为副词,其结果是不能充当谓语,如(8)。

这种结果跟朱德熙(1961)[8]的观察正好相同。朱德熙(1961)[8]发现,有些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之后,表现为副词,即或修饰谓词性成分或修饰准谓词性成分即数量名结构,如:

(10)a.他倒希望虎姑娘快快进屋去。

b.街上慢慢有些年下的气象了。

c.好好拿着,丢了可别赖我。

d.为是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

e.他细细看了看。

(11)a.满满一车人。

b.好好一本书。

c.小小一间屋子。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也表现出副词性。朱德熙(1993)[9]指出“清清楚楚”像“好好儿”一样只做状语,不做定语,如:

(12)a.好好儿一本书,怎么把它扔了

b.好好儿玩儿

c.好好儿跟他说

(13)a.墙上清清楚楚四个大字

b.清清楚楚说一遍

c.清清楚楚记得他是星期一走的

由于“一本书”这样的短语是NumP,而非DP。NumP具有准谓词性(朱德熙 1961)[8],可以受副词性成分修饰;DP具有非谓词性,就不能受副词性的形容词重叠式修饰了,如:

(14)a.*满满这一车人。

b.*好好那一本书。

c.*小小那一间屋子。

形容词重叠式具有副词性,这使得它跟其基础式呈现出对立性,其原因就是两者具有不同的范畴,形容词重叠式是副词,形容词重叠式的基础式为形容词,如:

(15)a.#张三胖。

b.*张三胖胖。

(16)a.张三胖吗?

b.*张三胖胖吗?

(17)a.张三胖,李四瘦。

b.*张三胖胖,李四瘦瘦。

(18)a.张三身材胖。

b.*张三身材胖胖。

性质形容词在单独充当谓语时具有不自足性,但它重叠之后却不能充当谓语,如(15)。性质形容词在疑问句中可以单独充当谓语,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即使用在疑问句中也不能充当谓语,如(16)。性质形容词在焦点句中可以充当谓语,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即使用在焦点句中也不能充当谓语,如(17)。性质形容词用在主谓谓语句中可以充当小谓语,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即使用在主谓谓语句中也不能充当小谓语,如(18)。这就是因为充当谓语不是副詞性成分的语法功能。

二、“的”的谓词性作用

1.形容词重叠式后的“的”

既然量度短语具有副词性,那么“胖胖”这样的量度短语又是怎样充当谓语的呢?这里我们准备接受Bowers(1993,2010)[10, 11]的看法,引进谓性范畴(Pr)。如:

(19)[PrP[Pr ][DegP 小小 ]]

Bowers(2010)[11]让谓性范畴Pr扩展语态范畴(Voi),最后受时制范畴(T)的扩展,并认为谓性范畴有强制性的纯粹的EPP特征。他这样设置跟他设置的合并词序有关,如引进施事的Ag范畴最先参与合并,这使得所谓的外部论元出现在很低位置,为了让施事出现于句首,当然需要某种功能范畴促使其移位。谓性范畴可以有语音实现,也可以没有语音实现。Bowers(2010)[11]认为Pr在英语主动句中没有语音实现,在被动句语音必须实现为be。我们也引进谓性范畴,其作用主要是改变所扩展成分的范畴,使其能够充当谓语,当然也可以认为所有充当谓语的成分都必须受到Pr的扩展,像Bowers(2010)[11]那样。谓性范畴在汉语中也可以没有语音实现,如(19)中的“很漂亮”就可以在Pr扩展之后直接充当谓语;当然也可以有语音实现,如实现为“有”等(熊仲儒 2016)[6]:endprint

(20)a.张三有李四那么高

b.[PrP张三1 [Pr[Pr有][Deg[李四][ Deg'[Deg那么][Ap t1高]]]]]

(21)a.张三有一百七十厘米高

b.[PrP张三1 [Pr[Pr有][Deg[一百七十厘米][ Deg'[Deg t2 ][Ap t1 t2]]]]]

(22)a.张三高一百七十厘米

b.[PrP张三1 [Pr[Pr高2][Deg[一百七十厘米][ Deg'[Deg t2 ][Ap t1 t2]]]]]

熊仲儒(2016)[6]将“有”看作达到范畴(Acc)的语音实现,从本文来看,达到范畴应该属于谓性范畴的下位范畴。在(20)与(21)中,谓性范畴实现为“有”;在(22)中,謂性范畴没有语音实现,并吸引形容词“高”核心移位。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的”也处理为谓性范畴的一种语音形式,如:

(23)a.[PrP[DP屋子][Pr[Pr 的][DegP[Deg- RED][Ap[A 小]]]]]

b.[PrP[DP外面][Pr[Pr 的][DegP[Deg-乎乎][Ap[A 暖]]]]]

在(23a)中,首先是“小”向上移位,跟-RED融合,生成“小-RED”,接着“小-RED”继续核心移位,跟“的”融合,根据熊仲儒(2002)[12]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生成“小-RED-的”,在语音上实现为“小小的”。在(23b)中,首先是“暖”向上移位,跟“乎乎”融合,生成“暖-乎乎”,接着“暖-乎乎”继续核心移位,生成“暖-乎乎-的”,在语音上实现为“暖乎乎的”,这里的嫁接都符合熊仲儒(2002)[12]的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由于这里采用的是核心移位,所以生成的“小小的”“暖乎乎的”为句法合成词;由于嫁接遵守“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所以“的”只能处于“小小”与“暖乎乎”的右侧。“的”处于句法合成词的右侧,从这个角度看,朱德熙(1982)[1]将这个“的”看作状态形容词的后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然本文视之为谓性范畴。

形容词重叠,只有副词性,不能充当谓语;在跟“的”融合之后,实现了谓性化,就可以充当谓语了。如:

(24)a.*屋子小小。 屋子小小的。

b.*外面暖乎乎。 外面暖呼呼的。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之后也是副词性的,所以在充当谓语时也需要谓性范畴“的”的扩展,所以吕叔湘(1980)[13]指出形容词重叠式作谓语时,“一般都带‘的”,如:

(25)a.小脸红红的,眼睛大大的。

b.屋里干干净净的。

如果没有后续句,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是必须“的”的,如:

(26)a.早上门口干干净净,骨头渣也没剩下。

b.*早上门口干干净净。

c.早上门口干干净净的。

沈家煊(1997)[14]指出: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作谓语时必须加“的”,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也要加“的”,不过不加“的”用例也有很多,尤其是后面有后续小句时。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在有后续小句时不带“的”,不是没受Pr的扩展,而是Pr没有语音实现。

2.副形后的“的”

朱德熙(1961)[8]将根据副词的不同将副形后的“的”分成两种,一是“最、顶、更、太”类副词,一是“很、挺、怪、非常”类副词。附在“最”类副词构成的副形后的“的”为“的3”,附在“很”类副词构成的副形后的“的”为“的2”。他认为形容词重叠式之后的“的”也是“的2”。如果形容词重叠式之后的“的2”是我们这儿的谓性范畴的话,则附在“很”类副词构成的副形后的“的”就很难是“的2”。因为在量度短语中,当量度范畴Deg实现为“很”时,“很”会因为语音上的独立性,而阻止形容词向它核心移位,如(27a):

(27)a.*漂亮-很

b.很-漂亮

理论根据是“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熊仲儒 2002)[12],该假设认为核心移位时,嫁接的方向要跟移位的方向一致。由于“很”所在的节点为Deg,它成分统制形容词“漂亮”,根据嫁接与移位同向假设,如果“漂亮”向“很”核心移位,由于移位的方向是左向,所以只能得到(27a),不能得到(27b),虽然(27b)听起来合法。由于(27a)不合法,这意味着“漂亮”并没有向“很”核心移位,其结果是“很漂亮”这样的“程度副词+形容词”的序列只能是短语而不能是词。

张伯江(2011)[15]也认为“f + 形容词”这样的形式为短语,其证据是:实际韵律节奏上,“很”后常有明显停顿,如(28a);“很”后停顿,还可以再插入其他成分,如(28b);“很”后停顿,临时改变想法,原来的形容词没有说出来,如(28c)。

(28)a.现在呢,由于,嗯,肯吃苦,也很,勤劳吧。

b.结婚以后呢,这个女同志呀,很,一看,这家里人呢,父母也好,一看,家里这些人呢,都挺明白,她很高兴。

c.反正他们都是,很,对起老人就是,家里哈第一就是老人。

张伯江(2011)[15]的理论依据实际上就是Chao(1968)[7]的“最小停顿群”。

如果“很漂亮”这样的“程度副词+形容词”的序列(简称“副形格式”)是短语而不能是词,这意味着它不能向谓性范畴“的”核心移位,所以“林黛玉很漂亮的”中的“的”不能是谓性范畴“的”,否则“的”的黏附要求得不到满足。“很”类副形格式与后附“的”的副形格式都可以充当谓语与补语,如:

(29)a.新千年到来的第一个春天我将结婚,未婚妻很漂亮。

b.墙上有长长的裂缝,补得很漂亮。

(30)a.这本书挺便宜的。endprint

b.卖得挺便宜的。

鉴于“很”类副形格式可以直接充当谓语与补语,我们认为附于“很”类副形格式之后的“的”实为语气词“的”。朱德熙(1961)[8]鉴于后附“的”的“很”类副形格式还可以充当定语与状语,将这种“的”处理为形容词性语法单位的后附成分,即状态形容词后缀(朱德熙 1982)[1]。如:

(31)a.挺好的东西

b.很好的完成任务

我们根据熊仲儒(2005)[16]认为定语后边的“的”实为限定词,如:

(32)a.东西挺好

b.挺好的东西

c.[DP[ ][D[D的][nP[东西][n[n][TP东西挺好]]]]]

形容词重叠式后的“的”为谓性范畴,在充当定语时会涉及同音删略,如:

(33)a.東西好好的

b.好好的的东西

c.[DP[ ][D[D的][nP[东西][n[n][TP东西好好的]]]]]

这是因为谓性范畴“的”与限定词“的”同音的缘故。如果不同音的话,则谓性范畴与限定词的语音都可以实现,即“的2”与“的3”同时实现,可参见朱德熙(1993)[9]。

如果我们讨论正确的话,则以“很”为核心的量度短语在充当谓语的时候,扩展它的谓性范畴没有语音实现,即“f + 形容词 + 的”中的“的”不是谓性范畴。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即为什么Deg为“很”类副词时,Pr可以无语音形式;Deg为词缀或重叠词缀时,Pr必须有语音实现。我们将根据分布式形态学进行回答。

三、分布式形态学分析

1.谓性范畴的语音实现与否

量度范畴与谓性范畴都是功能范畴。功能范畴是个上位词类,类似于虚词,后者包含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前者包含标句词C、时制词T、限定词D与轻动词v等。Radford(2009)[17]给功能范畴下的定义是其成员为功能词的范畴,对功能词,他的定义是没有描写内容(descriptive content)且只起语法功能(grammatical function)作用的词。根据该定义,标句词C、时制词T、限定词D与轻动词v等当然也是功能范畴。熊仲儒(2004)[18]根据Grimshaw(2000)[19]将词汇范畴(lexical category)定义为第一个被扩展的范畴,功能范畴(functional category)为扩展词汇范畴的范畴。按此定义,标句词C、时制词T、限定词D与轻动词v等当然也是功能范畴。按照Grimshaw(2000)[19],词汇核心与扩展它的功能范畴共享所有的范畴特征。如:

(34)a.V:[Verbal]{F0}

b.I:[Verbal]{F1}

c.C:[Verbal]{F2}

Huang, Li & Li(2009)[20]也曾据此为汉语中的名词、量词、数词、限定词做如下描写:

(35)a.N = [F0, +N, -V]

b.CL = [F1, +N, -V]

c.Num = [F2, +N, -V]

d.D = [F3, +N, -V]

F后边的下标,表示扩展情况,如(34)表示I扩展V,C扩展I,(35)表示Cl扩展N,Num扩展Cl,D扩展Num。F0表示词汇范畴,实际上也是第一个被扩展的范畴,F1是扩展F0的范畴,F2是扩展F1的范畴,F3是扩展F2的范畴,F1、F2、F3都是扩展F0的范畴,都是功能范畴。

根据Grimshaw(2000)[19],“漂亮”是形容词,如果“很”是扩展“漂亮”的功能核心,则它们共享范畴特征,其结果可描写如下:

(36)a.漂亮:{F0}, [+V, +N]

b.很: {F1}, [+V, +N]

两者的范畴特征都是“[+V, +N]”,{F0}表明“漂亮”是词汇范畴,{F1}表明“很”是功能范畴。这种处理的问题在于会将同一词项处理为不同的范畴特征,如:

(37)a.张三很喜欢语言学

b.喜欢:{F0},[+V, -N]

c.很: {F2},[+V, -N]

(37)中“很”如果跟心理动词“喜欢”共享范畴特征,则都为“[+V, -N]”。其结果是“很”得有两个词条,如(36b)与(37c),这有点随文释义的感觉。

目前,分布式形态学认为,词在词库中是以词根(root)的状态出现的,并没有标明范畴特征(程工 2016)[21]。比如说“destroy”与“destruction”,Marantz(1997)[22]认为两者的关联不在于谁由谁转换而来,而在于有一个共同的词根,如√DESTROY,这一词根没有范畴信息。至于它变成名词还是动词,取决于语境。在动词性语境中,其词根实现为“destroy”;在名词语境中,其词根实现为实现为“destruct-”。在分布形态学的框架中,我们也可以认为汉语的词汇范畴实际上就是词根,本身并无词类。如:

(38)a.

b.

在这里,“漂亮”和“喜欢”都是词根,没有词类信息,它们的词类可以由最近成分统制它的轻形容词a与轻动词v确定。这样一来,最近的成分统制词根的功能范畴起着范畴指派(category-assigning)的作用,该范畴中吸引词根移位的成分为定类语素。核心移位后,“漂亮”与“喜欢”的结构可分别表示如下:

(39)a.[a [√漂亮][aФ]]

b.[v [√喜欢][vФ]]

持续的核心移位也可能会出现范畴的改变,如:

(40)[Deg [a [√漂亮][a -Ф]] [ Deg -RED]]endprint

Deg起着范畴改变(category-changing)的作用,该范畴中吸引词根复合体移位的成分为改类语素。“漂亮”的重叠式中含有改类语素(-RED),所以整个形容词重叠式为副词。换句话说,有词汇意义的“漂漂亮亮”为副词,自然也就无法充当谓语,在受到谓性范畴扩展后,谓性范畴会将形容词重叠式的范畴进行改变,即“漂漂亮亮的”为谓性范畴,自然可以充任谓语。英语被动句中Pr需要实现为“be”,实际上也是跟改类语素有关,即被动范畴中“-en”会吸引动词性词根进行核心移位,得到的新合成词会因此变类为形容词。

在量度范畴实现为“很”类副词之后,由于这类量度范畴具有独立性,会阻止核心移位,即(39a)不会再跟Deg融合。这样一来,有词汇意义的“漂亮”在轻形容词a确定词类之后,范畴没有再次经历改变。所以扩展以“很”类副词为核心的DegP的谓性范畴可以没有语音实现。如:

(41)a.张三很胖

b.*张三胖胖

c.张三胖胖的

(41a)中的“胖”在由a确定范畴之后,没有再次经历范畴的改变,所以扩展“很胖”的谓性范畴没有语音实现。(41b-c)中的“胖”在由a确定范畴之后,Deg又再次对其已经确定的范畴进行了改变,即具有了副词性,所以扩展“胖胖”的谓性范畴没有语音实现时推导失败,如(41b),反之则推导成功,如(41c)。这样看来,“很胖”在作谓语的时候,不是其本身有谓词性,而是扩展它的谓性范畴使之具有谓词性;扩展“很胖”的谓性范畴之所以没有语音实现,是因为词根“胖”获得形容词性后没有再次发生变化。

词根在获得谓词性范畴特征以后,如果没有再次经历去谓词性变化,都可以充任谓语,这不仅对“很漂亮”适用,对“很喜欢语言学”也适用。在(38b)中,词根“喜欢”由最近成分统制它的v确定词类,后来“很”阻止“√喜欢-v”进一步核心移位,也使得“√喜欢-v”的类别不再发生改变,所以扩展DegP的Pr也无需语音实现。

2.作为量度范畴的重叠词缀

如果不考虑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核心移位进行简单的推导。隋娜、胡建华(2016)[23]在研究动词重叠式时,就曾假定复制法,如:

(42)a.看看

b.[AspP[Asp看i-看][VP…[V看i]…]]

首先是动词“看”作为动词短语的核心V合并入句,投射成VP,然后功能范畴Asp再合并进来,(42b)。然后,Asp复制“看”的形态,并激发位于V位置的动词核心移位,左向嫁接到位于Asp位置的功能性成分“-看”上,形成动词重叠式“看-看”复合体。

根据隋娜、胡建华(2016)[22]对动词重叠式的处理,我们似乎也可以为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指派如下的结构:

(43)a.小小

b.[DegP[Deg小i-小][Ap…[A小i]…]]

首先是形容词“小”作为形容词短语的核心A合并入句,投射成AP,然后功能范畴Deg再合并进来,(43b)。然后,Deg复制“小”的形态,并激发位于A位置的形容词核心移位,左向嫁接到位于Deg位置的功能性成分“-小”上,形成形容词重叠式“小-小”复合体。(43b)跟(9)的差别在于:(43b)采用的是复制,(9)采用的重叠词缀。本文之所以采用重叠词缀,是考虑到漢语中还存在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如:

(44)a.*漂亮漂亮

b.[DegP[Deg漂亮i-漂亮][Ap…[A漂亮i]…]]

(45)a.漂漂亮亮

b.[DegP[Deg RED ][Ap…[√P √漂亮]…]]

(44)采用复制法,推导出不合法的重叠形式;(45)采用词缀法,在核心移位后,根据形态音位规则,可以得到合法重叠形式。如:

(46)√漂亮-a-RED → /‘漂漂亮亮/

同样,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式也是在重叠词缀的作用下生成的,如:

(47)a.小小

b.[DegP[Deg RED ][Ap…[√P √小]…]]

c.√小-a-RED → /‘小小/

这也表明,形容词重叠式要采用延后插音操作(late insertion),即音系特征(phonological feature)需在移位等句法操作之后才插入。

理论上,重叠性语素(RED)对单音节与双音节的形容词性词根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操作,这里词根的形容词性是由轻形容词a指派的,如:

(48)a.A-a-RED→AA

b.AB-a-RED→AABB

c.AB-a-RED→ABAB

(48b、c)的不同结果可能跟双音节形容词的内部结构有关,ABAB式的形容词为偏正结构(吕叔湘 1980)[13],如:

(49)a.通红 通红通红的

b.笔直 笔直笔直的

c.冰凉 冰凉冰凉的

不过,黄伯荣、廖序东(2011)[24]认为ABAB式不属于形容词重叠,而是修辞上的反复格。ABAB是不是形容词重叠,这里不做探讨;至少AABB的存在,能够说明形容词重叠式不是复制的结果,而是形态作用的结果。

四、结语

汉语单音节与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重叠,表面来看,单音节形容词可以采用复制的方法进行重叠,但考虑到双音节形容词需要采用AABB式重叠,本文建议引进重叠词缀或者说重叠特征。该重叠词缀跟“很”一样同属于量度范畴,其表现是形容词重叠式跟“很”互补分布。以重叠词缀为核心的DegP不能直接充当谓语,而以“很”为核心的DegP可以直接充当谓语,对此,我们采用分布式形态学进行分析。即所谓的性质形容词在词库中并没有词类信息,而只是作为词根引进句法结构,在句法计算中受到轻形容词的扩展,轻形容词为其确定形容词范畴。接着轻形容词短语受量度范畴的扩展,作为量度范畴的“很”会阻止已经获得形容词身份的“√-a”继续核心移位;作为量度范畴的重叠词缀会吸引已经获得形容词身份的“√-a”继续核心移位,得到“√-a-RED”,并改变形容词重叠式的范畴,这种范畴使其无法充当谓语。量度短语或者说所有功能性短语需要充当谓语,必须受谓性范畴(Pr)的扩展,谓性范畴要不要实现语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词根在推导的过程中有没有变成非谓性的范畴,这使得形容词重叠式必须后附谓性范畴“的”,而副形格式不需要后附谓性范畴“的”。由于副形没有融合,这也使得谓性范畴不能实现“的”,否则“的”的黏附要求得不到满足。副形格式后边的“的”只能是别的范畴,如语气范畴。endprint

参考文献:

[1] 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 熊仲儒. 量度范畴与汉语形容词[J]. 世界汉语教学, 2013(3):291-304.

[3] Abney, S. The English Noun Phrase in its Sentential Aspect[D]. PhD dissertati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7.

[4] Corver, N. Much-support as a last resort[J]. Linguistic Inquiry, 1997(1):119-164.

[5] 熊仲儒. 现代汉语与方言中差比句的句法结构分析[J].语言暨语言学, 2007(4):1043-1063.

[6] 熊仲儒. 汉语量度有字句的句法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6 (4):46-55.

[7] Chao, Y. R.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8] 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 1961(12):1-15.

[9]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J]. 方言, 1993(2):81-100.

[10] Bowers, J. The syntax of predication[J]. Linguistic Inquiry 1993(24):591-656.

[11] Bowers, J. Arguments as Relations[M]. Cambridge, Massachussetts:MIT Press.

[12] 熊仲儒. 自然语言的词序[J]. 现代外语, 2002 (4):372-386.

[1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4] 沈家煊.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 中国语文,1997(4):242-248.

[15] 张伯江.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2011(1):3-12.

[16] 熊仲儒. 以“的”為核心的DP结构[J]. 当代语言学, 2005, 7(2):148-165.

[17] Radford, a.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 熊仲儒. 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

[19] Grimshaw,J.Locality and extended projection[A].In P.Coopmans, M.Everaert & J.Grimshaw (eds.),Lexical specification and insertion[C] .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0:115-133.

[20] Huang, C.-T.,Y.-H.,Li & Yafei Li. The Syntax of Chines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1] 程工. 生成语法对实词研究:动向与启示[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4):416-419.

[22] Marantz,a.No Escape from Syntax:Don't Tr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in the Privacy of Your Own Lexicon [A].In a.Dimitriadis,L.Siegel,et al.(ed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Vol.4.2,Proceedings of the 21st Annual Penn Linguistics Colloquium,pp.201-225,1997.

[23] 隋娜,胡建华. 动词重叠的句法[J]. 当代语言学,2016(3):317-338.

[2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凤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词根
试论掌握词根对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
英语“WORD”与汉语“字”对应性研究与启示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英语教学新方法的探讨
浅谈词根词缀学习策略在葡萄牙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词性标注语料库自动推断维吾尔语词缀变体的研究
词汇教学,扎实基础
词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词汇也可以这样记忆
语素“性”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