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虹关长人”到“中国巨人”:晚清婺源詹世钗生平事迹考证

2017-09-30王振忠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婺源

摘 要:晚清时期,婺源“虹关长人”詹世钗,因其天赋奇形、身材颀长,而为世人所瞩目。詹世钗后被洋人带往世界各地,参与各类展览与表演,最后定居于英国,成为一个传奇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不仅婺源当地有不少传说,而且在晚清民国时期的笔记、小说、戏曲中也多所演绎,但其中真伪参半,夹杂着时人的诸多想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势积弱背景下传统文人伤时忧国、愤世嫉俗的心态。利用族谱、文集及海外文献报道、图片资料,对此作一考证,以期厘清其人的生平事迹及其世界游历的一些细节。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17)05052914

关键词:虹关长人;中国巨人;婺源;詹世钗;世界游历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Chang Woo Gow, the tall man of Hongguan in Wuyuan,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for his talent and strange height. Afterwards, Chang was brought to many countries by foreigners, participated in various exhibitions and performances, and finally settl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became a legend. There were many local legends about his deeds not only in Wuyuan, but also some descrip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 in the notes, novels and operas. In these various texts of the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ruth was mixed with a lot of imagination, reflecting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 concern for the nation and cynicism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eak national power. With the genealogy, collected works and overseas reports, picture materials, make a detailed textual research to clarify the life story of Chang Woo Gow and some details of his world tour.

一、“虹關长人”生平的描述及其考证

关于“虹关长人”的生平事迹,婺源当地流传着不少传说。据詹庆德等人的讲述,清道光年间,虹关“玉映堂”有詹姓四兄弟,老大世淦小名廷九,老二世钟小名进九,老三世钿小名寿九,老四世钗小名五九。其中,寿九、五九兄弟二人,身长丈余,足大一尺三,倍于常人。长人五九在一岁多时,母亲带他前往县内沱川观看正月元宵的庙会,他站在母亲身旁吃奶,旁人见状呵斥道:“站着都有妈妈胸高了,还要吃奶,真不害臊!”其母赶忙解释说:“此儿尚幼,还不足两岁,切勿惊吓到他!”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一部在皖南与清兵交战,先后途经虹关。村人为避战乱纷纷躲避,只有长人独立于自家堂前,太平军和清军看见如此高大之人,甚感诧异,皆不敢冒犯,只能悄悄远离而去。在当地,1949年以前,仍然保存有不少长人用过的物品。如读书写字的桌子,是一只有2米多高的大橱,橱顶配有一块桌面,当年长人便是坐在一只高凳上,以橱为桌,读书写字,并在橱顶搓捻吃水烟用的纸煤。长人所睡之床,是一只有着2米多长的满顶床,家人将脚端的床头板抽去,用一只大箱子接着放脚。长人居住的房屋,大门口有2.5米高,他平时进出房门还得低下头来,可见其人身材之高大。长人之子后在英国驻沪领事馆工作,曾到上海“玉映堂”墨铺寻根问祖,但因其叔祖担心他想参与分家析产,遂拒绝承认,而使得双方最终失去了联系。詹庆德《虹关长人》,政协江西省婺源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婺源县文史资料》第4辑,1993年版。此后,毕新丁根据此前文章介绍及网络资料,对此加以综述。详见毕新丁《婺源虹关》,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页162-163。不过,“五九出外国”的说法,在虹关当地为乡族众人耳熟能详。

迄今,长人昔日居住的“玉映堂”仍大致完好。只是在20世纪50年代,“玉映堂”曾作为公社的食堂以及下放右派的活动场所,许多物品皆遭毁坏。例如,当地人回忆,在四、五十年代,“玉映堂”内还挂着长人端坐的巨幅照片,村里有不少人皆亲眼见之,可惜此照已遭毁失。“玉映堂”内保存的长人穿过之套云鞋数双,后来也不知去向。目前,“玉映堂”坐落在虹关村长人巷北端,其建筑的花门楼仍然保存完好,现为婺源县政府公布的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始建于18世纪的清乾隆时期,是虹关墨商詹成圭为儿子詹若鲁(字惟一)及长孙所建。[1]46詹成圭兄弟三人,老大为伭生(成圭),“侨居苏,市墨生理”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十·义行五》,“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6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8页。据《鸿溪詹氏宗谱》卷9《鸿溪(王旦)房世系三一世至三五世》,伭生公字成圭。(页92上-92下)由此看来,光绪《婺源县志》为避康熙皇帝讳,作元生。;老二为黄生(字理中);老三为洪生(字侔三)。关于“玉映堂”这一称呼,在现存的墨品中亦有提及。如徽墨鉴藏家周绍良曾在济南觅得詹成圭墨一笏,此墨为庚申年(乾隆五年,1740年)所制,其一侧题“徽婺玉映堂詹成圭拣选名烟墨”。另据周绍良从李一氓处得知,安徽省博物馆有詹成圭仿郭圮“道谊遗风”墨一笏,其上有“玉映堂珍藏/庚申年詹成圭制”的字样。此墨为上海刘晦之捐赠,安徽省文物志编辑室编《安徽省文物志稿》(下册),1993年版,页379-380。对此,周绍良引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十·义行五》之资料考证:“詹若鲁,字唯一,虹关国学生。自幼讲易水法,业墨姑苏,名驰京省。”詹若鲁为苏州詹成圭墨店的第二代主人,故此,他推断“玉映堂”可能就是詹若鲁之斋名。[2]69-71揆诸史实,周绍良的此一判断无误,现在结合婺源虹关的建筑可知,“玉映堂”既是詹成圭制墨之斋号,又是现存婺源虹关之长人故居的名称。endprint

关于长人早年在虹关的情形,除了上述的口述资料之外,笔记、报刊上也有一些记载。例如,徐珂的《清稗类钞》中有一条《詹五身暴长》的记载:

长人詹五,徽州农家子,年十五,家中仅一妹同居,甫十三。一日,五于田甽中得一大鳝,短而粗,归与妹烹食之。卧至夜半,五忽觉其身暴长,头足皆抵墙,知有异。黎明起,取镜自照,见己身长约一丈而极瘦,头大如斗,大惊。趋视其妹,亦如之。二人偕出,村人咸目为妖,相与骇走。妹恚甚,是夜即自鸩死。[3]第7册,3464-3465

如所周知,《清稗类钞》一书自序于1916年前后,该书网罗掌故遗闻,内容颇为生动,但其故事来源却往往难以追溯。此处的“詹五”即詹世钗(五九),故事中提到其人因食大鳝而致身体暴长,其实并不靠谱(此一说法的来源详见下考)。根据民国《重修婺源县志》的记载:

詹真重字衡钧,虹关职员。祖广枝,身长八尺,以不出乡里,故知之者鲜。重生未弥月,襁褓时已重一钧,因锡名曰重,系字曰钧。六岁俨然成童,比长,魁梧奇伟,躯长如其祖。重出绍,兼祧本支,奉侍庭闱,均能惋愉承志。平日和睦乡党,务持大体,节縻费,兴义举,咸目为端人。子五:长世钟,肖其父,仍觉差长,有膂力,客游豫省,某军门见而奇之,招致麾下,以冒暑,卒于营次;三世钿,保举六品衔;四世钗,字玉轩,长七尺三寸,依古尺,足有丈余,周历泰西诸国,通华夷方言,四海之内,皆知婺源有长人云。[4]6119

上述这段文字,在民国方志中统归于“虹关长人”条。根据光绪五年(1879)《鸿溪詹氏宗谱》的记载,詹广枝确有其人,他的生卒年为乾隆辛卯二月至嘉庆戊寅四月,即1771-1818年,《鸿溪詹氏宗谱》卷5“鸿溪瑜房世系三十世至三五世”,页19下—20上。此书系多年前承婺源虹关詹庆德先生提供复印件,特此谨申谢忱。为瑜房世系35世。此人就是一个长人,但因其一生都生活在婺源乡间,所以外界很少有人知晓。另外,37世的詹真重,“字衡钧,嘉庆己未正月初二亥生,同治癸亥六月十六亥殁”《鸿溪詹氏宗谱》卷10“鸿溪(王旦)房世系三十六世至四十世”,页38上。,其生卒年为1799-1863年。他在襁褓时,已重一钧(15公斤),也正因为如此,家里为他取名为“真重”,并取个字叫“钧”。其人六岁就俨然成童,等到长大,“魁梧奇伟,躯长如其祖”,也就是与他的祖父詹长枝都是长人。詹真重有五个儿子,亦即鸿溪(王旦)房世系的第38世:

世淦,乳名廷九,字鉴泉,1824-1854;

世钟,乳名进九,字东序,1826—1845;

世钿,乳名寿九,字引泉,军功五品衔,1830-;

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1842-;

世铭,乳名有,字茂勋,1821-1864。

以上所列,根据的是《鸿溪詹氏宗谱》之记载。因光绪五年(1879)时,詹世钿和詹世钗还在世,故其卒年并未标出。而从生卒年来看,詹世铭应最为年长,但从排序上看,詹世淦则为最长。揆情度理,从詹真重的小传来看,他先后娶了余氏和江氏,族谱中对江氏则冠以“妣”字,由此看来,余氏似非明媒正娶,故世铭虽然年纪最长,却列于最后,应归入庶出之列。其他四个儿子,虽以詹世淦最为年长,但他到咸丰四年(1854)就已去世,所以《重修婺源县志》以詹世钟为长子。对照《重修婺源县志》与《鸿溪詹氏宗谱》的记载可知,虹关詹氏一门本来就有长人的基因, 徽州之有长人,屡见于史籍。明人谢肇淛(1567-1624)所撰《五杂组》卷5《人部一》提及,万历初年,太原百姓程十四,祖先本是徽州军户,其人“勇冠一时,身长八尺,筋骨皮肉殆非人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页97。与是否食用巨鳝并无关系,《清稗类钞》的说法纯属齐东野语。

另外,顺便应提及,根据《虹关詹氏宗谱》的记载:“世钗乳名五九,字玉轩,道光辛丑十二月二十日申时生,娶大英国人氏。子泽纯,光绪丙子九月十七日卯时生。”道光辛丑即道光二十一年,当年的十二月二十日亦即1842年1月30日。以往不少论著有关长人的生年多定在1841年,其实是没有注意到新旧历转换过程中的年份误差。

二、从“虹关长人”到“中国巨人”

关于“虹关长人”,晚清时人陈其元(1811-1881)在《庸闲斋笔记》卷5中指出:

詹长人者,徽之歙县人,身九尺四寸以長,人竟以“长人”呼之,遂亡其名,而以长人名。

长人业墨工。身长,故食多,手之所出,不能糊其口之所入。不家食,而来上海,依其宗人詹公五墨店以食。食虽多,而伎甚拙,志在求食者,论其伎,且将不得食,困甚。偶游于市,洋人谛视之,大喜,招以往,推食食之。食既饱,出值数百金,聘之赴外国,长人于是乘长风而出洋矣。

出洋三年,历东西洋数十国,旋行地球一周,计水程十余万里,恣食宇内之异味。每到一国,洋人则帷长人,使外国人观之,观者均出钱以酬洋人。洋人擅厚利,稍分其赢与长人,长人亦遂腰缠数千金。娶洋妇,置洋货而归。昔之长人,今则富人矣。

同治辛未,余摄令上海,出城赴洋泾浜,途遇长人。前驱者呵之,见其仓皇走避,入一高门,犹伛偻而进,异之,询悉其故,将呼而问之,乃以澳斯马国明年将斗宝,长人又被洋人雇以出洋,往作宝斗矣。

闻长人言:所到之国,其国王、后妃以及仕宦之家,咸招之入见,环观叹赏,饮之、食之,各有赠遗。外国之山川、城郭、宫殿、人物,皆历历在目中。眼界恢扩,非耳食者可比。

噫!昔者一旬三食犹难,今则传食海外,尊为食客之上,可谓将军不负腹矣,际遇亦奇矣哉![5]卷5,102-103

陈其元,字子庄,晚号庸闲老人,浙江海宁人,官至江苏道员。《庸闲斋笔记》一书记录有清一代历史掌故,涉及各种风俗民情、轶事旧闻,内容相当丰富,是一部反映清代历史的著名笔记。从上述记载来看,同治十年(1871)陈其元与长人有过一面之交。他的描述是清朝笔记中较早论及长人事迹的著作,所述亦颇为翔实。澳斯马国,又译为澳斯曼,即土耳其,时称奥斯曼帝国。不过,文中提及的“詹公五墨店”似乎有误,因为詹公五墨店开在杭州清河坊大街,上海似未有“詹公五”。故詹世钗所依宗人之店,可能是“詹成圭”或“詹大有”之类的墨店。endprint

继陈其元之后,宣鼎(1832-1880)在其《夜雨秋灯录》卷4中,亦有《长人》条:

长人者,徽人,造墨为业。兄弟两人,均长丈余,衣食颇难敷,深以为苦。每出市上,小儿欢噪走逐之,呼曰:长人来。又名赛山魈。一日,西洋人遇之,以为奇,以多金聘之去,为制显宦冠服极华。择洋妇之黝且矮者配之,置于危楼。窗面面嵌玻璃,饵人瞩之,则头大如五石瓮,腰围如五石瓠矣。观者争掷金钱如雨,以故获重利。又缄以极大玻璃盒,舁往邻国诸海岛,以示奇异,辄夸耀曰:中华有如此大人,我能舁之来。则凡以大人自炫者,皆可危矣![6]171

《夜雨秋灯录》之作者宣鼎,为安徽天长人,是晚清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和画家。他于40岁时开始创作《夜雨秋灯录》,该书首于光绪三年(1877)由上海申报馆以仿聚珍版印行问世。而在当时,长人的故事脍炙人口,在《申报》上更有连篇累牍的报道。

《申报》上最早报道长人故事的,是同治十一年六月初七(1872年7月12日)的《长人游日本》:

苏州长人詹五,前经游历泰西,兹又躬游日本,盖有载以俱行者,为奇货之居也。其在大板地方,每日输金往观者,扯计约可四千人,拟在该埠停留一月,任观者饱目,然后再往该国神京,彼都人士已早有长人在心目中矣。又闻连拿地方已奉送聘仪,务屈长人往临该境,俾为摆境生色。夫以身发财,非士君子所尚,然若詹五者,亦可谓天赋奇形,俾作生财之具矣。

所谓詹五,在有的报道中亦作“詹伍”,也就是“詹五九”(英文作“Chang Woo Gow”)。关于他的来历,有的称为徽州,有的称为歙县,有的称为苏州,有的则称为湖北(汉口)。揆情度理,徽州婺源为其原籍,由于徽州府的附郭首县为歙县,故而一提到徽州,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歙县,遂误以为詹世钗也就来自歙县。而之所以又有苏州或汉口之说,可能是因为两地皆有虹关詹氏开设的墨店,而詹世钗曾在上海的詹氏墨店务工,遂误指其来自苏州或汉口。

上引《申报》的报道稍早于宣鼎开始创作《夜雨秋灯录》的时间,可见后者或当受其时《申报》的影响。另外,《申报》提及长人詹世钗在日本曾于大板(大坂)、神京(京都?)等地巡游。关于这一点,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二(1872年8月5日)《长人将游香港》条曰:

徽州长人詹伍,近有自日本至香港之耗,大都越十四天可抵埠矣。按詹伍所历,殆遍欧洲诸国,跋涉山川,凡已数载。推其始,由西人挚之,亦以奇货居之也。然于其所过之迹,士女莫不摩肩接踵,挤拥往观,遂令欧洲国中无贵贱皆耳其名,亦云幸矣!

同治十一年七月初七(1872年8月10日),另有《长人游日本》的报道:

长人詹伍,徽州歙县人,素以墨工世其家,旅居上海时,寂寞无问名者。独西人一 见,居为奇货,载之以西,周历欧洲各国,后至亚利墨加,而返中土。居久之,郁郁不乐,以中土人无肯施以一金钱者。也有好事者,携之至东瀛。东瀛固彼所重游地也,闻詹伍前至日本,时有日本人愿与之搏,长人逊不敏,始罢。或谓长人特躯干雄壮耳,而力未甚健,设与日本人搏,则必殆。幸长人善刀而藏,故莫知其底蕴耳。长人既至日本,观者如堵,日得金钱无算,竟有先期聘之者,顾得一睹以为荣,此真所谓腹不负将军者矣。

如前所述,詹伍出自歙县之说,实系想当然的说法。此处提及,詹世钗曾先后游历欧洲、美国、日本,其中还提到一个细节,说日本人想与他搏斗,詹世钗则善于藏拙,敬谢不敏,可见其人颇有自知之明。

此后,詹世钗又抵达香港。《长人将至香港》,《申报》同治十一年十月八日(1872年11月18日)。根据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五(1872年12月5日)的报道,他寓居香港大酒店,“于十月二十五日为始,每日由十点钟至晚上十点钟止,凡到看者,每位收洋半元,所费非多,即可以见夫未见,取资从少,又何妨因此以扩其星眸也”《詹寓香港大酒店》,《申报》同治十一年十一月初五(1872年12月5日)。。

稍后,又有“巴社商人欲居以为奇货者,愿以重赀,延其往印度一游,以肃观瞻而开眼界”《长人将游印度》,《申报》同治十二年正月初十日(1873年2月7日)。。所谓巴社商人,亦即清代广州口岸的巴斯商人群体(Parsi,为印度的琐罗亚斯德教徒)。[7]但此次的邀约是否成行,《申报》并无后续记载。不过,1894年的《益闻录》第1336期说,詹世钗系在同治四年(1865)首次出國,目的地是英国,“英皇后赐一金表,重二磅,以为非此大表,不克称其身。后往山域治岛,岛主赐一黑箱,工制极形精巧。又有二国王赏金钢戒指。印度、金山等处绅宦均有所赠,商民见而助财者,更指不胜屈,詹遂为富家翁。娶西妇为妻,生二子,年未弱冠,已硕大,殊凡品云”。据此可见,他后来的确到过印度。

在19世纪70年代的同治晚期,长人是世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申报》同治十二年四月十三(1873年5月9日)选录了当年香港四月初二的《华字日报》,对“长人游欧洲”一事作了详细的描述:

噫嘻!人不可无一技之长也。詹五以长人著名,闻之者皆震而惊之,而欧洲之人尤为惊异辟易。所至之处,则先一日刊于日报,及至,则环而视之,其门如市,皆不惜舍一金钱,以是倘来之富,咄绌逼人。更有吕不韦一流人,且居之作奇货,贩之四方,招摇过市,于是足迹几遍天下矣。当其在上海时,习艺墨工,寂寞无人知,几作臣朔之饥,不得一饱。由是观之,华人则大不好事,西人则太好事,其间相去悬殊霄壤矣。现闻詹五自小吕宋至星架波,今欲往欧洲诸国,遍为游历。澳地里现开盛会,宇宙间怪怪奇奇之物,无所不有。詹五亦拟前往,是则不止赛物,而兼赛人矣。恐所谓魁梧奇伟之姿,非詹五莫属矣,是詹五不几为天下第一人哉!

上文概述了詹世钗的世界游历,并指出当时他正从小吕宋(菲律宾)到星架波(星加坡)前往欧洲,要参加澳地里(奥地利)的“盛会”。所谓盛会,也就是1873年在维也纳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当时,奥地利政府为让首都维也纳跻身于世界先进城市行列,同时也为了一扫1866年普奥战争失败后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阴霾,决定举办世界博览会。当时,维也纳的中央公园被选作博览会会场,其间陈列着来自各国的诸多展品。詹世钗则以其“魁梧奇伟之姿”,亦成为一种来自东方的展品。(图1)所以报道中说,此次盛会,“不止赛物,而兼赛人”。endprint

也就在维也纳世界博览会开办的那一年,1873年出版的《教会新报》第224期,刊登了由尚德居士撰写的《长人说》:

长人名五九者,年三十许岁,徽州婺源人,身长七尺。赴外洋多年,因商小富,积有数千金,洋人之女愿为配,女形体短小,止有长人之半。今春长人挈眷回自外洋,居上海两月余,仍赴外国,自中国至东洋,再至西洋,沿途所过之国,人多异之,争先一睹为快,睹者多赠以钱,益以致富。众谓身长,且力必大,咸欲试其勇。长人居沪时,常在成圭、大有两墨店中坐谈,或偕其妻至虹口一带,访其本家及外地人之友。其言语性情,无异于恒人,胆力亦如常,惟形貌甚伟,加以穿戴外国衣冠,尤觉奇异。是以所至之处,无论男女老少,皆接踵成群,随聚而争观,中外国人无不骇笑,以为异也。

詹成圭即苏州墨肆“玉映堂”之主人,后与詹大有一样,皆设肆于上海。上揭一文是说詹世钗从东西洋归国之后,仍然与婺源墨商本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较之其他的报章,《教会新报》之作者似乎做过更多的调查,他对詹世钗之家世颇有进一步的发掘。作者说,长人的祖先中有个叫詹惠明的人,是个孝子,他父亲詹直,因醉殴杀邻妇姚氏而被判处死刑。詹惠明先后多次到婺源县衙和徽州府,请求代父偿命。“啮指出血,词甚悲伤”,临刑无惧色,经历无数曲折,最后感动了官府,减父罪一等。这位尚德居士听人说,长人即孝子之后裔。于是,他深有感慨:“吁!一形长之异也,尚且必由祖德欤!此殆天与以长形之异,而显其祖孝德之异欤……孝子以德异,长人以形异,均之俱不易觏也!”詹惠明的故事,见于南宋以来的徽州文献,而上述的感喟,则从因果报应的角度讨论了道德与形体的关系。

从当时的诸多报道来看,詹世钗的欧洲之行似乎赚了不少钱,但很快也遭遇到意外变故。《申报》在同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七(1874年7月10日)《长人回沪》的报道中指出:“长人詹五,皖南人也,素以躯干称奇,遨游于海外,计所得者已不不万余金,特以前在重洋,为海盗所劫掠,旅槖一空,其所配之中国室人已逝世,现所续娶者西国女也,长不及詹五之半,而伉俪殊笃。日前,詹五已附英公司船回沪,其未及见者,当必以先睹为快矣。”

此后,詹世钗似乎是屡进屡出国门。1882年《益闻录》第186期上,有“长人回国”的消息:

旧金山报云:前者中国长人詹五,西尺八尺半,重五百磅,妻某氏身甚短,小夫妇二人,曾偕往金山游历,是处居民因其高矮不等,以为奇观,故观者纷纷,几至肩摩毂击。兹闻游踪已倦,颇切乡思,业已附搭加力火船,作张季鹰归来之想矣。

关于这一点,《申报》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十六(1887年1月9日)有《争看长人》的报道:

徽人詹五,身长几及丈许,人咸呼之为长人。前由西商载往欧洲各国,任人观看,因之获利无算。詹五则改衣西服,满载而归,亦极长人之荣遇矣。归时虽遇盗劫,而傲岸之身依然无恙。近又作沪渎之游,换去西服,仍作华装。前日下午,在英租界四马路中四海升平楼啜茗,人皆围而观之,拥挤喧哗,几无容隙之地。及詹五出外,人又随之而出,群呼曰:“看长人!”道路为之挤断,经巡街中西捕为之照料,詹五始得突围而出。人不识槖駞,呼为马肿背;不识詹五,便呼为長人。

由于长人在海外名声鹊起,也受到国人的极大关注。此次詹世钗在四马路(今福州路)之亮相,引起上海人的瞩目。晚清画家吴友如在《点石斋画报》上,也专门绘制了相关的图幅。关于这一点,光绪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86年12月21日)有出售98号《点石斋画报》的广告:

徽人詹五,躯干昂藏,与常人絜比短长,几及倍。曩年西人见之,以为居奇货,带往泰西,遍示各国,因获厚赀。刻又返沪,装束概从西式,本斋画友就所见而照绘之,以与见所未见者共观览焉。报首仍列告白一纸,后附《淞隐漫录图说》一则,惟于二十六日出售,此布。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87年1月9日)有出售100号《点石斋画报》的广告:

生人躯干,尺寸不能无短长,而要亦不堪相远。自徽人詹五出,中西人士莫不耳其名,而囗其人,且有为之纪尺寸,绘年貌,流布及远,传为奇观者。

光绪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1888年1月3日)的《申报》上,有出售136号《点石斋画报》的广告:

人不可以太矮也,则其貌不扬;而又不可以太长,长则其身太笨。詹五者,长人也,前日乘东洋车过法租界,因上身太高,一摇宕间,车即偏,重复而出之。有精于绘事者,将其狼狈之状,曲为摹写,颇足以发一笑。准于二十日出售,前后仍附《漫游》、《淞隐》两图说。

可见,当时的《点石斋画报》,亦以长人为吸引读者之噱头。这种噱头,亦因詹世钗曾参与世界博览会,而为本土迎神赛会所吸收。光绪十四年七月十五日(1888年8月22日),《申报》上有“新軿异样灯戏”的广告:

此戏前在京都内城府演过,每一临场,无不高堂满座。本园不惜千金,聘请在京原手巧匠,扎成海市杂景,山岭楼阁,莲池水法,斗宝奇灯,内囗丈八长人,玲珑变化宝塔,演至闹海一段,另添广东水晶灯彩,满台皆似玻璃世界,希罕之事,出人意外,真乃戏中之大观也!现已工竣,择吉起演,务请在沪诸公赐鉴一观,方知小园言之非谬也。

这里的“丈八长人”,指的显然就是詹世钗。另外,《申报》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1893年4月10日)的“沪南会景”报道指出:

制造局附近高昌庙,常年于二月二十三日赛会,……寻常旗锣伞扇不计外,有抬阁一架,以十余龄之童子扮成女郎,望之如月里嫦娥,排云下降,采莲船一艘,彷佛在西子湖头,露冷风清,围红泛绿时也。有清客班品竹弹丝,宫商互奏,盖来自五羊城畔者。锦旙彩帜,映日鲜明,移粤峤之风光,点沪江之景色。杂以高蹻,扮演各种故事,离奇光怪,触目生辉。其忍俊不禁者,一人短类侏儒,头大如斗,鬑鬑绕颊,戴墨晶眼镜,携画眉鸟笼。一人头小如锥,长同詹五,头戴凉帽,口衔雪茄烟,相对相当,彷徨中道,人皆掩口胡卢。endprint

高昌庙本是一个乡僻地方,后因1867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迁址于此,遂形成镇市。在上述的描述中,“头戴凉帽,口衔雪茄烟”,显然是中西合璧的妆束。可见,长人形象已融入上海庙会,成为海派文化之重要元素,难怪民国《上海县续志》卷30《杂记三·遗事》中,需要特别节录《庸闲斋笔记》中的长人佚事。

三、“中国巨人”在海外的相关报道

除了《申报》的报道之外,当时海外的不少报纸,也都提到长人的周游世界。例如,1865年9月30日《伦敦新闻画报》就记载:

我们所知最高的人是一位叫詹世钗的中国人。他今年19岁,出生于徽州府一个极受尊敬的中国家庭。他最近来到伦敦,目的是为了在埃及展览馆向我们这些矮人展示一下他那令人称奇的身材。随同他前来的有他的妻子,名叫靓芙(King—Foo),意为“美丽的芙蓉花”。跟普通的中国女子一样,她也缠着小脚,这是中国上层社会对妇女的要求。詹先生还有一个姓钟的仆人,他是身高仅3英尺的侏儒,而且还不像西方童话中的汤姆·拇指将军那样四肢均匀。他俩站在一起,仆人更加衬托出主人的身材高大。詹先生的身高是7英尺8英寸,体重约280磅。他身材匀称修长,表情和蔼可亲,具有蒙古人种所特有的高颧骨和细而偏斜的眼睑。他身穿织锦的白色绸缎袍子,脖子上挂着一大串珠子,手持折扇,头戴官帽,脚踏厚实的白底便鞋,看上去像是一个思维敏捷,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的父亲詹京是一位著名的儒家学者。埃及展览馆内同时出售他写的自传,书中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伦理观,说明他不仅头脑聪明,而且心地善良。据说他是一位爱护妻子的好丈夫,对于姓钟的小矮人也很照顾。我们还得知,詹先生因其鹤立鸡群的身材而被人称作“詹五九”。他原来有个姐姐叫詹友筠,身材比他还高10英寸,可惜正值豆蔻年华就夭折了。他哥哥詹四九是个当兵的,比詹五九要矮6英寸.但是身体格外强壮,体重达400磅。他目前是徽州府清军的军官。他们的父亲两年前去世,也是个巨人,但他们的母亲却只有普通人的身材。[8]下册,514

詹四九,根据《鸿溪詹氏宗谱》的记载,应是詹世钗的三哥詹世钿(1830-1865),其人乳名寿九,“寿”与“四”音近而讹。他是同治甲子十二月廿六卒,同治甲子即同治三年,但十二月廿六已是1865年了。上述的这个报道,对詹世钗的事迹做了一些精心的包装,如说他“出身于徽州府一个极受尊敬的中国家庭”,其父是位“著名的儒家学者”,詹世钗本人还写过表达“豁达乐观的伦理观”之自传,等等,这显然是洋人组织者的刻意炒作。

当时,一些游历海外的中国人,也在欧洲各地见到过詹世钗。譬如,同治六年(1867)冬至九年(1870)春,王韬应理雅各之邀,赴英格兰理雅格的家乡译书。他在那里住了两年,曾两度见到詹世钗,第一次是在“阿罗威”(Alloa),第二次是在苏格兰东海岸港口城市“押巴颠”(Aberdeen)。据《漫游随录图记》卷3记载:

余至押巴颠时,适安徽长人詹五在其地,因往观焉。詹五与其妻金福,俱服英国衣履。余向在阿罗威见金福时,画裙绣裈,双笋翘然,今则俯视其足,亦曳革屦,几如女莹之胫,长八寸矣。余讶其可大可小,变化不测,不觉失笑,金福亦为启齿嫣然,红潮上颊。詹五重见余,亦甚欢跃,特出影像数幅為赠,余亦以楮墨笔扇报之。詹五将于两月后航海至亚美利加,小住纽约浃旬,然后取道东瀛,迳回上海。[9]卷2,130

“金福”(Kin Foo)当即前述的“靓芙”,“靓”与“静”因形近而讹。对于眼前这位金福的脚,博学的王韬竟“讶其可大可小”,其实是另有玄机。从各方面的资料来看,其实,与詹世钗搭档在欧洲各国展示形体的“靓芙”,与詹世钗朝夕相伴的发妻“金福”,应当并非同一人。前者是三寸金莲,目的是为了满足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而后者则显然是八寸的天足。

在《游亨得利》中,王韬还指出:

西国儒者率短襦窄袖,余独以博带宽袍行于市,北境童稚未睹华人者,辄指目之曰:“此载尼礼地也。”或曰:“否,詹五威孚也。”英方言呼中国曰“载尼”,其曰“礼地”者,华言妇人也,其曰“威孚”者,华言妻也。时詹五未去,故有是说。[9]卷3,131

由此可见,“詹五”在英国应为人们耳熟能详。王韬因其博带宽袍,脑后有拖拖物,遂被英国童稚误认为是“Chinese lady”或詹五的“Wife”。此后,清末多位出访欧洲的使臣,在他们撰述的各类日记、笔记中,都记录了詹世钗在国外的生活。关于这一点,2002年出版的李明欢所著《欧洲华侨华人史》等书中,曾从移民史的角度,对此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10]79-81不过,其中仍有一些细节语焉不详。以下,在前书的基础上稍加分析。

记载詹世钗在欧洲生活状况最多的,首推晚清的张德彝。张德彝(1847-1918)为汉军镶黄旗人,同治五年(1866-)以后,曾随斌椿等赴欧洲诸国考察游历,并多次见到詹世钗:

(光绪五年六月)初二日甲辰,阴。申初,有徽州伟人詹世钗字玉轩者来拜,年二十九岁,前在英伦水晶宫所遇詹九五之兄也。高逾八尺,语言尚属清楚。盖早来英、法,以巨体居奇敛钱,带贩华货。现拟来此少住,仍回英国。能英、法语,已娶英女为妻,生有二子一女云。[11]721

(光绪六年)五月初一日戊辰,晴。前日,中国之伟人詹世钗由他国到此,入阿奎良木,在鲸鱼池边支布幄,设木台,令其站立,观者每人一什令。[11]818

此处提及詹世钗除以巨体居奇敛钱外,又带贩华货。另外,他能英、法二国语言,并已娶妻生子。对此,张德彝在《航海述奇》中亦指出:

(光绪五年五月十一日)适有华人来,男子一高一矮,揖毕而坐。其高者身约八尺,年逾三旬,着长袍短套,头戴四品职衔。问彼何职,答曾捐纳知府衔。叩其里居姓氏,伊自称为湖北詹九五也。其矮者姓杜名敖富,身甫二尺,年约三旬,身著紫绸夹袄、黄绫马褂,冠红穗小帽,系江南人也。随一女子,年约二旬,询之知为上海倚门献笑者。此三人来泰西,迨为令人观看,以图渔利。有二粤东人相伴,皆未详其姓字。[12]534endprint

这里提到詹世钗曾捐纳知府衔,故其头顶四品顶戴。另据斌椿在《乘槎笔记》中的记载:“是日,见湖北人黄姓,身不满三尺。又安徽人詹姓,长八九尺,自言形体与人异。又粤东少妇一人,装饰状貌,西国未见者。洋人以之来游,为射利也”[13]121。可见,张德彝记载长人“自称为湖北詹九五”,应当是误记。另外,这里都提到与詹世钗搭档的女子,或为“上海倚门献笑者”,或为“粤东少妇”,明显不是王韬在Aberdeen所见到的那位天足之“金福”。

上述各条记载中提到的“詹九五”,显然是“詹五九”之误。另外,其中提及詹五九还有个哥哥,这是很奇怪的说法,关于这一点,也为此前的不少学者所沿袭。揆诸史实,詹五九的确有个哥哥,但在中方史料中,并无其人出洋的记载。不过,长人詹世钗被洋人看上之后,在中国,各地都有一些长人被陆续发现。例如,光绪二年三月十三(1876年4月7日)《申报》上就报道,烟台也出了一位长人,已经坐盛京轮船来到上海,此人姓周名继志,是山东黄县人,年30岁,较詹世钗又高2寸半,身长7尺3寸,其重则223斤。其人本来也是到烟台寻觅生理,不料被意大利人看上,“约往外国作奇货以供观看”。过了半个月,《申报》又选录香港《循环日报》,说此人已于十七日由上海附搭厦门轮船抵达香港,继而将往美国纽约参加“百年大会赛胜”《物必有耦》,《申报》光绪二年三月二十八日(1876年4月22日)。。再过八个多月,又冒出一位“楚北长人”兄妹二人,也被洋人看上,将“同涉重洋,爲泰西人瞻仰”。因此,所谓詹九五之兄的说法,可能并非真是詹世钗的哥哥,而只是其他的长人。至于矮人杜敖富和随行的女子,从上述并非完全一致的记载来看,显然都是为表演所需而形成的奇妙组合。

此外,光绪五年(1879)正月二十八日,张德彝在俄国时曾见到詹世钗:“同夏干、陈养原随星使乘车至来呢赛里马戏园看马戏。所演与前日同,惟末场另加一出,名曰‘华人庆贺新年。男女百余人,着华装,似是而非,一律鲜明,对对举旗执灯,在池中分列左右。继而幼童十数名,着白布汗裨、蓝布单裤,彼此踏肩携腕,扬面曲腰,作成假象一对,及假伟人詹九五。”[11]668所谓假伟人詹九五(五九)之出现,说明当时的许多表演,皆以长人为噱头。

从英文的资料来看,有不少报章都对詹世钗的活动做了较为细致的报道。1880年12月4日,詹世钗由英国的利物浦到达美国纽约。1880年12月23日,俄亥俄州玛丽恩市的《每日星报》(Marion Daily Star),对詹世钗的到访有着颇为翔实的报道。在这篇叫《世界第一长人》的报道中,作者除了对詹氏独特的长相、穿着加以描述之外,还说他当时33岁,生于北京,是一位富裕的丝绸和茶叶商人的儿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说、能读和能写英文、德文、法文、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陪同他游历美利坚的秘书是位叫Neaud的年轻法国人,相当忙碌和认真,后者以欣赏和愉悦的心情看待这位巨人。在玛丽恩市,詹世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在采访中,记者问道:“詹,您确切的身高是多少?”詹答曰:“我从未量过,先生。我国人迷信一宗教信条,每个人在死亡之前都不得测量自己的身高。我与其死,也不会让自己被测量。实际上,如果我被测量,那我马上就得死。对此,我很害怕!不过,我大概有9英尺高。我将站起来,你可以站在边上,然后自己判断吧。”詹站起来,慢慢地升高,仿佛他不会停止生长似的。

记者有6英尺3寸,他根据詹的建议做了比对,进而判断其人约9英尺高。接着,这篇报道还指出,此前,詹世钗曾在欧洲和澳洲的君主面前展示,并因此受到数位君主的宠幸。他手上戴着镶有独粒宝石的戒指,这是俄国沙皇所馈赠,价值1400美元。他还有一个金质奖章,系柏林博览会所颁发,此一奖章旨在证明他是最近一段时间最高的人。他还有6个极大的宝石戒指,为印度王公、澳洲市长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统治者所赠。

在与记者交谈的同时,詹世钗忽然将手伸入他的背心口袋(这个口袋大得足够放入一个常人的脑袋瓜),并掏出一个戒指,上有官方印章和Francis Joseph从生活的年代来看,此处的Francis Joseph应当指的是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1830–1916)。的花押,并镌刻着 “Chang”字。此外,詹世钗还有一个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所送的手表,计25磅重,另有9尺长的链子,刚够绕着他的脖子放入其人的背心口袋内。参见:Marion Daily Star. The –December 23,1880,Marion.Ohio,http:∥www.thetallestman.com/images/changwoogow/changwoogow%20(55).jpg.

从上述的报道来看,詹世钗在海外的巡展,经过了策展人精心的包装。如说他出生于北京,显然是因为他一身官服,声称生在中国的首都北京,更能引发观众的注意。另外,又说他出身于富裕的丝绸和茶叶商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多国语言等,其中颇多夸大其辞之处。此外,詹世钗从容不迫地接受记者采访,可能也受过比较专业的训练。其间,他非常巧妙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展示了随身携带的行头,以此自抬身价。

关于詹世钗在海外的巡游展览,在当时的不少招贴画中也可以得到证实。例如,一幅题作“巨人的大家庭”宣传画中,强调这种大家庭只能在此一联合展出中方可得见。画的左边是重达四千磅的巨型公牛、10英尺高的巨型舵鸟、巨型犀牛,右边是巨型马匹、像牛一样的巨型海狮、沙漠金字塔般的巨型骆驼。而中间则是“世界第一长人詹(Chang)”,画面中的詹世钗一身清朝官服,左手挂着怀表,右手坐一洋人,正视前方,而其腰身以下,则环绕着一群仰头张望的外国男士及小孩,画面颇为夸张。另一幅照片,是“在伦敦水族館的长人詹和侏儒”,画面中间竖一标尺,左边洋人二男一女,腰身下站着一小侏儒;标尺右边站着身穿清朝官服、手拿折扇的詹世钗。左边一洋人手举绅士帽,其高度只能勉强到达詹世钗的肩部。有的广告以“The Chinese Tom Thumb”为噱头,这当然是活用“拇指汤姆历险记”的典故,将巨人詹五九类比为19世纪在西方世界脍炙人口的《格林童话》中的大拇指汤姆。有的广告不仅称詹五九为“世界奇迹,当代唯一的巨人”,而且还称其搭档Kin Foo(金福、靓芙)为“第一位最漂亮的圣女”。类似于此的展览广告,迄今保留下来的相当不少。有一广告甚至标出他的薪资收入,即每周600美元。endprint

除了绝大部分英文广告之外,还有一些则是法文的广告。1878年,詹世钗从中国再度前往欧洲,这次是参加巴黎的博览会。当时留下的一张彩色广告,反映的就是在巴黎的展演。画面正中站着身穿鲜艳清朝服饰的詹世钗,两边分别站着相形之下颇为矮小的男、女洋人,他们都扶着眼镜仰望着身边的这位中国长人。

值得注意的是,1877年10月20日的《本周新闻》(The Weeks News)中报道说,詹世钗的身材不太匀称,他有一个异常小的头,而双脚和双手却明显较大。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笨拙、食欲超常的家伙。詹世钗的父母宣称,自己儿子长成那么大的过程极为突然而迅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迹。直到17岁,詹世钗都是平常家庭的一个最小的儿子,直到有一天,他抓到一只奇怪的鱼,煮后狼吞虎咽地吃下整条,结果生病了,两个月不省人事。当他苏醒过来以后,发现自己在患病期间长高了许多,从那时起,他一直以每月大约半英寸的速度稳步增长。以这样的速度来看,他将使现代所有的巨人黯然失色。

同年10月25日,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印地安纳地区的《印地安纳民主党》(Indiana Democrat)杂志上也有类似的记载。只不过稍有不同,故事说的是詹世钗18岁时的事情——詹氏说自己的头很小,是因为吃了那只奇怪的鱼头的缘故。据说,有一只狗也吃了鱼头,亦长得异常之大,以至于中国人出于同情,只能杀了这只不幸的畜牲。

这些记载,与前引《清稗类钞·詹五身暴长》的描述大致相同,很可能说明徐珂的说法来自海外的报道转译而来。根据笔者前文的研究,婺源虹关詹氏家族有着长人的基因,与食用怪鱼完全无关。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闻,可能是詹世钗与组织表演的洋人故弄玄虚,凭空创造出的怪异故事,希望藉此增添来自东方的神秘色彩。

四、20世纪初期对长人故事的演绎

1931年,专治清代掌故的徐一士,在《凌霄·一士随笔》中引证了《庸闲斋笔记》中对长人的描述,并深有感慨地指出:“詹长人出洋时,尚无电影事业,故未能呈身银幕。”[14]卷3,390不过,报刊上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得长人故事脍炙人口,以致詹世钗去世多年后,他的故事仍为世人津津乐道。1939年4月23日和11月16日《申报》上,都有《旧报新抄》,分别抄录了《姑苏长人游日本》和《古今长人》的旧报。1906年,一个署名为“天梅”的人作有《看长人感赋》:

块垒登场失自由,甘心奴隶不知羞。无他绝技犹生活,为较他人出一头。

此身代价未为轻,买去犹能值几文。天下何人非射利,看君到处有欢迎。[15]38

诗中的“块垒”,原来是泛指郁积之物,此处则用以讽刺长人以巨体居奇敛钱,实则形同奴隶。1913年,张有吾作有滑稽诗词《长人吟》:

头角几疑戳破天,半身俨在白云巅。

高高无匹谁能及,笑指双蜂赋比肩。[16]

这是对长人身材之描摹,并不赋以价值判断。1932年7月3日的《申报》,引证了时人笔记的记载,如《仓山旧主笔记》一则:

詹五,安徽歙人也,修八尺有余,从其兄以贩茶客沪,西人伟之,馅兄以重利,载詹以行。比至欧洲,某巨族奇其状貌,赘之为婿,畀以数万金。旋巨族死,詹挟重赀,载女婢等返沪,复事茶业,资本甚丰,居华屋,拥娇丽,捐赀得五品花翎,冠盖辉煌,公然厕搢绅之列。传有云:以身发财,其詹五之谓乎?[17]

此处加了一个詹五在欧洲为巨族赘婿的情节,显然是想象更多于征信。另一则《呓余小志》的记载,亦为《申报》所引证:

长人詹五,性朴质,佣于沪,贫无以自存。欧人异之,挈而历欧洲数载,返沪则累累重赀,妻妾数人,居然富家翁矣。有某国女名金枝,长不及四尺,颇有面首,詹复娶之为妾,每招摇过市,仿西人携手同行之例,观者无不失笑。一长一矮,天假之缘,殆可谓巧于撮合欤![17]

上述记录真伪参半,不少情节出自时人的想象。例如,詹世钗被视作歙人,“贩茶客沪”,这些,都是想当然的说法。因为人们一提到徽州,马上就想到歙县,遂认为詹世钗亦来自歙县。而在太平天国以后的上海,徽州茶商的名气又最响,所以也就认为他是在上海贩茶的徽商。此外,詹世钗因游历各国而致富,时人的描述中遂有“妻妾数人”的说法,其实这也完全是出自市井文人的想象。

詹世钗的故事,也引起了戏剧家的注意。1913年的《大共和日报》上,刊登有袁祖光根据长人故事所写的杂剧《长人赚》(一名《卖詹郎》)。此一剧本,后来又在《东方杂志》1918年第15卷第11期以后连续刊载:

(字字双)(副净洋装,扮西人上)赤鼻黄须白面皮,妖气!拐奴拍卖到欧西,生意赚了,长人买卖奇,丈二!这文章作得忒跷蹊,把戏!把戏!

咱家和罗国人吗拉哒是也,生长欧洲,原是商家子弟,自幼随师父们,漂洋到了印度,以拐奴骗卖为生,年来印度黑奴十分减价,生意渐不畅旺,血本早亏一半,没奈何,顺着风儿来到中华上海码头,不过是白相白相而已。谁知天赐一宗财,喜送上门来,有个什么徽州人詹五来此闲逛,长也长得有趣,足合英尺丈二有余,咱一时计上心头,哄入内堂,用蒙汗药灌痴了,连夜登船,装到和罗本国,作成锦团团红围场,将他卖看骗钱,却也不少。咱国内皇帝本是女王,闻有这种奇人,即时宣去,过了数日,赏他金宝无算,连咱小码[吗]亦纪大功一次,这荣也荣到極点了!近日生意越旺,价目越昂,和这詹五哥遍走南洋岛国,过了澳洲,来此大海外矮人古国地面,怎知道这国人止生得三尺来长,见了丈二长人,益发希异,咱便凑巧儿涨价,卖看连日,矮男矮女,攘攘熙熙,为一个小詹哥,把矮人国都轰动呢!(笑介)哈哈!这叫作财爻入梦,神仙入洞,就是小詹也乐此不疲,再无异说了!(看表介)今日十二钟,看官上场了,又该打围一次,五哥快来!(丑水晶顶戴花翎补服,扮中国长人上)

(新水令)莽形骸,售卖遍天涯,碎金钱,纷纷雨下。住过的衮龙三宝殿,坐过的金兽七香车,这没出息的匏瓜,运行时,敢赛过连城价。endprint

……

(副净)你有这等本领,这样身躯,真不枉游历五洲,博这一场老大富贵哟。

(丑)哎哟!俺本是中华国小小的五品花翎同知衔,却陪奉你和罗国大大的一个密斯女皇帝,可不侥幸么?(作势起唱介)

(沉醉东风)俺记得半夜里深宫陪驾,受用着玉笋金瓜,满眼儿雪银花,满身儿黄绸帊,一谜价秦宫花下,也不问琼楼玉宇,春梦谁家。天哪!这天妃姽婳,算不负千金一刻,人间良夜。

杂剧的编者袁祖光(1868-1930)字晓村,别号瞿园,安徽太湖人,光绪二十年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任知州、知府、候补道尹,并赴日本考察东洋政治,后经友人许世英介绍加入同盟会。《长人赚》一剧,后收入其《瞿园杂剧》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赵景深赠书。。从杂剧之后所附的《仓山旧主笔记》和《呓余小志》来看,该杂剧显然演绎自上述二笔记的记载。杂剧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徽州歙县人詹五,身长九尺,面方一尺,两手拇指如小儿足掌,随其兄贩茶客沪。有荷兰国人吗拉哒者,以贩奴至印度,闻之,连夜到沪,用重金馅其兄,骗至寓处,喂以蒙汗药,夜间登船,至其本国,铺锦设肆,收钱卖看。当时,该国女皇听闻奇人入境,遂宣去数日,金珠宝物,厚有所赐。吗拉哒生意愈做愈大,后来又带詹五遍走南洋诸岛国,遂至古巴,因该国人皆低矮异常,知有是人,于是熙攘来观者,道为之塞,日入数万金。最后,作者还异想天开地设计出一个剧情:

(生起介)大人在上,以学生管见,咱矮邦僻居南海之外,虽讲新政,以保种为先,可惜秉性绵薄,气力单微,若得这种长人在我国,讲求变种之道,以彼之长,补我之短,将来广传支族,椒衍瓜绵,也不至海外矮邦被人讪笑呢!

(外)区区久蓄此意,今日国王专求变种,化矮为长,自是文明盛事,区区昨已一本奏明,多选王室贵族女子,广建府第,封詹五老大官儿作矮邦驸马,专司创造人种之事,开长人之先声,想日内就可允准矣。(净末)大人之见极是!(外向丑介)詹五,咱抬舉你作吾邦驸马爷,可强似中华国五品同知衔么?(丑拱介)多谢大人抬举!

(锦上花)这癞虾蟆天然造化,无端的催来富贵荣华,硬派着天女仙姬下嫁,供奉俺造种,开宗亚当、厄袜,天哪!怎的避不去的红鸾,吃不尽的甘蔗,随运撞满屋娇娃,徯幸煞天公畀我骨节专车,看这班矮男儿,都笼罩在淮阴胯。

(外)好大口气,这才是咱矮人国的长人呢!

(内鼓乐旗帜,众引导喜轿上)宣皇旨:选中华国长人詹五,今日吉辰,即刻入宫,配以皇女二名,选定贵胄女十六名为媵,再挑民间淑女共一百人,轮班进御,封作檀栾国大驸马,就请上轿。(丑跪,谢恩介)(众拥丑上轿,丑向外生、净、末拱介)(外)驸马爷好自为之!恕下官远送。(拱下)(众拥丑行,唱介)

“亚当、厄袜”即亚当、夏娃,此处以此比喻詹世钗之改造人种。“檀栾”形容竹之秀美,而这里的“檀栾国”,显系虚构的一个国名。上述情节,主要源自《仓山旧主笔记》并加演绎,同样是真伪杂陈,夹杂着不少后人的想象。

另外,前揭《清稗类钞》“詹五身暴长”条,说詹世钗因食用巨鳝而致身体暴长后提到:

五自是食量极宏,而家赤贫,终日不能获一饱。有族叔客汉口,开詹大有墨庄,因往依之。适一西人见五,异焉,出重资雇之出洋,观者人索金钱一枚。

五遍历各国,获资綦厚。如是者十余年,粗习英语,改装,娶英妇归。

光绪庚辰六月,自筑巨宅于上海老闸,极富丽,往来多西人。

辛巳三月某日,乘人力车出,二人推挽之。行至跑马场,身重车小,自车中坠地死,妇乃席卷其资以去。[3]第7册,3464-3465

此处提到詹世钗的死亡经过,颇为荒诞不经。这一故事的主旨,反映出社会上一般人对长人故事的复杂心态——詹氏之妻为洋婆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作为暴发户的长人,虽然一度颇为风光,但其可悲的下场则令世人颇感幸灾乐祸。

文中的“庚辰”即光绪六年(1880),“辛巳”也就是光绪七年(1881)。而在事实上,根据《申报》的记载,光绪六年以后,詹世钗正在欧洲访问。《申报》光绪六年八月初五(1880年9月9日)记载:

近日有三人同至英议院,访问各事,一为中国长人,计八尺六寸;一为瑙威国长人,计八尺四寸;一为中国矮人,计二尺。议院待之有加,礼请观书楼等处,邀之茶点,中国长人善操法语,即起立鸣谢云。

这位中国长人,应即詹世钗。从中可见,他“善操法语”,这与光绪五年六月初二日詹世钗向张德彝自我介绍“能英、法语”恰相吻合。另外,光绪八年六月十三(1882年7月27日)“长人在英”条曰:

前晲英公司轮船抵沪,带来外国新闻纸,内有一节,言中国长人詹五前曾由外洋旋沪,刻又前赴外洋,在英国之礼佛布里地方,一日请该处各员主其家,以茶点相待,所用、所食,皆系中国款式,颇称精美,各员临行,无不欣然色喜也。

此处记载外国报纸上曾提及,詹世钗曾在家中招待英国朋友,用茶点相待,其间所用的器皿和食品,都是中国款式,相当精美,所以英国朋友都很高兴。所谓中国款式,确切地说,可能应当指的是徽州款式。

事实上,詹世钗一直活到光绪十九年(1893)。1894年《万国公报》第62期,有一条“杂事”,刊登了“长人逝世”的消息:

中国前有一长人,曾赴外国供人观玩,得资颇富,娶澳大利亚之女为妇,生有二子,一年十四岁,一年十二岁。闻该长人于去年十一月初五日在英属逝世矣。

若此,则长人的确切生卒年应是1842-1893年1893年11月7日伦敦《晚报》(Evening Post)发布了当天上午10点40分收到的消息:中国巨人詹去世,享年47岁。此一消息还提到他是因生病而死,其人高八英尺,数年前曾在各殖民地展览自己的形体。(http:∥www.thetallestman.com/images/changwoogow/changwoogow%20(28).jpg)之所以说他享年47岁,是因为在当时的英文报道中,有不少都说詹世钗生于1845年,这一点与族谱的记载明显冲突。只有Anne Ruffell在“Chang:the Chinese giant”一文中指出,他死于52岁。。关于这一点,有位叫Anne Ruffell的人,写过一篇简短的介绍“Chang:the Chinese giant”,对詹世钗的一生作了简单的回顾。其中提及,詹五九(Chang Woo Gow)曾在英伦的各大城镇巡展,他第一次出现在伦敦的时间是1865年,曾在皮卡迪利大街著名的埃及大厅展出。1878年,詹世钗从中国再次前往欧洲,这次是参加巴黎的博览会。据说,当时他已会讲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曾在维也纳、柏林和圣彼得堡和其他欧洲城市出现。1880年回到伦敦。中年以后,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患上了肺结核),后隐退至英国南部港口城市伯恩茅斯(Bournemouth),他希望那里的空气对其呼吸有益。他与在澳大利亚悉尼邂逅的妻子Santley生活在Southcote路一处宽敞的房子内,此屋取名为“Moyuen”(婺源)。他生有两个儿子,其身高皆如正常人。在伯恩茅斯,詹世钗穿着长长、鲜艳的中国服装,举办集市和宴会,很快成了当地的名人。他因生计所迫,不得不售卖中国和日本的古玩。曾在当地报纸上做广告,推销他的东方集市。后因其妻去世而伤心欲绝,不久亦随之而去,并被安葬在妻子的同一个墓地内。现在,他已为世人所遗忘,而埋葬他的地方亦终至湮没不彰。 “Dorset” No 56,1976,参见http:∥www.thetallestman.com/images/changwoogow/changwoogow%20(47).jpg.endprint

五、余论

对于徽州长人詹世钗的生平事迹,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记录。而从“虹关长人”到“中国巨人”的长期演变过程中,既充斥着各种猎奇描述、添油加醋乃至故弄玄虚,又反映了中西文化剧烈冲突背景下传统文人伤时忧国、愤世嫉俗的心态。在此过程中,不仅在本土,而且在海外,即使是亲炙其人的晚清西行使节,在其游记中也对詹世钗有着不少误记,特别是詹五九之兄出洋的描述,完全是子虚乌有,明显是洋人组织者为了吸引观众而搭配出的表演組合。另外,光绪五年(1879)六月初二日,张德彝碰到29岁的詹世钗,说他“盖早来英、法,以巨体居奇敛钱,带贩华货。现拟来此少住,仍回英国”。可见,詹世钗除了展示形体之外,也兼售中国的商品。数年前,一位旅美台湾学者来信与我讨论过长人詹世钗的相关问题。她曾走访过詹世钗最后落脚处——英国南部的Bournmouth。根据她的描述,詹世钗于1890年搬到Bournemouth,1893年在当地去世。他在当地开了一家专门贩卖中国茶、丝绸以及各种物品的商店。目前,詹世钗的旧居已变成一个民宿。民宿主人对长人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也搜集了不少关于詹世钗的资料。该民宿的房檐、门框等,都比当地一般的房子高出许多,明显是为了配合詹世钗的身高改建而成。詹世钗生前将自己的住处以及店铺皆命名为“Moyuen”, 这显然是为了纪念他的出生地婺源。关于这些信息,主要见于Anne Ruffell所撰的Chang:the Chinese giant。她提出的疑问有两点:一是不少资料都说詹世钗来自中国的Fychou(福州),二是詹世钗在Bournemouth,曾为自己的小店刊登广告,其中的英文部分,是詹五九对于自己所卖货品的到货广告(广告中同时公告了他每日收钱展示自己的时间)。至于中文的部分,则有“徽州 詹五九书柬”的字样,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此,我的回答是:其一,1863年在香港出版的第五版《中国商务指南》(The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containing treaties, tariffs, regulations, tables, etc, useful in the trade to China & eastern Asia),在描述徽州茶时提到,徽州茶在广州被称为“Fychow ”茶,这显然是因为闽粤一带方言将“h”发成“f”的缘故。(关于这一点,请参见拙文《漂广东:徽州茶商的贸易史》,载《千山夕阳:王振忠论明清社会与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因此,以往有些资料误将詹世钗的籍贯说成是福州,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其二,“书柬”是徽州商人常见的做法,推原其始,在书信或账册上敲“书柬”章,原本可能是文人的做法,但商人用“书柬”章,主要是希望高标秀出,彰显自己的儒商特色吧。关于这一点,笔者就收藏有婺源岭脚墨商的《詹标亭书柬》抄本1册。岭脚距离虹关不远,皆属婺源东北乡。其实,除了徽州之外,邻近徽州的浙江兰溪等地之商家也多有此种做法。看来,即使是定居异国他乡,詹世钗仍保持着徽商的特色。从现存的一份“徽州詹五九书柬”来看,主人自称是著名的“中国长人詹”(Chang/The celebrated Chinese Giant),并说自己刚刚定居Bournmouth,在家可供观赏的时间,是每日上午十点到下午一点,以及下午二点到七点。并注明“Moyuen”(婺源)店铺坐落的具体位置,以及售卖的各种商品及价格,包括真正的中国茶叶,这一点在“徽州詹五九书柬”中得到了特别的强调。(http:∥www.thetallestman.com/images/changwoogow/changwoogow%20(8).jpg.)

参考文献:

[1] 毕新丁.婺源虹关[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2] 周绍良.清代名墨丛谈[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 徐珂.清稗类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4] 葛韵芬,等.民国重修婺源县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西府县志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6.

[5]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9.

[6] 宣鼎.夜雨秋灯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 郭德焱.清代广州的巴斯商人[M].北京:中华书局,2005.

[8] 沈弘.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9] 王韬.漫游随录图记[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10] 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11] 张德彝.随使英俄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6.

[12] 张德彝.航海述奇[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3] 斌椿.乘槎笔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4] 徐凌霄,徐一士.凌霄·一士随笔:第2册[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15] 天梅.看长人感赋[N].复报,1906(3).

[16] 张有吾.长人吟[J].滑稽杂志,1913(2):39.

[17] 徐浣花.无独有偶之长人[N].申报,1932-07-03.

责任编辑:汪效驷endprint

猜你喜欢

婺源
婺源(诗两首)
《村口》《婺源 陀川春雨》
品味婺源
@所有人去婺源的捎上我
童心飞扬
婺源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