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探索与贡献

2017-09-29祝猛昌王翔宇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7年23期
关键词:高级干部党的纪律毛泽东思想

祝猛昌,王翔宇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探索与贡献

祝猛昌,王翔宇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改革开放初期,围绕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邓小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注重发挥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作用、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强化党的纪律和重视发展党内民主等是邓小平在这一时期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出的重要探索,并取得积极伟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党内政治生活

改革开放初期是党的历史上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历史、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局部范围内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规范和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做出重要贡献。

一、恢复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和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在党的历史上,由于“左”倾或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曾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延安时期,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整风学习等运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以确立,党内政治生活在这一时期由此也得到了规范,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党一度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内政治生活也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并没有马上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而是陷入两年徘徊时期,“文革”给党内政治生活造成的严重冲击没能得到及时地清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路线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78年5月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其根本就是关系到要不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大问题。在这场争论中,邓小平对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78年6月2日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和同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都高度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其中,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特别指出了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邓小平还深刻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P143)这反映了邓小平对脱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给党内政治生活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深刻反思和担忧。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起来。在强调实事求是的同时,注重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的重要丰富和发展。在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指出了解放思想是党当时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他从“文革”的负面影响、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等层面分析党内解放思想存在不足的原因,也指出了思想不解放给党内政治生活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会引起条条、框框的增加,会引起随风倒的现象,会引起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等。他还特别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P143)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也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面临的重大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如何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涉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观点讳言毛泽东晚年犯下的错误,这对清理诸如“文革”给党内政治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其不利。除了“两个凡是”,全面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的观点同样会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对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同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种背景下,邓小平提出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引导全党正确认识、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1977年5月24日同中央两位同志的谈话中,邓小平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了批评,并且提出了“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P39)在同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再次提出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P42)此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问题。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邓小平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和修改多次发表过意见和看法,其中,就涉及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特别强调要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要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毛泽东思想。他还指出,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重大问题,对澄清混乱思想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对于毛泽东的功过进行了评价,提出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对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内容等进行了科学的界定和阐述,并提出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导。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改革开放初期摆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前的一个根本问题,对澄清当时党内存在的思想混乱,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探索发挥领导干部

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以上率下”的作用

领导干部的地位高、影响大,对党的路线的执行和贯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探索规范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政治生活的过程中,邓小平特别重视发挥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以上率下”的带头作用。在1978年6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特别强调了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的问题,认为这“非常重要。”[1](P124)他认为高级干部是否能做到以身作则,“影响是很大的”[1](P125),纠正党内的不正之风,要先从领导干部抓起。

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上的报告中,邓小平就特别强调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问题。邓小平在报告中,着重指出了高级干部的生活待遇、认真选拔接班人和切实关心群众生活等问题。他特别指出了高级干部生活待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认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1](P219)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推动下,1979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其中指出了高级干部生活待遇对密切党群关系在历史上的意义,分析了高级干部生活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从宿舍、房租和水电费等十个方面做了相应的规定,对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一如既往地关注高级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在1982年9月13日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特别指出顾问委员会的成员、老同志要在保持党的优良传统方面“以身作则”。[2](P7)1986年1月1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针对改革开放中,有些高级干部及其子女违法乱纪的行为,邓小平指出要抓紧查处。他指出:越是高级干部子弟,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名人,这些人的影响大,犯罪危害也大。必须要抓住典型,才能产生大的效果和震慑。[2](P152)1985年4月3日,在批阅中央纪委《关于不许领导干部的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建议》的送审稿时,邓小平对中央纪委书记陈云批示的意见表示:“赞成,要早出决定。”[3](P1037)发挥领导干部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以上率下”的作用是这一时期邓小平做出的重要思考和探索。

四、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和支持《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政治规范

1979年1月18日至4月3日,在面临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了理论务虚工作会议。这场理论务虚工作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1月18日至2月16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3月28日复会,进入会议的第二阶段,以中共中央名义召开,范围扩大到地方和军队主管宣传理论工作的负责人。到会议第二阶段,针对“一方面,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深受林彪、‘四人帮’极左思潮的毒害,有极少数人甚至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社会上有极少数人正在散布怀疑或反对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而党内也有个别同志不但不承认这种思潮的危险,甚至直接间接地加以某种程度的支持”[1](P165-166)的错误思潮和现象,邓小平指出:“虽然这几种人在党内党外都是极少数,但是不能因为他们是极少数而忽视他们的作用。事实证明,他们不但可以而且已经对我们的事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继续坚定地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帮助一部分还在中毒的同志觉悟过来,并且对极少数人所散布的诽谤党中央的反动言论给予痛击;另一方面用巨大的努力同怀疑上面所说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作坚决的斗争。这两种思潮都是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都是妨碍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前进的。”[1](P165-166)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于3月30日发表了著名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提出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P164-165)的四项基本原则,并且深刻地阐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成为新时期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指导方针,是这一时期邓小平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出的重要贡献。

除了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支持《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也是邓小平这一时期为党内政治生活提供规范做出的重要努力。《准则》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在反思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背景下提出和制定的。《准则》的制定受到邓小平的亲切关怀。197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则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中包含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等十二条内容。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指出制定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问题等,“是十分重要的。”[1](P274)

五、以干部队伍“四化”建设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新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重新恢复和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的政治路线。对此,邓小平认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1979年7月29日,在接见中共海军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全体同志讲话时,邓小平在分析“文革”结束后党的组织工作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在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邓小平深刻地指出了:“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1](P192)此后,同年11月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长以上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同样提出了高级干部要认真选好接班人的问题。他认为没有一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的干部,四个现代化就搞不起来。他着重强调,“选拔干部,选拔人才,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就大有希望”[1](P225),为了推动干部领导队伍建设,提拔年轻干部,邓小平提出了搞顾问制度的设想。这些思考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干部“四化(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专业化)”建设做出的重要探索。

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的讲话中,邓小平提出了建立一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而且是一支宏大的队伍[1](P264),着重强调了提拔年纪比较轻的干部,这些意味着邓小平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思想更加明确。同年8月18日,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邓小平再次强调了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的问题。他认为要纠正“文革”给党的干部工作带来的破坏,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防止帮派分子、打砸抢和依靠造反起家的不良分子的同时,要大胆提拔和放手使用比较年轻的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人才。[1](P323)1980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时,邓小平同样着重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同时邓小平也特别强调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必须是革命化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P361)加强干部队伍的“四化”建设,形成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也是邓小平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的重要的思考和探索。

在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背景下,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推动下,为了解决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问题,1982年中共十二大采取了一项过渡性措施,即在中央和省一级设立了作为新老干部交替的过渡性机构的顾问委员会,这次大会上,大量年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政治立场坚定的干部被提拔到了重要位置。198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代表会议,进一步推动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对于这次会议在推进领导干部年轻化等问题上取得的重要成绩,邓小平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这是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这次会议上,党的中央委员会有64位年纪较大的老同志退出了党的中央委员会,91人进入中央委员会或由中央候补委员晋升为委员,其中年龄最小的仅38岁,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获得扎实推进的重要体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由此也成为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根本导向,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做出的重要探索,也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六、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由于传统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消极影响,也由于党的领导体制中存在权力高度集中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初期党的纪律建设局部范围内面临一定的问题,如出现了1979年5月1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决反对搞特权》所指出的:有的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当官作老爷,动辄训人、骂人等违反党的纪律的现象。[4]出现了如1979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一个有关党风的重要问题》的评论员文章所指出的:少数高级干部的子女利用父母的职权和地位搞特殊化,甚至明目张胆地违法乱纪,在社会上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等现象。[5](P8)还有就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由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带有新时期特点的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和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滋生甚至得到蔓延。主要表现在财经违纪、违法甚至犯罪案件明显增多和对外交往过程中违反外事纪律的行为比较突出等。加强纪律建设成为这一时期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问题。

对于党的纪律存在的问题,1980年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邓小平指出:“‘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废弛了,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也是党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纪律相当废弛,许多党员可以自行其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党规定的任务,可以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一个党如果允许它的党员完全按个人的意愿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行动,这个党当然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1](P271)对于如何加强党的纪律,邓小平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化党的纪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反思党的历史上发生的各种错误和经历的曲折时,他指出:“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P333)除了加强制度建设,邓小平还注重加强党的纪律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针对改革开放中存在的经济犯罪现象,他指出:“要强调财经纪律,有些违反纪律的行为,本来是犯罪行为,现在我们没有提那么高,因为有些事情我们没有讲清楚。这次讲清楚以后,就要提到法律的角度来看问题。”[3](P919)他还指出:“不管什么人,只要犯了法,都要按法律办事,党员还要按党纪办事。”[3](P1106)发挥党纪和国法在维护党的纪律过程中的相互协调、配合的作用是邓小平对强化党的纪律进行的深入思考。除此之外,以弘扬崇高的理想来带动党的纪律建设也是邓小平进行的重要思考。1985年5月在与陈鼓应教授谈话时,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行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2](P124)同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中,邓小平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2](P144)发挥理想信念的作用是邓小平维护党的纪律思想的鲜明特色。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把纪律建设落到实处,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推动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恢复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这也是为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恢复和确立为改革开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查处了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初期典型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如1985年8月3日中纪委发出的《关于黑龙江省北安市部分领导干部包庇、纵容子弟犯罪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通告》所指出的,黑龙江北安市的案件中,经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判处36名罪犯中5人死刑、4人死缓、1人无期徒刑、26人有期徒刑。黑龙江省纪委对涉事领导干部也给予了严厉的纪律处分。[5](P81)对于改革开放与加强党的纪律,邓小平指出:“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2](P164)以纪律建设为抓手来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同样是邓小平做出的重要思考和探索。

七、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为党内政治生活创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初期,在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同时,邓小平还特别注重发展党内民主,认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他认为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党的民主集中制没有得到真正实行,民主太少,离开了民主讲集中。他进一步认为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1](P144),要保障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等,他还认为一个革命政党最怕的是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P145),是邓小平理想中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些思想对规范改革开放初期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邓小平着重指出: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干部制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也是这一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存在不足的重要体现。邓小平认为官僚主义现象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对于“权力过分集中”给党内政治生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妨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实行,妨碍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妨碍集体智慧的发挥,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等。[1](P321)为了消除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弊端,在强调消灭封建主义残余的同时,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推动下,修改宪法以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设立顾问委员会、建立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政府强有力的工作系统、加强各级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等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进行的重要实践,对健全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后,在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仍是邓小平思考的重要问题,对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够、纪律教育存在不足、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再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同时也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必须坚持“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1](P359)的方针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坚决反对搞特权[N].人民日报,1979-05-15.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大事记[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责任编校:赵哲]

Deng Xiaoping’s Exploration and Contribution to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Early Time

ZHU Meng-chang,WANG Xiang-yu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81,China)

During Reform and Opening early time,Deng Xiaoping did great exploration and contribution to 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These mainly include rehabilit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Party’s seek truth from facts ideological line,appraising Mao Zedong and Mao Zedong’s Thoughts scientifically,attaching importance to leading cadres’exemplary role,putting forward Four Basic Principles,making the cadres construction line clearly,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discipline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advance inner-Party democracy.Deng Xiaoping’s exploration and contribution did great to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early time;Deng Xiaoping;inner-Party political life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时期党的纪律建设历史及经验研究》(15JD710084)

祝猛昌(1985—),男,江西抚州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王翔宇(1992—),男,河南郑州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

D232

A

1671-198X(2017)12-0038-06

2017-10-20

猜你喜欢

高级干部党的纪律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高级干部”指的是哪些干部?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的历史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