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子集(37)

2017-09-28王青石

银行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性米其林人心

王青石

文学、第二只手,以及与之共存

个人公众号井喷的时期已过去很久,九成当初立志做自媒体的草根人物现在微信平台上已石沉大海、不见去向。坚守至今的,要么是成功套上了某种商业模式的,要么就是我这样,自娱自乐、纯为了发文章的。

写作对于我其实是一件很special的事情,打小靠着写范文在学校里树立形象,不知不觉它就于成长过程里融进了骨头深处。上回激情创作的一首《语文课代表》也是有点儿在纪念那几年的人生巅峰。

“呵呵,你是学金融的?还以为你学文学的。”不是第一次这么被人说了,也不知是夸奖还是冷嘲热讽。

但说实话,我接触过的刻板学文学的人七成段位都很低,至多属于文学爱好者,却过于想拿科学系统的方式解释文学,这是有问题的。成功文学中必然存在毋庸置疑的道。道为何物?无中生有、画龙点睛的精髓,远非两三个研究方法可以解剖清晰的。

好文学的原型和市场对象都是人,所以文学创作归根结底是一个心理学领域的实践问题,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瞬息万变的思想生成者,以人为题的谜注定了往往最难窥探的谜底。

孔德在研究后工业革命欧洲时指出,社会学是他眼中最高阶的学科,因为其研究对象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改过自新的演变模式。换句话讲,人类通过观察自己所处的社会来得到一些有关社会的理论,而这些理论的普及会将社会打磨成新的面貌与代谢模式,从而使部分旧的社会理论失效,研究者则不得不以新社会为基础与研究对象,以得出新的、更适合其时代的社会理论,周而复始。

所以说人是谜,不因人真的是谜,而是因所有人的观察者也是人,人与人无法消除的共性就像一道永恒的干扰波,隔挡在我们与自身的镜像之间。

不跑题,我想砸在小木桌上的点就是:当人观察人、记录人的时候,其中是有一层源自生物共鸣的隔膜,它没有太厚,厚到宛如墙壁障;也没有太薄,薄到是非一目了然。它的构造是近乎完美的:刚好令那些同类似是而非的相近与相差朦胧不清、若隱若现。

这不是障碍物,而是一种原始感情,就像饮料营销者们酷爱提及的、一听就很纯粹美好的原浆;就像《心理罪》中孤儿方木在犯罪心理画像领域一直所向披靡、滴水不漏,却在初恋女友成为受害者后丧失了明察秋毫的天赋,我们是不会想要责备方木的,因他只是深陷生为人的体验。

“你破的是案,我看的是人心。”

人心哪能被看透呢,又不是高德地图,画好了让你随便看。

人心是一个浑然不同的物理场,也正因如此,事关人心的游戏最具挑战性。当中高尚一点的可能要算上文学、艺术、教育等,低阶一些的包括处理男女感情、博弈于职场官场等。

回到我初始丢出的“文学”命题上,这一点亦是写作与文学的差别:写作可以模式化、系统生产,以达到行业标准的要求;文学却万万不能,优秀文学不是上了什么榜单、在多少公众号上实现了“10万+”、销量全国第几可衡量的,优秀文学是让人读完直呼“感动”“骚”,或者“我了个大×”的,这才是文学的力道到了。

就像许多价格合理的私房小馆口味上完全胜过某些滥竽充数的米其林餐厅。你可以混出来个米其林的星,但再多星也骗不了活生生的味蕾。

嘴硬的当然可以说,榜单与销量必然有其公正性。但我觉得,国外,也许吧,中国的话,百分之九十九要排名的、带有功劳性质的重大差事都充满着政治性,那种容不得被揭发、但所有业内人都晓得它存在的政治性。

这种政治性可谓是继斯密的第一只手后,中国市场上第二只看不见的手。

这只手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文化中,会有人责备其负面的效应,但短期内无法改变就是无法改变。我确实认为,即便有领导人的大规模变革也无能为力。

所以重点是,注定被第二只手拦于门外、却有真才实学的人该如何生存?其实就是保护好自己,切莫怨天尤人,然后与之共存,因为内心真实的受众还是大多数,纵然他们不会表现得那么真实。

还是前文那句,米其林星星骗不了活生生的味蕾。

就像2016年美国大选前舆论一边倒地支持希拉里,结果上台的却是敢说大多数人真实想法那个人。其实大家都厌倦了许多时候无非是伪善的政治正确,这是政治性面对原始感情败下阵来的经典案例。

所以对于性情中人,与不太性情的社会共存的前提就是必须要相信原始感情的普遍存在,相信它在那些冷漠或虚假的面具之下,哪怕证明这种存在的征兆越来越少,哪怕世界似乎已到了无法忍受的荒芜程度。

但它存在,就像白天我们看不见的星星,就像夜晚暂时离开的太阳。这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

2017.8.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性米其林人心
自由
最冷不过人心,最暖也不过人心
漫画哲理
米其林两款高性能轮胎登陆中国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
米其林的星
米其林家族接班:制度难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