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报告(2017)

2017-09-28

银行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恒丰全国性中间业务

前言

本报告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讨论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一简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十二家银行组成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平安、恒丰、浙商、渤海,统一简称为“股份制银行”)。从2007年成立之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始了商业银行转制的道路,经过改制和引资,在2016年9月28日在香港成功发行上市,从而成为一家上市大型商业银行。在今年的报告中,我们将中国邮储银行引入一并考察,当然由于初始条件和业务结构不同,中国邮储银行呈现出了许多自身特点。

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未含中国邮储银行)的总资产及总负债中国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占比分别达到56.0%和56.2%,较上一年分别下降1.76、1.75和0.5个百分点(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五家大型银行在总资产及总负债上的市场份额均继续呈下降趋势,股份制银行在总资产和总负债上的市场份额继续上升。具体而言,大型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市场份额与2015年相比均下降了1.9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基于总资产和总负债税后利润的市场份额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17和0.16个百分点。

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联储加息等事件对多国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和影响。国内方面,2016年,中国经济在多方面表现出“缓中趋稳”的特征,中国GDP增速为6.7%,相比2015年继续放缓。面对国内外形势带来的挑战,中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发展理念,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创新驱动發展、经济转型升级,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中国经济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的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的重大战略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经济发展模式将不再是简单的产能出口,不再是简单的融资和投资,而是金融的全面开放,未来的投资和商贸会得到快速提高。

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银行业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三去一降一补”战略任务实施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6年,中国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增幅呈扩大趋势。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银监会披露的信息,2016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为2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负债总额为2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与此同时,盈利增速开始回升,同比增长较2015年有所回升。此外,经济结构仍将继续调整。高杠杆企业主要来自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导致的经济结构调整影响进一步显现,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中国政府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业在松紧适度的金融环境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加强风险控制,谋求稳步增长和风险可控。

截至2016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130.0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96%;负债总额120.72亿元,比2015年增长13.13%。整体上资产质量压力进一步加大,绝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均有所降低,抗风险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滑。

以下从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四个方面对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度财务状况予以分析。各项财务数据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监管部门及各银行的定期财务报告、新闻稿件等公开披露的信息。

资本状况

自2013年初《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从完善资本约束机制与调整业务结构、创新拓展资本补充渠道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资本管理水平。

根据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年报及公开信息披露,二级资本债方面,自2014年起,虽然二级资本债发行数量不断上升,但总发行金额却连续两年下滑,2014~2016年发行总额分别为3448.5亿元、2698.64亿元和2273.5亿元。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二级资本债券发行量明显缩水,仅有兴业、平安、浙商、民生4家股份制银行发行了二级资本债券,主要原因可能是监管审批趋严、银行转向股权融资、银行业资产增速放缓等。优先股方面,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仅有交行在2016年期间完成了优先股发行,中信、民生、光大、华夏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16年发行了优先股。2016年,浙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相继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分别募集资金115.91亿港元、591.5亿港元(见表1)。

截至2016年末,我国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28%、11.25%、10.75%,较2015年末分别降低0.17、0.06和0.16个百分点。下面将着重分析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

如图3 所示,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 最高的为建行(14.61%)、最低的为广发(10.54%),五家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于股份制银行;相较于2015年,9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招商(1.42个百分点),8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较大的是恒丰(1.54个百分点)和光大(1.07个百分点)。endprint

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工行(13.42%)、最低的为广发(7.75%),显然没有上市的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面临严峻的资本压力。整体而言大型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要高于股份制银行;相较于2015年,有10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招商(提高1.61个百分点),有7家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恒丰(下降0.99个百分点)和光大(下降0.8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见图4)。有意思的是,在香港成功上市的中国邮储银行并没有带来资本充足率特别是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明显提升。没有上市或刚上市的银行还没有机会应用好优先股这种工具。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最高的为建行(12.98%)、最低的为广发银行(7.75%),整体上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相较于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水平上有10家银行降低、8家银行上升,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招商银行(1.61个百分点)、降低幅度最大的是光大银行(1.03个百分点),降低幅度较大的三家银行是光大、恒丰和平安,降幅分别为1.03、0.99和0.67个百分点(见图5)。

就杠杆率而言,自2015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修订)》(中国银监会令2015年第1号)对杠杆率计算过程中的部分具体项目的规定进行了明确修订,并提出了明确的披露要求。在披露方面,除广发和恒丰2家非上市全国性商业银行根据监管要求可不披露杠杆率水平外,1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均连续披露了2015年、2016年两年的杠杆率情况。对于15家已披露2016年末杠杆率水平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杠杆率最高的是工行(7.55%),最低的是渤海银行(4.15%),全部达到了银监会4%的监管要求。与2015年末相比,11家银行杠杆率水平有所提高,华夏、平安两家全国性银行提高幅度较大、均在0.5个百分点以上,而农行、建行、民生、光大四家银行的杠杆率水平则有所下降(见图6)。

资产质量

2016年我国商业资产质量方面面临的压力持续上升,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绝对额均出现了上升,商业银行整体的拨备覆盖率有所降低,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截至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1.5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78.8亿元,增长18.67%,不良贷款余额连续四年上升,不良贷款率1.74%,较上年上升了0.04个百分點;拨备覆盖率在2013~2015年出现了持续下滑后降低至176.4%(见图7)。

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下将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集中度等三个方面分析其资产质量情况。

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第一,总体情况。

如图8所示,2003~2016年期间,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不良贷款余额由2003年的21044.6亿元下降至2016年的11774.11亿元,降幅达44.05%,不良贷款率由2003年17.90%下降至2016年的1.72%,降低16.18个百分点。然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双降”的趋势在2012年出现了逆转,当年分别回升9.36%和0.06个百分点,2013~2016年的回升幅度则进一步扩大。

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774.11亿元,较上年上升2235.81亿元,增速大幅扩大至23.44%。其中,次级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43.47亿元,较2015年增长5.57%;可疑类余额和损失类余额分别为1173.81亿元和818.43亿元,出现了30.01%和65.33%的大幅回升。不良贷款率方面,2016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2%,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出现反弹,但反弹幅度较2015年有所减小。

尽管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加速暴露,但考虑到经济增速仍低位徘徊的宏观经济背景,加之不良贷款的确认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后续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形势短期内依然不容乐观。对此,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情况可提供一个观察视角。具体而言,逾期贷款是指所有或部分本金或利息已逾期1天以上(含1天)的贷款,相对较为客观,而五级分类下的贷款则涉及到一定的主观判断。

截至2016年末,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为2.41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567亿元,增幅为12%;逾期贷款余额1.7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057亿元,增幅为6.13%。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逾期减值比为149.1%,较2015年(166.40%)下降了15.33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上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

第二,2016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endprint

就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额而言,由于资产规模上的差别,整体上大型银行要高于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中,农行(2308.34亿元)及工行(2118.0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成为2016年不良贷款余额最大的两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交行不良贷款规模为624亿元,邮储银行资产规模大过交通银行但不良资产只有262.91亿元,当然这与邮储的资产结构有关;股份制银行中,招商(611.21亿元)、浦发(521.78 亿元)、中信(485.8亿元)和民生(414.35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较大,均超过400亿元,渤海(59.69亿元)、浙商(61.02亿元)、恒丰(75.42亿元)等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小。

从不良贷款余额近三年变化趋势来看,与2015年相比,大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但整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中,增速超过60%的有恒丰(64.82 %)和渤海(60.76 %),2015年增速超過60%的有6家银行;增速低于20%的有6家,分别为五大行及光大银行;增速扩大幅度最大的则是恒丰(88.13个百分点)。大型银行不良贷款增速下降明显,对不良贷款的控制整体上表现优于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增长情况在2016年的表现有所分化,反映出各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的问题表现不一。

不良贷款率方面,除了中国邮储银行外,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全部突破1%,大多数银行超过1.5%。农行的不良贷款率仍居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较2015年下降0.02个百分点,仍高达2.37%,其次是浦发(1.89%)、招商(1.87%)、恒丰(1.78%),最低的是浙商(1.07%)。

从不良贷款率近三年变化趋势来看,有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不良贷款率上升,但上升幅度相较2015年明显减小,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渤海(0.34个百分点),其次是浦发(0.33个百分点)、恒丰(0.29个百分点);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农行、建行、光大均有略微下降。随着邮储银行贷款的增加,不良贷款率也呈现增长,但仍然保持1%以下。

同时,考虑到不良贷款涉及到五级分类下的主观判断,而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此选择关注类贷款及逾期贷款(逾期减值比)考察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不良贷款压力。

图11列示了近三年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情况。与不良贷款余额类似,关注类贷款余额也与银行资产规模密切相关,大型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远高于股份制银行。2016年,大型银行中,工行关注类贷款规模最大(5840.11亿元),除邮储外规模最小的是交行(1237.41亿元);股份制银行中,关注类贷款规模最大的是浦发(1055.04亿元),最小的是浙商(98.23亿元)。就近三年关注类贷款变化趋势而言,2016年有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保持了2015年的增长趋势,且增幅较为分化,部分股份制银行增幅较大,恒丰(128.50%)和浦发(63.15%)增幅超过50%。招商、中信、广发等3家银行关注类贷款规模有所下降。

图12列示了近三年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逾期贷款(逾期减值比)的情况。整体上大型银行逾期减值比要低于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中交行逾期减值比最高(173.37%),建行最低(99.67%),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逾期减值比最高(356.46%),浙商银行最低(90.38%)。若从近三年各银行逾期减值比的变化趋势来看,2015年各银行在逾期减值比的增减变化上较为分化,但2016年除华夏银行以外各银行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股份制银行的下降幅度普遍较大,光大银行下降了119.20个百分点。

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

目前,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以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等两项指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150%为基本标准,后者以2.5%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是贷款损失准备(现一般按贷款减值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是基于不良贷款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再进行相应计算的一项指标,其性质是衡量信贷风险抵补的程度。拨备覆盖率多寡有度,以能适应各行风险程度并符合监管要求为宜,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图13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情况。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在监管及格线150%以上。大型银行中,农行拨备覆盖率最高(173.4%),建行最低(150.36%);股份制银行中,浙商银行最高(259.33%),排名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一,广发银行贷款拨备率为151.06%,为股份制银行中的最低水平。

继2014~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普遍下降后,2016年有5家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有所提升,其余11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进一步下降。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幅度较2015年大幅减小,工行下降幅度最大(19.65个百分点),建行下降幅度最小(0.63个百分点),中行上升了9.5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变化进一步分化,渤海、浙商、招商、兴业的拨备覆盖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浙商上升了18.50个百分点,浦发、中信、平安、渤海的下降幅度较大,浦发下降了42.27个百分点,光大、广发、华夏、恒丰银行呈现了相对较小的下降幅度。

贷款拨备率。贷款拨备率是贷款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的比率。自2012年1月1日开始,银行必须实施银监会提出贷款拨备率达到2.5%以上的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于2013年底前达标;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部门将设定差异化的过渡期安排,并鼓励提前达标;盈利能力较强、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6年底前达标;个别盈利能力较低、贷款损失准备补提较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2018年底前达标。endprint

图14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拨备率情况。五家大型银行中,农行虽在2016年下降至4.12%,但仍连续三年保持贷款拨备率最高,工行(2.22%)、中行(2.38%)、建行(2.29%)、交行(2.29%)的贷款拨备率水平均低于2.5%,这意味着在大型银行中仅有农行一家银行完成系统重要性银行于2013年底前贷款拨备率达到2.5%以上的任务;股份制银行中,除光大(2.43%)和广发(2.41%)低于监管要求外,其余10家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均高于2.5%,达到了银监会监管要求,其中兴业银行贷款拨备率最高(3.48%),其次是浙商(3.44%)、招商(3.37%)、浦发(3.19%)、渤海(3.06%)、恒丰(3.04%)。

从近三年贷款拨备率变化趋势来看,五大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全部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银行仅有2家下降,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拨备率有所提升,总体达标家数上升为11家。除农行外,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在贷款拨备率上的优势可以说几乎消失。2016年,浙商银行、兴业银行贷款拨备率提升幅度较大,分别达到0.49和0.41个百分点,恒丰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分别提升了0.40和0.37个百分点,中信、民生、平安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使之成为2016年中3家新达标银行。中行贷款拨备率在2016年下降0.24个百分点,从2.62%降至2.38%,成为2016年新增不达标的大型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情况

贷款集中度是考察商业银行资产分散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行业之间与行业内部分化严重的背景下,贷款集中度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潜在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根据监管标准要求,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的10%,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2016年底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这两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图15和图16分别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的情况。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方面,大型银行中,农行有所下降但仍为最高(6.98%),其次为工行(4.50%),交行、中行则继续维持低位,分别为3.02%和2.30%;股份制银行中,浦发继续保持最低(1.58%),广发银行较2015年大幅上升了4.31个百分点至7.98%,为全国商业性银行中最高。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的变化趋势仍与2015年一样高度分化,但整体变化幅度小于2015年。有8家银行下降,9家银行上升,其中除广发(上升4.31个百分点)外,平安、浙商和交行上升幅度也较大,分别为1.73、1.49和1.43个百分点,建行和华夏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到1.64和0.99个百分点。

在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方面,大型银行中,农行有所下降但仍为最高(16.58%),交行虽略有上升,但仍为大型银行中的最低水平(12.72%);股份制银行中,渤海银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处于44.2%的高位,维持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的最高水平,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较低的是浦发(10.93%)、兴业(11.38%)、民生(12.21%),已经低于5家大型银行。与2015年比较,大型银行中仅有农行和建行的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有所下降,股份制银行中有4家银行有所下降,其余股份制银行均有所上升,其中,广发、平安和招商上升幅度较大,分别达到9.1、5.62和3.75个百分点,兴业、渤海、民生和恒丰的下降幅度均在一个百分点左右。

整体而言,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以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上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行业之间与行业内部急剧分化的背景下,大型银行信贷资源进一步向部分优质客户集中,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则通过产品、客户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抢抓新兴优质客户、实现客户结构多元化。

盈利能力

2016年,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互联网金融继续向银行业核心业务渗透、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银行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使得商业银行利润增速继续呈现疲软态势,但商业银行开始战略调整,非利息收入占比有所增加,同时2016年收入成本比控制良好,综合影响使盈利增长上涨幅度有所回升。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实现税后净利润13162.44亿元,较2015年增长2.64%,增速略微上涨0.98个百分点。从收入支出角度来看,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7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0.68%,增速大幅放缓,其中利息净收入占69.5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22.38%,由此可见利息净收入的减少拉低了税后利润的增速。

以下先从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三个角度评价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然后再分别从影响银行利润的三个主要部分——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发,具体评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总体情况

第一,净利润增長率。

图17列示了2015~2016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情况。全部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规模持续提高,但部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增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6家银行增速低于2.64%的平均水平,12家高于平均水平。

大型银行共实现净利润9472.57亿元,较上年增长1.46%,增速略微上涨0 . 7 7个百分点;其中,中行净利润增速最高(2.58%),工行净利润增速降至0.5%,增速位于五大行末位,但在净利润规模上继续以2791.06亿元位居行业首位。与此不同的是,邮储银行有两位数的增长。

股份制银行共实现净利润3 6 8 9 . 8 7 亿元, 较上年增长5.81%,增速上涨1.4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仍快于大型银行;各股份制银行增速差异较大,其中浙商增速最高(44%),渤海(13.78%)和恒丰(13.13%)银行也实现两位数增长;平安银行从去年的较高水平(10.42%)大幅下降至3.36%;浦发、中信、华夏等净利润规模较大的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有所下降,但净利润规模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招商银行以623.8亿元净利润继续保持盈利能力最强的股份制银行地位。endprint

与2015年相比,有5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下滑,其中,平安银行下滑幅度最大,达到7.06个百分点;有13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出现了上升,其中,广发银行上升幅度最大,达到29.55百分点,浙商、招商银行的上升幅度也较大,分别为5.63、4.0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的增速提升了7个百分点,达到了14%,其他银行变动幅度均在1个百分点上下。

第二,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将各行的盈利绝对规模与相应的净资产和总资产结合起来,较好地展现了各行单位净资产或总资产的盈利水平,更有利于客观比较各行的盈利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图18列示了近三年度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2016年,除广发银行(9.34%)外,其余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超过11%的达标线,大型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均集中于12%~15%区间上下,股份制银行情况更为分散,兴业(17.28%)和浙商(17.34%)净资产收益率水平在17%以上,排名17家行中前两位,广发(9.34%)ROE水平低于10%,排名垫底,不及监管达标线。

从近三年情况来看,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持续下降。与2015年相比,2016年17家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仅浙商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微增0.31个百分点;除浙商银行以外,下降幅度最小的是渤海银行(0.46个百分点),浦发、中信和中行分别下降2.47、1.97和1.95个百分点,降幅较大。

图19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除广发银行(0.49%)和邮储银行(0.51%)外,其余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2016年总资产收益率全部显著高于0.6%的及格线,整体而言大型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略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工行总资产收益率为1.2%,位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首位,其次分别为建行(1.18%)和中行(1.05%),交行(0.87%)位列大型银行中末位;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除招商(1.09%)外,均低于1%,多在0.8%~1%之间,中信(0.76%)、广发(0.49%)则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低的,广发银行已经低于0.6%的监管要求。

同2015年相比,2016年除渤海和浙商外,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普遍略小于2015年。大型银行下降幅度均在0.1个百分点左右,股份制银行中,浦发(0.12个百分点)、中信(0.14个百分点)、平安(0.1个百分点)、民生(0.16个百分点)、光大(0.1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均在0.1个百分点以上;其余股份制银行均微幅下降。

利息收入水平

目前,息差收入仍是我国银行业收入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整体营业收入的70%以上,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2016年,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达到2.75万亿元,较上年下降5.47%,利息净收入的下降成为影响利润增速整体回落的主要因素。

2015年央行五次降息并开放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市场利率中枢下行。同时,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以及受2016年5月1日的“营改增”政策等多因素影响,银行业生息资产收益率水平亦大幅下降。在流动性稳定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被逐步压缩,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平均水平持续下降。

本报告从利息收入比、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与净利差等三个角度讨论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利息收入比是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于各行非利息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除邮储银行(其利息收入占比在93%以上)的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简单平均水平已由2012年的81.46%持续下降为2016年的71.5%。大型银行中,农行利息收入比最高,达到78.67%,而其他4家银行均为60%~70%之间,中行利息收入比进一步下降至63.28%的低位,为大型银行中最低;股份制银行的利息收入比情况愈加分化,浙商银行2016年利息收入比大幅上升至108.74%的高位,为17家银行中最高,广发银行利息收入比下降至57.48%,为17家银行中最低;兴业(71.51%)、平安(70.94%)、渤海(73.14%)、华夏(76.52%)和恒丰(75.43%)五家银行的利息收入比也超过70%,其余几家股份制银行均为60%~70%之间。

从近三年变化趋势来看,整体上大型银行利息收入比在持续下降,且2016年下降幅度较2015明显增大;绝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利息收入比持续下降,但下降幅度分化较大。与2015年相比,大型银行中建行利息收入比大幅下降6.59个百分点,中行下降6.01个百分点,交行下降4.55个百分点,工行、农行均下降2.5~3个百分点左右;股份制银行中,浙商利息收入比逆势大幅上升26.83个百分点,平安和恒丰利息收入比上升2.20和0.44个百分点,其他9家银行利息收入比均不同程度下降,渤海大幅下降10.35个百分点,17家银行中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浦发银行,大幅下降9.87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各银行都在推进收入结构的非息化,大部分银行成效较为显著(见图20)。

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规模的两大驱动因素为生息资产规模与息差水平。考察息差水平的重要指标即是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和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NIM,净息差)是利息净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总额的比率,考察单位生息资产所创造的利息净收入;净利差(NIS)为日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日均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差额。两者各有側重,但整体而言,两者变化趋势和原因大体相似。2016年,除个别银行外,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净利差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滑幅度较2015年明显增大。endprint

图21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三年的净利息收益率。2016年,有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跌破2%。大型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平均为2.06%,比2015年下降0.36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的利差最高达到2.65%,其次为农行,达到2.25%,中行由于受海外资产比重较大的影响而继续保持大型银行中最低(1.83%);股份制银行中,平安(2.75%)、招商(2.5%)和华夏(2.42%)净利息收益率水平均在2.4%以上,超过了大型银行中最高的农行。广发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仅为1.77%,为17家银行中最低。

就变化趋势而言,除恒丰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有所上升外,其余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下滑幅度差异较大,下滑幅度最大的光大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0.47个百分点。大型银行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幅度较为一致,基本在0.3个百分点以上;股份制银行中,平安、广发和华夏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下降0.02、0.07和0.14个百分点,降幅较小,其余均下降0.2~0.4个百分点左右。恒丰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逆势上涨了0.19个百分点至2.11%。

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情况类似,图22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三年的净利差。大型银行在净利差水平上相较于股份制银行的优势正在减弱。大型银行中,中行和交行的净利差均跌破2%,分别为1.84%和1.75%,交行是净利差最低的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平安(2.6%)、招商(2.37%)净利差水平较高,超过邮储银行(2.32%)。广发银行净利差降至1.57%,为17家银行中最低,光大(1.59%)次之。恒丰银行净利差上升0.24个百分点至1.92%。

就变化趋势而言,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在2016年普遍性地下降。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差近三年净利差连续下降。与2015年相比,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大型银行净利差分别下降0.28、0.39、0.34、0.4、0.3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股份制银行中,除恒丰银行净利差上升0.24个百分点外,其余11家股份制银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光大下降幅度高达0.42个百分点,是18家银行中净利差下降幅度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本报告中,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其收入反映为利润表上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判别中间业务的重要标准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人才、网点和系统等资源提供收费服务,其自身并不作为交易主体参与业务并承担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程度相对较低,即中间业务收入与信贷资源的关系仍然较为紧密,近年监管机构持续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各项措施,预计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构成不利影响,而这可能已在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上有所体现。下面本报告将选用中间业务净收入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两个指标考察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情况。

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中间业务净收入,即财务报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反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

2 0 1 6 年, 1 7 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8275.85亿元,较上年下降0.04%。图23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情况。大型银行共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4798.76亿元,占17家银行整体的57.99%,其中中行和工行分别以1449.73和1185.09亿元排名前两位,交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规模在大型银行中最小,为367.95亿元,已连续五年低于招商、民生等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民生银行以608.65亿元超越民生银行,领跑股份制银行,民生以522.61亿元居于第二。中信、兴业、浦发、平安、光大、广发的中间业务净收入规模也在200亿元以上,而恒豐、浙商、渤海则均在50亿元以上,分别为75.48亿元、74.75亿元、59.00亿元。

就近三年变化趋势而言,2016年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下降7.75%、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增长12.99%,呈反向变化趋势,同时导致大型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在17家银行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2015年相比,大型银行中,中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下降39.13%,是5家大型银行中唯一出现大幅下降的,其余4家大型银行均呈现个位数的小幅增长;股份制银行中,仅民生银行出现13.13%的逆势下降,其余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多均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浙商银行以82.27%的增速领跑17家银行,渤海(72.16%)和恒丰(53.60%)的增速也在50%以上,兴业银行增速为5.35%,为股份制银行中最低增速。

中间业务占比。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以下简称中间业务占比)是衡量中间业务发展水平及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重要指标。由于利息净收入与中间业务净收入合计占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95%以上,因此中间业务占比与利息收入比的变化趋势整体上是相反的。2016年,除邮储银行外的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为25.86%,较上年上升3.1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2015年增大。

图24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情况。整体上,由于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的持续稳步上升,其中间业务占比已稳步高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中,工行2016年小幅上升0.9个百分点,达到21.45%,仍占据大型银行首位,农行(17.97%)中间业务占比最小,中行为18.33%,建行、交行则在19%左右;股份制银行中,广发以42.5%的水平占据17家银行中最高,民生(33.67%)紧随其后,浙商中间业务占比也超过30%,达到32.22%,其余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也均在23%~30%之间,远高于大型银行。

从近三年变化情况来看,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持续稳定上升,且股份制行上升幅度大于大型银行。与2015年相比,仅大型银行中的中行和股份制银行中的平安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1.15和1.64个百分点,其余全部银行呈上升趋势。大型银行中,农行上升了2.57个百分点,涨幅最大,工行、建行、交行均上涨0.9~1个百分点之间。股份制银行中,浙商银行大幅上涨15.9个百分点,渤海和浦发2家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也上升超过5%,分别上升8.44和6.34个百分点,另外8家的中间业务占比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endprint

成本控制水平

除收入之外,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的因素还有相应的成本。成本收入比即是反映为取得单位收入而所耗费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成本收入比是银监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的风险抵补类指标之一,按照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5%。

图25对比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2016年,除刚刚上市的邮储银行收入成本比较高外,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均继续保持在45%以内。大型银行中,工行最低(25.91%),农行以34.59%的水平为大型银行中最高,交行成本收入比也在30%以上,中行、建行则均在27%~28%上下;股份制银行中,渤海(34.61%)成本收入比在17家银行中最高,浦发、兴业最低,分别为23.16%、23.39%,其他9家银行均在25%以上。

从近三年变化来看,与2015年成本收入比呈普遍下降趋势不同,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的变化各不一致,有升有降。大型银行中,中行和交行成本收入比小幅下降,其余3家银行均有所上涨,农行上升幅度较大(1.31个百分点),邮储银行增幅最快;股份制银行中,中信、兴业、民生和华夏银行成本收入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平安银行降幅最大,下降达5.34个百分点,其余8家股份制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均不大于2个百分点。光大银行上升了1.86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在17家银行中列第一。

流动性分析

本质上而言,商业银行要根据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相统一的原则对资产负债进行配置,而发生于2013年6月的“钱荒”即是过于追求通过资产负债错配实现收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流动性的关注。2015年以来,央行一方面通过诸多定向调控措施进行预调微调,并先后多次降准降息,保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整体充裕。2015年度央行多次下調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政策的相关影响在2016年进一步体现,银行业市场流动性和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本报告选择存贷比、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覆盖率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

存贷比分析

存贷比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值。以往监管部门为商业银行设置的监管要求是不超过75%,但2015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贷比监管指标,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存贷比监管已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和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存贷比取消,是鼓励银行经营多元化的重要举措。

图26列示了近三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情况。2016年,除邮储银行外的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存贷比超过75%。整体上,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呈上升趋势,这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存款持续流失的趋势是吻合的。

大型银行中,交行存贷比上升至86.77%,为大型银行中最高,农行仍处于64.63%的低位,为五大行中最低,工行、中行、建行存贷比均在70%~80%之间;12家股份制银行中,浙商(62.41%)、渤海(72.15%)、广发(72.54%)和恒丰(56.42%)4家银行存贷比处于75%以下的水平,其中恒丰为17家银行中最低,其余8家存贷比均在75%以上,浦发银行存贷比高达92.03%,位于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一位。

与2015年相比,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有升有降。除了邮储银行由于基数较低持续保持存贷比增长外,交行上升3.78个百分点。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均有所下降,农行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1.18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中信、浙商、广发3家银行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0.37、4.53、2.69个百分点,浙商下降幅度在17家银行中最高,其次是光大银行,其余9家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平均上升幅度在4~9个百分点之间,浦发银行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16.02个百分点。

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总体上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

图2 7 列示了近三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情况。2 016年末,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均明显大幅高于2 5 %的监管要求。其中,大型银行流动性比例最高的是交行(50.92%),农行、建行、中行也均在44%以上,而工行以35.7%的流动性比例继续保持大型银行中最低;股份制银行中,恒丰银行流动性比例虽有大幅下降,但仍以73.74%的水平成为16家银行中最高,光大(63.18%)、兴业(59.35%)、招商(59.42)流动性比例也在50%以上,而华夏(31.45%)为17家银行中最低。

2016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变动分化严重,股份制银行上升或下降的幅度要大于大型银行。大型银行中,中行下降了3个百分点,其余4家银行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交行大幅上涨了8.02个百分点,农行也上升了2.24个百分点,工行和建行有小幅上涨;股份制银行中,流动性比例变动最大的恒丰银行,下降了33.88个百分点至73.74%,华夏(7.69个百分点)、招商(6.25个百分点)、广发(5.19个百分点)和民生(5.08个百分点)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光大、浦发和兴业均不同程度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光大(8.28个百分点)。

流动性覆盖率

流动性覆盖率是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与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之比,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2014年3月开始施行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指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在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在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

图28列示了全国性商业银行的2016年流动性覆盖率情况。总体来看,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均符合在2016年底流动性覆盖率达到80%以上的监管指标,有9家银行已经超过了100%的监管要求,大型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整体上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大型银行中,农行以139.8%的流动性覆盖率首次超越工行,成为流动性覆盖率最高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随后依次是工行(139.75%)、建行(120.27%)、中行(117.17%)、交行(111.85%)。在股份制银行中,浙商(130.49%)和恒丰(124.29%)的流动性覆盖率遥遥领先,甚至超过部分大型银行,其次招商(114.59%)和渤海(107.12%)的流动性覆盖率也较高,超过了100%,其余几家股份制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基本处于80%~95%之间。

与2015年相比,各家银行的变化趋势不一,且变化幅度差别较大。大型银行中,仅农行流动覆盖率呈上涨趋势,且大幅上升12.3个百分点。其余4家银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建行大幅下降了12.64个百分点,工行、中行、交行也下降了3~5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浙商和华夏银行大幅上升,分别上升了29.68、10.83个百分点,平安(45.06个百分点)、广发(25.29个百分点)、恒丰(16.71个百分点)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大幅下降,其中平安银行的下降幅度最大。

(执笔人:杨志鸿 欧明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恒丰全国性中间业务
浅析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教育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全国性大赛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印度将实行全国性销售税
必须尽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城管执法规范
恒丰银行中部地区首家分行开业
对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
重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