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7-09-28李国平

哈尔滨医药 2017年4期
关键词:脑微白质危险

李国平

(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鲁山4673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国平

(平顶山市鲁山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南鲁山467300)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使用MRI的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梯度回波(GRE)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分析,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梗死次数、饮浓茶、心力衰竭、年龄、慢阻肺、高血压史、平均动脉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是引发脑微出血的因素,其中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增加,将提高脑微出血的发生率。结论 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腔隙性脑梗死或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将对脑微出血的发生率产生直接关系。

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

随着脑出血患者中脑微出血数量的不断增加,其发病数已不低于脑出血患者总数的50%[1],而其中有合并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临床资料表明[2],高龄、脑白质改变、腔隙性脑梗死、认知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是导致脑微出血发生的原因。本研究对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 32~79岁,平均(66.1±11.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3]中的诊断标准,根据TOAST患者实施分型,由放射科医师采用MRI对患者头部进行检查。

1.2 方法:使用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对患者病史情况进行询问,并对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充分了解患者性别、年龄、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对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进行记录。深入了解患者是否出现慢性肾衰竭、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病、偏头痛、心肌梗死等疾病。对患者PT、APTT、血红蛋白含量等进行实验室检查。使用超声对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进行检查,并分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通过影像学对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及白质稀疏进行检查。根据腔隙性脑梗死数目对患者进行分级,梗死数目为0表示0级,梗死数目1~3个表示Ⅰ级,梗死数目4~10个表示Ⅱ级,梗死数目>10个表示Ⅲ级,了解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灶、急性脑梗死病灶、陈旧梗死灶及微出血灶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MRI分级患者脑白质,Ⅰ级:仅侧脑室前脚边缘出现小的高信号;Ⅱ级:侧脑室前、后角旁合并白质内散在点状高信号;Ⅲ级:广泛斑片状白质内有高信号出现,且合并早期融合;Ⅳ级:白质内有高信号出现,且伴随脑室周围融合。

1.3 评价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内微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患者脑内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经分析,APTT、PT、血小板、梗死次数、饮浓茶、心力衰竭、年龄、慢阻肺、高血压史、平均动脉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是引发脑微出血的因素,详见表1。

表1 脑微出血患者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详见表2。

表2 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脑白质稀疏等级:脑白质稀疏程度越高,将增加脑微出血发生率,详见表3。

表3 脑微出血发生率脑白质稀疏等级的关系

2.4 腔隙性脑梗死分级:腔隙性脑梗死严重,将增加脑微出血发生率,详见表4。

表4 腔隙性脑梗死分级和脑微出血多发程度的关系

3 讨论

目前,尚未明确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发病率增加的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4],健康人群中脑微出血的发生率为3.1%~23.5%,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其发生率约为26%~68%。因此,进一步了解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发现,APTT、心衰、平均动脉压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普遍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与平均动脉压有一定的线性关系,说明平均动脉压是引发脑微出血的重要因素。脑微出血易引起机体异常情况出现,将损伤大部分患者的神经系统;心功能衰竭也参与了脑微出血的发生,大部分心功能衰竭患者中均有脑微出血出现。因此,可发现急性血压降低、血管调节功能降低及心功能衰竭是造成脑微出血发生的联合因素。曾有研究表明,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将增加,尤其是40周岁以上人群脑微出血的发病率更高。本研究中,年龄的增加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增加,与上述结论相同,但其并未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此外本研究中,饮浓茶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可对血管生成进行抑制,降低血管生成疾病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脑白质稀疏及腔隙性脑梗死是造成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直接因素,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稀疏和脑微出血相同,均为脑小血管病变,且腔隙性脑梗死分级每增加一级,其发病率将相应的增加约6.7倍[5],但因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脑白质稀疏与脑微出血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APTT、心衰肌平均动脉压是引发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脑白质稀疏及腔隙性脑梗死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将导致颅内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同时存在。

[1] 信瑞强,张双,张殿平,等.脑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7):619-621.

[2] 王维,王辰龙,呼群,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伴脑微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2):140-143.

[3]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55.

[4] 张斌,张淑玲,付胜奇,等.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67-69.

[5] 魏瑞花.合并脑微出血的脑梗死患者再发脑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5):2304-2306.

Incidence of Cerebr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Risk Factors

Li Guop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Lushan People′s Hospital,Lushan 4673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the spin echo sequence using MRI(SE),fast spin echo sequence(FSE),field echo(FE)sequence,gradient echo(GRE)scan of patients,analysis of brain microbleed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cide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Results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prothrombin time(PT),platelet,infarction number,drinking tea,heart failure,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ge,history of hypertension,mean arterial pressure,lacunar infarction,leukoaraiosis is cause of cerebral microbleeds,including APTT,heart failure,average artery pressure i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microbleeds.With lacunar infarction and leukoaraiosis severity increased,will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cerebral microbleeds.Conclusion APTT,heart failure,mean arterial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ccurred cerebral microbleed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lacunar infarction and leukoaraiosis or severity of cerebral microbleeds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erebral hemorrhage;Incidence rate;Risk factors

R743.34

A 学科分类代码: 32024

1001-8131(2017)04-0304-03

2016-12-29

猜你喜欢

脑微白质危险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及其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喝水也会有危险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拥挤的危险(三)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联合白质完整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