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力推手
2017-09-27李香萍
李香萍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时代不期而至。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型产物,以其短、小、精、实的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例,紧紧围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革新教师传统式教学和提升课堂总体效率三个方面浅显论述微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微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通俗地讲,微课就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详细讲解某一个知识点的流媒体视频。微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新型产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实现,微课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资源。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微课制作、传播与使用是以各种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微课的应用更加便利与广泛。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信息技术将学生的学习领域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互联网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日趋个性化。鉴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制作精美实用的微课,并通过各种信息化渠道及时分享这些微课,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微课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加工与表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在课前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各种任务需求,灵活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各种信息。教师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制作了几段分别讲解文字处理软件和图表处理软件加工各种信息的微课视频。然后,笔者又将这些微课视频分享到了班级空间,以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在各种平台及时地分享精美实用的微课视频,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或PC终端随时随地在线学习或下载学习。由此可见,微课切实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二、革新教师的传统式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场所,微课将教师的课堂进行了无限的拓展,全面革新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鉴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立足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各种用途不同的微课视频。教师要通过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微课视频来革新自身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通过让学生深入地交流不仅可以进一步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全面升华课堂教学目标。
本该在课堂中详细讲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微课视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习,本该在课后让学生自主梳理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了轻松自如的梳理。由此可见,微课视频确实革新了教师的传统式教学。
三、提升课堂的总体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由于受到各种不可抗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缺席课堂。面对这些缺席课堂的学生,如果让教师再进行单独辅导,很显然,这对于教师而言是费时费力的,因为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鉴于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详细了解学生缺课情况的基础上,为这些缺课的学生单独发送一些旨在帮助他们查缺补漏的微课视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效率。
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視频及动画的加工”这部分内容时,有几位学生因为代表学校参加活动而缺席了课堂,笔者就将一些讲解视频及动画的获取、转换和导入的微课视频分享到了班级空间,并提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如此一来,笔者利用微课视频使得这些学生虽然缺席了课堂,但是不会落下功课。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有效开展培优辅差工作。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为他们单独发送一些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帮助中等生提升能力的微课视频,借此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效率。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潜心制作精美实用的微课视频,借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要在立足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效用不同的微课视频,以此革新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在详细了解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分别发送内容不同的微课视频等,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总体效率。总而言之,教师要让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力推手。
参考文献:
[1]董占帅.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10):102.
[2]叶步伟.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42-43.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