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语航天

2017-09-27

军工文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神舟载人

中国航天事业每一项重大成就,离不开国家领导和党中央的非凡远见,离不开科学家以身许国的科技攻关,离不开战略执行者的开疆拓土。

毛泽东 走自己的路

“我们过去的三大战役为什么取得胜利,就是运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思想,我看我们今天搞建设,发展科技,还是要有大兵团协作精神,这个思想不能丢,中国人要走自己的路就得这么干!”1958年8月28日,毛泽东听取钱学森汇报研制卫星问题时提到,这成为我国航天工程研制的指导方针。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面对1957年苏联和1958年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美苏太空争霸拉开序幕,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宣告。寥寥数语,是一个战略家以“登临泰山而小天下”作出的科学展望。

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

——1958年6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出了研制核武器、导弹的战略决策。

8公里也了不起呀!应该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搞上去。

——1960年5月28日,毛泽东来到上海新技术展览会,躬身仔细察看T-7M探空火箭,鼓励大家为发射卫星做准备。这次可能打胜仗。也可能打败仗。失败了也不要紧。

——1966年,毛泽东在两弹结合试验关键阶段,鼓励主抓此项工作的聂荣臻。

周恩来 万无一失

“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动群众,确保质量;要绝对可靠,绝对安全,出了乱子就是犯罪,因此要做到万无一失。”1966年3月,研究“两弹”结合的第十五次会议上,周恩来强调。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周恩来担任中央专委会主任、领导“两弹一星”的研制时,提出对国防科技战线的工作“十六字方针”。

这些同志都是搞国防科研的尖子。即使不是参加某工程的。也要保护。当然不一定都要专门派卫兵,主要是从政治空气上保护他们,不许别人侵犯他们,抓走他们。如果有人要武斗、抓人,可以用武力保护。总之,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们不受干扰,不被冲击。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对钱学森等科研技术人员给予特殊保护。

我们人类是唯一的吗?也许别的星球上有人已经搞了共产主义。人类也可能搬家。搬到别的星球去。

——1970年冬天,周恩来在听取泰山核电站工程汇报的中央专委会议上,谈中国发展载人飞船计划。

阅后批交计委、国防科委联合召开一个有关部门会议,先将卫星通信的制造、协作和使用方针定下,然后再按计划分工做出规划,督促进行。妥否请酌。

——周恩来生前的最后一个批示,即“5·19”批示,成为中国卫星通信工程的一个良好转机。

邓小平 重要影响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988年,邓小平谈“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重要性。

国防部五院的同志就不要上山下乡了,要集中力量,确保导弹上天。

——“大跃进”时期,邓小平同志及时指示,使航天事业尽量少受冲击。

你们干得不错,搞得不错。这样搞很好,可以多搞一些,多取得一些经验。

——1959年12月16日,邓小平视察“探空5号”火箭的试制和总装情况时鼓励科研工作者克服困难。

这是万无一失。能办到了。了不起。

——1991年2月,听到介绍长征四号运载火箭连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时候,邓小平异常兴奋地说。

箭箭成功,办到了,了不起,世界没有。我参与了这些决策。我们这些决策主要是政治上的决策。具体的技术还要靠你们这些技术人員来实现。我们是务虚。实干还是靠你们,能否干好靠你们了。

——1991年2月13日,邓小平时隔3年后第二次亲临上海航天基地视察时提到。

江泽民 非凡壮举

“这是个大事,大家同意,我完全同意,下决心搞这个东西。搞这个东西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没有实际的东西培养不了接班人。这个事业要培养人才,使之后继有人,也是重要方面。要静静地、坚持不懈地、锲而不舍地去搞,多干、少说,只干、不说。”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作出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定名为“神舟”号,代号为“921”工程。

六七十年代,我们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地搞出了“两弹一星”。从而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核讹诈,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而且促进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了国家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毛主席、周总理当年看得是非常远的。如果当时不搞“两弹一星”。我国在世界上就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我们国家安全的形势也会大不相同。

——1998年12月25日,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上高度评价“两弹一星”的历史作用。

神舟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江泽民在现场观看飞船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 重大跨越

“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我国航天员太空行走迈出的一小步,代表着我们在科技创新征程上迈出的一大步。”2008年11月7日,胡锦涛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讲话。endprint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你们作为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作出了杰出貢献,祖国和人民为你们感到骄傲。

——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神舟六号航天员亲切通话。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突破。希望同志们继续发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奋力夺取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推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2012年6月16日,胡锦涛电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你们作为担负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航天员。表现得非常出色。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希望你们精心操作、密切配合。全力完成后续任务。

——2012年6月26日,胡锦涛与正在天宫一号里开展科学实验的航天员通话。

习近平 航天强国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2016年4月24日,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共青团“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是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取得这样的成就。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中国航天事业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成为科技创新大国。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又为加快实施这一战略提供了有益经验。

——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2016年10月17日,习近平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贺电。

聂荣臻 自力更生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争一口气,突破从仿制到独立设计这一关,迅速提高。建立我们自己的高技术水平的导弹技术体系。完成任务依靠谁?依靠我们自己。无论在什么时候,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自己的干部和工人。”在我国第一发地地导弹仿制任务基本完成后,聂荣臻强调。

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

——1956年10月,聂荣臻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导弹研究采取上述方针。

我自己就是个勤务员,我有志于当个科学工作的勤务员,为研究工作努力创造各种条件,保障科学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聂荣臻把自己比作科技战线的后勤部长,想尽办法保护知识分子。

作为科技战线的一名老战士。我期待并坚信,具有光荣传统的国防科技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先导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创造无愧于伟大祖国、无愧于中华民族的新的业绩。

——聂荣臻给国防科技战线的同志们留下的深切遗愿和嘱托。

张爱萍 国防现代化

“我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怎么可能买来一个国防现代化!即使有钱了,人家也不会把最先进的武器卖给我们。花钱买不来国防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利用各种机会,在实际工作中果断地推行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闷雷骤响,漫天迷雾张。

火箭冲天心神往,环球高歌嘹亮。

犹念鏖战黄沙,何来恶梦囚枷。

莫道流年空逝,来日邀游天涯。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身陷囹圄的张爱萍赋诗《清平乐·人造卫星上天》。

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了。我真的很欣慰。每天晚上,它从我头顶上飞过,我还能听到它在唱歌呢!

——90岁高龄的张爱萍回忆自己在狱中的日子时说。

替外国人发射卫星,这是第一次,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签订了合同就应该严格照办,要“一箭成功”!在工作作风方面。要扎扎实实。牢牢靠靠,越是新的事情。越要依靠大家和哀共济。我们要对人民负责,对祖国负责,不能见利忘义。

——1987年5月,张爱萍在国防科工委和航天部研究为外国发射卫星的会议上强调。endprint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神舟载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贺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
以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航天事业发展新跨越
绝境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助燃剂”
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屡见不鲜,太危险了!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