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强国2025
2017-09-27
记者:您如何理解航天精神?
雷凡培:中国航天有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刻苦攻关,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简单说来,就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三大精神”概括了60年来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记者:即将发射的长征五号对中国建设航天强国有着怎样的意义?
雷凡培:今年11月初即将发射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迈入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运载能力将在我们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它也是承载我国后续重大专项如嫦娥五号、空间站的核心舱发射和火星探测任务的火箭。所以,长征五号对我国完成后续重大专项意义重大,也为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以后,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达到国际先进一流水平。
记者: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和现役火箭将会是怎样的关系?
雷凡培:长征七号是针对“天舟”货运飞船研制的。“天舟”飞船将要实现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需要达到13.5吨,而长征七号之前其他火箭的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只有9吨左右,因此要专门为“天舟”新研制一个运载火箭。
空间站的核心舱是23吨,必须要用更大推力的火箭才能把它送入轨道,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使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用于紧急发射的一枚火箭,到达靶场后,只需要不到一周的准备时间,就能把卫星发射出去。
随着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输系统研制的全面展开,现有火箭将逐步被装有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替代。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突破了新型发动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带动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系列化发展,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长征五号首飞后,下一步值得期待的就是长征八号和重型运载火箭。力争到2020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系统基本建成。
记者:建设空间站的意义是什么?
雷凡培:在空间站上能够做地面环境下无法完成的实验,比如医学、生物、农业、材料等领域的实验。比如,搭载在卫星上的生物,返回地球后经过选育,品质和产量大幅提升。还有一些在地面无法实现的合成材料,在空间实验中能够实现,产生特殊性能材料。另外,太空中有一些小星球,充滿了白金等稀有贵重的矿藏。现在国际上已经在探讨太空采矿,未来我们也可以用无人飞船对这些矿藏进行开采,为国民经济作贡献。
记者:空间站的名字是否确定?
雷凡培:核心舱叫“天和”,两个实验舱分别叫“问天”和“巡天”。
记者:和国际航天强国相比,中国航天当前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
雷凡培:中国航天6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建成了种类齐全、体系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从成果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来说,我们已经进入航天大国的行列,但还不算航天强国。我们想到2025年的时候,实现航天强国的目标。
记者:新一代的航天人才有怎样的特点?
雷凡培:首先,航天是国家的,来我们这里的优秀人才,都有一种国家使命感和爱国情怀,是非常可贵的。
第二,有重大工程的历练。重大工程不仅体现了个体智慧,还体现群体智慧。搞研究不但个人要有水平,还要和大家合作。
第三,有荣誉感。通过自身的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一种欣慰感和幸福感。
记者: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中国航天事业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雷凡培:我们研制的遥感、导航、通讯卫星三大主要系统,支撑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包括防灾减灾、广播电视、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也为渔民出海、远洋作业,提供了通讯、导航定位、联络服务。同时,我们坚持军民融合,加大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利用航天特有技术开发了一大批服务国民经济的高端装备和产品。目前,航天技术应用及自身产生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宇航和导弹武器产业的收入。
记者:回望过去60年,展望未来,您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有着怎样的思考?
雷凡培:中国航天60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我们想到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大型航天企业集团,助推航天强国建设,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规模上,要进入世界500强的300强,这个目标应该很快能实现了。在技术上,一部分进入世界前列,一部分和世界强国并驾齐驱,一部分缩短差距。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已经列入集团“十三五”规划。同时,我们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将在2025年,带领中国航天迈入航天强国的行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