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2017-09-27李忠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小学

李忠山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的必备条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设计、教学手段、教材资源以及延伸拓展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教学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小学 ; 语文教学 ;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246-01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以课程为中介的一种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社会过程。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学生举一反三,从而不断在实践中,使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智力和能力,这便是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

一、精心预设,打造互动空间

“交往”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师生、生生在合作、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教案之外的新信息、新思维、新方法等。它随着教学环境、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根据教师的处理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没有精心的预设,互动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水之源。教师要想让课堂精彩纷呈,就必须转变观念,改过去单维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预设为多维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快预设。如在《回乡偶书》一文的教案预设中,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水平、思维特征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自由朗读古诗,想一想,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能体现作者回家的心情的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随之,我预想了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思维倾向:如果学生讲到“喜悦之情”,该如何引导下去;如果学生讲到“不安之情”,该如何引导下去;如果学生讲到“矛盾的心理”,又该如何引导下去,我附好了每一种应对的策略,形成不同的板块,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控。就是这种精心的预设,我在课堂上才能举手可得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促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了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分享学习成果,交流相互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展,达到共同发展。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我首先利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了多种多样的洞,然后让学生自述,自己都去过哪些洞旅行、游玩,学生都兴趣十足,纷纷举手作答,我话锋一转:“但是有一个洞它非常特别。”指导学生读完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继续引导:“你们都想知道金华的双龙洞与自己所见过的洞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课堂刹时活跃起来,我再次打开幻灯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细细观察。有的说:“由外洞和内洞组成”;有的说:“洞口很大”;有的说:“从外洞进入内洞要十分小心”;有的说:“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并且很壮观。”正是因为我创设了这种直观的情景,挖掘出这美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一目了然,才会诱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形成了有效的互动。

三、利用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景

例如,在教学《麻雀》一文时,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我问学生:“‘安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受什么影响。”“没有什么阻挡得住。”“没有什么打搅。”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我进一步问:“你在什么情况下是‘安然的。”有的学生说:“当做完作业时,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有的学生说:“期末考试顺利结束了,在爸妈的陪同下去旅行。”有的学生说:“紧张地学习后,老师带我们去郊游。”我顺学而导:“喔!‘安然不就是‘安稳吗?那么这句话可不可以改成‘可是它不能安稳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呢?请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此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安然和‘安稳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安然的程度比‘安稳深,如果老麻雀只是不能‘安稳地站者,它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强大的拯救小麻雀的力量。”有的学生说:“我认为不能改成‘安稳,如果老麻雀只是不‘安稳的站着的话,它不可能那么拼命地向猎狗发起搏斗。”有的学生说:“我也觉得不能改成‘安稳,如果老麻雀只是不‘安稳地站着,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怎么会像一块石头。”随之,我进一步引出新问题,微笑着问学生:“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指什么?”学生充满情趣。有的说:“老麻雀爱小麻雀的力量。”有的说:“爱的力量。”有的说:“母爱的力量。”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如果教师不积极引导,为学生提供对话的空间,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就不会得到升华,就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四、利用教室的黑板报,拓展延伸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诸多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薄薄的课本内,而应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把课本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相融合。一篇课文学完了,这绝对不是语文课的终结,而应将它看作“互动”持续张扬的契机,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不断生成新的知识,在持续生成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如学完《太阳》一文后,我作了这样的引导:“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从课文中学到的,只是关于太阳的简单知识,让我们走进图书室、到网上或寻问家长搜集有关太阳的材料,先自己出一张手抄报,交给学习小组,再举办一次关于太阳的黑板报,让太阳的知识永驻我们的心中!”就这样,学生在搜集传递多向信息的过程中拓宽了视野,对太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探究知识、分享知识、合作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始终把工作的中心定位于学生的发展,灵活地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单晓菲.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67-68.

[2]卫小娟.从教学生活抓起培养中年段小学生语文素养[J].课外语文,2015(16):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小学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