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导学案教学

2017-09-27徐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语文教学

[摘 要]:语文导学案教学与新课改相伴而生,它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语文导学案教学当前面临种种困难,许多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力求揭示语文导学案教学的实践价值,直面当今语文导学案教学的得与失,探索语文导学案设计策略,为推进语文学案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 语文教学 策略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导学案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它在优化教学现状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桎梏着教学的发展。如何使导学案教学变得更为有效,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导学案及导学案的实践价值

(一)导学案

关于什么是“导学案”,百度百科上指出:“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不同于单方面教师使用的教案,导学案不仅为教师的“教”,更是关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对于导学案,更全面的定义应为:导学案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编制、合作探讨完成,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自学的纸质学习方案。

(二)导学案的实践价值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导学案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其实践价值表现如下:

第一,学习目标明确。导学案明确出示学习目标,不论学生学习基础强还是弱,都能根据自身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完成或靠近学习目标。

第二,学习方法明确。导学案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的指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相关要求自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语文自学方法,提高语文自学能力的过程。

第三,学习任务明确。围绕学习目标,导学案上明确出示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觉达成学习目标。这能确保学生规范有序地进行语文自学。

二、当今语文导学案教学的得与失

(一)当今语文导学案教学的“得”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师教,学生学,课下作业巩固,倘若学生没在课下预习,那么在教师开课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学生在“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语文导学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现行常见的导学案,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通常都有学习目、课前预习、课堂研习、课后延伸及拓展阅读等几部分,而在课前预习中又包括字词注音、问题思考、资料链接等内容。除了复习所学、积累认知外,探究追问成为课后学生学习的又一方向。这样的学习模式,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不仅转“被动学习“为“主动”,使学生的自学意识凸显,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得不说是有益的尝试。

(二)当今语文导学案教学的“失”

语文导学案带给我们无限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思考。

首先,概念的混淆。部分教师没有弄清导学案的真正含义,把它和学案等概念混为一谈,导致导学案的设定混乱,未有成效,甚至引起语文教学整体的问题。

其次,从教育理念角度看,目前导学案教学偏离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平等关系。尽管导学案出现的初衷是想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但由于很多作为编写者的教师编写前不考察实情,不与学生交流,导致导学案的内容完全由教师预设,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这就无形中又回到了教师为中心的老路上。

三、语文导学案的设计策略

(一)导学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

针对前文提到的导学案内容完全由教师预设,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的情况,我认为导学案应以学习目标为前提,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向导来设置,如:教师在编写前应与学生们探讨交流,哪里是学生们不懂的,哪里是可以简单阐述的,这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指导,不应该只是教师的主观臆断。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人文性

导学案的设计应突出人文性,让学生“乐于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觉着自己就是设计者,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思考自己的问题,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同时,导学案的设计要条理分明,“主线”清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敢于自行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重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涉及课外阅读

设计导学案时,应涉及课外阅读,把课外阅读渗透到各环節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摄取量。如:课前收集写作背景、作者资料,推荐相关精彩阅读等。如此推进大阅读,让学生在40分钟里把大量信息进行过滤、吸收、内化。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必定能日趋提高,语文的积累量也会相当可观。

(四)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性格、学习基础和智力能力都会有一定差异。在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在具体的设计上,却不可直接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可以设置一些选择性的任务来让学生选择完成,难度由低到高,完成越多为小组得分越多,这样既有分层设置,又不失掉了学生面子,还不失鼓励,可谓一举三得。

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需要去打磨,导学案教学也一样,要真正使导学案的运用变得高效,每位教师都应在导学案设计的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注意导学案设计的策略,并做到“实事求是”,从而引领课堂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2]张鹏举编著.颜振遥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3] 孟凡军.高中语文导学案教学的深层反思[J].教研天地.2014.11

[4]王颖喆:导学案:基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思 [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徐菲 1989年8月 女 土家族 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 硕士 中二 学科教学(语文) 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效语文教学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