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美感教育

2017-09-27韩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境界写作阅读

韩霞

摘 要:语文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必说包罗万象的教学内容,也不必说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单是那激荡着情感的审美活动就十分突出了。通过再现艺术境界,使美感形象而直观,通过捕捉课文美点,使美感稳定而持久;通过展开审美想象,使美感深刻而丰富;通过加大文学阅读,使美感灵异而理性;通过创设写作活动,使美感真实而感人。让学生得到美的感悟,提升审美能力,激发创造美的情趣,从而创造美的生活。

关键词:境界 美点 想象 阅读 写作

【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学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听说读写,全面训练,课堂内外,不拘一格;自然人生、天文地理、诗文辞赋,包罗万象。展示在每个学生面前的是海阔天空。语文教学的美感因素尤其十分突出,在教学活动中,应激起学生情感的激荡,让他们产生一种愉悦,从而得到精神满足,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令语文教学变得鲜活、滋润。

(一)再现艺术境界,使美感形象直观。

1、在教学中把教材中的艺术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感受美。我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一幅有声图画给学生展示山中秋天的美丽,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画外音等方面感知形象。让学生感知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笼罩在月光下,别有一番奇丽的朦胧美,既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莲动”动静相生的动态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而无疑的,要让学生自己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诗画情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构成自己独特的“山居秋暝图”。

2、声情并茂的朗诵,也能够展现艺术的境界,使学生直觉到美。比如在学校朗诵比赛活动中,我班一男生选择了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作为参赛曲目,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用激昂的语调,雄浑的音调,热情奔放的朗读,读出了安塞腰鼓释放出的奇伟磅礴的能量,歌颂了黄土高原上的西北汉子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让听者感受到了阳刚豪放之美。

3、教师适时适度的角色化“表演”,形象而具有整体性的板书、直观生动的画图,也能激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并且经过学生生活和知识经验的参与,会使学生创造出更深刻的意境。

(二)捕捉课文美点,使美感稳定而持久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作者以感情著文,文章的字字句句都跃动着感情的激流,涌动着感情的波澜。

课文中哪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呢?毫无疑问,应包括其中的人、事、景、物。在教学《桃花源记》的课堂上,当课进行到探究学习阶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陶渊明笔下的“乌托帮”式的理想社会的认识时,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识能力较低的学生会说出自己喜欢和欣赏文中美的自然景物;中等层次的学生会说出自己曾陶醉于桃花源恬静的气氛,淳朴的民风,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认识较深的学生能说出桃花源人对战乱频繁的东晋社会不满的心理,并对理想社会积极追求的行为表示肯定,会对这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赞叹不已。很明显,其审美认识能力是有差别的。认识能力较低的学生为文中呈现的自然美所沉醉;中等学生为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美和行为美所感染;认识能力较高的学生为作者追求的理想美以及“不恋官场恋旧林”的行为所激发。这足以表明:学生不仅能准确捕捉美点,还能用审美的眼光,正确的进行审美评价,使审美意识得到增强。

(三)展开审美想象,使美感深刻而丰富。

要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就必须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复活”,调动学生美感心理因素中关键性因素——想象。我在讲授孟郊的《游子吟》时,在屏幕上展示青灯孤月下慈母缝衣,殷殷嘱咐等配乐画面,极其生动的创设了该诗的意境。同时让学生参与创设情境,学生想象了母子离别,异乡望乡思母,残月念子归乡等画面,使学生既对诗境有了深刻的印象,又感受到了创造了快乐,而且加深对诗歌形象和主题的认识。

(四) 加大文学阅读量,使美感灵异而理性。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两个重要的艺术心理素质:一是独具慧眼,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二是胸怀诗心,对生活能产生丰富细腻、奇异而复杂的情感,内含活跃、丰富而富于创造性的想象力。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自身的这两种心理素质。有了这两种心理素质,就能洞察和捕捉形形色色、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能自感和再现细腻复杂、幽微变化的心灵波光。要有情感的自我检查习惯,要使自己的感情净化、丰富,充满自我再生机能,就不但要善于研究文学名著的社会内容,而且要从中研究大作家感情世界的丰富色彩。

(五) 创设写作活动,使美感真实而感人。

优秀的作品中作家那种生命的亮色,鲜活的思想,呈现着一种撼人的美。这种美要让学生用心去感悟,并用从中获得的感悟去认真观察、体味生活,以美的眼睛去寻觅生活中的美,而且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去感动更多的人。

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学生都被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父子深情而感动,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关爱自己的,从记忆的相册里寻找同样感人的镜头,用真情的笔写下来,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文章就显得特别富有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去理解父母的爱。这样,学生不仅从课文中得到美的感悟,提高了审美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参与了创造美,表现美。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美,无处不存在着美的创造.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对于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当是有情感注入的一堂课;语文教师应当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从文学作品中察觉出一般人不易察觉的情感,从而能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在课堂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从中受到教育和陶冶,去努力创造美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初中刊2004年度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

2、《诗歌鉴赏与写作》 魏传宪著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美学原理新编》 杨辛、甘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魏书生著 沈阳出版社

5、《语文教学心理漫议》 成都出版社

6、《语文新视野》 覃波、覃润昌主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境界写作阅读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