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7-09-27殷红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兴趣

殷红波

【摘要】很多中职生来到职高以后,他们认为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因为以后就业主要靠自己的技术,学不学文化课并不重要。正是这样的思想让许多中职生忽视了对文化课的学习。从而造成学生在文化课上的学习不是睡觉、就是说话,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正是这样的思想也影響了语文课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抓住中职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做、去说、去组织、去表演、共同研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学的主导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关键词】中职生 ; 幽默语言 ;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42-01

许多考不上普高的学生来到职高以后,他们大部分认为我来到职高是应该学习专业技术,对语文的学习可学可不学,并且他们在初中文化课的基础本身就差,更增加了他们对文化课的厌恶,语文也不例外。他们看见背诵的课文就头疼,看见文言文就发愁,老师让他们写作文,他们不知道从哪写起……总之看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痛苦表情,听着他们那一句句埋怨。我对语文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求知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的去探寻。只有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才愿意学,喜欢学,乐于学。作为语文老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把学生的“被动学”变成“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像山那样思考》课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导语——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学生回答(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那么能不能把狼赶尽杀绝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本文,看看本文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这个导语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生扮演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电视剧、电影为什么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来源于演员高超的演技和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理解透彻。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当了一回导演,学生当演员。由学生来扮演角色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直接模仿,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技能,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讲《雷雨》时,我让学生先分角色朗读,然后让几个学生学生扮演文中的“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周萍”等角色,在课上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开始表演,通过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师生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最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担心表演有漏洞,自己主动地去认真阅读课文,认真对照,看学生台词表演的是否正确,动作是否逼真,整堂课做到了人人参与,通过表演,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我看着台上学生认真表演的角色,看着台下学生认真观看的神情,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形式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自主探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探讨也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只有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打破了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

例如我在教授《项链》这一课时,本文结局除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空白”文章的结局是“实在”的,但同时又是“空白”的。“实在”说明了项链是假的,“空白”指我们不知道马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话,她会怎么想?接下来故事将会发生什么?我把问题抛出,让学生自己讨论。让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去做大胆的推想。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要回了5万法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精神崩溃、整天念叨:‘项链,假的,项链,假的。最后住在精神病院。……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理解了人物性格,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学生带着疑问,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学会协作,充分讨论,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学生,学生不理解教师。”教育研究表明,师生情绪的对立,学生会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更不要说让学生听你的话,好好听你的课。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开怀大笑,非常兴奋,在课上学生注意力就会集中,学生心情高兴轻松,那么对所学的知识就会感兴趣。

例如,我在讲解《荷花淀》写到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的事托付给她,课文中写到:“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来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乡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我把原文改动了一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女人定力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就是着幽默的语言,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就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点心得体会。常言道:“教无定法”。要想让中职生在课堂上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这对职高的老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生才愿意对语文课产生更大的兴趣,能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凯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技能[J].教坛纵横,2001.22.

[2]钱乃荣.《汉语语言学》,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生学习兴趣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