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初中语文情感教学
2017-09-27杨丽仙
杨丽仙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不仅仅有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包括人文素养的培养。而情感教学在人文素养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习热情,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真正落实新课标的中心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情感教学必须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新课改 积极性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激活情感,以情激情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万里,上下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精彩的语文天地。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入,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發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语文的无比热爱,产生学好语文的持久动力。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从学习对象上看,作者“为情而造文”,“五情发而为辞章”,特别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语文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再者,写作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细腻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语文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说读写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学生个人主观倾向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骨肉情、友谊情、人道情等基础情感上升为利他情、爱国情、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语文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
二 发掘情感,以情导情
1.显性因素要张扬。所谓显性因素,就是语文文本中所具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文中主人所表现的,学生容易感受到的情感因素。这样的情感因素,学生容易理解,便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沟通,所以要大力张扬,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
2.隐性因素要发掘。所谓隐性因素,就是语文文本中反映客观事实,并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仍然会不知不觉地使人感受到蕴涵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因素就需要教师带着比较明显的情感倾向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3.悟性因素要点拨。所谓悟性因素,就是指本身不蕴涵显性或隐性情感因素,但却具有引起情感的某种因素,并能被具有一定领悟水平的个体所感受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尽管这种情感因素主要存在于体现科学美理工类学科,但在文科类学科中,也是存在某种人文美的。
三 情感影响,以情引情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崇高的,神圣的,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师应该运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行动、表情去触动学生好学的情感。不应该把不恰当的喜怒哀乐带到教学过程中去。教师的言、行、表情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心实意爱护它,为他操心时,他们就会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过的道理、传授的知识产生肯定的倾向并自觉地接受。这样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感情基础。这种基础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总是崇敬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一瞥,信任的一点头,爱抚的一摸,轻声地询问,都是“师爱”情感的流露。当师生双方都处于积极情感状态的时候,便会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课堂将会出现一种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
总之,情感教学不是单纯的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指出、强调,也不是对文章具体问题回答的恰当与否。情感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文章的一种主观判断能力,能够从文字中体会情感的努力。老师要切忌答案的完全公布和模板化,要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去组织自己的答案。情感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师生的共同探索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宝权.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09(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