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小学高效的数学课
2017-09-27金玉花
金玉花
【摘要】为了实现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就要结合实际构建高效课堂。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实际,就如何上好一堂小学高效的数学课加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 高效 ;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69-01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上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向课堂要质量
过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创造。以往我都是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少,总是以“注入式”和“满堂灌”的方法来教学生,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提出时,我在想“老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学会呢?”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可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教学之规啊!而且,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可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教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的也很牢固,这时,我才认为,老师不认可改革不行,认可了不做也不行。因为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如果不在这里“大动干戈”,就很难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搞好数学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其基本过程是,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对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课堂展示做准备。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例如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提问、抽查的方式来了解每位学生对预习问题的解答情况。遇到共性疑难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度过预习的难关,顺利完成任务。
三、自主探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测(即看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所谓“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獨立完成作业。这样,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在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快速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板演、练习(检测性的习题),然后针对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正,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作出评点。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比如在执教《三角形面积》一课,教改前,我总是端着课本读出课题,再把课本上的例题讲完,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再照葫芦画瓢做练习,枯燥无味的知识要三、四节课才能完成,可谓“学生累,老师烦”。现在,我先让学生课前交流自学的情况,明确这节课的任务和目标,再通过创设“要把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种上不同的花,你有什么设计方案?”生活情景,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采用对角分的方法,你知道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引出课题,起到了很好的激趣作用。然后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老师能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成果展示、质疑等学习方式,充分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抢着回答自己的想法,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分解的一清二楚。三、四节课的内容短短的40分钟就轻松愉快的解决了。可谓“学生欢,老师悦”。
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利用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饲养场的张大爷想用一段长18 m的铁丝网围成一个鸡圈,请你帮张大爷设计一下,围成什么样的形状时鸡圈的面积最大?让学生经历观察(每种围法的结果)、比较(不同围法鸡圈面积的大小)、归纳(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和存在的可能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又如,二:年级同学排了3队去游玩,每对同学一样多,小红前面有5人,后面有3人,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去站队来解决问题。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2011(07)7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