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美工区域游戏化操作指导策略

2017-09-27胡潇青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美工区游戏化

胡潇青

【摘 要】在美工区中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必须立足于幼儿视角,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情境精心设计美工区的游戏内容,源源不断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用心观察、记录,适当指导,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美工区能够真正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实现美工区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游戏化;美工区;操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112-02

在幼儿教育中,美工区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性区域。在该区域创设合适的情境,能使孩子们身心愉悦、大胆想象,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同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通过美术区域游戏化的创设和操作过程的引导,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更好地创作作品。

以笔者所教的中班幼儿为例,如何在美工区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呢?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班幼儿的手指动作更加灵活,能够使用剪刀,对事物的认识也能用多种艺术方式进行表达,如画一画、捏一捏、剪一剪、折一折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问题,这就为该项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笔者细细品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认为需要创设良好的美工区环境,才能让幼儿更好地通过与环境、操作材料的互动获得直接经验。本文以《指南》为指导思想,结合中班幼儿的操作能力特点,探讨游戏化的美工区对幼儿操作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创建良好环境,营造操作氛围

良好的环境能够让教师与幼儿更好地沟通、互动,这其中包含了一定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合理设置的美工区能让每一处都“说话”,对于拓展幼儿思维、提高幼儿操作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等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巧设区域布局

合理的区域划分既要考虑到美观性、动静结合,又要考虑到是否适宜孩子的发展和特点。通过《指南》的深入学习,笔者更加关注每个区域的特点和教育价值。我们将美工区创设在一个阳光充足、有足够空间的安静角落,模糊区域之间隔断,根据幼儿的意愿及需要,让区域与区域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如以前红红在建构区中突发奇想,想要为自己的公园添置秋千,可是她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能够代替秋千的材料。模糊隔断后,美工区与建构区能相互走通,欢欢玩儿的时候突然需要一只小狗,于是他进入美工区,在纸上画了一只小狗,把它剪下来贴在积木上,欢欢玩儿得十分高兴。可见,互通的区域环境,能够实现区域材料的相互分享,各区域的教育价值相互渗透,孩子们在其他区域的活动中也能够进行美工操作,这样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美工活动的学习,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进行美工操作。

2. 提示区域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自主性活动应遵循一定的规则,笔者在美工区设置规则牌,对该区域的具体人数、游戏规则进行说明。通过美工区规则牌的建立,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展示幼儿作品

在美工区中,幼儿能利用不同的形式制作多种作品。因此,作品展示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孩子们在展示自己作品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提升欣赏的能力。在幼教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有些幼儿没来得及完成作品,非常不舍,总是想要做完再离开。对于这种情况,笔者的做法是设置专门的“等待柜”,让这部分幼儿把自己还没来得及完成的作品放在“等待柜”中,可以在下一次的区域游戏中,继续完成上次没有完成的作品。

二、以幼儿为中心,激发操作兴趣

《指南》要求,教师应为美工区提供丰富的材料,以保证幼儿每次活动都能顺利进行操作,让幼儿在与不同材料接触的过程中感受操作的乐趣。

1. 提供适宜材料

(1)与主题内容相融。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具有共存性的,两者都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两者开展的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相互补充,能够很好地配合,已完成的主题活动可以投放至区域中来,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为未完成的主题活动做铺垫。例如,在进行中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时,请小朋友用彩纸折成各种小动物,在蛋壳上画画,用蜡笔、颜料表现可爱的小动物,通过多种美术方式,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也拓展了主题活动的内容。

(2)以幼儿兴趣为基础。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区域材料的添置和更新应以幼儿感兴趣为前提条件。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娃娃过生日这个情境非常感兴趣,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拓展思维。开展游戏时,孩子们一起讨论过生日的很多细节问题,如需要生日蛋糕,可是怎么制作呢?有的说,可以用轻泥在圆圆的盘子上制作,于是我们提供了盘子、碗和轻泥,让幼儿开心制作生日蛋糕,掌握了新的操作技能。

(3)实施分层教学。在幼教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幼儿之间能力的差异,根据“最近发展区”的规律,为每个幼儿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准备不同的活动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例如,制作冬天里的帽子、围巾、手套时,为操作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蜡笔、记号笔,引导他们装饰纸制的帽子、围巾、手套;对于能力中等的孩子,我们提供了多种颜色的毛线、胶水,让他们能够运用绕毛线的操作技能来装饰;面对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则提供了多种美术材料,让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如颜料彩绘装饰、印染裝饰等。

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添置难度适中的半成品美工材料,引导幼儿在探索中体验美工活动的乐趣。例如,制作新年贺卡时,给孩子们提供边上已经有了一些简单装饰的半成品新年贺卡,以及剪刀、颜料、扭扭棒等材料,请幼儿发挥想象,自己动手制作更漂亮的贺卡,孩子们对制作新年贺卡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由此可见,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提供合理的美工材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还能使幼儿在快乐中掌握各种材料的操作方法。endprint

2. 运用辅助材料

区域活动是为幼儿所创设的,教师应充分支持幼儿进行探索。归纳盒、流程图等辅助材料都能起到暗示的作用,教师应该合理运用一些辅助材料引导幼儿操作,促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操作的技能和方法。

(1)归纳盒的运用。例如,在主题活动“你快乐,我快乐”中制作“快乐的小人”时,笔者在归纳盒中用点数标识,先使用圆形纸片制作头部,然后粘在吸管的一头,再将吸管的另一头插入半成品的纸板身体中就大功告成了,见此情形幼儿也充满了喜悦感。

(2)流程图的提供。在美工活动中,如果能提供流程图,既能减轻幼儿的操作难度,又能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力。比如,在折紙活动中,教师可将每一步的折纸方法制作成流程图贴在墙上,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三、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操作能力

区域活动的特点之一就是自主性,孩子们在活动中是随性的,喜欢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区域,教师不是直接干预其中。但是,教师不直接干预不等于不干预,只有适时地介入,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最终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1. 活动前的指导

在活动前,如果有幼儿从未接触过的新材料,教师一定要重点讲解它的制作过程、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如果有孩子们之前不怎么会玩儿的美工材料,也可以再一次地讲解、引导。例如,制作螃蟹的时候,笔者第一次讲解后,孩子们都不会做螃蟹腿,也没人愿意再玩儿这个游戏。笔者再次讲解,告诉他们如何制作,并请幼儿模范,很快就激发了其他幼儿对制作螃蟹的兴趣。

2. 活动中的记录

在活动中,教师的身份是孩子们的同伴、记录者。教师可向幼儿询问这个材料如何制作,可以做什么……以此来启发幼儿操作,并用记录表连续记录幼儿在操作中的变化过程。实践证明,记录表的使用能更了解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3. 活动后的评价

在活动后,应多使用正面性评价,欣赏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和细微变化。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幼儿,哪怕是面对缺点,也可以与幼儿用相互讨论的方法,如“除了可以画画,我们还可以用什么东西制作呢?”启发幼儿进行深层次地思考,不断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杨晓军.浅析幼儿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读与写,2015,(14):458.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工区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有效开展
美工区废旧材料再利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对幼儿美工区活动的正确引导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轻、简、自、乐”
探索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应注意的问题
巧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