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表达形式应用于单元习作中的策略

2017-09-27江红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文本小学

江红梅

【摘 要】当前的语文教学重内容理解,轻文本表达,还没有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因此,崔峦老师提出,“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那么,当语文教学堵住了“分析之路”后,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通往“语言综合实践与运用”的大路呢?将文本表达形式与该单元习作结合,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一是确定单元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表达主要形式,二是将单元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表达形式迁移到单元习作中。

【关键词】小学;单元习作;文本;表达形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101-02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内容的理解,忽视表达形式,造成“少、慢、差、费”的低效教学局面,学生写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笔者认为,关注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表达形式,并将文本表达形式与该单元习作结合,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理由是:“人文主题”为编写体例的现行教材,一方面突出了人文的主題性,另一方面也恰恰表明——围绕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有4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都围绕着“童年”这一主题,但文本表达形式却不相同。《古诗词三首》是以诗歌的形式反映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抓住了3个画面来表现。第一幅画面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儿童的无忧无虑;第二幅画面“无雨都张伞”“使风”体现儿童的顽皮与聪明;第三幅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表现儿童生活的无拘无束,充满了劳动情趣。而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以某一熟悉的事物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与“骆驼”相关的有趣的回忆,反映童年生活;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则以地点为主线,写了一系列发生在祖父园子里的趣事;《童年的发现》是一篇外国选文,是以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写了“我”小时候的一个惊人的发现。4篇选文的内容、写作主线、写作方法各不相同。

基于这一特点,笔者毅然将阅读教材中“同一主题不同的文本表达形式”这一写作资源运用到单元习作中来,既发挥了文本的阅读价值,也有效地发挥了文本在写作方面的范例作用。那么,如何实现文本表达形式与相应单元的习作指导的结合,具体有哪些可行的操作策略呢?

一、通过句的训练实现写作迁移

句的迁移适合于中年级的写作,尤其是在三年级更有效。就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生活”为例,这一单元的习作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这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具体、空洞。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一共安排了4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这4篇课文在句段表达方面都为该单元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就拿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来说,文章有这样一段描写: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是关于“爬山”的动作描写,第一句直接点明了活动的内容,第二句从动作的角度来写,第三句从想象的角度描写,而且这一省略号用得很贴切,读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活化“爬山”的画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引导学生就跳绳、游泳、炒菜、骑车等活动进行动作描写。这一句式的迁移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爬天都峰的艰难;另一方面,它与本单元《我的课余生活》的习作紧密结合起来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模糊、不具体。

二、通过段的训练实现迁移

在小学阶段,有3种段落的构成对学生的写作有很重要的帮助:一是总分式段落构成,二是设问式段落构成,三是并列式段落构成。

1. 总分式段落构成

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洒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文中作者紧扣“灯的海洋”,从“港湾里的灯”写到“马路上的灯”,段落结构十分严谨。这种表达方式在《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都有鲜明的体现。该单元的习作安排内容是“写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这种写法进行“中心段”写作,让文章结构清晰,段落分明。

2. 设问式段落构成

如 “在漆黑的夜空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这种段落的构成,可以让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这一单元的习作中,教材安排的就是“谈谈自己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设问式的段落来完成本单元的习作。

3. 并列式段落构成

并列式段落构成指的是段落与段落之间采用并列的构段方法。比如《白鹅》一文,丰子恺先生从叫声、步态、吃相3个方面来表现“鹅”的高傲,段与段之间采用的就是并列方式。在这一单元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从几方面表现。利用这种文本表达形式,可以很轻松地完成本单元的习作指导。

除此之外,还有承接式、因果式、递进式的段落构成。利用好段落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运用文本呈现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单元习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三、通过典型性表达方法的训练实现迁移

到了高年级,除了在句、段、篇的表达上有可迁移之处,在写作方法上也有许多可供单元习作借鉴的地方,如详略得当、借物喻人、场面描写、借景抒情、叙议结合等。这些写作方法都会对该单元的写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如六年级第二单元的写作主题“介绍民风民俗”,这一单元的文章在表达上都给写作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如《北京的春节》一文,启发我们写好民风民俗,可以从场面描写来体现。场面描写的具体方法可以从声音、色彩、味道这些感官角度来写,也可以从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可以按不同人的不同活动来写,如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也可以按活动的过程和顺序来写,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建造“竹楼”的场面:先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像过节一般热闹。按照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完成第二单元的习作中,充分应用了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表达形式,场面描写完成得十分出色。endprint

1. 点面结合法写场面

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摆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在花市里,各色的鲜花争奇斗艳:火红的郁金香、深红的非洲菊、紫红的芍药、嫩黄的玫瑰,还有雪白清香的水仙,最美丽、最鲜艳的当属蝴蝶兰了。在花展中的蝴蝶兰,有的是玫瑰红的,有的是淡红的,有的还是白色的。摆放的样式也十分多样,有的是一枝一盆,有的是几枝一盆,不管怎么放,蝴蝶兰总是那么美丽,引人注目。

2. 抓住细节写场面

不光屋外要点灯,屋里也要点灯。屋里点的是煤油灯,每个床头点一盏,从除夕一直亮到年初三,中间不能熄。灯与丁谐音,灯火又象征生命之火,所以这盏灯肩负使命,特别是老人屋里的灯更不能有闪失。如果小孩子不懂事去玩这盏灯,多半会被大人劈头盖脸赏两巴掌。我曾经手痒痒想去拧一拧煤油灯的灯芯,刚碰到,就看见爸爸怒目圆睁瞪着我,吓得赶紧撒手溜了。

3. 按活动过程和顺序写场面

大年初一的一大早,还没起床就闻到酒肉的香味。起来一看,伯母摆了满满一桌饭菜,桌子上供着祖宗牌位,应该是代表祖宗们在那里享用子孙们的供奉。年初一的头等大事就是祭祖。等拜了祖先,祖宗们吃好了、喝好了,我们才开始吃饭。我们依次在供桌前跪拜,向祖先祈祷。家里刚出生不久的小弟弟也被他妈妈抱着一起拜祖宗。然后是为祖宗添酒,进献金银纸钱,最后是烧纸钱。

4. 场面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

大年初一绝不能睡懒觉,怎样也得有个“新年新气象”嘛,其实早起也就代表这有很多活儿要干。最热闹的就是厨房“乒乒乓乓”,大家早上都必须要吃一碗福建的传统——长寿面。里面有冬菇、发菜、蚝这些好寓意的菜最具特色的肯定是“长”,几乎是一根到底,而且要一口气吃完,才能长寿。吃完早餐,有一頓忙,要把芋头、红薯、豆腐干都炸一遍——就是福建的炸杂食。先要把杂食拿去供祖先,再重新炸给自己吃。过了午饭,就开始最温馨的环节——做糯米饼,女人们负责有技术的揉糯米,拌绿豆;男人们负责要力气地过模,要很大力,才能有好看的花纹;小孩子则喜欢做在熟的糯米饼上面点3个点,应该是寓意“红火”吧。大年初一,全家都待在一起,忙活着,就过了大年初一了。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学走到今天,必须回归“语言的综合实践运用”这一属性上来。从文本表达形式的角度探索语文教学的读写价值,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将文本表达形式迁移到单元习作教学中来,更是一条简单、高效、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阮美好.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4.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文本小学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