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9-27李丹平措旺堆
李丹++平措旺堆
基金项目:西藏大学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511);西藏大学珠峰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之优秀管理干部发展助力计划 ;
[摘要] 近年来,西藏高校以引导各族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为重点,以服务基层劳动者和群众为目标,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了实践育人新机制。
[关键词] 西藏大学生 社会实践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G641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回信中讲到,“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群体回信,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尤其是在青年大学生勇于在社会实践方面奉献青春智慧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给予最高的肯定。西藏大学生是青年学生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他们担负着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稳定西藏的历史使命。因此,西藏大学生不仅要勤于学习,更要投身社会实践,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1],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的教学实践[2]、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以及‘三下乡、‘进社区等活动”。西藏高校社会实践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果。回顾“社会实践”的建设历程,我们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建设初阶段,大致从2000年至2010年,社会实践从共青团发起的一项活动转变成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形成了长效育人机制。二是育人文化的营造阶段,从2010年起,学校提出“深度实践”的基本方针,让社会实践工作的科学性水平和育人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实践自觉的养成阶段,今后一段时间,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努力让核心价值观进学生思想、入文化主流、变实践自觉。
一、西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
以西藏两所高校2015年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西藏民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践行八字真言,投身四个全面”为主题,组建了七支重点团队,107名学生分赴西藏日喀则、江西井冈山、北京、天津等地开展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了志愿服务、社会观察、义务支教、医疗服务、普法宣传、见习实习等多个方面,核心团队数量和参与学生人数再创新高。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44人在巴宜区米瑞乡开展了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涉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四个全面”观察、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环节。活动中开展了政策宣讲、走村入户、帮扶贫困家庭、医疗服务、文艺汇演等内容,整场活动受到了乡镇干部群众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赞扬,实现了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基层发展双向受益的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
实践成果及影响方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西藏大学生“服务基层、奉献社会”赢得了实践单位的广泛好评,成为当代大学生“走出校园、践行青春”的一支生力军。
二、以西藏大学为例,分析研究西藏高校社会实践取得的成绩
1、 以西藏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
基本情况:西藏大学开展“三下乡”活动以来,已覆盖西藏那曲地区、林芝地区、日喀则市、山南地区、昌都地区和拉萨市的7县2区的县乡村,平均每年投入35.38万元,平均每年收益群众3000余人次左右,服务对象为基层党政机关、一线公安民警、民兵组织、三老人员、困难户、低保户、贫困学生、优秀教师等基层组织和群众。
“三下乡”创新拓展情况:校团委结合西藏实际,特别是针对中央企业入驻西藏建功立业的感人事迹,确定2014年藏大“三下乡”服务点为华泰龙集团,并根据企业实际和员工的需求,详细制定了“三下乡”服务内容和项目。组建了15个社会实践分队和校级一个大队,参与学生指导教师和医疗、科技、政策专业教师共计230余名。
2、具体实践内容:西藏大学师生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总投入资金35万余元,并邀请了三家媒体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此次三下乡活动包括校企座谈、矿工免费义诊、矿区户外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企业发展基本状况调研、文艺演出、慰问当地基层组织、困难群众等一系列内容。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本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历练意识,报效祖国”的原则,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在增长才干的同时,切实为当地员工办了很多的实事、好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以文化艺术为引领,丰富基层员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此次活动本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满足广大一线基层劳动者和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西藏大学雪莲花艺术团为在一线辛勤工作的员工献上了一场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2).以座谈为平台,搭建互惠共赢的战略合作机制。
双方在实地召开了作座谈会,会上,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合作战略协议书》,就今后双方在人才培养、大型科研项目合作、实习就业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双方领导还共同为“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進行了揭牌仪式。
(3).以科技为支撑,学以致用,帮助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
实践活动中,参与师生积极深入到矿区一线工作当中,资源勘查、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骨干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员工带来了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矿业技术人员探讨、交流,有效提升了科学开采、规范运作、精细筛选、有效恢复的实用的知识。
(4).以医疗为保障,送医下乡,改善矿区医疗条件。endprint
在此次“下乡”活动中,西藏大学的师生们在矿区设立免费义诊服务点,热情、耐心、周到地为广大一线员工及其家属提供内、外、妇、儿、口腔、B超等科目的专业义诊以及进行了“矿区应急救护知识”的模拟实景演示与培训。
(5).以调研为抓手,深入员工,了解民意,梳理感情。
我校学生骨干组成的调研组,深入该公司的一线员工中针对他们的心里、工作、生活以及岗位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师生与员工三五一群,促膝交谈,共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畅谈“中国梦、西藏梦、百姓梦”。
(6).以矿区为点,辐射周边乡村,促进各族群众团结。
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深入村户,访贫问苦,以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西藏大学师生们深入到乡政、村居,并慰问驻村工作队、基层一线便民警务站、民兵组织,教育局、中小学校贫困学生优秀教师、困难家庭和离退休老干部家庭。
2014年西藏大学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基层群众的同时,也让广大青年学生真正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了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并树立起“青年梦”、“实践梦”、“基层梦”和“我的梦”。
三、西藏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西藏高校社会实践要想进一步取得实效性,就要求学校在实践过程引导方面进一步强调实践的基层导向、价值导向和服务导向,确保实效性。
1、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丰富
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以学校组织为主,内容多以志愿服务、文艺汇演、医疗服务、普法宣传、见习实习为主,在科技支农、教育帮扶、生态环保法律援助等发面开展较少,形式单一,内容缺乏深度。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就必须在内容设计和形式编排上紧跟时代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融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与大学生紧密相连的实践内容。
2、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校教学工作脱节
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除专业实习纳入到教学工作以外,其他内容多以校团委、学工处、学院组织开展,和现有的教学工作没有联系。同时,西藏高校多将社会实践纳入到校园活动中,导致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甚至出现了很多部门认为社会实践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我们知道高校学生的“二八现象”已经让20%的同学参与了学校80%的活动,多由校方组织的社会实践更是以20%的学生主要参与,让社会实践的覆盖率大大降低,第二,社会实践没有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就意味着社会实践没有科学的课程设计,在组织开展时,大学生们既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没有相对专业的团队负责,导致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降低 。第三,西藏高校社会实践内容深度挖掘不够,要想进一步拓宽和挖掘,尤其是在大学生科技发明、创新创业方面发展,难度性较大。
3、社会实践缺乏指导教师,实效性不高;
据调查,西藏高校均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这就意味着教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不在工作职责范围之内,与教师的职称评优没有联系,导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担任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相应也不高。
4、学生参与力度小,主动少,被动多;
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多以学校组织为主,大学生通过学校、学院的《关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并由团委广泛动员、组织参与为主要形式。学生接到通知后,主动参与调研较少,被动多。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西藏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除专业实习外没有什么意义,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不了作用等。
5、西藏大學生社会实践中藏族大学生参与主动性不高
西藏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地点、针对群体都是民族地区和民族群众,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生要懂双语(汉语、藏语),更要求我们要以藏族同学为主,他们了解当地文化、民风民俗,易于和群众交流,但是调查发现,除“三下乡”文艺汇演外,很多藏族大学生都没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
四、进一步增强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不强的对策
1、强调实践选题的基层导向
基层一线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学校坚持实践选题的基层导向,一是在社会热点调研实践中探究时代价值。二是在志愿公益服务实践中体会道德价值。三是在“三下乡”“进社区”实践中感受集体价值。
2.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工作的一部分
构建 “大课堂、技能类、专题讲座”和“小场地、项目型、团队辅导”为一体的培训体系。开授“社会实践概论”(3学时)、“社会实践方法”(3学时)、“实践报告撰写”(3学时)、“微记录创作导论”(1学时)共计10学时,列入学生课表。
3. 注重实践项目策划,提升选题质量
将社会实践工作战线提前,3月份启动项目选题的征集工作,面向专业教师、党政干部、学生和校友征集到各类热点选题,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和项目论证会。在此基础上,学校动员各学院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本单位选题方案,举办实践项目双选会,将支持政策和师资指导向重点选题倾斜。
5. 加强社会实践的意识教育,鼓励民族大学生积极参与
针对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足够的认识,学校、学院将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的意识教育,将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讲清讲透讲明,组织动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成才,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民族大学生。
6、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提升实践质量
构建“教授指导、专业指点、学长带队”的三位一体的实践过程指导模式。一是邀请专业系所教师指导重点团队。重点邀请大牌教授、专业课教师指导重点团队,为实践学生提供深度指导。二是引入优质师资力量培育精品成果。三是选聘优秀团学骨干带队开展实践,邀请学生辅导员、团干部带队实践,探索建设“优秀学长指导团”,重点进行操作层面的跟踪指导。
通过以上措施,加大力度做好西藏大学生社会实践,切实提高实效性,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引领各族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投身志愿服务,奉献青春力量,下基层,长才干,练就过硬本领、磨练意志,汲取营养,在与人民的共同奋斗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 汪淑娟.《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研究》[D]. 吉首大学.2013
[2] 邢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