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汉字的乐园里
2017-09-27方仙英
方仙英
【摘 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大量识字,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追求。文章探讨如何以周为单位设计识字专题,并通过激发兴趣,让孩子主动识字;巧妙实践,让孩子快乐识字;多元评价,让孩子收获喜悦等方面开展主题识字活动,从而显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关键词】起始年级;分周;专题识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086-03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大量识字,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无数专家、一线教师前赴后继,早在20世纪,就先后出现了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部件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韵语识字等识字方法,这些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启发了大家的思路,为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创造了前提条件。
一、缘起
镜头一:“本月是用餐文明月,我们全校同学要完成五个一……”德育主任又在广播里布置一月主题了,月月有主题教育活动是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一大德育特色。
镜头二:“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是按照单元专题编排的,包括文具、身体器官、颜色,等等,每个专题学相应的若干词汇,这些专题都来自学生身边的事物,来自学生的生活。
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月为单位,教材按专题编排,那么,学生的课外识字可不可以也以周为单位,以专题形式开展呢?我们就此开展了一系列的设计和运用研究。
二、依据
以周为单位的专题识字是让生字与学生多次见面,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了好朋友。由此,达到识记生字全貌的效果。它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1.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无意识记为主,他们对字的认知不会去分析,难以理解字的表音、表意、象形等内部结构,而是把一个个汉字当成完整的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因此,在儿童识字的过程中,复现形式越多、越新,参与的感官越多,识字的效果就越好。而设置“识字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地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使学生能从整体上识字,感知汉字的音、形、义,并通过反复与汉字快乐相逢,收到最好的识记效果。
2. 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兒童熟识的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所以语文教育应植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语文课程分为5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其中,“识字与写字”的社会资源最丰富,学生学习汉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接触语言汉字,目之所及都有汉字,且很多字孩子还能一一对上号,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凡此种种,都说明学习汉字的天地是广阔而充满活力的。以周为单位的专题识字就是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学习汉字的天地,要学会从身边的事物来学习知识。
3. 顺应时代的要求
20世纪以“教室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为特征的教学形态已不适应21世纪的新型基础教育,未来的教学模式将从“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大量的生字也需要学生去自主习得。同时,因为生活识字能帮助学生更多、更快地认识生字,所以在生活中识字也是识字教学发展的必然归宿,识字周便是生活识字的一种具体体现。
三、设计
以周为单位的专题识字是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多种形式呈现同一专题的汉字,并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对这些汉字进行收集、整理、识记。它仅仅是作为课堂识字教学的一个延伸,而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不能额外增加学生负担,也不能让教师操作起来太烦琐。那么,如何让识字周形成一定的序列,如何让学生在识字周中兴致不减,如何让识字周长久地走下去,形成一定的操作模式?为此,我们对专题识字周进行了设计,编排了具体的内容,固定了一定的操作步骤。
对于学生来说,来自生活、身边的事物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激起兴趣。因此,我们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据,综合考虑以下3个方面,确保每周都有不同的专题。
1. 学校工作以及各个月份的具体活动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的各项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起到双赢的效果。因此,9月初,根据一年级新生之间互相不熟悉的情况,我们推出“姓名周”; 1月份推出“文明语言周”,四月份又安排了“交通工具名称周”和“乘车行为周”。
2. 一年级教材编排的内容及特点
识字是语文课程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语文教师要尽量协调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让课外成为课内最好的延伸。比如,“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姓氏歌》,要求认识的字为人的姓氏,于是我们推出了“姓氏周”和“姓名周”。第五单元《动物儿歌》要求认识的字是一些动物的名称,我们以此为契机又推出“动物周”和“动物活动场地周”。
3. 国家规定及约定俗成的节日
孩子们是最喜欢过节的,根据孩子的这一特性,我们在国庆节推出“节日周”,中秋节推出“天体周”,圣诞节推出“礼品周”。
由此,通过巧妙地结合各种节假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四、运用
1. 激发兴趣,让孩子主动识字endprint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低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新鲜的事物,自控力比较差,主动识字的愿望不会很强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借用专题“识字周”,每周变换识字类别,以帮助学生识字。比如,刚开学安排“姓名周”,让学生先了解自己班中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接着又安排“课程周”,让他们将这些课程名字与所上的课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同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主动性。
首先,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助人的特点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联合所有的任课教师常说“到课程表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课?”“下一节是什么课?”孩子们乐颠颠地跑向课程表,快乐地识记课程。其次,联合家长的力量,和孩子合作,制作一份精美的课程表,或者将一个个课程名字制作成一幅幅作品,择优张贴在“风采展示栏”内。一周下来,孩子每天都快乐地与课程接触着,所有孩子都认识了班级课程表上的课程名称,而且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还认识了“科学、品德与社会”等非一年级的课程名称。
其次,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绘本的特点进行有意识地引导。班级中推出《我上小学了》系列绘本,如《小阿力的大学校》《妈妈心 妈妈树》《大卫上学去》《和甘伯伯去游河》在进行亲子阅读的同时,孩子们不仅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还对绘本封面上的文字有了强烈的认识愿望,极大地提高了识字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事目的明确时,他的热情和效率都会很高。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识字周中所有的专题都来自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快乐并享受成就感。
2. 巧妙实践,让孩子快乐识字
(1)亲子作品,让识字变得有趣。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决定了识字周的开展必须争取家长的协作。现在的家长教育理念、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对学校布置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這是一笔丰厚的资源,如果加以充分利用,不但能够做教师最好的助手,而且还能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更快。每个周末,教师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家长下周的识字专题,并告知要求,如蔬菜周:亲爱的家长,下周是我们班的蔬菜周,请您配合,可以带领孩子上菜场,下农村,或利用网络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以及蔬菜的名字,并与孩子合作把它制作在语文书本大小之内的纸上,纸的形状、颜色可以多样,但是必须附有蔬菜的图片和名字。谢谢!周一进行作品交流时,总有一些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作品,如用树叶、鱼儿、蝴蝶等画的“姓名”,用稚嫩的笔画蔬菜写菜名。实践证明,周末亲子作品让识字变得快乐和有趣,让亲情在识字中流淌。
(2)风采展示,让孩子收获自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得到无声的教育。在教室后面的左面墙上有一块1.5米×2.0米的淡绿色泡沫板,我们把它叫作“风采展示栏”,它是我们每个识字周作品展示的土地,也是我们孩子张扬个性,获取知识,收获自信的地方。它就像一位会说话的老师,持久地提供学生所需要认识的字。风采展示栏使用非常方便,每周我们都用大头针将学生作品固定在泡沫板上,下一周则随主题的变化换上不同的学生作品。每节下课、午休时间,风采展示栏旁边都围着许多学生,或讨论谁的作品精美,或介绍自己对其中一件物品的理解,或把认识的字大声读出来,或告诉其他同学这个字还出现在哪里,或就站在前面静静地观看。现在这个风采展示栏不仅吸引了本班学生,而且也成了其他班同学经常光顾的地方,孩子们一起认读,一起享受识字的快乐。
(3)识字宝盒,让积累有目共睹。要让孩子对一件事情持久地保持热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在进步,而且这个进步必须是看得见的。“识字宝盒”就是这样一个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进步的事物。所谓“识字宝盒”,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纸盒子,有的孩子用鞋盒,有的孩子用玩具盒,不过,因为孩子用漂亮的彩纸给它穿上了“外衣”,因此显得特别漂亮。学生在盒盖工工整整地写着“我的识字宝盒”,他们深深地知道这是属于自己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我要让我宝盒中的字比其他同学的字更多。这一想法的诞生,当然就使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增强了。可别小看了这个纸盒,它可是学生的宝贝,每当认识一个字或者一个词、一个名字,孩子都会认真地收入自己的识字宝盒中。在孩子的识字宝盒中,我们可以看到形式多样带有字的纸片:家长制作的、学生自制的,照片打印的、报纸杂志上剪下的、产品包装上撕下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每周五,孩子们把它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本周的识字成果。课下,他们要么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比较、欣赏、讨论,要么一个人静静地摆弄着“识字宝盒”中的汉字,一遍又一遍地数着识了多少字。随着里面的字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成就感也越来越强,孩子的心是快乐的,老师的心又何尝不快乐呢!
(4)阅读乐园,让识字得以延续。许多跟踪研究表明,识字的巩固效果与阅读跟进有关。而阅读的跟进关系到智力的开发,思维的发展,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的观点是让识字与阅读齐头并进,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的效果,保持识字的兴趣。借助学校的“星级评价”体系——“阅书卡”的实施,教师可针对不同识字周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基本来自《小学语文一年级配套同步阅读》《小熊过桥》这两本书)并打印好,然后再推荐给学生。比如,“我爱我家周”就可以推荐绘本《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爸爸》,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疏导了心理情绪,还认识了课本中没有的汉字。“数字周”就推荐一些数字诗,如:《雨的谜语》《咏雪》等,让学生在出声朗读中巩固识字周的成效。当然,阅读的跟进必须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调动家长群的力量,我们要求每天在家庭中开展30分钟“我与大人一起读”的亲子活动,把识字阅读推广到每个家庭,使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逐渐养成好学、勤读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endprint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其实这句话也适合识字教学,当学生在阅读中尝到了识字的乐趣,岂会不努力地识字呢?
3. 多元评价,让孩子收获喜悦
(1)绿卡奖励,来自教师的肯定。根据各识字周的专题分阶段进行识字考核,借用学校的“星级评价”体系——“阅书卡”进行奖励,每一个阶段只要阅读完两本书,写好“亲子共读卡”,把自己在书中学会的30个字写在相应的表格栏中,填好“父母说”和“我说”的阅读感悟,便颁发“阅读绿卡”。每次安排颁发阅读绿卡的仪式,让学生接受来自同学的祝贺,使之享受成功的喜悦。一学期获4或5张“阅读绿卡”的学生即可评为“阅读之星”;获5张以上阅读卡的学生即可评为“读书达人”。此外,学校还将其巨幅照片和事迹张贴在校园醒目处。因为有了绿卡评价,有了“阅读之星”和“读书达人”的称号,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2)识字比赛,来自同学的激励。除了面向全体的识字考核,我们还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同学们在一周中的识字进行反馈,并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斗志,使他们在比赛中掌握识字的方法。
首先,笔者让学生事先统计好自己本周的识字数量,并把在本周學会的新字放在识字盒中。先在四人小组中学习,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同学之间互相学习识字方法,再推出小组中的识字小能手,此举显示出了1加3大于4的学习效果。如果确实组中不止一个强手,可以连推两人。
其次,在9组同学中推选出9到10人“识字小能手”,并在全班进行展示,带着他们的识字宝盒上台接受考核。由老师在他们的识字宝盒中任意抽取汉字,全部认识的即评为“周识字能手”,连续四周荣膺识字冠军的即为“月识字大王”,一个学期均为识字冠军的称为“年度识字总冠军”。学生对这一评价形式展现出高度的热情,取得的效果也不错。
最后,布置下周识字专题则是在学生对识字冠军的向往和羡慕中拉开序幕的,每次布置完,笔者总能从学生眼神里读出不服气和希望,激励他们更投入地识字。
(3)亲情赏识,来自家长的鼓励。威廉姆·杰尔士说:“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而在成长中的孩子更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和关注,他们对自我的认同基本上都是来自外界的评价,因此,我们要求家长积极投入到孩子识字的行动中,和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出现了畏难情绪,或者遇到了挫折,则实时予以帮助。比如,当孩子在同学间的竞争中失败了,就及时鼓励;当孩子因经验不足而无法完成任务时,则真诚地帮助他,给予耐心指导。通过实践,发现家长陪同孩子实践的热情非常高,孩子在家长的赏识下主动识字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五、成效
专题识字周的实践,让教师与家长联系更紧密,沟通更顺畅,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学生识字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全班37人,其中有4位同学看了15本以上,8人看了10本以上,20人看了5本以上,只有5人看了5本以下的课外书籍。识字量的增加,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使他们学习其他学科时减少了语言障碍,思维也更加流畅,学习起来轻松了许多,他们因此也得到了各科任教师的肯定。徜徉在识字专题周中,孩子们尝到了识字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高青.借助游戏高效识字[J].小学语文教师,2016,(8):26.
[2] 张林.有效复现让识字教学更轻松[J].教学月刊,2007,(6):24-25.
[3] 季科平.关注兴趣激活词语教学[J].小学语文教学,2010,(8):18-19.
(编辑:朱泽玲 实习编辑:程渺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