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北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启示

2017-09-27降瑞峰刘晓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现实启示

降瑞峰++刘晓阳

摘 要:作为党在革命和建设并存的复杂条件下亲手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华北大学凝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办新型综合性大学的高超智慧,提出了“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优良校训三位一体的先进办学思想;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培育革命先锋队,立足中国现实、探索新式教育模式,践行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寶贵办学经验;为当前办好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出了深刻启示。

关键词:华北大学;办学经验;现实启示

1948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根据集中优势力量支持解放战争、培养优秀人才推进解放区建设的新情况、新形势,在华北联合大学、北方大学的基础上创办了一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华北大学,较好地践行了“集中力量,扩大办学规模,为全国解放培养大批干部”的重要使命。

当前,深入分析华北大学的办学思想和治校实践,对于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华北大学的办学思想—“培养成千万革命人才”

1.“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人才”的办学理念

华北大学创办的首要目的就是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保障和巩固解放区的革命政权,并进一步为建设新国家储备优秀人才。当时,随着革命形势快速好转、解放区建设稳步推进,各新老解放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紧张局面,华北大学正是为了查缺补漏、培养革命干部。1948年8月,安子文指出:“老解放区青黄不接”“华北大学训练地方干部的计划是:为每个地委培训一名骨干,县和区各培训两人。”[1]

因此,华北大学将“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人才”作为办学理念的核心。正如吴玉章指出,“华北大学是一个革命大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产生的大学,它要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干部,为完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2]1948年8月24日—27日,华北大学在河北正定开学,《人民日报》就以“培养成千万革命人才,华北大学成立。”[3]的黑体大字标题阐述了这一办学思想。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以往各种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华北大学旗帜鲜明地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总体指导思想,强调要按照人民群众的需要来调整和补充教育教学内容,真正培养掌握新时代的思想观点、掌握最进步的科学技术,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先锋队和优秀革命干部。正如华北大学副校长范文澜所说,要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条合并起来,才近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理念。

华北大学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和实践、斗争中一再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鼓励学生做一个最忠诚的服务员,随时随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来保护人民利益。华北大学教员艾思奇就曾指出,“我们是革命的教育工作者,革命工作者的天职就是要为人民挑担子,肩膀上挑得愈重,就愈光荣。”[4]

3.“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优良校训

作为党创办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共中央对华北大学寄予厚望。刘少奇就代表中央对华大提出要求,强调“应把学生当做共产党的后备军进行教育。”[5]为此,华北大学制定了“忠诚、团结、朴实、虚心”的校训。

“忠诚”就是要尽自己的力量,老老实实,为广大群众服务。“团结”要求师生做到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基础上的团结一致,形成持久的力量。“朴实”就是不虚伪、不轻浮,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基层最小的事情上一点一滴认真地做,真正为群众办好事。“虚心”则是在学习上、做事上、做人上虚心,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虚怀若谷,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能够接受旁人批评。

华北大学校训既凸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蕴含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为学生成长为革命志士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正如一名学子王力田所说,“未踏入校门之前,一直过着糊涂的日子,浮尘的生活。现在,我不但外貌上有了进步,思想上也有了强烈的转变和进步。”[6]

华北大学的办学经验—扎根中国建设新大学

1.坚持党的领导,培育革命先锋队

华北大学在创办、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立足于培育革命的先锋队。194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北中央局并成立华北大学,委托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周恩来负责相关事宜。周恩来专程写信给吴玉章,请他担任华北大学校长。吴玉章校长接受邀请并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华北大学严格执行中央指示,除招收解放区的优秀分子外,大量招收国民党统治区中政治思想进步且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青年学生并加以训练,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

华北大学还注重加强党组织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和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948年9月,华北大学党委在解放区率先探索建立了党内充分酝酿、征求群众意见、召开支部大会、邀请群众代表列席讨论的学生入党制度。1948年年底,学校还在每个班都设立了团支部,作为党组织的助手发挥领导联络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立足中国现实,探索新式教育模式

华北大学从成立伊始就有针对性地对既有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革命和改造,探索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这一点从华北大学成立初期设立的“四部”“二院”就可以清晰地表明。

华北大学的一部是政治学院,主要任务是开设短期政治训练班,对学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初步的革命理论教育。凡是新入学的学员都要先进入一部学习,完成学业后,大多数学员分配工作,参加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建设事业,少部分继续深造。政治学院开设四类课程: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史;中国共产党介绍;政策。政治学院的设立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各高校开设政治理论课程做了有效探索。endprint

华北大学的二部是教育学院,三部是文艺学院,四部是研究部。学校还设有工学院和农学院。“四部”和“二院”均根据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设置机构、规划课程、开展教学,形成了适合中国现实的新教育模式,为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和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重点院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办好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践行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华北大学始终弘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认真钻研、敢于批评,强调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上则是艰苦朴素、刻苦耐劳。

华北大学鼓励学生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实践对照分析,通过讨论和研究得出结论,巩固知识。例如:教育研究室的教员通过走访、询问等方式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平津二地中等学校调查报告》,为此后不久人民解放军接管平、津两市的教育机构提供了重要材料。另外,学校还注重实践教学,经常邀请当地有丰富革命经验的军人和革命者介绍革命经验和战斗经历,组织学员参加解放军的行军、战斗和后勤工作,培养革命时期必备的生活经验和战斗技能。

华北大学形成的优良经验为党领导创办新式高等教育、改造旧的高等教育作出了理论准备。1949年,成仿吾作为华北大学的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发言。他结合华北大学的办学实践提出了改造旧教育、开创新式教育的若干建议,这些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

华北大学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现实启示

1.坚守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办学方向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华北大学之所以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建国干部,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源于学校始终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

当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持办学方向、立足中国实际。一要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自觉地将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国家现代化的各项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依靠中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总结中国经验、形成中国理论。

2.坚持立德树人,培育“人民共和国建设者”

华北大学在成立时就指出,“要培养革命的人才,更要吸收蒋介石统治区的大学生和中学生,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培育他们成为新中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干部。”[7]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一大批涉世未深、未經历多少艰苦生活磨砺的青年学生在华北大学这所革命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毕业后接受党组织的分配,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为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来一抓到底、常抓不懈。高校的领导班子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广大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当好学生的领路人和示范员。青年学生要正确认识其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人民共和国建设者”。

3.坚定教育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

近现代的大学多数以模仿、参照西方大学的办学模式为主。华北大学的成立事实上打破了高等教育领域的“洋八股”,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适应革命和建设需要,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发展之路。

当今时代是知识更新、信息刷新、人才创新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教育自信、实现教育自强,就要坚持不忘初心,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和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借鉴华北大学等党创办的综合性大学的优良办学经验,在旗帜、道路和方向问题上坚定自信、保持定力,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全力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及其前身的创办理念、办学精神及其对当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项目编号:20170302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内部研究参考),第286页.

[2]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造就革命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大学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2.

[3]《华北大学开学典礼专题》,《人民日报》,1948-08-25,中央档案馆影印件.

[4]艾思奇讲话记录,1948-08-24,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誊写件.

[5]刘少奇关于华北大学教学工作的讲话记录,1948-08-05,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誊写件.

[6]《转变》,载于《华大生活》(创刊号),第3版,1948-05-18,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原件.

[7]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研究丛书编委会.造就革命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大学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9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于 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
青年毛泽东探索成长的历史特征及现实启示
江西苏区预防腐败问题研究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继承与超越: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给新时期带来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陈云的家风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