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2017-09-27李忠新冯慧华左建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质量监控质量评价实验教学

李忠新++冯慧华++左建华

摘 要:质量监控是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作用最明显的因素之一。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持续加强与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完善高校机械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实验教学以及提升实验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途径。

关键词: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质量评价;实验教学督导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大力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升了高校实验室的整体工作水平,实验教学正由辅助向主线跨越,从以往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地位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尤其是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保障、促进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实验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则是实现这一跨越式转变的必要条件。

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原则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质量监控体系的作用与实施,规范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教学管理,并纠正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传统思想误区,激励和引导进行实验师生的实验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最终目标是保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 规范性原则

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首要目标是规范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教学管理。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身首先必须规范化、制度化,即建立相对稳定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或队伍,依据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控与质量评价。

2. 客观性原则

实验教学是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的综合作用体系与过程[1]。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必须要依据实验教学基本规律与现实工作实际,并充分考虑环境、场地、仪器设备等客观条件状况[2],合理制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指标及其标准。

3. 激励性原则

监控不仅是目的,而且也是手段,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3]。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观念与工作态度,是影响实验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因素。因此,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应具有正向激励与引导作用,在对实验教学工作监督的同时,更应该鼓励、激励与引导实验教师摒弃不合理的观念与理念,尤其是实验教学教辅地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实验教学与改革中,从而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以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可持续性原则

持续可靠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成效的关键一环。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细则为依据,建立可持续稳定运行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并将监控与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和作用于实验教学,通过监控、调整、再监控、再调整的良性循环[4],不断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必然是一个持续探索、总结、优化的循序渐进过程。

学院是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

实验教学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转变程度、主导地位的实验教师敬业程度、主体地位的学生努力程度、教学资料与实验环境等客观条件的优良程度、实验教学管理的严格程度[5]等。在实验教学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教学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的管理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作用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学校、学院的不同地位和角色,决定了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校级管理部门在政策与标准支持、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能够发挥其教学管理的导向、强力支持与保障作用,而学院作为承上启下的二级机构,既是教学工作的被管理者,也是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体系中发挥着直接管理与实施的关键作用。同时,学院作为学校的业务部门,具备教学管理的所需专业背景与技术基础,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实验教学进行管理。因此,发挥与提高学院作用,完善建立更加贴近于专业特点与一线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的学院层面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加强实验教学管理,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要内容。

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举措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既包括对实验教学文档、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的监测与评价,也包括对实验教学过程相关信息的分析统计以及信息反馈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多方位监测、反馈和调控系统[6]。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在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改革,依据实验教学基本规律,从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实验教学督导队伍、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完善构建了机械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 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基础与依据。虽然实验室管理机制、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实验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等方面的革新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7],但是建立系统完善并且客观公正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是从根本上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院依据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与管理规定以及学院的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并参考了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管理规定,修订编制了《机械与车辆学院实验教学管理细则》,对实验教学管理职责、实验教学文档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组织与实施管理、实验考核与成绩评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实验指导教师守则、学生实验守则等制定了明确的规定与规范。同时,学院还编制了 《机械与车辆学院实验教学督导组工作细则》《机械与车辆学院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表》等文件,使得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保证了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化、制度化。

2.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与运行机制

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必须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質量监控管理队伍。而受高校人事制度的限制,学院层面无法协调人力建立专门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因此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仍需依靠兼职人员解决。学院成立了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实验室工作副院长、各专业责任教授、各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副主任、学院理论教学督导组成员、学院教学干事等组成的实验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学院实验教学进行督导与质量评价。督导组人员对应相关教学管理岗位或角色,而不对应具体教师,人员队伍相对稳定,且多数督导组成员其本职工作中均有一定的实验教学管理与督导职责,一岗双责,既有利于发挥其实验教学管理与督导职能,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人员难以保证及运行经费难以保障的尴尬。endprint

实验教学督导组对实验教学采取交叉抽查督导(跨专业督导)模式,即各专业责任教授、实验中心教学副主任等在完成本专业/中心实验教学督导任务的同时,每周期内应抽选1门~2门其他专业/中心的实验课程进行督导,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3. 实验教学开放预约管理系统

实验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多元化教学过程,随着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量和信息量的加大,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实验教学管理。而目前市场上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要么是偏向于学校层面总体管理,要么是以系统开发公司为主进行系统功能与流程设计,不适用于学院层面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学院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组织与实施基本流程,以效率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等为基本原则,详细规划设计了实验教学开放预约管理系统。

系统的基本功能为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含实验教学文档)管理、传统模式下实验安排的登记管理、基于校园一卡通的考勤管理、实验报告与成绩管理等,主要解决实验教学安排及过程的规范化与信息化管理问题。传统模式下的实验教学,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理论教学实际进度临时确定实验安排,随意性较强,不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开展,开放预约管理系统将编制实验安排纳入实验教务管理,要求实验教学环节提前确定具体安排并在系统中进行登记,管理者可以提前获得实验开课信息,便于安排实验教学和督导工作等。系统扩展功能为实验教学开放预约管理,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自主实验教学的开放预约需求,实验教师发布实验安排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条件的选择具体时间/内容安排进行预约并由实验教师审核确认,为学院逐步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基础与管理手段支持。该系统同时适用于面向其他高校的实验教学开放共享活动管理。同时,实验教学督导和实验教学开放预约管理系统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实验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管理。

4.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面向实验教学全过程,综合考虑实验教学的各个方面及其影响因素,只有对实验教学质量尤其是实验教师工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公正合理的评价以及鼓励与激励,才能真正发挥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的调控与促进作用。

学院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质量百分制评价方式,采用了基本项(定性考核为主)和加权项(定量考核,鼓励与奖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设计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表,作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规范性文件,并在当期课程/实验项目质量评价后通过责任教授/教学中心副主任及时反馈至相应实验教师。基本项考核结果为“达标”或“不达标”,主要是考核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是否满足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其中包含了共计21项具体指标,单项满分值为1,否则为0。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基本项满分21分,15分为达标,未达标者应由该课程所在专业的责任教授及时进行约谈,严重情况应采取停课整改等措施。加权项主要是对实验教师从事的新实验项目开发、承担实验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表实验教学与管理论文、自制仪器设备应用、开放式实验教学等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实验教师工作予以较全面的认可、肯定与鼓励,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应课程的当期实验工作量进行加权计算。这种评价模式,既有对实验教师及其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有对其突出表现的认可、鼓励与奖励,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度工程教育专项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6GCZD06)和北京理工大学第十批教改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BITJG2015ZD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彭志平,李绍平,柯文德.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23-125.

[2]陈立君,杨丽艳,姜晓冰. 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09(3):52-54.

[3]彭志广,杨大鹏.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科学,2007(1):40-42.

[4]刘元林,张增凤,孟庆强. 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126-128,184.

[5]杨琴. 关于加强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几点思考[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0-61.

[6]虞海珍,程立生,张莉娜,等. 完善实验教学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5):78-80.

[7]周合兵,祝凤荣,陈琦,等.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6):713-716.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监控质量评价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浅议我国公路监理在质量监控方面的科学措施
智能建筑施工中机电设备安装质量监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