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17-09-27赵盛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党建探索规划

赵盛伟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北京印刷学院在党建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思想引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好干部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作用发挥,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建;规划;探索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要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等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高校党的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和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与不足。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在北京市委、市委教工委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保证正确的办学方向、精心谋划学校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党建创新落实,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对学校中心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1.学校党委把方向、谋全局,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确立“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基本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奋斗目标,提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党建创新“四大工程”,完成了“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全校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党委坚持抓思想、抓战略、抓队伍、抓稳定,定期召开学科、教学、科研、人才等工作会议,初步构建“以学科为基础,统领学校事业发展”的办学模式,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是深入开展学习教育。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委要求,带领全校党员干部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明显实效。

2.中层干部敢担当、干实事,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扎实做好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的选人、用人原则,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重点,以服务师生群众为宗旨、以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完成中层干部换届聘任工作。换届工作整体做到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推进交流,做到不简单以年龄划线、不搞班子成员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做到基层导向、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敢于担当。特别是打通了进退流转渠道,对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中层干部,实行转岗分流,或回归教学科研岗位,或转为相应职级的职员。充分体现事业为上和人文关怀,对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满负荷工作的中层干部实行照顾性转岗,转任相应职级的职员,待身体恢复后再安排任用。广大干部教师对干部聘任工作总体满意率达98.18%。

二是选好配强中层领导班子。创新性地探索并实践“院长+执行院长”的管理模式,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聘请“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领军人才担任二级学院院长,充分发挥其社会声誉和资源优势,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增强了学校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二级学院中层班子人选,采取先个别谈话推荐,后会议推荐的方式进行全额定向推荐。民主推荐结果作为考察对象的重要参考,防止简单以票取人,进一步强化了公道正派的干部工作核心理念,引导干部把精力真正用在扎实工作和加强自身修养上。

三是创新干部培养模式。坚持“理论培训+挂职锻炼”相结合的干部培养模式,采取集中培訓、专题培训、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党性教育,以及经验交流座谈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和改进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分层、分类培训的实效性,提升中层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为实现学校“十三五”战略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四是着力培养优秀青年干部。通过采取“校外+校内”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优秀青年干部培养力度。近年来,学校选派60多名中青年干部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部门以及新疆、西藏、大兴、密云等地区校外挂职锻炼;安排50多名青年教师进行校内挂职锻炼。

3.广大党员做表率、甘奉献,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着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等。定期调研分析党员思想状况,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坚持分层分类施教,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认真落实党代表任期制和代表提案制,定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发挥党员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人翁作用,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常委会向全委会、全委会向党代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听取党代表对学校发展改革和重要事项决定的意见建议。推行党务公开,发挥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向党代表和党员反馈提案办理和意见建议受理情况。

三是党员作用发挥明显。广大党员主动服务师生员工,把师生的政治追求、发展成长、情感交流、生活帮助等纳入工作范畴,切实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主动服务社会,建立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与毕业生党员所在的农村、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党支部结对共建。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新平台增强服务师生的针对性、实效性。endprint

4.基层组织凝人心、聚力量,保障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活动、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的原则,规范基层党组织设置。在2017年的组织机构调整和中層干部换届工作中,将职能将职能相近、业务联系紧密但又难以形成“大部门”的“小机构”,通过党政合署或共同组建基层党组织的方式,形成紧密的党政融合关系。例如:宣传部、新闻中心、网信办联合成立宣传网络信息直属党支部;科研处、校产办联合成立校产科研直属党支部。及时新增、整合、优化院系级党组织设置;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教师和学生党支部,探索在学生公寓、社区、社团组织等设立功能型党组织。

二是重视基层党建创新。聚焦于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服务社会、服务学校事业发展,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定期开展党建特色活动评选、特色案例征集,及时总结推广党建活动创新实践和新鲜经验,凝练了一批党建品牌活动。例如:“红帆”“聚力工程”“领航计划”“社区小秘书”等。

5.全校师生做主人、干实事,促进学校事业发展

一是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始终把调动全校师生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化岗位聘任和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对高层次、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潜能和工作热情。

二是搭建领导与师生沟通的“直通车”。完善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制度,定期举办“校长有约”“和谐校园面对面”,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开展师生思想状况调研,搜集学生网络舆情,搭建学校领导与师生沟通的“直通车”,拓宽了解基层信息的渠道,虚心听取师生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师生的问题,营造人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是选树优秀教师典型。通过评选师德先进个人、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开展“我最尊敬的老师”评选活动等,选树“四有好老师”,并进行广泛宣传,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带动人。

存在的不足

1.党建“最后一公里”尚未彻底打通

学校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格局构建上取得了进展,在推动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党建方面取得了成效。但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上抓得不够实、不够好,打基础、利长远、惠师生的民心工程推动不够有力。部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无形中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产生了一堵墙。

2.党委全委会成员抓党建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非党委常委的全委会成员党建责任不明确,有的缺乏抓党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党建工作议题作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和充分酝酿不够,在全委会讨论、表决时总想着与常委会保持一致,不能或不愿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3.基层党建缺乏系统凝练,党建创新不够

党建工作设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党建活动形式单一,活力不足,吸引力不强,以听讲座和参观为主的传统党建活动模式较多,思想性和教育性深度不够。部分基层党支部学习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存在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现象。一些基层支部不能根据中青年教师的思想特点有效与之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出现了中青年教师入党不积极、在教职工中发展党员有难度的局面。

4.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意识尚未完全到位

部分领导党要管党的意识尚未完全到位,从严治党还存在宽、松、软,缺乏严、实、硬。一些单位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上热下冷”“好在点上、差在面上”的情况。有些党组织书记忙于业务工作,没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主业”,“轻种责任田,主种自留地”。有的单位行政领导支持支部书记抓党建的意识不强,党政合力不足;有的中层干部忙教学科研多,“一岗双责”意识、纪律规矩意识不强,重视分管的业务工作,轻视分管工作中的廉政责任。

5.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有待更加完善

有的单位各项会议制度的地位和职责明晰不到位,存在职责交织,决策交叉等问题;有的单位不论大小事情都上党政联席会;有的单位党政联席会议题不明确,并非一事一议,议而不决现象时有发生。还有的单位长期不开党委会、支委会,或者以党政联席会代替党委会、支委会;有的干部民主集中制意识不强,重大事项不经集体研究就决定。

加强和推进学校党建工作的思考

1.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强化学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领域得到贯彻落实。强化院系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履行政治责任。完善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二级单位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机制。院系级党组织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党支部要在教职工聘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工作中提出意见,把好政治关、师德关。完善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和党支部委员、团支部委员、班委交叉任职机制。

2.强化思想引领,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让党章、党规、党纪和系列讲话精神入目、入脑、入心,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与《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检查、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基本标准》要求,对标、对表,推进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3.坚持好干部标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坚持“理论培训+挂职锻炼”相结合模式,整合全校教育培训资源,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系统性、统筹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加强中层正职、新任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培训,切实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严格落实干部职务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加大提醒、函询、诫勉工作力度,完善干部考核办法和正向激励措施。综合运用考察考核、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从严管理监督领导班子和干部。

4.强化作用发挥,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党支部的鲜明导向,抓住党支部这个重点,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把推动改革发展、服务师生成长成才、做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从严教育管理党员作为党支部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最后一公里”的功能和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基层党组织被边缘化、功能弱化的问题。抓住严格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重点,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将从严治党要求落到每个支部和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5.深化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切实提高政治意识,把整治“为官不为”作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严肃查处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微权力”腐败,维护师生切身利益。扎实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增强纪律自觉。聚焦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洁纪律,有效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着力筑牢战斗堡垒,增强党同师生群众的紧密联系,让广大师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坚定对党的信任、跟党走的信心。

(作者系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翟 迪]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建探索规划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