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建设与研究
2017-09-27田芳
【摘要】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时代发展带来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必须面对的教育课题。本文主要针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现状,提出一套适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力争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打造成为广大学生喜爱上并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 ; 媒介素养教育 ; 课程体系
【课题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201408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47-02
大数据时代下,媒介成为社会大众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而大学生是利用媒介获得、使用、传播、制造信息的高发群体,因此,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显得尤为迫切,重要的是,高校还应顺应时代发展,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课程结构,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超凡驾驭媒介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国外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的研究和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媒介素養教育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甚至已经将此教育纳入到了正规的教育系统中。香港和台湾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相对迅速和完善。从高校到中小学,都采取专业研究人员、媒体从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协同努力、开放办学的新课程模式。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先后发起了发展和推动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活动,国内相关机构也积极开始开展了一些媒介素养会议,对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一、内蒙古科技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现状
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从2013年11月份开始,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在学校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课。虽然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学术研究成果,但缺乏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系统的研究,教学内容主要停留在媒介素养的认知知识和学科知识等相关的理论层面上,缺乏创新实践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媒介实践教育开展不够,不能针对性的改进存在的问题。
在两年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们对学生开展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学生与媒介保持高度接触状态,但同时对媒介素养相关概念知之甚少,在媒介接触过程中处于被动,并无意识的受媒介控制;同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主要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获取信息、娱乐和社交,对手机媒介依赖严重,但同时又缺乏对手机信息的思辨能力;制作媒介产品的能力缺乏,媒介技术的掌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认为在高校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希望能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自身媒介素养,促进自身发展。
针对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课题组尝试着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这几方面出发,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和参与媒介素养教育,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问题。
二、课程目标
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定位为通识必修课。以期通过这样的媒介素养课程,使当代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取得控制权,可以自由地遨游在媒介世界里,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经验。并具备保护自己远离媒介危害以及能够利用媒介达到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批判意识
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提高对媒介的分析思辨能力。当学生面对媒介信息时,能够利用课堂上所学分析质疑媒介所传达的“常理”,并能够帮助学生探知媒介信息话语权和话语体系是课程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解构媒介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海量增长,面对这些数据挑战时,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当务之急就是要教会学生“解构媒介”,熟知每种媒介的特性和优势,使他们能够分析信息内容、规范、制作过程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利用媒介技术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三)表达自我
媒介素养教育的另一核心是利用微信、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网站、BBS论坛等媒介,满足自我娱乐、消磨时间,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学习知识、推销自我。当学生们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述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媒介素养教育的真正作用才可以凸显出来。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媒介认知;二是对媒介内容的理解;三是新媒介的理解和使用;四是媒介的道德、美学、情感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围绕某一特定内容展开,将学习内容分成10大模块,每个模块内容相互独立,同时,又安排相关讲座,来补充课堂内容。
(一)媒介认知
媒介认知是课程的必选内容,让学生了解每一种大众媒介的起源、特征及其发展,包括设立“媒介素养教育导论”、“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互联网媒体”等4讲专题。每一讲中,都会讨论一类媒介的产生、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每一种媒介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教学中,选择学生们熟悉的影视剧作品或综艺节目做为案例,分析媒介是如何运作,媒介文本构建的规律;在“互联网媒介”一讲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围绕“人与媒介”主题,畅想未来媒介的发展。
(二)媒介内容
将“大众媒介内容的理解”作为一个专题,以“新闻”、“娱乐”、“广告”3种媒介为代表讲解大众媒介内容的构建和真实性。教学过程中,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依据自身经验,选择新闻、娱乐、广告的内容哪个更可信。大部分学生认为新闻是真实的,而娱乐和广告提供内容是虚假的。通过选取新闻素材、娱乐节目和广告,逐一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媒介所呈现内容的特点、叙事模式,面对媒介信息时应该如何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新媒介的理解和使用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具有时代特征,特别是要对当前流行的媒介如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媒介,选取说服力强的案例,或辅以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包括设立 “互联网那些事”、“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变迁”、“安全素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 “新媒体实践”等4讲专题,教学中,引入互联网热词“OTO”、“互联网+”、“大数据”,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出与上述相关联的现实生活案例;对近年来网络舆论环境的变迁进行了梳理,采用近年来网络经典案例如“抢盐风波”、“哈尔滨警察打死大学生”、“四川会理PS事件”等事件,加深学生对网络舆论的理解,更好地使用新媒体表达自我;个人网络信息安全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安全素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以“棱镜门”事件为切入点,以2014年网络信息安全安全事件为例,由学生讨论得出如何保证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方法;“新媒体实践”这一专题中,让学生利用手机、DV等设备拍摄短片,邀请校电视台专业人士指导他们利用后期软件编辑作品,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简单的新媒体制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对新媒体内容的形成过程有了正确的认知。endprint
(四)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
教学内容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美学教育等方面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之影像观看、愉悦与认同”专题就是通过观看电影《搜索》,并开展讨论,对影片从道德、情感、美学等多维度进行解读,尤其是影片中体现出当前流行的“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现象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媒介素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的設置体现了各学科知识的融合,又因为课程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同样要遵循生活化、具体化原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生活中实际案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专题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实践教学法。
课堂上,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主要通过老师列举案例,针对具体案例进行讲解,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参与式教学”是由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阐述自己观点,促进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
媒介素养教育课外教学主要是参与式培训。培训主要针对大学生不同群体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我们主要选择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培训对象,以大学生关注的话题“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变迁”的专题讲座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
媒介素养教育课外教学通过广泛利用新媒体资源拓展教学。教学中,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信息扩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视频或照片,经过后期编辑和修改,制作自己的作品;还可以通过学生广泛使用的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互动,在线进行课堂教育。
五、结论
本文根据内蒙古科技大学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现状,从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了一套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力争把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打造成为广大学生喜爱上并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所呈现的专题教学内容,辅以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创作实践活动,激发选修课程的学生,及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等不同的大学生群体的能动思维,在不断地使用媒介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媒体,善用媒体。
参考文献
[1]陈晓慧,张哲,张博.高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状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6):50-56.
[2]张博. 高等院校媒介素养课程建设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教育技术学,2013.
[3]张明海,龙献忠.基于课程群视角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改革[J].现代传播,2014(9):133-136.
[4]刘远军.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以长江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4):158-160.
[5]王天德.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9):51-53.
作者简介:田芳(1977-),女,河北省唐县人,助理研究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