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加点“糖”

2017-09-27许亮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多元化爱心情境

许亮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爱心、情境等方面阐述如何给数学课堂加点“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糖;爱心;多元化;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075-02

糖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饮食需要加点糖,生活中需要加点糖,对小孩而言,糖更是爱不释手的物质。教师应该为数学课堂加点“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那么,应怎样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积极,并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小主人呢?

一、用教师的爱激励学生

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这门课,往往取决于是否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因此,作为一名新教师,首先应该怀着一颗爱满天下的心来对待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喜欢亲近好的事物,而远离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也会有这样的习惯,对于班级里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而经常忽视那些成绩不好或者平时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所以在给予优秀学生发展机会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更多地给予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关注。孙丽谷老师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功地学习数学,只不过由于各自的学习基础、能力和特点有所不同,因而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和点拨。”有的时候,学生并不是真的不想学,而是有些力不从心,如果教师能给他们多一些关注,他们就不会失去对这门课的信心,或许还会激发他们的兴趣。

比如,笔者班上有个男孩平时沉默寡言,上课也不举手发言,坐的位置靠后,教师经常容易忽视他。一次打扫卫生时,笔者让他和另外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拖地,在检查时,发现他一个人在默默地拖地,而且连门后面这种极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他都拖到了,而另一个学生马虎地拖了两组地就跑出去休息了。这件事给了笔者不小的震撼——虽然只是拖地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他却做得认认真真,看来他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学生。于是,笔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而且还让他当劳动委员,在学习上也给了他更多的关注,对他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启发。如此一来,他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班级里的卫生也管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学生,只要教师对他多一些关爱,他就会对你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成绩也会有进步。

二、用多元化的情境引导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它应当焕发生命活力,普照人文阳光。如何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及时捕捉具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以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巧设情境,把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去,用情境感染学生。

例如,在参加片赛课教学“相交和平行”的时候,笔者就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在校园图中,出示路灯、电线杆、跑道、单杠、足球门这几个常见的物体,让学生去这些图上找一找两条线。笔者一边请学生指一指,一边操作演示出两条线,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再如,在参加青年教师大比武中,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丽丽两人去郊游,他们带了一些好吃的,但是在分吃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分4个苹果,怎么分公平?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每人分两个,这叫平均分,可以用数字2表示;然后分两瓶水,要平均分,每人分到一瓶,用数字1表示;最后分一块蛋糕,学生想到每人分半块,教师顺水推舟,问半块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通过创设这样一个自然、贴切的情境—— 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分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认知基础。

三、用多样化的课堂吸引学生

斯宾塞说:“在所发生的一切教育的变革中,最值得人们注意的是,把知识的获得当成一件快乐的,而不是苦恼的事情。”数学课上,教师要努力使数学课堂多样化,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有趣,学生就会形成积极的“心向”去玩数学。学生喜欢玩数学了,也就有了“沉乎其中”的乐趣,就会觉得数学课堂“甜”了。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安排学生每4人一个小组,并且为学生准备了剪刀,印有几种图片的纸片、细线、硬币,等等。然后,课堂中通过动手剪一剪,自己摸一摸,小组合作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去体验一周边线,体验边线有长有短,有曲有直。通过这样的一个变式教学模式,反而让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有兴趣地去学,去探索知识。

四、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训练学生

邱学华老师说过,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进行。內在方面主要是依靠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使学生从中产生兴趣。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教师应配合课本,尽可能采用趣味题、游戏题、智力题和思考题,使学生在练中生趣。由内在方面发生的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且能够持久下去。笔者刚开始工作时,一直专心思考课堂教学设计,而往往忽视对练习的设计,导致在课堂的后半段时间中,有些学得好的学生往往觉得练习太简单而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又觉得某些题目太难也缺乏兴趣。之后通过磨课、听课、请教老教师,笔者才意识到,原来练习的设计也需要多样化。

在之后的课堂中,笔者一般都会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设计一些趣味题、游戏题、智力题和思考题。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找规律”的时候,在课堂的最后,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游戏题:先请4名同学上台站成一排,一人一字读屏幕上出示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谁读到最后一个字谁就被淘汰,学生感到很新奇,很有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设计这样的练习,不仅学生的知识能得到巩固,而且学习的兴趣也会日益高涨。

五、用耐心感化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对教育事业应该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经常说孩子需要父母用爱来引导和培养,其实学生同样也需要老师的关爱。

笔者刚工作时,总认为小学的知识简单易懂,而忽视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在对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往往会急躁,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不是很理想。随着教学经验的日益丰富,笔者对学生多了一份爱心,也多了一份耐心。比如,在班上,有个女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差,语数英三门功课都很不理想,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和信心。为此,笔者就利用课间,在办公室帮助她订正错题,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常常给予她鼓励,使她增强学习的信心。慢慢地,她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要真正使每位学生都喜欢自己的教学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打造优质课堂,让自己的课堂 “糖”味十足。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2] 周德潘.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柏艳丽.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N].巴音郭楞日报,2009.

(编辑:朱泽玲 实习编辑:程渺然)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化爱心情境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爱心树(下)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爱心
爱心的奉献
专业化PK多元化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