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谋:跨越发展的创新实践

2017-09-25创造杂志调研组

创造 2017年8期
关键词:元谋建设发展

《创造》杂志调研组

元谋:跨越发展的创新实践

《创造》杂志调研组

编者按: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闯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在全省各地兴起了提速发展、后发赶超的新热潮。地处金沙江畔的元谋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悠久厚重的人文积淀、物华天宝的丰沃资源、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衷共济的发展环境、潜力迸发的发展态势。新形势下,元谋县干部群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理性地总结过去,客观地分析现实,科学地谋划未来,全县正沿着清晰的发展方向,阔步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

为学习、推广好元谋跨越发展的经验,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组成调研组,赴元谋县开展了“跨越式发展”课题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元谋县姜驿乡、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等基层单位参观学习,就如何推动元谋跨越式发展专访了元谋县委书记习雁,充分听取了多个行业部门负责人、企业家和基层群众的介绍。经过认真整理,现把元谋跨越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介绍给社会各界,以期交流、学习和借鉴。

中共元谋县委书记习雁(左二)到元谋县第一中学调研

元谋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东倚武定,南接禄丰,西邻大姚,北连四川会理,西南与牟定接壤,西北与永仁毗邻。全县国土面积2021.46平方公里,辖3镇7乡、10个社区、68个行政村,50个居民小组、616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1.7万人,有彝族、傈僳族、回族、苗族等2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77万人,占总人口的29.6%。

“十三五”以来,元谋县积极贯彻中央和省、州发展战略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跨越发展为主线,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础支撑,培强支柱产业,层层压实责任,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奋力推动元谋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强基础、促转型努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元谋是成昆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楚雄州北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云南“示范区、排头兵、辐射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与成渝经济圈快速融合互动,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在元谋交汇叠加,元谋作为云南入川的重要通道和节点城市,迎来了提速发展、后发赶超的跨越发展机遇。

“十三五”开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楚雄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元谋县委、县政府紧紧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千方百计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凝心聚力抓项目、强基础、扩开放、惠民生,“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开创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经济发展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跨越。2016年,元谋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98亿元,同比增长12.6%;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4.2%;完成财政总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12.3%;完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4亿元,同比增长10.1%;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70.37亿元,同比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97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34元、10684元,分别增长10%和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4年居全州第一。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投资融资、招商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8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州县(市)的排名中,有13项位列前三,其中有7项位居全州第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12年全省第82位跃升到2015年的全省第50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2012年的全省第94位跃升至2016年的全省第7位,在全省2016年度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元谋县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发展进位县。

元谋县城新区

(二)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干快上中不断完善。全面打响“五网”建设攻坚战,千方百计扩投资,坚定不移抓增量,为稳增长提供支撑、积蓄后劲。2016年完成市政项目投资11.8亿元,滨江休闲绿色长廊工程一期、凤凰大道、滨江大道、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文化馆“四馆”片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工投入使用,成功打造滨江休闲绿色长廊及凤凰湖等城市新地标,形成了“一廊一湖三道四片区”新型城市化格局。全年新增融资36.5亿元,到位资金23亿元。全年投入征地经费2.2亿元,完成土地征用9371亩,获批2119亩,供地1305亩,报批林地3000亩,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6405亩。集中开工3批共154个重点项目,“五网”建设项目、省州“四个一百”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坛罐窑中型水库、挨小河小(一)型水库大坝顺利封顶,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现代种业科技园、108国道改造、永广铁路扩能改造、通村公路、依洒小(一)型水库、龙川江元谋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等重点难点项目加速推进。2016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5.1亿元,增长34.2%。

(三)三次产业在融合互动中蓬勃发展。全面打响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实现一产提质增效,二产逆势增长,三产快速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一产完成增加值1528.6万元,增速达5.9%,居全州第二;二产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9692万元,增速达24.5%,居全州第一;三产完成增加值237311万元,增速达10.7%,居全州第七位;元谋大酒店、远古山洞主题酒店相继投入使用,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

(四)脱贫攻坚在精准施策中取得阶段性成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硬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推进,认真落实“一把手”和“双组长”负责制,先后召开全县性会议13次,对2016年脱贫攻坚及各阶段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力推进,县、乡、村、组四级脱贫攻坚责任全面压实,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等12大脱贫攻坚行动全面推进,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16个到村到户措施全面落实。2013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653 户19289人,2014年、2015年共脱贫2073户6750人,2016年全县脱贫837户减少脱贫人口3193人。截至2016年底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48户9408人。

光伏太阳能发电场

(五)城乡人居环境在绿色发展中显著改善。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农村“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拆迁618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3300户,超额完成州下达目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率提高2.72个百分点。把治环境、优生态作为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突出节约集约,推动绿色发展,工业污染源防治不断强化,大气、重金属及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完成州下达目标,城乡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扬优势、树目标 科学谋划跨越发展新蓝图

省委九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自觉把云南的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找准国家战略和云南发展的契合点,努力闯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和时代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的要求。

实现跨越式发展,决胜小康社会建设,元谋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元谋地处昆明—攀枝花经济圈的重要结合部,是楚雄北部经济发展核心极,与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世界著名旅游区一同构成香格里拉大旅游环线圈,具备公路、铁路、水上航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成昆铁路过境78公里、国道108线过境78公里,G 5京昆高速公路至昆明城区146公里、至攀枝花城区80公里;元双二级公路至州府楚雄103公里;金沙江水上航线至攀枝花市107公里,至皎平渡115公里;有军用战备机场1个。

(二)光热资源丰富。元谋属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年均降雨量528毫米,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4.8倍,全年基本无霜,年平均气温22.3℃,年日照2751.4小时,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元谋被云南省发改委列为全省“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开发利用基地示范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冬早蔬菜之乡

(三)绿色产业基础牢固。元谋是全国仅有的露天冬早蔬菜种植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元谋蔬菜种植品种达100多个,主要种植的大宗蔬菜有番茄、茄子、辣椒、菜豆、洋葱、香葱、青玉米等。产品销往北京、石家庄、西安等近220个大中城市,其中洋葱、番茄等大宗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先进单位、全国100个无公害蔬菜试验基地县之一、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外销蔬菜被列入全国绿色通道,有“金沙江畔大菜园”“挂在成昆线上的菜篮子”和“中国冬早蔬菜之乡”的美誉。目前,全县累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绿色食品认证33个、有机食品认证1个,“元谋番茄”地理性证明商标、“元谋蔬菜”“元谋水果”集体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0.28万亩,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达标面积15.6万亩,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面积21.05万亩,全县蔬菜水果抽样检测合格率达99.97%。2016年,全县共外销各类蔬菜43万吨,农民卖菜总收入达13亿元。

(四)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元谋因孕育了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被誉为“东方人类发祥地”。县境内还发现了包含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化石群、距今400万年前的元谋腊玛古猿和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的大量遗址、遗物和遗存,代表着金沙江流域的石器文化。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元谋土林共有13处之多,总面积达42.9平方公里,发育最成熟,色彩最丰富,造型最独特,为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元谋有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金沙江龙街渡极其雄奇险峻的金沙江峡谷风光、多姿多彩的小凉山彝族风情、四季果蔬飘香的热坝田园风光。现有国家AAAA级、AAA级景区各1个。近年来,元谋与山东菏泽集团合作,共同打造云南十大文化旅游项目之一的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按照“核心景区+旅游小镇+度假区+现代新城”的规划布局,项目总投资85亿元,分三期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目前企业已完成投资10.7亿元,项目区远古山洞主题酒店已开业运营,温泉水世界、七色花海即将投入营业,养老养生综合服务中心将于2017年10月开放营业。元谋县已投资2亿元完成了通往景区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元谋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的强劲发展势头,实施了滨江大道、凤仪公园、凤凰湖公园等一批市政配套项目;提升改造土林景区、金沙江龙街渡红色旅游景区及旅游环线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现代农业观光等旅游产品。

(五)发展机遇叠加。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西部开发”“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战略,省、州也配套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元谋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在经济转型、消费升级中,绿色、生态、健康等已成为人们追逐的新潮流,为元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三是乌东德电站已开工建设,元谋通用机场即将开工建设,元谋迎来了久违的大项目建设机遇期,必将有效地夯实基础、借力发展。

抢抓新机遇,实现新作为。“十三五”时期,元谋将紧紧围绕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基础设施、重点产业“两大支撑”,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大重点”,培强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绿色能源、商贸物流、养生养老、新兴服务“四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东方人类故乡、冬早蔬菜之乡、休闲养生之乡“三大名片”,努力把元谋建设成为:楚雄北部重要增长极、东方古人类文化科考科普研究中心、全国绿色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养生养老基地、全省重要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一极两中心三基地”。

到 2020 年,元谋将实现生产总值82 亿元,力争突破 100 亿元,人均GDP力争达4.5万元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达到3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30.1:24.7:45.2调整到24:28:48的更优水平。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

元谋土林

抓发展、促跨越 全面掀起小康元谋建设新热潮

“十三五”时期,是元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元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是元谋实现提速发展、后发赶超的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期间,元谋将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五大基础网络”建设、发展新型产业、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新型城镇、促进民族团结重点,打基础、优环境,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抓党建,全面推进小康元谋的建成。

东方猿人谷大门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促跨越。加快“五网”建设,积极构建能够支撑元谋跨越发展基础设施体系。以高等级公路、县城东西环线、旅游环线、元谋港、金沙江黄金水道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县、乡、村路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700公里以上,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200公里以上,建制村通达率实现100%。加快推进元谋通用机场建设,主动融入全省航空网建设发展。着力推进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深化农田水利综合改革,实施好40万亩高效节水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高效节水示范县。充分开发利用好县境内的光伏、风能等资源,将元谋打造成为全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乡互联网全覆盖。通过实施“五网”建设,将元谋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群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

(二)突出优势产业发展促跨越。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实施“产业强县”战略,优化发展空间,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一是做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按照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的总要求,培育新型农民,完善经营体系,突出生态绿色,打响“冬早蔬菜之乡”品牌。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推进新科技应用和种植结构调整,将元谋建设成为全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达20 亿元以上。二是做强新型工业。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坚持“一园三区”发展格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力度,发挥园区聚集效应。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达50户,园区产值力争实现100亿元以上,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及休闲养生产业。突出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强力推进“元谋人”、元谋土林等品牌建设,将元谋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文化旅游强县和全国知名的休闲养生胜地。依托自身优势,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到2020年,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9亿元以上。

(三)突出扩大对外开放促跨越。以“开放元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破除封闭狭隘的思维局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革除束缚跨越发展的障碍。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全面深化“三农”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全力支持教育卫生改革,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主动融入和服务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滇中经济圈,加强与先进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亲商、爱商、扶商、富商”理念,切实提高招商项目的签约率、落地率、建成率。鼓励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央企、省企到元谋投资兴业;着力加大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增强发展动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打好“组合拳”,认真执行项目工作“六个一”机制,落实重大项目指挥长负责制、督查制、公示制等制度,在谋项目、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上下功夫;抓好财源建设,培育财税增长点,保持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充分发挥金融保险对经济发展及社会服务的保障作用,创新投融资渠道,大力推广PPP模式。到2020年,力争年度引进州外到位资金突破160亿元。

(四)突出决战脱贫攻坚促跨越。深入实施五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集中力量抓好片区扶贫、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培训就业、生态保障7大攻坚行动,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等“8项机制”,落实“8个精准”和“16个到村到户”攻坚计划,立下军令状,拿出硬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1个贫困乡(姜驿乡)、12个贫困行政村、5653户19289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00元,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1935年5月3日-6日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的龙街古渡口

(五)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跨越。以“宜居元谋”建设为重点,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推进“多规合一”。高标准高品位建设县城,推进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区。城市建设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棚改两手抓,新区开发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功能配套先行、景观建设先行;旧城棚改突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人居环境,合理规划建设市民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等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管理、经营、服务水平,发挥城市发展带动作用。抓住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建设元马古镇、中国傈僳族第一村、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区温泉小镇、金沙湖旅游度假区红色旅游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坚持“一镇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方向,按照“产业带动乡村、乡村支撑集镇、集镇拉动产业”的思路,打造一批独具特色、人无我有、魅力无限的美丽乡村。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路网、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特色村镇建设,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休闲舒适、特色突出的美丽宜居乡村。到2020年,建成100个以上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争创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县。

(六)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促跨越。以“绿色元谋”建设为重点,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抓生态文明就是抓民生福祉的发展理念,聚全县上下之智、集社会各界之力,全面推进“绿色元谋”建设。大力实施“绿化发祥地行动”,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菜鲜、果甜的绿色生活环境,让城市靓起来、村庄美起来、荒山绿起来。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执法,健全环保约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城市和谐生态系统,切实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到2020年,力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2%,森林综合覆盖率达48%。

(七)突出全面从严治党促跨越。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面从严从紧抓实管党治党责任;以“基层党建提升年”为契机,着力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紧紧围绕“一极两中心三基地”发展思路,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跨越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主体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要求领导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狠抓为官不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整治工作,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实行综合绩效考核末位淘汰。坚持约谈一批、问责一批、调整一批、培训一批,促进干部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以好的作风激励干部、树立形象,推动发展,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抓发展、促跨越的强大合力。

猜你喜欢

元谋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元谋,寻根的地方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2010年元谋MS5—2地震前地磁极化异常研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元谋干热河谷强侵蚀区水涮窝的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