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09-25敖影韵

创造 2017年8期
关键词:昭通协作云南

敖影韵

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敖影韵

时间仿若河流,一刻不停,奔涌向前。站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的节点上,回望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一个饱含温度的数据,值得点赞:从2010年至2016年,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总数持续下降,6年累计脱贫1103万人。

数据背后,是“决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坚定信念,是无数人心怀使命、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是全新的思维方式、扶贫模式带来的根本性转变。

基层党建激发攻坚动能

“猪价高时我们合作社最多养400多头猪,猪价低时就缩减养殖规模主抓酿酒,酒糟留作猪饲料,往后还要试着种植更加生态的青饲料,打造绿色养殖品牌。”说起“养殖经”,武定县插甸镇哪吐村养殖大户左成宏讲得头头是道。

支持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是东西协作助力脱贫的内容之一

3年前,空有一身本事的左成宏还苦于没有资金和场地扩大养殖规模。省委组织部在插甸镇试点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身为党员的他被选为养殖项目合作对象。依托养殖大户,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哪吐村委会以废弃的撤并校舍场地入股,成立武定县成宏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挂牌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养殖项目。在省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员帮助下,合作社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社员也从当初的3户增加到12户。去年,合作社纯利润接近20万元,村委会有了近2万元分红。以合作社为辐射中心,村里其他农户也获得了养殖技术支持和市场销售保障,纷纷发展起生猪养殖产业,“一头猪”模式成为哪吐村脱贫致富的引领产业。

左成宏的故事是云南省探索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2013年,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省级相关部门探索的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在武定县插甸镇试点萌芽。经过探索推广,目前,插甸镇12个村委会已经发展起近20个股份合作经济项目,依托当地种植养殖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挖掘各自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盘活股本,以土地、资金、实物、服务等入股,不仅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还带动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发展了一批可持续的种植养殖产业。

2016年,云南省制定出台《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目前,在云南,脱贫攻坚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也发挥到哪里,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性“任务清单”已成为云南特色。聚焦党章党规要求,云南对全省贫困村的党支部进行了整体梳理,按照班子、制度、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成为“关键一招”。制定《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意见》,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在2016年乡镇党委换届中,选配了2609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

云南省还实施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活动,覆盖了全省1000多个行政村,实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群众素质能力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基层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服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等7大重点工程。

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云南实施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群众的“挂包帮”制度,全省40余万名干部与贫困群众“结亲”,“不脱贫不脱钩”。截至目前,全省共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近4万人,实现了贫困村的全覆盖,平均每个贫困村至少有扶贫队员3人并有一位扶贫队员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为确保驻村帮扶效果,云南省制定了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要求驻村工作队要派得出、住得下、留得住、干得好,对不称职、不适应工作的队员实行召回。

为激发贫困村的内生动力,云南还全员轮训了全省1339名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对贫困地区乡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10万余人进行轮训,并在贫困村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9万人,组织有帮带能力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

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凝聚力号召力不强的现实情况,云南创造性地将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和发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撑。统计显示,云南省已经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56.09亿元,惠及党员群众6.99万户,户均增收超过1.5万元。在5256个村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集体收益达2.8亿元。

在罗平,当地打破传统的村级党组织设置模式,突破地域和资源限制,打造村企互动、村社联营、村村联建多种共富联合体,将区域内各地党组织、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资源整合一体,探索成立区域党建共建联合会、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多层次的横向交流,促进区域抱团发展。如鲁布革乡整合区域资源,把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行政村规建为5个“党建产业联动区”,在渔业、林业、蔬菜产业、布依刺绣、特种养殖等产业链上建立了9个特色党支部;成立的三村富民水产养殖合作社党支部,引导扶持群众扩大网箱养鱼和拦沟养鱼,带动121户贫困户459人发展水产养殖脱贫;成立的滇黔桂跨省区刺绣产业合作社党支部,吸纳70名妇女加入合作社,带动三省区结合部200多布依妇女实现居家就业,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贫困乡老厂乡在发新、发乃村建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党支部,帮助发展核桃8500亩。

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基础性工程,更是保障性工程。在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中,云南突出以党的基层组织为引领推进脱贫攻坚,充实“关键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同步“双推进”。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已成‘云南特色’。”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说。

东西协作实现共赢发展

“全国扶贫看云南、云南扶贫看昭通。”据了解,云南约有1/4的贫困人口在昭通。在昭通500余万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达110余万。

去年9月3日,广东与云南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确定东莞、中山对口帮扶云南昭通。去年10月,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正式进驻昭通。

新时期的帮扶援建不再仅仅停留在“单向输血”,而更注重两地合作,实现“共赢”。东莞在云南昭通大力推行两地职业教育合作,让昭通初中毕业学子来到东莞职校就读,培养东莞产业转型发展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毕业后在东莞就业或者回到当地带动更多人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扶贫,也成为东莞所有对口帮扶地区(包括新疆、韶关等)中的创新之举。此外,东莞还推进两地产业合作。今年2月,华坚集团进驻了昭通昭阳工业园,成立了云南华坚鞋业公司,成为当地首家东西协作的企业。据了解,云南华坚一期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经启动生产线11条,招用员工400多人,都是昭通本地人,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预计年内可实现2000万元的产值。目前二期增资2000万元的项目刚刚签约,预计厂房面积再扩大5000平方米,2018年投入生产。二期投产后,预计产值可达到5000万元,共可为当地解决就业1500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华坚在昭通的人工成本仅是东莞的一半。不过,从9月1日起,华坚将把薪酬方式改为计件形式:底薪1800元+绩效工资,预计收入高者可达3000余元。“改为计件工资之后,生产量提高了,对企业也有好处。”华坚集团总裁办董事长特助危雪刚说。

同时,当地政府还为“华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厂房3年免租、3-5年只收一半租金,5年后再全收。

除了华坚之外,在今年7月13日召开的三市联席会议上,又有总投资约23亿元的岭南园林、广东青洲等7个项目签约。这7个项目全部来自东莞,项目内容涉及城市环境提升、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劳务协作等等。“原来这里没有什么产业,产业合作对昭通改变很大。”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东莞市政协副主席(现挂任广东省扶贫办副主任,云南省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浩全称。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扶贫故事”,已成为世界减贫大业里最瞩目的“中国篇章”。扶贫协作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能够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配置资源、互通有无、互相促进。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扶贫协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其核心在于凝聚动员更广泛的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在东西协作实践中,沪滇合作堪为典范。从1996年开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上海对口帮扶云南,重点援助文山、红河、普洱、迪庆4州市,上海14个区结对帮扶云南26个重点县,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援滇工作,帮扶范围不断扩大,帮扶形式不断创新,援滇干部人才持续接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2.9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200个,逾70万各族群众直接受益。

在中央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沪滇签署了进一步加强扶贫协作的协议,上海将以更有力的扶贫协作措施助力云南脱贫攻坚。

今年,沪滇合作进入第21个年头,山海情谊再书新篇章。8月25日,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率领的上海市代表团在昆明市与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等云南省党政领导举行沪滇扶贫协作联席会议。

会议上,陈豪说,上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重大战略部署,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加强扶贫协作,援滇干部、资金不断增加,扶贫领域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帮扶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成效不断显现,沪滇人民情谊不断加深,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各族人民铭记在心,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陈豪表示,云南正处在发展关键时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抢抓机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创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日益凸显,发展前景广阔。希望两地进一步加强精准对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聚焦深度贫困,攻坚重点难点;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帮扶力度,补齐科技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交流,为云南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注入持久动力。

应勇表示,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沪滇扶贫协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上海将进一步加大沪滇扶贫协作力度,扩大扶贫协作范围,实现结对的云南12个州市71个贫困县全覆盖,并增加扶贫协作资金;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更加注重精准对接当地脱贫需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帮助当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智力援滇;进一步强化扶贫协作机制,定期听取意见,加强工作对接。强化区县对口帮扶机制、企业社会参与帮扶机制。

脱贫攻坚,并非“独奏曲”而是“交响乐”,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广泛参与,离不开地方政府政策措施的大力支持,以及扶贫干部的努力作为。云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的这些探索再次证明:只有团结协作、多措并举,将脱贫进行到底,方能打赢这场非赢

时评>>

◆ 强化脱贫攻坚的“一把手责任”,必须加大问责力度。脱贫攻坚,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位的民生工程,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任务。无论是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拍脑袋决策、形式主义、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行为,还是一些部门负责人挪用扶贫资金、玩忽职守乃至监守自盗等违法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展和成效。对此,纪检和司法部门必须严肃问责、严格执法,对典型案例不仅要及时通报,还要深入剖析,查找问题根源;不仅要对扶贫领域违法违纪问题采取专项督查、检查等方式,聚焦重点、焦点问题,加大发现和查处力度,还要通过完善公开透明机制、健全内外监督体系,形成长效责任机制。(《南方日报》,子长)

◆ 在现实环境中,有的干部抓扶贫工作沉不下去,实不起来,扶贫走访身到心不到、不在状态,日常帮扶“蜻蜓点水”“刷存在”,关键时刻“临阵磨枪”“装样子”;有的干部一门心思补台账、填表格,企图以做假账来应付检查考核;有的干部热衷于搞“花拳绣腿”,倾向于做“表面文章”,为了能在脱贫“考场”上不露馅、不丢分,想方设法欺骗组织、欺骗领导、欺骗群众……从根本上讲,出现这些问题主要还是“侥幸过关”思想作祟。其实,“侥幸过关”思想还是懒政怠政思想在扶贫领域的延伸与发酵,其现实影响不可小觑。一方面,“侥幸过关”思想会消减工作动力,让扶贫干部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马马虎虎”的工作标准,会导致脱贫攻坚推进乏力,甚至原地踏步;一方面,“侥幸过关”思想还会滋生不正之风,让扶贫干部误入“造假”歧途、产生“比烂”思想,从而念歪了脱贫攻坚的“经”,是一种误人误己的“思想病”,让人民群众所不齿。(人民网,陈书)

猜你喜欢

昭通协作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团结协作成功易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