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茶叶来做媒 文化旅游富山乡
2017-09-25王睿
王睿
云南: 茶叶来做媒 文化旅游富山乡
王睿
茶文化旅游是当今旅游业的新兴板块,以其独特的自然气息与人文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加入其中,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文化旅游的热潮。云南,既有宜茶的人文环境,又有宜茶的自然环境。云南丰富的茶园、茶事、茶艺、茶俗等资源,是我国也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也是最古老的产茶胜地,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知茶、植茶、用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这里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文化。
随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旅游。茶文化作为云南文化旅游的特色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具有共性的旅游环境已经开始失去了吸引游客的魅力。而具有民族特色、原生态特色的茶文化旅游,是云南旅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云茶产业发展路径,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从现有顶层设计和发展思路来看,云南的茶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共生。
茶文化旅游是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旅游产品,其物质享受增添了旅游的乐趣,其精神享受又使其不流于世俗。茶文化旅游既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也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茶之旅是色香味俱全的感官之旅,人们能够尽情享受茶的醇厚。茶之旅也是休闲娱乐之旅,人们在茶艺、茶歌、茶俗中获得轻松愉快,一扫往日疲惫忧愁。同时,茶之旅又是心灵之旅、智慧之旅,人们在茶中感悟人际的和谐、文化的精髓、宇宙的大美。
原生态的民族特色茶文化
茶树是经济作物,又是观赏树种;茶饮既能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且能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茶文化是包括茶艺、茶道、茶的礼仪、精神及与茶有关的众多文化现象的综合体,这也使得茶文化旅游具有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特性。人们在茶文化旅游活动中,既能品尝到各地风味独特的茶饮、茶食,又能获得精神上的提纯。
在云南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中,茶文化是一种科学的、大众的、共容的文化。
西双版纳勐海南糯村。这个中国古茶第一村,从进村口,就能看到精致的指路牌和别具特色的寨门。每个寨子都很用心地建立自己的寨门,寨门都独具爱伲族的特色,民族气息浓重的寨门与爱伲族独有的生殖信仰。让人一走进南糯,就体会到云南独有的民族风情。
普洱澜沧景迈山。13个寨子中,唯有翁基保留着布朗族式的生活方式。翁基的房屋,具有一块单独晒茶地,介于一楼与二楼之间。这里的茶园或许并不具有恢宏大气的规模,但却以包容的力量,让寄生物与茶树共生。叶与寄生物的生命状态,恰似翁基寨子给人的感觉,古朴中彰显着生命的活力。古茶树与古旧寨屋,共同见证翁基久远的历史。茶叶,是这个古寨给人们的最大惊喜。墨绿黑亮的干茶,没有白毫的映衬,却更显乌润光亮。景迈茶以醉人的兰花香气为主要特点,翁基这片古寨,在时间的作用下,其茶叶更具兰香。
澜沧东卡河。东卡河是个慢生活的小寨,放慢脚步,清晨起床,背上竹筐,跟着茶农的脚步,与阳光同时间,和鲜叶亲密接触。温暖的日光和手中温软的鲜叶,这样的光景,便是一个喝茶人所期待的珍贵记忆,茶树鲜叶从树枝摘下,你便成了见证它第二次生命开始的人。
墨江那罕。在那罕,身处画中,享受天然氧吧,游客们可以走进茶园,做一个真正的茶农。也许在别的茶寨,看茶园,是绿树与黄土地;在那罕,却是一片绿色,绿树包裹整个村寨,茶树与绿树共生,脚下的土地都长满绿草,一方水土养一方植物,这是需要肥沃土地方能滋养出的生态之地。
普洱无量山迤仓。迤仓是无量山最深处的一个茶寨,一个只有20多户农户的小寨子,却蕴含着令人惊叹的古茶树资源,茶树藏于寨子后的原始森林中,也是无量山的最深处,这里是有明月竹间照与清泉石上流的一片清凉地,从寨子往后山方向走眼中的绿色几乎全是竹子。一条天然小溪,从山间流淌下来,溪水与竹子,加之山林中的茂密植被相伴,绝对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如果人长居在此,想必会长寿,茶树长居在此,喝入口中,是最好的自然馈赠。
像这样知名或无名的茶寨,云南有很多很多,云南的茶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原生态的饮茶文化。布朗族饮用清竹茶;彝族、苗族喜欢饮用盐巴茶;哈尼族劳动、待客用火罐茶、土锅茶;拉祜族劳动喜欢饮大锅茶,在家喜欢饮烤茶;佤族待客用铁板烧茶;傣族待客用竹筒茶。开发各民族饮茶文化,观赏多姿多彩的民俗茶艺、名族服饰、茶歌茶舞,品尝各具特色的茶点、茶菜,会给游客无穷的乐趣,给旅游业带来强劲的生机。
旅游经济与茶文化的契合点
人们在旅行中常需要购买一些纪念品及地方特产。有茶文化要素的特色商品是游客喜欢购买的商品之一。在茶文化旅游景点除了可购买传统茶叶、茶具产品和一般旅游茶产品之外,新型茶叶商品旅游通常衍生游乐活动、餐饮及购物等几个环节,与茶文化有很好的契合度。
1.以茶园资源为依托的绿色生态观光游备受游客青睐。云南的茶园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大都位于环境优美、风光旖旎之处,这正满足了现代人追求自然、回归自然、品味自然的精神文化需求。大理南涧近年来以茶产助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发展,开发出小古德大茶树、华庆樱花谷、罗伯克生态茶园等主题观光、休闲旅游线路,利用罗伯克茶山音乐摄影会、黑龙潭杨梅会、凤凰山歌会、无量山樱花节等活动,分季节打造不同的茶园旅游亮点。南涧成为大理州的主要产茶县,“茶园经济”对促进南涧的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作用日渐明显。
2.以茶叶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为依托的生态保健旅游正逐步升温。茶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相当一部分已经被古今医学家证明拥有显著的保健作用,这些在《神农食经》《千金翼方》等著作中均有体现。饮茶活动可以帮助游客消除疲乏之感,加速生理机能的恢复与提升,长期饮茶更可预防多种疾病,起到延年益寿之功效,这正与当前大热的生态保健旅游不谋而合。
3.以茶艺茶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不断涌现。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通过观赏茶艺表演,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茶叶冲泡、烹煮、品饮之中的深厚学问,还可以切身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茶道精神的博大精深。很多茶文化旅游基地都兴建以品茶为主旋律的茶馆、茶社等文化交流场所,在为茶文化旅游增加项目、注入活力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茶文化的吸引力,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与茶艺一样,茶俗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等,都是带有鲜明民族特色与地域色彩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参与茶俗活动可以让游客领略到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
景迈柏联普洱茶庄园
茶文化跟着云南旅游走
茶文化跟着云南旅游走,在云南旅游中的做大做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前景十分广阔。
云南旅行社协会副会长、昆明风光旅行社总经理朱伯威说,现在云南省正在对旅游市场进行治理整顿,提出“游购分开”,通过这几年旅游市场反应和数据平台显示,云南茶业在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没有形成合力和话语权。希望以后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和领域,旅行社都可以骄傲地向游客推广、介绍云茶。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勋儒说,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云南六百多万亩茶园、几十万亩古茶园,还有数量相当庞大的野生茶树群落,都是良好的旅游资源,四季可游,茶文化旅游本身就是生态游、环保游。“茶旅融合,相得益彰,茶旅融合发展前景广阔。”
云南茶文化旅游在发展中究竟该怎么做?业内人士认为,必须打好特色牌。
1.以茶资源相关文化为依托,开展绿色生态观光游。旅游中游客能品茗香茶并欣赏不同风格的茶艺表演,能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休闲生活体验。云南正在将普洱市打造成与茶产业融合的旅游综合示范区,这是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下一步将进行深度挖掘,把茶区变成景区,发展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以滇藏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为主线,开辟茶文化走廊,开展茶文化旅游。以古茶山、古茶镇、传统七子饼茶加工为内容的古六大茶山旅游;以古茶山、茶科研所为内容的旅游;以滇红茶、古树茶、凤庆茶厂为内容的旅游;以古茶树、现代万亩茶园、普洱茶厂为内容的旅游。让游客参与到茶文化旅游项目中,如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猜茶谜、唱茶歌、听茶戏、吃茶宴等,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体验。同时,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游客需求设专项的茶文化旅游,如茶园生态游、茶文化保健休闲游等。云南还应该着重关注以日韩、东南亚、印度等国为代表的亚洲茶文化圈的客源国,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熏陶,在茶艺茶道、饮茶习俗方面与中国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通过到位的宣传营销能够使得这些国家的潜在游客成为云南茶文化旅游稳定的客源。
翁基茶园
2.以茶艺表演为代表的茶文化活动。所谓“茶艺”,就是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茶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游人不仅可以观看技艺精湛的茶艺表演,还可以体会到其所包含的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上获得美的享受。茶凝结着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游客在欣赏各地多姿多彩的茶俗、茶艺、茶歌、茶舞时,能够得到身心放松,获得审美感受。中国各地现有20多种形式的茶道表演或茶礼表演,各具地方及民族色彩,且朝着艺术化、故事化、规范化发展,如云南的三道茶、浙江的龙井茶礼、湖南的擂茶表演、江西的禅茶、广东福建的功夫茶、陕西的唐代宫廷茶道等。
茶馆既是茶文化的重要形式,又是经济、贸易洽谈的好去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娱乐场所,也是茶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全国已相继建立了北京“老舍茶馆”“福州茶艺馆”“青藤茶艺馆”等数百家以品茶为主旋律的茶文化活动场所。云南可以以昆明为中心,沿昆曼和滇缅公路上的城市来布局茶馆文化景点。当前,昆明等城市茶馆很多,但内容单一、层次不高,缺乏文化含量。为此应在昆明建设一个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带动力强,集文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茶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旅游价值。
3.集中展示和体验茶文化,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专线,丰富产品内涵,以茶文化研讨交流会为契机的茶文化旅游推陈出新。在重庆、成都、武夷山等地举办的茶文化旅游节成果突出,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拓宽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空间。云南雄达茶城茶文化夜市首开国内茶文化夜市先河。作为一种文化旅游产品,雄达茶文化旅游夜市的开设,成为继上海新天地之后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夜市。将茶文化旅游夜市与茶叶经济相结合,既为发展云南旅游经济、宣传云南民族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和形式,也为茶城商户拓展茶文化交流和传播,扩大流通渠道提供平台。
鉴于当前云南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茶文化旅游专线,因此应该在契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不断丰富云南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增设茶文化旅游专线。要关注到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得茶产品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可针对青少年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讲授有关茶文化知识,如茶艺、茶礼等,并让他们到茶场亲身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在休闲、放松的旅游过程中,细细品味茶的文化、内涵,体味茶的风俗、礼仪,并可让他们品尝名茶和学习制作调配方法。
现在,云南正在打造各式各样的特色小镇,易武古镇已入选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建设名录。可以以乡村为依托,以茶产业为核心打造美丽茶村模式。依托一个自然茶村而打造,村内会有广泛的茶产业种植基础;开展一系列的茶俗体验活动,如采茶、制茶、品茶等;茶香生态民宿是重要的度假产品;村内居民不必拆迁,通过参与茶旅游服务而受益致富。以茶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通过多种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展现地方茶文化;除传统的雕塑、小品等手法外,还可以运用V R、5 D等现代技术展示云南的茶文化;还要有结合当地茶俗的文化演艺,活态化展现茶文化。开发各民族饮茶文化、观赏多姿多彩的民俗茶艺、品尝各具特色的茶点,会给游客带来无穷的体验乐趣,给旅游业带来强劲的生机。
除此之外,想要确保茶文化游客都能得到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必须要加强云南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培训。茶文化旅游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茶文知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茶文化旅游的质量。除此之外,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合作,积极开设与茶文化相关的专业,加强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从而为云南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旅游界应更新观念,为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同时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云南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南茶产业的优势,实现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共赢。
链接>>
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的国内样本
1.茶香庄园模式
模式概述:以庄园为形态,集茶种植加工、文化展示、度假养生为一体。
主要特征: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产业基础,开发形成具有庄园品牌特色的茶叶,并提供私人订制服务;依托茶园生态开发高端度假养生产品,如茶园度假酒店、茶香SPA等;在项目建设上秉承极致生态的理念,运用生态木屋、帐篷酒店、自然绿道等产品;结合所在地的茶文化,进行茶道展示、茶文化博览等产品的建设。
适用区域:茶叶品牌突出、茶园生态优美的区域。
典型案例: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
2.美丽茶村模式
模式概述:以乡村为依托,以茶产业为核心。
主要特征:依托一个自然茶村而打造,村内有广泛的茶产业种植基础;开展一系列的茶俗体验活动,如采茶、制茶、品茶等;茶香生态民宿是重要的度假产品;村内居民不必拆迁,通过参与茶旅游服务而受益致富。
适用区域:茶产业基础较好,且靠近都市的乡村。
典型案例: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
3.茶文化模式
模式概述:集中展示和体验茶文化。
主要特征:以茶文化展示和体验为主,通过多种静态和动态的方式,展现地方茶文化;园内不一定有大片茶园,但附近会有知名的产茶基地,如武夷山的茶博园;除传统的雕塑、小品等手法外,还会运用VR、5D等现代技术展示茶文化;通常会有一台结合当地茶俗的文化演艺,活态化展现茶文化。
适用区域:茶文化底蕴深厚且旅游人气旺盛的区域。
典型案例:中华武夷茶博园
4.茶商贸城模式
模式概述:以茶加工、茶商贸为核心功能的茶产业园区。
主要特征:选址通常位于城区或交通便利区域;茶商贸是其核心功能,通过出租或出售商铺,吸引知名茶企入驻聚集;随着茶商贸的发展,衍生开发茶文化休闲、茶生态地产等产品。
适用区域:交通便利、茶商贸活跃的区域。
典型案例:福建高山茶城
5.茶经济区模式
模式概述:以茶产业为核心、茶文化为灵魂,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主要特征:茶商贸是重点,一般建有茶城、茶交易会展中心等;茶旅结合,会开发一系列茶旅游项目,如茶文化庄园、茶主题小镇等;产城一体,将茶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韵味,完善城市公共设施。
适用区域:茶品牌突出、茶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
典型案例:安溪海峡茶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