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

2017-09-23向斌兵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6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行为习惯培养

向斌兵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就在幼儿阶段。幼儿园与家庭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和第一课堂,是教育的起点和开端,对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幼儿年龄小,模仿能力强,会有意识地模仿和学习教师、家长的行为举止、生活用语,长此以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素质、人格和涵养等。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由此可见,家园合作是实现家园相互合作,促进教育同步,提升幼儿素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要想使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必须从其幼儿时期抓起,由家长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开始,由教师使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开始。现今,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早期教育,尤其是很多家长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加强家园合作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这个问题。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意义

目前,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大环境下,人们更加重视幼儿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幼儿良好习惯方面的养成。殊不知,幼儿的良好习惯不管是对于其身体还是心理的健康发展均拥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和家庭属于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主要场所,家长不仅要在家庭里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教师在幼儿园也要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达到家园教育一体化十分有必要。当中,二者属于双向性的关系,要求幼儿园最大限度地调动家长这个幼儿教育当中不能没有的主要资源,将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拓展到家庭当中,使家长成为老师的合作伙伴,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的良好习惯及学习经验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和巩固。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及家庭的熏染,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要求家庭辅助和补充。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策略

(一)建立家园联系册

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孩子的行为和习惯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孩子父母和老师必须一起共同努力,更好地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教育的统一。沟通是家园共育的主要内容,是家园合作的纽带。那么,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尤为重要,家园联系册犹如一副“望远镜”,从而使家园各个方面的信息都能以文字及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地展现在教师和家长面前。家园联系册的大小、厚薄、装饰虽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着幼儿园一日活动、相关制度、家长参与、教师简介、节假日安排等信息。 同时,也可以通过互动,随时看到孩子们家园的表现,便于老师、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并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孩子在家庭中是否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否有基本的礼仪教育等等。又如,在幼儿园孩子与同伴的合作是否愉快,在学习游戏中是否能主动参与等,都能起到让家长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同时,也可以在幼儿园建立家园公示栏,设计“连心桥”“回音壁”“请您关注”等栏目,加强家长对学前教育基本知识的科学规范普及,确保家长根据不同的孩子的行为与发展阶段,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配合老师做更好的工作来发展学前教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定期召开家长会

就目前的幼儿园的家长会,是不能尽人意的,“家长会”犹如“演讲会”,大多是老师说,家长听,互动和交流成为空缺环节,通常也只是会后个别沟通,不能满足广大家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家长的积极性表现不出来。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个体,存在个体差异,客观上,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活动,千差万别,是完全不同的。“一言堂”的家长会模式,剥夺了家长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早期教育问题的机会的权利。因此,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授科学育儿知识,如何让家长用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新的思路,探索新方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更需要尊重家长。这样的会上,家长可以畅所欲言,可以针对孩子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共同思考探索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这样的会上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展示,“我心中的老爸”,“爱我的妈妈”等舞蹈、情景剧等形式展示,再让家长讲自己孩子生活中的案例,实现资源共享,让家长走进幼儿,让幼儿亲近父母......让家长会形式多样化,更加有意义。真正让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育活动融入标准练习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一个过程,具体体现在幼儿园和家里的日常生活、游戏、劳动等活动中进行着吃饭、睡眠、盥洗、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能、习惯的训练。教师和家长应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1.单独练习活动。在具体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掌握幼儿能力以及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对于个别幼儿进行单独的引导和帮助。2.专门练习活动。例如,对于小班幼儿不爱护玩具,随便堆放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开展“为玩具找家”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加深幼儿的记忆。3.创建操作练习环境条件。可以在区域当中放置练习的材料,在班级和楼梯这些地方张贴流程图以及绘画作品,给幼儿提供独立练习的空间和时间,以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掌握操作技巧。4.借助模范力量。在平时生活当中榜样有很多,主要强调成人世界的榜样。

(四)引入家园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可以在强化幼儿与家长间的情感交流,促進幼儿与父母情感升温的同时,还能够让父母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明确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间的差异,对症下药,有所侧重,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说,可以开展“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主题活动,让家长配合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洗手绢、倒垃圾、擦桌子等等,让幼儿在真真实的生活中,边玩边学习生活技能,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及其劳动后的快感,提升幼儿的道德水准,促进幼儿爱劳动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比如说,举办“情系万家——献爱心”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教师与父母的指导下,在幼儿园与同伴制作“心愿卡”、“爱心树”等小礼品,在家与爸爸妈妈共同收集家中的书籍、文具、玩具、衣服等物品,向灾区小朋友献上祝福语,表达爱心,增强幼儿社会责任感,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喜悦感。引入亲子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幼儿的社交经验,提升幼儿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等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在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重点阶段,家园合作有利于推动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家园合作双方能够相互补充和使用资源。幼儿园教育资源和教师教育经验以及信息,可以为家长所用;家庭教育资源以及教育经验和信息,也可以为教师所用。因此,采取家园合作的方式更便于双方沟通,并且彻底扫除有关幼儿教育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马秀贤.对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4:138.

[2]望欢.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教导刊(下旬),2016,01:136-137.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