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017-09-23李世燕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面瘫针刺中药

李世燕

三穗县人民医院 贵州三穗 556500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李世燕

三穗县人民医院 贵州三穗 556500

目的:对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然后给予西医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然后再给予中药补阳以及针灸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周围性面瘫;针刺配合中药;疗效

周围性面瘫是指患者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1],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病因未明,早期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动作丧失,部分患者遗留永久性面瘫、面肌痉挛、患侧眼睑闭合不全等后遗症状,会造成患者出现失神经性肌萎缩、口眼联动、面肌痉挛、鳄泪症等并发症,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周围性面瘫高发季节为夏冬两季,中医也称“口僻”[2]。对此,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进行详细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在28岁~53岁之间,男11例,女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24岁~55岁之间,男12例,女8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病毒、消炎、营养神经等措施,然后给予西医治疗,口服阿昔洛韦,0.2g/次,3次/d;静滴地塞米松,10mg/次,1次/d;肌注甲钴胺,500μg/次,1次/d;肌注维生素B1,100mg/次,1次/d。治疗4周[3]。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病毒、消炎、营养神经等措施,然后再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牵正散加减:生黄芪、丹参各 30g,炒白术、当归各12g,桃仁、红花、全蝎各6g,赤芍、川芎各10g,僵蚕、防风、白附子各9g,大青叶、板蓝根各15g,去头足蜈蚣2条。将上述药物冷水浸泡0.5h后再煎沸0.5h,经2次浓煎后取200mL药汁口服,1剂/d;并给予针刺疗法:针刺穴位选取颊车、地仓、阳白、牵正、合谷、翳风、四白、攒竹等穴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瘫评分的变化[4]。

1.3 疗效评价

如果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眼睑可正常闭合,则疗效为治愈;如果患者有轻微的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眼睑轻微用力方可彻底闭合,则疗效为显效;如果患者患侧表情肌功能有所恢复,但不对称,眼睑彻底闭合时用力较大,则疗效有效;如果患者治疗前后无变化,则疗效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期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也称为是面神经炎,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为患者脉络空虚,加之外感风寒湿,直中面部,以致于气血凝滞,出现面部经络受阻的问题,患者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舌前2/3感觉消失以及耳后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的直观表现包括:面部麻木、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眼脸无法闭合以及鼻唇沟变浅等等。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进展快,一旦发现病情必须及时就医予以有效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预后,为患者后期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5]。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归属“口僻”、“面瘫”范畴,多因邪风侵入脉络而引发,临床治疗以针刺为主,效果较为显著[6]。

本文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然后给予西医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然后再给予中药补阳以及针灸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采用的药方中,黄芪具有活血补气之功效,益卫固表,在神经缺氧纠正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川芎等药材均具有活血通络之功效,有利于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局部微循环等进行调节,减轻面神经水肿,促进神经传导通路的修复;白附子可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蜈蚣、防风、僵蚕也发挥着祛风通络的功效,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气血循环,帮助组织修复;板蓝根、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中药治疗的同时,以针刺穴位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疏通经气、畅和气血,进一步促进面部肌肉松弛、水肿与炎症吸收,实现受损神经元的有效修复,增强胞膜上相关酶活性,两者方法联合使用,可实现患者面神经功能的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1]韩维举,韩东一.周围性面瘫[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1):110-116.

[2]李彦知,杨建宇,范竹雯,等.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1):164-166.

[3]陈增力,吴刚,崔福玲,等.周围性面瘫的定位诊断与中西医结合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60-2161.

[4]邢丹,倪姗姗,高旭超,等.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89-291.

[5]陈俊伟,徐亚林,叶仿武.面神经麻痹治疗现状的综述[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14):281-281.

[6]洪晓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38-440.

R473.5

A

1672-5018(2017)03-208-01

猜你喜欢

面瘫针刺中药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