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患多种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临床护理干预对策及成效

2017-09-23周婷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慢性病老年人

周婷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0

患多种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临床护理干预对策及成效

周婷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的对策,关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方法 对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明确消除患者的自卑感,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机会,同时降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老年慢性病;心理特点;护理分析

大多数老年患者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常见的慢性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等疾病,老年人经常重复住院。分析老年人的原因和心理特点,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减少住院次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区域也在逐步扩大,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给人们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实现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就必须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变化,把握其心理特点,运用护理理念更适合于人们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逐步深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疾病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减少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的相对退化的,他们更容易和更频繁地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和困扰,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慢性病认知功能受损,认知反应时间慢,易产生悲观孤独,一文不值,虽然理解衰老的不可抗拒的,但希望他们健康长寿,有时像天真的孩子一样小,沮丧和愤怒的哭,照顾不周。一些老年患者过于关注自身的身体,担心他们的疾病,让他们的医生和护士沟通相互沟通,他们的医疗,医生和护士都感到无聊,如果他们的表现可能会加重疾病的心理负担。老年抑郁症患者以女性患者诱导认为经济衰退的内分泌功能绝经后,如焦虑,抑郁和焦虑的混合状态,减少精神发育迟缓,反应迟钝,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幻觉、人格障碍的发生在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中。与常规护理相比,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患者为出发点,以个体和病理和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给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为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本研究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医院治疗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研究结果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5岁;患病时长1-5年,平均(3.1±0.8)年。在观察组中,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只采取常规性的护理,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0-86岁,;患病时长1-5年,平均(2.1±1.2)年。

1.2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法

1.2.1 心理特点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导致忧虑,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容易过分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 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因长期患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对预期的疗效表示悲观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 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 依赖性、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重点对象,有些患者就会产生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别人。

1.2.2 应对方法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干燥。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始和前提,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给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运用通俗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心理护理:对疾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疏泄抑郁和烦恼,并和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指导自我护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诱发因素,以防止病情反复。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及其原因,以防止发生并发症。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社会活动,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还要依赖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主动融入到社会活动中。

1.3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资料数据的整合,进行χ2 检验。

2 结果

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护理结果对比,两组在满意度,病情的恶化,恐惧不安等等反应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此项研究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如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比较[n(%)]

3 讨论

在此项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并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5%,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满意度为76%,我们发现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照顾每一个病人,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给予温暖的照顾。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满足患者的需求,消除孤独自卑心理在健康教育中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从而使健康教育内容相应地进行。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病情,稳定自己的情绪,以积极和健康的态度来自我照顾,以加倍的照顾,特别是尊重他们。护理人员应爱护自己的生活习惯,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鼓励他们做一些事情,增强他们的信心。良好的心理效果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只要老年慢性病患者从一种真诚的奉献中有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会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对他们的康复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快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明显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无助感,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缩短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要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使患者和家属感到满意与温暖。

[1]殷磊.老年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

[2]刘索波,韩书芝.减轻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J].河北医药,2008,31(18):2480-2481.

[3]王家荣,陈艳.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4):131.

[4]王小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5):610-612.

[5]李琳.老年病房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8):398.

[6]梁立.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J].护理与康复2008,5(1):3-5.

[7]徐红卫.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研究[J].求医问药,2011,12(6):162-163.

R473.5

A

1672-5018(2017)03-129-01

周婷(1984-),女,汉族,本科,湖南省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慢性病老年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