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减少头颈部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2017-09-23陈健敏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3期
关键词:头颈部连续性放射治疗

陈健敏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减少头颈部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陈健敏

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柳州 545005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头颈部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需行头颈部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头颈部放疗部位皮肤损伤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头颈部放疗患者中可明显减少放疗部位皮肤的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连续性护理模式;放射疗法;护理

1976 年Shortel l将连续性护理(continuity of care)定义为患者所能够接受的照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的、连续的,且和患者的医疗保健需求是一致的[1]。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照射野皮肤损伤是头颈部放疗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使患者的舒适度改变,降低患者的生活治疗,大面积皮损时须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影响患者的治疗进度。为了减少患者放疗整个过程中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肿瘤科对头颈部放疗患者皮肤进行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其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肿瘤科收治头颈部肿瘤行放射治疗病人98例,男68例,女30例,年龄35~61岁,平均(42.55±4.62)岁,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均采用常规剂量分割,即每次2 Gy,每周5次,总量56 Gy~70 Gy,共28次~35次,需6周~7周完成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放疗周期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放疗前的健康宣教、心理指导、放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连续性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 放疗前护理 对患者皮肤进行准确的评估,包括年龄、营养状况、生活方式及皮肤的完好程度,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根据患者不同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详细讲解放疗过程中放射野皮肤可能出现的反应,让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1.2.2 放疗期间的护理 ①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以22~24℃,湿度60%为宜。②放疗期间患者的营养消耗比较大,指导患者选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清淡饮食,注重色香味的搭配,促进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大于3000ml的饮水量,促进因放疗致肿瘤细胞大量死亡所释放的毒素排除体外。③交代患者穿低领的棉质衣服,照射野皮肤避免太阳直晒,避免机械刺激或物理刺激,勿用碱性肥皂、浴液等擦洗,避免搔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护士每日交接班时注意对患者放射野皮肤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者放疗进度。④照射野区的皮肤不能进行冷热敷,不能做理疗。颈部照射时尽量脱开上衣充分暴露放射区域,避免增加皮肤剂量,加重皮肤的反应。出现急性红斑时保持皮肤干燥,及时请院内伤口造口小组进行会诊处理,加强巡视和护理。

1.2.3 放疗后的护理 放疗结束后不要急于将照射野的标记清洗掉,照射野皮肤变黑不能用任何美容方式进行去除,让其自然褪去,避免任何的外界因素刺激。给予患者心理教育,让其情绪稳定,减轻心理压力,正确对待疾病,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也是有效减轻患者放疗后皮肤反应的重要精神支柱。

1.3 观察指标 皮肤损伤分级[2]:0 级无变化;I 级滤泡样暗红色红斑,干性脱皮或脱发,出汗减少;II 级触痛性或鲜红色斑,皮肤褶皱处有片状湿性脱皮,或中度水肿; III 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IV 级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结果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头颈部放疗部位皮肤损伤程度的比较(表1)。

组别 例数 0级 I级 II级 III级 IV级对照组 49 2(4.081)23(46.93)15(30.61) 6(12.24) 3(6.122)观察组 49 9(18.36)33(67.34)6(10.20) 1(4.081) 0(0) χ2值 5.0178 4.1667 4.9091 3.8462 P 值 0.0251 0.0412 0.0267 0.0499 0.0785

2.2 两组患者头颈部放疗结束后的满意度对比(表2)。

表2 两组患者头颈部放疗结束后满意度对比[n(%)]

3.结论

头颈部肿瘤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面颈部皮肤受到照射后,基底细胞丢失,数量减少,并呈放疗剂量依赖性,在常规放疗每天2 Gy,总量达20 Gy~25 Gy时,基底细胞密度发生变化,50 Gy时,细胞数减少到最低点[3],这时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很高,轻者红斑、脱皮脱屑,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合并感染,增加患者痛苦,影响疗效。恰当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连续性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除了细心观察之外还要做好患者的卫生生活宣教,教育患者对照射野区皮肤的自我保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状况,这样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治疗继续顺利进行下去,不会因为照射野区皮肤损伤而暂停甚至中断治疗。

[1]姚立群,庞书勤,郑丽维,等.连续性护理的概念内涵及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26-1029.

[2]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3]申文汇,王绿化.放射治疗损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83

R473.5

A

1672-5018(2017)03-112-01

猜你喜欢

头颈部连续性放射治疗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