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考

2017-09-22张娟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

张娟飞

摘 要:儿童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儿童旅游市场经常被忽略。家庭出游是儿童旅游比较常见的出游方式,儿童父母的参与影响着或决定着儿童的旅游。根据经济学行为假设人是自利性的和人的理性假设,对经济人选择儿童旅游产品、评估旅游产品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父母的介入,充分条件是儿童旅游体验的特点。最后,从经济学角度对旅游企业开发儿童旅游产品提出建议。

关键词:儿童旅游产品;经济学分析;充分必要条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164-04

谢彦君认为,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生产或开发出来的以供销售的物象和劳务的总合[1]。旅游产品是旅游需求与供给之间联系的焦点,是旅游经济活动的核心[2]。本文所研究的儿童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儿童的审美和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生产或开发出来的以供销售的物质和劳务的总和。

一、儿童旅游产品经常被忽略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末我国0~16岁人口24 1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6%。但作为全世界潜力最大的中国儿童旅游市场,儿童旅游产品却经常被忽略。比如针对博物馆这样的旅游产品,没有少儿导游,这方面的服务比较匮乏[3];常规线路稍加改动便卖给儿童,所谓的儿童旅游线路不过是将常规线路中的娱乐场所改成游乐场,再由家长陪同去玩,便成了“亲子游”[4]。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题名为检索条件,以儿童旅游为检索词,采取“精确”模式,时间限定在1997—2016年,检索结果共有记录67条,共得到了有效论文18篇。可见,目前关于儿童旅游的研究极少,因此本文探讨儿童旅游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所指的儿童旅游研究主要是研究0~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一般的监护人是其父母。所以研究儿童旅游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儿童的父母这一类人群。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差异巨大,他们的时间观、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迥异于成人。因此,理解儿童必须要有“儿童立场”[5],也就是说,儿童的旅游体验不同于成人。

(一)意见不被重视

由于 3 ~ 7 岁的儿童已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对景区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最在意游玩设施或项目,而 7 ~ 14 岁的儿童清晰地知道自己去过的哪些景区好玩,对于家庭旅游目的地的决策权影响较大[6]。虽然父母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会听取儿童的意见,但儿童的意见不起决定性作用。比如在给儿童选择生日蛋糕时,假如有三种可供选择的颜色:红色、橘色、紫色。如果儿童喜欢紫色,父母一方喜欢红色,在都不反对橘色的情况下,最终可能橘色蛋糕会被购买。所以,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意见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儿童不是经济人

经济人的特性表现在本性是利己的,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15岁之前的未成年人之所以有监护人,是因为他们由于年龄的限制,考虑问题往往感性大于理性,所以儿童还算不上是经济人。正因为儿童不是经济人,所以儿童在选择旅游产品时的决定权往往被儿童的父母左右。

(三)儿童的旅游体验不同于成人

儿童的天性是注重眼前的快乐[7]。Ullingford认为,孩子们会通过去海外观光度假得到教育,但是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被确定为美好的假期回忆,而是记忆为“无聊”(boring)[8]。Small的研究也佐证了这一点,她强调童年假期积极的回忆与分享有趣、开心刺激和通过体育活动的冒险这些情感相关[9]。所以,儿童与成人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在旅游活动中,儿童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快乐的自我,充满童心、童趣。而儿童的父母要的是一个能让他们满意的旅游活动,在旅游活动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二、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经济学分析

儿童旅游产品的购买者是儿童的父母,儿童的父母作为一类经济人,他们在选择旅游企业提供的儿童旅游产品时,不仅希望物美价廉,而且希望儿童在旅游过程中是安全的,能在旅游中学到知识,交到朋友,玩得开心。因为没有一个旅游企业能够知道无数儿童及其父母的旅游的偏好以及信息,所以旅游企业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儿童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提供的儿童旅游产品只有既考虑儿童父母的利益,又符合儿童独特的旅游体验,才能在市场中受到欢迎。

(一)经济环境界定

从参与旅游的成员组成来看,儿童旅游分为仅儿童的旅游和家庭旅游[10]。仅有儿童的旅游一般以夏令营居多,家庭旅游是儿童旅游比较常见的一种出游方式[6]。在家庭旅游中,儿童的出游意见不具有决定作用,只具备参考价值,所以儿童在旅游活动中被边缘化。儿童家庭旅游按照代际关系分,两代人(父母和子女)出游和三代人(祖父母、父母和子女)或多代人一起出游[11]。所以,代际性是儿童旅游的特点。不管是被边缘化还是代际性都表示儿童旅游一般有父母陪伴。儿童的父母作为经济人,他们的共同特征表现在:希望旅游产品物美价廉,希望儿童在旅游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获得开心,他们获取旅游信息主要是通过旅行社。美国人类学者P.C.格里克提出来的家庭生命周期(afmiylhefycde)认为,消费者的生命周期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未婚期、新婚期、满巢期I、满巢期II、空巢期、孤独期。与本文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的儿童的父母处于家庭生命周期满巢期I和满巢II阶段。满巢期I和满巢期II阶段的消费者特点[12]是家庭消费行为集中在满足儿童吃、用、玩需要方面。儿童进入学龄期,教育成了家庭的主题,旅游也成了对儿童进行教育、扩大儿童视野的重要方面。“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都想给他最好的。”这就是所有天下父母心的呈现。

(二)设定行为假设

“人是自利的”这一人类行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在经济学中,比利己更强的行为假设是人的理性假设,也就是在既定约束条件下,获得最大利益。儿童的旅游动机简单直白,如儿童喜欢把美国作为旅游目的地,不仅是因为娱乐设施(如主题公园),还因为儿童主题的购物(如迪士尼卡通产品),友好宽松的氛围,以及各类好吃的(如麦当劳等)[8]。但儿童的父母作为经济人,假设他们是利己的,根据人的理性假设,在旅游团费一定的条件下,在旅游中取得的收益越大越好。儿童的父母希望儿童在旅游活动中,即在给定的条件下想在旅游中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兒童的父母希望儿童在旅游中不仅玩得开心,还要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朋友。也就是说,儿童不仅要获得开心,更要获得社交和学习收获。endprint

(三)给出制度安排

任何政策或制度安排必须面对两个基本客观现实个体自利性与信息不对称性[13]。承认人的自利性,是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一种现实的、负责的态度。另外,没有一个旅游企业能够知道无数消费者的偏好以及信息。所以,旅游企业为了盈利,会生产怎样的儿童旅游产品去吸引旅游需求呢?一方面儿童旅游产品种类要多,另一方面是要得到其父母的认可。目前旅行社推出的儿童旅游产品的主要类型如下:石油工业游、农家体验游、教学体验游、生物游、地质成因游、书画游、名人故居游、爱国教育游、奥运游等[14]。这些种类齐全的儿童旅游产品相当于旅游企业提供的经济机制,去应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人们。

(四)选择均衡结果

旅行社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儿童旅游产品。儿童和家长做出权衡取舍的选择,找出尽可能佳的结果。对利己的人来说,他将选择一个自认为是最有利的结果;对利他的人来说,他可能选定一个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儿童的父母在选择旅游产品时起决定作用,假如儿童的父母是利己型经济人,他们会选择物美价廉的旅游产品,花钱较少;假如儿童的父母是利他型经济人,会尊重儿童选择的儿童旅游产品。所以,在旅游企业不知道儿童的父母是利他型经济人还是利己型经济人时,开发的儿童旅游产品除了物有所值,还应该有这样一些共性:比如这些产品能满足儿童的兴趣,以儿童附加服务为卖点,以减少压力为目的,压力对一个儿童的成长是非常恶劣的。加里·达姆施塔特说,造成压力的原因很多,包括营养不良、被忽视、情感缺失、照料缺失等[15]。对年轻公民予以明智投资的国家,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16],所以尽量选择教育性和益智性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让榜样的力量在旅游中接力。因为成人视角和儿童本位并不冲突[17],利他性父母会尊重儿童的想法,选择儿童喜欢的旅游产品。

(五)儿童旅游产品的评估比较

经济学经常对经济制度安排和权衡取舍后所导致的均衡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和做出评估比较,如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激励相容等。资源的有效配置,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儿童旅游产品的种类繁多,即考虑到了每个旅游者的偏好:旅游者愿意得到他喜爱的儿童旅游产品组合,而不愿意和别人一样得到相同的儿童旅游产品他不喜欢的儿童旅游产品组合。每个家庭都满意自己所选择的儿童旅游产品,即不认为别人的比自己的好。所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所谓激励相容,就是将自利的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统一起来,使得每个人在追求其个人利益时,同时也达到了其制度安排设计者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旅行社、旅游企业等旅游生产者开发出来的儿童旅游产品,使得旅游购买者获得了旅游经历及服务等利益的同时,也达到了使旅游生产者获得经济效益的目标,并且旅游生产者开发的薄利多销的儿童旅游产品也客观上创造了许多社会效益。所以,儿童旅游产品也达到了激励相容的效果,符合经济规律。

(六)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注意事项

开发儿童旅游产品要注意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一个命题成立所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充分条件是能保证命题一定成立的条件。笔者认为,开发儿童旅游产品的必要条件是儿童父母的介入,开发儿童旅游产品的充分条件是要适合儿童的旅游体验特点。由于本文所指的儿童是0~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所以儿童的父母肯定决定或参与着儿童的旅游选择或过程,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需考虑到儿童的父母,儿童父母的介入是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条件。儿童要的是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自我,充满童心、童趣。儿童的旅游动机简单直白,不同于成人的旅游体验。因此,只有考虑到儿童旅游体验的特点,才能保证开发出好的儿童旅游产品。

三、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以下主要围绕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從业人员几个方面来谈谈儿童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一)旅行社组合儿童旅游产品线路的建议

第一,线路要游学结合,既能旅游又能学知识。因为儿童的父母不管是在旅行社为儿童选择旅游线路,还是陪伴儿童旅游时,他们都希望儿童在旅游中有所收获。儿童旅游产品尽量让儿童在大自然中学习,自然是儿童最好的教师,自然中获得感官运动经验对儿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大自然中活动可以激起各种兴奋。这些兴奋通过感觉器官传向大脑,产生出运动和行为上的反馈。在大自然中获得经验的儿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意识水平,他们运动技能、社会技能、语言能力、创造力、数学和科学知识都表现优异。

第二,旅游线路中要有自然观光景点。在旅游过程中陪伴儿童旅游的,多是父母之中的女性。国内女性旅游者非常青睐自然旅游资源,且其旅游活动以观光旅游为主[18]。而且购物场所供应的产品最好以儿童民族时装、女性民族时装、饰品为主。美食广场所提供的食物最好是适合儿童和女性的量小、味美的地方小吃为主。

第三,从儿童角度出发。从儿童角度出发,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学习。儿童是不同阶层的学生,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一个星期按40个小时计算,有30个小时都在学校。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同学校区别开来,在5天的旅游过程中,安排3天纯玩乐性项目,1天学习项目,1天留白比较合适。

(二)旅游景区开发儿童旅游产品的建议

第一,儿童游乐设施要安全第一。2017年2月3日,一名年仅13岁的少女在重庆丰都县朝华公园内乘玩游乐设备“遨游太空”时意外坠亡。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为安全带断裂,安全压杠未有效压紧。虽然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至今已满一周年。据卫计委介绍,目前符合全面两孩政策人群中,35岁以上占了2/3。也就是说,70后是生育二孩的“主力军”。但是,年龄问题却又被赤裸裸地摆在眼前,还“能不能生”成为不少70后的顾虑。以上两个事件调查说明了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在短时间内还是主流,孩子珍贵无比,旅游设施安全与否对旅游起决定作用。旅游设施如果不安全,儿童的父母就不会选择儿童旅游产品。因为儿童年龄小,在智力、体力及社会阅历上均处于不成熟阶段,为此,旅游景区必须要考虑到非旅游因素及旅游安全,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旅游景区为儿童这个特殊人群提供的旅游场所必须是绝对安全,要让家长们信赖。endprint

第二,开心好玩。玩对儿童充满无限的诱惑力。旅游景区的儿童项目就是要让儿童玩得开心。让儿童在大自然里爬树、 水坑、自由奔跑、跳跃、翻滚、唱歌、嬉戏,收集动植物、探索自然。

第三,重视家庭游乐项目开发。虽然是儿童旅游产品,但鉴于儿童旅游的特点家长陪同,所以儿童旅游产品在开发时,要注重家庭游乐项目的开发。在价位上,打出亲子价,倡导亲子消费。

(三)旅游酒店开发儿童餐饮的建议

第一,注意菜式设计。在菜式设计上,要注意膳食营养的搭配,产品的造型设计,菜式设计应以动植物图案为主。

第二,就餐环境。就餐环境应以童话、动漫、游艺风格为主打,多走精致可爱风格。一般以儿童为主要顾客的餐饮企业都提供儿童游乐空间,以此提高儿童就餐频率。

第三,经营管理方面。经营管理方面主要应以亲子餐厅为主要的经营手段。儿童本身没有消费能力,而是要依赖于其父。因此,儿童主题餐厅的顾客定位一定要全面准确,既要考虑儿童的各种直接需求,也要注意满足儿童的父母的间接需要,如菜单要分为两类:儿童类和成人类,让孩子和家长可以在这里享受美食和放松心情。

(四)旅游从业人员针对儿童的服务技巧建议

儿童一般都是调皮、爱动、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自控能力差,面对这样的消费群体,旅游从业人员在提供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更要针对儿童群体的特点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富有爱心、亲和力,为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第一,针对儿童的导游讲解词。导游讲解词对宣传景点,提高景区知名度,优化旅游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儿童导游词应该充满激情,应该进行正能量引导,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语言富有感情色彩,词汇丰富而生动。总之,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二,平等高度服务。在学校,教师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教导式的,在家里,有的父母是严厉式的,有的父母是朋友式的。在旅游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要区别于学校的教师,区别于严厉的父母,要和儿童站在同样高度,朋友式地和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尊重儿童的游玩选择,满足儿童的需求。

第三,不厌其烦服务。儿童在旅游中是兴奋的、放松的,并且儿童的好奇心非常强,遇到不懂的就会发问,问的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并不好回答,旅游从业人员应该组织好语言,坚持正向引导,给以完美的解答。

四、结论

本文的基本结论就是儿童旅游产品的开发既要满足儿童不同的旅游体验,又要满足儿童父母这一类经济人的需求。旅游企业开发的儿童旅游产品要受到消费市场的欢迎,就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旅游体验和其父母这一类经济人的需求。

当前,儿童旅游产品市场被忽略的原因主要是儿童不是独立的经济人,儿童由于年龄的问题旅游的主要形式以家庭旅游为主;另外,儿童的旅游体验往往和其父母对其通过旅游想要的结果不太一致。不能因为儿童旅游市场存在的这些困难,就忽视儿童旅游市场。毕竟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核心,开发好儿童旅游产品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 高倩,彭分文.论“互联网+”背景下张家界旅游产品的营销[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4):108.

[3] 钱春弦.我国儿童旅游市场为何至今“待字闺中”[N].人民铁道报,2006-06-17.

[4] 毕玮琳.尴尬的儿童旅游市场[N].吉林日报,2005-06-02.

[5] 赵世庭.關注儿童真实的快乐[N].中国教师报,2016-06-15.

[6] 张玉洁.儿童旅游市场爆发[N].中国证卷报,2016-05-28.

[7] 陈桃兰.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1-26.

[8] Cullingford C.Childrens attitudes to holidays overseas[J].Tourism Management,1995,(2):121-127.

[9] Small J.The absence of childhood in tourism studies[J].Annalsof Tourism Research,2008,(3):772-789.

[10] 冯晓虹,李咪咪.儿童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6,(9):61-62.

[11] Sch nzel H.,Yeoman I.,Backer E.FamilyTourism:MultidisciplinaryPerspectives[M].Great Britain:Short Run Press Ltd.,2012:4-7.

[12] 林莉.旅游心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65-66.

[13] 田国强,夏纪军,陈旭东.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J].学术月刊,2013,(11):66.

[14] 张建宏.少年儿童旅游产品初探[N].中国旅游报,2006-07-03.

[15] 张东.儿童早期发展,我们忽略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16-11-16.

[16] 赵媛.儿童早期发展干预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11-04.

[17] 严晓驰.成人视角下的儿童本位——以林良散文《小太阳》为例[J].唐山学院学报,2016,(2):49.

[18] 杨军辉,李同.女性旅游者行为特征的传统社会观念传承与变迁分析——以赴桂林女性旅游者为例[J].人文地理,2015,(1):144.

[责任编辑 李晓群]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分析
政府干预创业投资的经济学分析
奢侈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反洗钱若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混合所有制经济学分析
美国系列早期儿童干预项目的经济学分析
免补政策下中职教育需求不足的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源柔性的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