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2017-09-22张东南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评价指标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东南

摘 要: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传统武术也是在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针对目前我国传统武术传承的现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7-0033-02

作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武术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传统武术走出国门,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例如传统武术培训、传统武术节、武术格斗比赛等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此外,传统武术的核心价值理念也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具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做好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传统武术的概念及传承意义

对于传统武术的定义,在专家和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也日渐丰富和完善,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传统武术的概念中,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现代竞技武术的重要因素。传统包括历史传承的文化、思想、制度、道德等各个方面,是传统武术的精髓。传统武术形成于封建社会农耕文明,其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或家传,包括散手、武打套路等技法,目标是修身养性、提高技击能力,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传统武术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统武术的传承是历史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武术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凝结,其价值体系和核心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倡导全民健身的今天,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人们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缓解精神压力,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武术传承

根据国务院先后批准的2006年第一批(共518项)、2008年第二批(共510项)、2011年第三批(共191项)和2014年第四批(共15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合计1 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第一批名录中,就包括了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太极拳等6项传统武术。在第二批名录中,传统武术所占比重进一步扩大,共14项传统武术项目入选,包括峨眉武术、八卦掌、心意拳、螳螂拳等。在第三批名录中,又增加了通背缠拳、华佗五禽戏、十八般武艺等项目。在最新的第四批名录中,咏春拳、两仪拳、梅山武术等项目也被列入其中。可见,传统武术一直以来占据了“传统体育、游艺、杂技”类目的半壁江山,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代表性传承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承人通常是指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掌握并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的个人或群体。可以说,传承人是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守护者。据统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已有1 986人。除了文化的传承人,传承基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物质载体,应重视传承基地的建设,加快对传承基地的推广和评选等工作,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博物馆、展示馆等,为傳统文化的传承创造物质基础。

三、传统武术传承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传统武术传承的现状。目前,我国传统武术的种类正在不断地减少。调查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传统武术拳类套路就有2 000多种,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能挖掘出的就只有129种,还有很多项目如今只剩下了名目,而没有传承人。相对而言,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术项目能够受到及时的保护,有利于传统武术项目的传承,而那些没有列入名录的传统武术项目,正慢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传统武术的学校教学方面,尽管传统武术项目早已经被列入学校体育教材范围,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武术教育却名存实亡,并没有得到良好教学。从传统武术赛事上看,明显少于格斗性比赛和竞技武术,商业化程度较低,影响力不足。在文化传承人方面,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武术的传承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威胁,是传统武术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2.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因素分析。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上,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开放,视野也更加开阔,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传统武术失去了冷兵器时代的优势,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明显减弱,不利于传统武术的生存和发展。其次,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健美操、跆拳道等成为人们追捧的时尚运动,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武术更加受到冷落和忽视。此外,传统武术的冷遇与我国政策密切相关,为了与国际接轨,适应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更加重视竞技武术的发展。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竞技武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赛制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规模。相反,传统武术长期处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缺乏政策倾斜和扶持,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因此,构建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做好传统武术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灵活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忽视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真实地反映传统武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科学、系统的传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能够从不同层面、不同方面真实地反映传统武术的传统情况。传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服务于实践,通过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实现传统武术传承的有效监督,因此,应坚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在传承的过程中,面对新环境、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对武术传承产生的影响,还应该注意指标体系的灵活性,能够随着客观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结合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共同评价传统武术的传承效果。endprint

2.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评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事物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事物的研究并有效地指导事物发展的实践。由于评价的综合性较强,因此也叫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将现有的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其中,比较典型的主观赋权评价法包括综合评分法、指数加权法、德尔菲法等。客观赋权评价法中,较为常用的如主成分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等。以德尔菲法为例,主要包括筛选指标框架、设计调查问卷、专家讨论和论证、修正问卷、确定最终指标、数据分析处理等几个基本流程。其中,对专家的要求较高,一方面,需要专家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在专家数量上,要求专家人数保持在10—20人,并且在专家的论证和修正时,通常需要经过2—4轮,才能统一专家意见,形成指标体系。目前,在武术研究领域,德尔菲法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实践,例如《全国“武术之乡”综合评价标准设计》以及《武术训练课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等,德尔菲法在“武术之乡”“武术训练质量”等指标评价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3.传统武术保护和传承中的信息化发展。随着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不断丰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名录保护体系,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科学、系统的保护。但同时,大量的文件和资源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客观要求。为切实做好传统武术保护和传承工作,应将数字化技术、可视化技术、资源管理与服务技术、情境建模技术、行为控制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构建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建设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技术体系。在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请和管理上,应建立科学的申报系统,推动申报工作进行科学化、透明化、公开化,明确申报流程,提高申报服务工作质量,提高申报和评价效率。建立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系统,按照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从传承的主体、方式、内容以及效果和管理等方面,系统开展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评审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查询系统,加强传统武术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在保护传统武术项目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武术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发挥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先后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所占比重均较大。就目前已列入名录的传统武术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而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外,还有很多未列入名录的传统武术项目,由于缺乏重视和保护正在慢慢地消失。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传统武术传承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规范申报和评审流程,提高资源挖掘、整理、普查、评价的效率,使更多的传统武术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牛爱军,虞定海.传统武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3):12-14.

[2] 薛良磊,韩雪,任津橘.武术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论——以太极拳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09,(10):15-17.

[3] 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0.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评价指标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